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丹参在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夏荣龙
陈孝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802-1804,共3页
目的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通过对模型鼠腹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观察其对肝癌瘤体大小、形态学改变和肝癌、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表现,评价其作用机制.方法①用Walker-256肝癌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种植致...
目的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通过对模型鼠腹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观察其对肝癌瘤体大小、形态学改变和肝癌、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表现,评价其作用机制.方法①用Walker-256肝癌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种植致移植性肝癌侵袭高位胆管,造成胆道癌性狭窄,以建立SD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②将模型鼠分成4组,并在腹腔内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n=16)、肌苷+维生素C(n=26)、丹参(n=34)和5-FU(n=30).③观察肝癌瘤体大小、形态学改变和肝癌、癌周PCNA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④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组肝癌平均瘤体较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明显减小、而抑癌率及抑转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P<0.01).丹参组平均瘤体大小明显大于5-FU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肺抑转移率明显低于5-FU组(P<0.05).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P<0.01).丹参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在肝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P<0.01),在肝癌组织内高于5-FU组(P<0.05).结论丹参在肝癌致梗阻性黄疸时,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成熟分化,对肿瘤发展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浸润和转移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丹参
凋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抑癌基因PTEN及P53在肝外胆管癌的表达
被引量:
2
2
作者
全晓明
李东华
陈孝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 :探讨PTEN及P5 3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4 0例肝外胆管癌标本及 10例正常胆管组织PTEN及P5 3蛋白表达情况 ,应用RT PCR方法分析肝外胆管癌细胞P5 3...
目的 :探讨PTEN及P5 3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4 0例肝外胆管癌标本及 10例正常胆管组织PTEN及P5 3蛋白表达情况 ,应用RT PCR方法分析肝外胆管癌细胞P5 3mRNA的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肝外胆管癌中PTEN及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0 % (12 / 4 0 ) ,4 7.5 % (19/ 4 0 ) ,而正常胆管组织PTEN及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 (9/ 10 ) ,0 % (0 / 10 ) ;②两者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部位无关 ,但均与胆管癌的病理分级相关 ;③PTEN的表达与胆管癌的转移情况相关 ,而P5 3的表达与转移情况无关 ;④PTEN与P5 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表达具有相关性 ;⑤本研究选用引物扩增出的P5 3cDNA为 4 31bp ,电泳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 :PTEN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低表达而P5 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高表达 ,提示PTEN及P5 3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 3突变可能下调PTE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P53基因
肝外胆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肝细胞癌病人合并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美龙
王文强
+2 位作者
李剑
张二雷
黄志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CTCs)检测对肝细胞癌病人(HCC)合并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HCC住院病人91例,利用免疫磁珠负向筛选+靶向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液中的FR^(+)-C...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CTCs)检测对肝细胞癌病人(HCC)合并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HCC住院病人91例,利用免疫磁珠负向筛选+靶向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液中的FR^(+)-CTCs。根据病人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无血管侵犯(NVI)组30例,微血管侵犯(MVI)组26例,门静脉癌栓(PVTT)组35例。分析3组病人FR^(+)-CTCs检测值差异。结果3组病人FR^(+)-CTCs检测值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52±2.21)FU/3 ml,(12.35±2.47)FU/3 ml,(14.79±3.68)FU/3 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CTCs检测值与HCC血管侵犯程度存在正相关性(r=0.499,P<0.05)。分别以FR^(+)-CTCs作为有无血管侵犯和PVTT的辅助诊断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95%CI为0.668~0.869)和0.830(95%CI为0.733~0.928);当分别取截断点为12.35 FU/3 ml和11.8 FU/3 ml时,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0.672和0.829、特异度分别为0.767和0.733。结论FR^(+)-CTCs检测值与HCC血管侵犯程度存在正相关,FR^(+)-CTCs检测值对有无血管侵犯和PVTT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但对MVI诊断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叶酸受体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肝静脉交通支在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少发
陈知水
+13 位作者
陈栋
魏来
蒋继贫
罗鸿昌
李开艳
陈根
汤浩
李震
夏黎明
胡道予
董汉华
张万广
张必翔
陈孝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59-563,共5页
目的布加综合征容易误诊,探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和肝移植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误诊和诊断正确各1例。结果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分级C级患者。病例1诊断为肝癌复发,肝硬化病因未明,...
目的布加综合征容易误诊,探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和肝移植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误诊和诊断正确各1例。结果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分级C级患者。病例1诊断为肝癌复发,肝硬化病因未明,后检测血吸虫抗体阳性。行背驮式肝移植后患者出现下半身肿胀,详细回顾术前影像学资料发现肝内存在肝静脉交通支,确诊术前实际为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肝上段下腔静脉病变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长期效果不佳。吸取病例1的教训,病例2经影像学检查也发现了肝静脉交通支,诊断为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病变型。行原位肝移植切除全肝和肝段下腔静脉,无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7个月正常。结论不明原因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考虑布加综合征的可能;薄层多层螺旋CT或磁共振检查显示的肝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是确诊布加综合征的特征性征象,同时显示的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病变决定了不同的肝移植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
侧枝循环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题名
丹参在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夏荣龙
陈孝平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肝脏外科
出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802-1804,共3页
基金
河南大学基金(XK03YBDYX16)
文摘
目的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通过对模型鼠腹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观察其对肝癌瘤体大小、形态学改变和肝癌、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表现,评价其作用机制.方法①用Walker-256肝癌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种植致移植性肝癌侵袭高位胆管,造成胆道癌性狭窄,以建立SD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②将模型鼠分成4组,并在腹腔内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n=16)、肌苷+维生素C(n=26)、丹参(n=34)和5-FU(n=30).③观察肝癌瘤体大小、形态学改变和肝癌、癌周PCNA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④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组肝癌平均瘤体较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明显减小、而抑癌率及抑转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P<0.01).丹参组平均瘤体大小明显大于5-FU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肺抑转移率明显低于5-FU组(P<0.05).PCNA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P<0.01).丹参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在肝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P<0.01),在肝癌组织内高于5-FU组(P<0.05).结论丹参在肝癌致梗阻性黄疸时,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成熟分化,对肿瘤发展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
胆汁淤积
浸润和转移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丹参
凋亡指数
Keywords
cholestasis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Danshen
apoptosis index
分类号
R735.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抑癌基因PTEN及P53在肝外胆管癌的表达
被引量:
2
2
作者
全晓明
李东华
陈孝平
机构
湖北省新华医院普
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肝脏外科
中心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07-510,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PTEN及P5 3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4 0例肝外胆管癌标本及 10例正常胆管组织PTEN及P5 3蛋白表达情况 ,应用RT PCR方法分析肝外胆管癌细胞P5 3mRNA的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肝外胆管癌中PTEN及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0 % (12 / 4 0 ) ,4 7.5 % (19/ 4 0 ) ,而正常胆管组织PTEN及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 (9/ 10 ) ,0 % (0 / 10 ) ;②两者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部位无关 ,但均与胆管癌的病理分级相关 ;③PTEN的表达与胆管癌的转移情况相关 ,而P5 3的表达与转移情况无关 ;④PTEN与P5 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表达具有相关性 ;⑤本研究选用引物扩增出的P5 3cDNA为 4 31bp ,电泳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 :PTEN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低表达而P5 3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高表达 ,提示PTEN及P5 3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 3突变可能下调PTEN的表达。
关键词
PTEN基因
P53基因
肝外胆管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Keywords
P53
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stry
RT-PCR
分类号
R735.8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肝细胞癌病人合并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美龙
王文强
李剑
张二雷
黄志勇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肝脏外科
中心
出处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基金
湖北省科技创新专项(2021BCA115)。
文摘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CTCs)检测对肝细胞癌病人(HCC)合并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HCC住院病人91例,利用免疫磁珠负向筛选+靶向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液中的FR^(+)-CTCs。根据病人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无血管侵犯(NVI)组30例,微血管侵犯(MVI)组26例,门静脉癌栓(PVTT)组35例。分析3组病人FR^(+)-CTCs检测值差异。结果3组病人FR^(+)-CTCs检测值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0.52±2.21)FU/3 ml,(12.35±2.47)FU/3 ml,(14.79±3.68)FU/3 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CTCs检测值与HCC血管侵犯程度存在正相关性(r=0.499,P<0.05)。分别以FR^(+)-CTCs作为有无血管侵犯和PVTT的辅助诊断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95%CI为0.668~0.869)和0.830(95%CI为0.733~0.928);当分别取截断点为12.35 FU/3 ml和11.8 FU/3 ml时,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0.672和0.829、特异度分别为0.767和0.733。结论FR^(+)-CTCs检测值与HCC血管侵犯程度存在正相关,FR^(+)-CTCs检测值对有无血管侵犯和PVTT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但对MVI诊断价值较低。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叶酸受体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Keywords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folate recept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ascular invasion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静脉交通支在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少发
陈知水
陈栋
魏来
蒋继贫
罗鸿昌
李开艳
陈根
汤浩
李震
夏黎明
胡道予
董汉华
张万广
张必翔
陈孝平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
同济
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B超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放射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肝脏外科
出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59-563,共5页
基金
国家卫计委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金(20130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16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2013CB530803)
文摘
目的布加综合征容易误诊,探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和肝移植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误诊和诊断正确各1例。结果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分级C级患者。病例1诊断为肝癌复发,肝硬化病因未明,后检测血吸虫抗体阳性。行背驮式肝移植后患者出现下半身肿胀,详细回顾术前影像学资料发现肝内存在肝静脉交通支,确诊术前实际为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肝上段下腔静脉病变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长期效果不佳。吸取病例1的教训,病例2经影像学检查也发现了肝静脉交通支,诊断为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病变型。行原位肝移植切除全肝和肝段下腔静脉,无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7个月正常。结论不明原因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考虑布加综合征的可能;薄层多层螺旋CT或磁共振检查显示的肝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是确诊布加综合征的特征性征象,同时显示的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病变决定了不同的肝移植手术方案。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
侧枝循环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Keywords
Budd-Chiari syndrome
Hepatic veins
Collateral veins
Liver transplantat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657.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丹参在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夏荣龙
陈孝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抑癌基因PTEN及P53在肝外胆管癌的表达
全晓明
李东华
陈孝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肝细胞癌病人合并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林美龙
王文强
李剑
张二雷
黄志勇
《临床外科杂志》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肝静脉交通支在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中的作用
王少发
陈知水
陈栋
魏来
蒋继贫
罗鸿昌
李开艳
陈根
汤浩
李震
夏黎明
胡道予
董汉华
张万广
张必翔
陈孝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