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建本《六臣注文选》音注构成、来源考
1
作者 黄仁瑄 李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29,共7页
宋建本《六臣注文选》音注材料包括正文夹音和注中音。正文夹音大体上是五臣音,注中音可细分为李善自作音以及李善引旧注音、引旧有集注音、引其他诸家音。从版本系统来看,建州本李善音主要来源于北宋国子监本系统,五臣音主要来源于平... 宋建本《六臣注文选》音注材料包括正文夹音和注中音。正文夹音大体上是五臣音,注中音可细分为李善自作音以及李善引旧注音、引旧有集注音、引其他诸家音。从版本系统来看,建州本李善音主要来源于北宋国子监本系统,五臣音主要来源于平昌孟氏本系统。这跟已有的建州本版本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臣注文选》 音注构成 音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的音义匹配关系与《经典释文》校勘两则
2
作者 武迎晗 《语言研究》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在中古汉语中,“更”的去声音代表动词义“彻底更改”和副词引申义,平声代表“更替、轮替”系列引申义。后因去声副词用法使用频率逐渐增高,“更_(去)+动词”结构容易产生两解,且“更替、轮替”义与“彻底更改”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在中古汉语中,“更”的去声音代表动词义“彻底更改”和副词引申义,平声代表“更替、轮替”系列引申义。后因去声副词用法使用频率逐渐增高,“更_(去)+动词”结构容易产生两解,且“更替、轮替”义与“彻底更改”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更”之平去二声的音义匹配关系发生了重新分配,去声的动词义消失。《经典释文》中“更”的读音尚未重新分配。由于“更改”“更替”读音不同,但都是实词义,且义项接近,容易混淆,所以“更”不用信息量较小的“如字”注音,也不充当反切下字。今本《释文》中两处“X更反”中的“更”乃“庚”之讹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音义匹配 校勘
原文传递
郭璞《方言注》音义匹配疏证举例
3
作者 刘涛 《语言研究》 2025年第2期82-86,共5页
晋代郭璞《方言注》是中古早期的一部重要注释书。郭璞注中含有大量音义内容,从音义匹配角度对它们进行疏证,对于建立正确的音义关系和深化郭璞《方言注》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郭璞《方言注》 音义匹配 疏证
原文传递
宋建本《六臣注文选》“汨”之音义匹配
4
作者 李慈 黄仁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0,共7页
“汨”为常用字,但宋建本《六臣注文选》全书却对其注音多达30次,其中4次为李善音读,26次为五臣音读。《文选》中“汨”实际对应{■}{汩}{汨}三词,且李善、五臣的音义配合关系不尽相同,五臣偶有音义错配的情况。对照《广韵》《集韵》,... “汨”为常用字,但宋建本《六臣注文选》全书却对其注音多达30次,其中4次为李善音读,26次为五臣音读。《文选》中“汨”实际对应{■}{汩}{汨}三词,且李善、五臣的音义配合关系不尽相同,五臣偶有音义错配的情况。对照《广韵》《集韵》,《文选》“汨”的音义信息更为丰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臣注文选》 音义匹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