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5
1
作者 晏蓉 王慧文 +5 位作者 李雪丹 曾露 刘欢 谭海艳 李瑞 罗婕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5,共6页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管理的相关证据,以促进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规范化管理。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 library、JBI、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管理的相关证据,以促进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的规范化管理。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Cochrane library、JBI、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网、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国际网络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网站、中国医脉通指南网、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管理的相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3篇,指南4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3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2篇,最终汇总形成了6个维度29条最佳证据。结论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管理的证据总结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在证据转化过程中应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标准规范医护人员的吞咽困难管理行为,降低颈椎前路术后患者吞咽困难,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吞咽困难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后路固定联合伤椎强化微创治疗高龄Ⅲ期Kümmell病
2
作者 陈述伟 谈仁渊 +3 位作者 雷宜松 刘安平 易莉艳 吴星火 《骨科》 CAS 2023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后路固定骨水泥强化技术治疗高龄Ⅲ期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采用Wiltse入路后路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的39例高龄Ⅲ型Kümmell病...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后路固定骨水泥强化技术治疗高龄Ⅲ期Kümmell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5月至2022年6月采用Wiltse入路后路固定联合伤椎强化技术治疗的39例高龄Ⅲ型Kümmell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为(73.0±4.2)岁(70~85岁)。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5±2.3)月(9~21个月)。手术时间(75.0±12.1)min(65~92 min),失血量(93.0±11.2)mL(75~110 mL),住院时间(7.2±1.2)d(6~10 d)。术后第2天CT检查发现骨水泥椎间隙漏2例,骨水泥椎旁漏3例,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第2天的VAS评分、ODI分别为(2.7±0.8)分、33.0%±2.5%,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第2天的椎体中线高度百分比(87.5%±9.8%)较术前(45.3%±11.2%)明显恢复,后凸Cobb角(6.5°±2.3°)较术前(25.8°±5.1°)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数据虽较术后第2天时进一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后路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技术治疗高龄Ⅲ期Kümmell病安全有效,可以明显减轻胸背部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高龄 后路固定 骨水泥成形术 微创 Wiltse入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63
3
作者 米元元 陈婷 +8 位作者 周英凤 柯卉 张悦 周丽君 罗江敏 晏蓉 刘云访 赵诗雨 李素云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目的检索并获取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降低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 目的检索并获取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以降低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检索相关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总结出27条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深静脉血栓评估、诊断与筛查、干预策略、预防时机及方法、健康指导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脊柱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护士及护理管理者提供循证依据。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和预防脊柱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可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外科手术 静脉血栓形成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