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便取样对亚洲黑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志敏 王慧娟 +1 位作者 刘中来 熊国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71,共7页
沿用本室改进的粪便提取方法,参照马来熊BDN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首次从亚洲黑熊粪便DNA中扩增和克隆到包含完整核BDNF基因的753 bp片段,以毛发作阳性对照并进行重复实验,获得稳定一致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亚洲黑熊的BDNF基因非常保守,与... 沿用本室改进的粪便提取方法,参照马来熊BDN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首次从亚洲黑熊粪便DNA中扩增和克隆到包含完整核BDNF基因的753 bp片段,以毛发作阳性对照并进行重复实验,获得稳定一致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亚洲黑熊的BDNF基因非常保守,与人相比,一致性达94.5%,与大熊猫比达98.9%。在推导的多肽序列中,其成熟区氨基酸序列与所有已报道哺乳动物的完全一致;对亚洲黑熊及其相关物种BDNF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大熊猫与包括黑熊在内的熊科动物亲缘关系更近,而与小熊猫较远。文章首次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亚洲黑熊基因组核BDNF基因进行分析,不仅为亚洲黑熊的保护和繁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为非损伤性取样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拓宽了思路,也为亚洲黑熊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粪便DNA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 非损伤性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分析神农架白熊的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慧娟 张志敏 +1 位作者 刘中来 熊国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7-1241,共5页
神农架白熊的分类地位从它被发现后就一直存在着争议。文章测定了神农架白熊一个个体的Cytb基因从423~1140共718bp的序列,结合亚洲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美洲黑熊(Euarctos americanus)、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 神农架白熊的分类地位从它被发现后就一直存在着争议。文章测定了神农架白熊一个个体的Cytb基因从423~1140共718bp的序列,结合亚洲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美洲黑熊(Euarctos americanus)、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棕熊(Ursusarctos)、北极熊(Thalarctos maritimus)、懒熊(Melursus ursinus)、眼镜熊(Tremarctos ornatus)、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浣熊(Procyon lotor)同源D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了碱基组成频率、替代数、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数、转换,颠换比率、相似指数和分化指数。用邻接法(NJ)和最大节约法(MP)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了基本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神农架白熊与亚洲黑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白熊 细胞色素B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2与Ⅰ型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
3
作者 张志敏 肖代敏 +1 位作者 王慧娟 刘中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3,共6页
黑素皮质素受体-2(MC2R)具有7个跨膜区(Ⅰ~Ⅶ)、3个胞外环和3个胞内环,人MC2R基因定位于18p11.2;编码区长894bp,无内含子,在种间和种内具有较高保守性;人MC2R有297个氨基酸残基,推测分子量为33kD.MC2R主要分布于肾上腺皮... 黑素皮质素受体-2(MC2R)具有7个跨膜区(Ⅰ~Ⅶ)、3个胞外环和3个胞内环,人MC2R基因定位于18p11.2;编码区长894bp,无内含子,在种间和种内具有较高保守性;人MC2R有297个氨基酸残基,推测分子量为33kD.MC2R主要分布于肾上腺皮质区网状带和束状带,在功能上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通过激活依赖环腺苷酸的信号途径来催化类固醇合成;MC2R合成受到各种因子调节,包括其自身配体ACTH、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等.MC2R基因突变可导致工型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迄今为止,在FGD患者中共发现37个MC2R基因编码区突变,突变单独或复合存在降低MC2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2 黑素皮质素受体-2基因 基因突变 家族性糖皮质激素缺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WH-2株vp7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丛文娟 杨继红 +4 位作者 邓妍 陈凯峰 郭建军 熊国梅 刘中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制备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基因的单克隆抗体(mAb),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将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基因克隆至pGEX-KG载体,然后转入大肠杆菌E.coliTop10,IPTG诱导表达GST-VP7融合蛋白。分离纯化蛋白GST-VP7并免疫BALB/c小鼠,... 目的:制备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基因的单克隆抗体(mAb),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将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基因克隆至pGEX-KG载体,然后转入大肠杆菌E.coliTop10,IPTG诱导表达GST-VP7融合蛋白。分离纯化蛋白GST-VP7并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利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化,获得稳定分泌mAb检测为阳性的细胞株。结果:经过3次克隆化筛选,最终得到1株能和GST-VP7蛋白反应稳定分泌mAb的阳性细胞克隆,这些mAb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人B组轮状病毒WH-2株VP7蛋白成功在大肠杆菌中GST融合表达及mAb的制备体能用于GBRV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也为其引起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研究和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组轮状病毒 VP7基因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