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大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孝平 韩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8-219,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技术与肝脏外科: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孝平 张必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肝脏外科 微创技术 穿刺置管引流 影像学技术 超声引导下 电视腹腔镜 瘤内酒精注射 诊疗过程 外科治疗 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孝平 《腹部外科》 2007年第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 临床研究 分流术 断流术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护下免疫抑制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文 张青萍 +1 位作者 贡雪灏 瘳晓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7期840-842,共3页
目的 用超声监测免疫抑制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情况。方法 将CBRH 7919大鼠肝癌细胞注入经60 Co照射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的 1只大鼠皮下 ,2周后将生成的肿块接种于免疫抑制的 2 0只大鼠肝内。超声下观察肝内肿块的灰阶和彩色多普... 目的 用超声监测免疫抑制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情况。方法 将CBRH 7919大鼠肝癌细胞注入经60 Co照射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的 1只大鼠皮下 ,2周后将生成的肿块接种于免疫抑制的 2 0只大鼠肝内。超声下观察肝内肿块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表现。 2周后处死动物 ,并对肝内肿块做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3只肝内接种的大鼠在实验中死亡 ,余 17只接种 2周后超声检查均可见肝内肿块生成 ,肿块直径平均为 (1.0 2± 0 .15 )cm。大鼠肝癌原位模型成功率为85 %。病理证实肿块均为肝细胞癌。结论 通过免疫抑制可建立大鼠CBRH 7919肝细胞癌模型 ,超声可监测此模型的生长状况。这为肝癌影像学诊断和局部治疗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肝细胞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肝细胞癌 大鼠 动物模型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曹志新 陈孝平 吴在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 )检测 3 1例肝癌患者外周及脾静脉血T细胞亚群CD 4+ ,CD 8+ ,CD4+ /CD8+ (以下简称CD 4,CD 8,CD 4/CD 8)的变化 ,并以 1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例Ⅰ...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脾脏T细胞亚群免疫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 )检测 3 1例肝癌患者外周及脾静脉血T细胞亚群CD 4+ ,CD 8+ ,CD4+ /CD8+ (以下简称CD 4,CD 8,CD 4/CD 8)的变化 ,并以 13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6例Ⅰ期肝癌患者脾静脉血CD 4高于肝硬化组 ,外周血CD 8低于肝硬化组 (P <0 .0 5 ) ,外周及脾静脉血CD 4/CD8高于肝硬化组 (P <0 .0 1)。 12例Ⅱ期、13例Ⅲ期肝癌患者外周及脾静脉血CD4,CD 4/CD8低于肝硬化组 ,CD 8高于肝硬化组 (P <0 .0 1或 P <0 .0 5 ) ,且脾静脉血CD4,CD 4/CD 8低于外周血 ,CD 8高于外周血 (P <0 .0 5 )。结论 早期肝癌患者 ,T细胞亚群处于良好抗肿瘤免疫状态 ,脾脏在维持机体T细胞亚群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随肿瘤进展 ,机体免疫功能逐渐受损 ;中晚期肝癌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 ,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尤其以脾脏T细胞亚群紊乱更为明显 ,出现了负性抗肿瘤免疫作用 ,加重了机体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脾脏 T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功能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和ES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游建 王平 +2 位作者 李新民 卢兴培 陈孝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联合应用内镜技术治疗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的疗效。 方法 对 2 10例 (同济医院 12 4例 ,武汉市第四医院 86例 )LC术前、术后可疑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联合应用内镜技术治疗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的疗效。 方法 对 2 10例 (同济医院 12 4例 ,武汉市第四医院 86例 )LC术前、术后可疑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ophy ,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 结果 LC术前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 69例 ,EST清除 63例 ,清除率 91 3 % ( 63 69) ;LC术后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 9例 ,EST清除 8例 ,清除率 88 9% ( 8 9)。 结论 LC联合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10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黄锦 林菊生 +1 位作者 董旭旸 唐滔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对遗传印记基因PEG10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psiRNA-PEG10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RT-PCR检测PEG10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 目的观察针对遗传印记基因PEG10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psiRNA-PEG10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RT-PCR检测PEG10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D1)和P27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转染psiRNA-PEG10的HepG2细胞中PEG10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组相比,转染psiRNA-PEG10后处于G0/G1期的HepG2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而G2/M期的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转染psiRNA-PEG10的细胞CyclinD1表达明显降低;而P27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PEG10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和P27表达,干扰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发挥抗瘤作用,针对PEG10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有望成为研究肝癌治疗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10 RNA干扰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联合阿霉素诱导肝癌耐药株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旭 陈孝平 +4 位作者 何松青 王其 朱虹 关键 丁磊 《消化外科》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及TRAIL和阿霉素(ADM)联用对肝癌耐药株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浓度递增法用阿霉素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获得肝癌耐药株HepG2/ADM...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factor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及TRAIL和阿霉素(ADM)联用对肝癌耐药株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浓度递增法用阿霉素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获得肝癌耐药株HepG2/ADM。并通过MTT方法鉴定耐药株的耐药性。构建可溶型TRAIL真核表达质粒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FP-TRAIL。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质粒入HepG2/ADM。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证实转染的HepG2/ADM有sTRAIL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后,用MTT方法和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纯TRAIL处理和联合阿霉素处理HepG2/ADM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细胞凋亡的形态。结果肝癌耐药株筛选成功,sTRAIL质粒构建、转染成功。用MTT测HepG2/ADM抑制率阿霉素处理组40.9%;TRAIL处理组29%;合用组58.4%;联合后抑制率有显著差异。凋亡检测为阿霉素处理组18.37%;TRAIL处理组14.8%;合用组52.71%。但TRAIL处理HepG28.9%和HepG2/ADM8.54%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TRAIL联合阿霉素能明显增加HepG2/ADM的凋亡从而逆转耐药。同时单纯TRAIL治疗对耐药株作用与亲代细胞作用相仿,说明TRAIL可能有另外的诱发凋亡的途径,受HepG2/ADM耐药性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耐药性 肿瘤坏死因子 凋亡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灭活治疗肝癌的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孝平 李东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射频灭活 治疗 肝癌 适应证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心宇 李炳军 +5 位作者 张示杰 郭淑霞 孙红 吕海龙 刘远坤 杨宏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评价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与其他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44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188例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3~96个月)。术式分为传统术式(保留外囊组)和... 目的评价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与其他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44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188例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3~96个月)。术式分为传统术式(保留外囊组)和根治性术式组(切除外囊组),根治性术式组又分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组和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完整切除术组。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率、生存率、生活质量。并对各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及原位复发率均低于保留外囊术式组(P〈0.01)。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并发症低于其他根治性术式。外囊完整切除术生存率高、生活质量高于传统术式。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可降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与原位复发率,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安全、有效、预后住,应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 随访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叶切除经肝断面胆道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雷 龚家明 +2 位作者 张其顺 陈义发 陈孝平 《腹部外科》 200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顺行胆道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2004年7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左肝内胆管结石36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手术组(A组)和顺行胆道取石手术组(B组).结果两组病例手术...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顺行胆道取石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2004年7月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并左肝内胆管结石36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手术组(A组)和顺行胆道取石手术组(B组).结果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费用B组较A组均明显降低.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术中不切开胆总管及放置T形引流管、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等优点,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外胆管结石 取石治疗 肝叶切除 胆道 肝断面 左肝内胆管结石 手术方法 住院时间 胆总管结石 2004年 2000年 回顾性分析 T形引流管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 取石手术 常规手术 手术时间 平均费用 经济负担 治疗效果 B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种植制作大鼠肝癌模型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文 张青萍 +1 位作者 贡雪灏 瘳晓峰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174-175,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大鼠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60 Co照射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 13只Wis tar大鼠。将CBRH 7919大鼠肝癌细胞悬液注入 1只大鼠皮下 ,2周后将生成的肿瘤组织剪成小瘤块 ,匀浆后制成细胞悬液 ,在超声引导下将...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大鼠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用60 Co照射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 13只Wis tar大鼠。将CBRH 7919大鼠肝癌细胞悬液注入 1只大鼠皮下 ,2周后将生成的肿瘤组织剪成小瘤块 ,匀浆后制成细胞悬液 ,在超声引导下将细胞悬液接种于 12只大鼠肝脏 ,并用超声观察肿瘤生长。 2周后处死动物 ,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2只肝脏种植的大鼠中有 1只在实验中死亡 ,接种 2周后超声检查发现 10只肝内有肿块生成 ,1只肝内接种失败。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性肝癌。大鼠肝癌原位模型成功率为 83 .3 %。结论 :超声引导下在免疫抑制大鼠内穿刺接种制作大鼠肝细胞癌模型 ,是一种操作方便、简单、成功率高的方法 ,便于肝癌影像学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大鼠 肝癌 动物模型 方法学 氢化可的松 ^60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和MAPK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德宇 陈孝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HCC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ANGPTL3和MAPK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ANGPTL3和MAP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HCC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ANGPTL3和MAPK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ANGPTL3和MAP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37/60)和68.3%(41/60),癌旁组织中ANGPTL3和MAP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16/60)和28.3%(17/60),2者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χ2分别为16.000和18.892,P均<0.001);HCC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有关联(rP=0.540,P<0.001)。结论:ANGPTL3和MAPK在HCC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NF-κB圈套寡核苷酸促进肝癌细胞HepG2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万广 杨盛力 +4 位作者 李哲夫 张峰 徐宗全 王其 张志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3-606,701,共5页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圈套寡核苷酸对NF-κB活性的影响,研究Survivin在其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NF-κB圈套寡核苷酸转染至HepG2细胞中,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核内定位...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圈套寡核苷酸对NF-κB活性的影响,研究Survivin在其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NF-κB圈套寡核苷酸转染至HepG2细胞中,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核内定位观察,凝胶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转染前后NF-κB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改变。结果NF-κB圈套寡核苷酸转染后定位于细胞核内,EMSA显示转染后NF-κB活性明显下降。与未处理组、转染错义组相比,转染NF-κB圈套寡核苷酸组的HepG2细胞凋亡率增加,Survivin蛋白表达下调[(39.8±1.9)、(42.7±2.5)vs(20.1±3.1)]。结论NF-κB圈套寡核苷酸具有促进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转录因子-ΚB 圈套寡核苷酸 SURV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秦仁义 高军 《腹部外科》 2005年第4期204-206,共3页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液滤过 胰酶分泌 休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在人肝癌细胞系与正常肝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5
16
作者 关剑 陈孝平 +3 位作者 王其 张必翔 张万广 张志伟 《腹部外科》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Twist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TwistmRNA及Twist蛋白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表达的差异。结果HepG2细胞的TwistmRNA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Twist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TwistmRNA及Twist蛋白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表达的差异。结果HepG2细胞的TwistmRNA表达水平为L02的2.36倍(P<0.05),蛋白水平为(3.13±0.21)倍(P<0.05)。结论Twist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过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GR15联合PT及标准残肝体积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江发 胡虞乾 +1 位作者 何松青 陈孝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3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联合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对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的作用。方法对6... 目的探讨术前吲哚氰绿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联合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标准残肝体积(standar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对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的作用。方法对64例因大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患者肝功能代偿情况分组,对术前生化检查及一般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轻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50例)、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组(14例)之间ICGR15、PT、SRLV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PLFPI=0.186×ICGR15+0.849×PT-0.007×SRLV-9.617。经过ROC分析PLFPI预测术后肝功能重度代偿不全的临界值为-0.33,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10%。结论术前ICGR15联合术前PT及标准残肝体积能够较好地预测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代偿情况;以PLFPI<-33作为预防大肝癌肝切除术后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术后肝功能综合预测指数界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储备 标准残肝体积 ICGR15 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CD8^+记忆性T淋巴细胞的分离、纯化和体外功能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百林 刘增军 +3 位作者 翟淑萍 陈义发 秦欢 刘秋玲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分离CD8+记忆性T淋巴细胞,检测其体外部分功能。方法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制备受体脾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Tm细胞、台盼蓝细胞染色检测其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所得细胞纯度,ELISA方法检测不同抗原刺激Tm细胞后的I... 目的分离CD8+记忆性T淋巴细胞,检测其体外部分功能。方法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制备受体脾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Tm细胞、台盼蓝细胞染色检测其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所得细胞纯度,ELISA方法检测不同抗原刺激Tm细胞后的IL-2和IL-10的浓度。结果小鼠皮肤移植存活率为93.0%(28/30),皮肤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12.18±1.03)d;CD8+Tm的活细胞百分率为98.5%;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CD8+CD4+细胞比例占(97.75±0.9)%,CD8+CD4-细胞比例占(96.0±1.02)%;在供体脾细胞、刀豆素A、Wistar大鼠脾细胞和无刺激物作用下,2×107mL-1的CD8+Tm液中细胞因子IL-2和IL-10的浓度分别为:(57.32±6.52),(38.34±5.21),(13.51±3.35),(11.32±2.51);(9.21±1.02),(11.52±2.15),(35.42±4.59),(39.2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通过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可分离出高纯度的CD8+Tm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特性,为Tm在移植免疫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性T细胞 免疫磁性分离 流式细胞术 移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盛力 张万广 +1 位作者 陈孝平 梁慧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可以上调多达150种靶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在缺氧应答反应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目前发现的缺氧诱导因子成员有HIF-1、HIF-2、HIF-33种,其中H...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可以上调多达150种靶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在缺氧应答反应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目前发现的缺氧诱导因子成员有HIF-1、HIF-2、HIF-33种,其中HIF-3是1998年Gu等首先发现,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较少。现有的研究显示HIF-3主要在心脏、胎盘、骨骼肌和肺组织中表达,在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可能是缺氧调控靶基因表达的负性调节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3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自发性破裂切除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斌 满泉 +2 位作者 陈孝平 曾少波 郑红梅 《腹部外科》 201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自发性破裂外科切除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自1998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肝切除治疗HCC自发性破裂出血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左外叶切除17例,左内叶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2例,尾状叶切...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自发性破裂外科切除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自1998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肝切除治疗HCC自发性破裂出血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左外叶切除17例,左内叶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2例,尾状叶切除4例,右肝部分切除23例,肿瘤局部切除7例。58例中1个月内死亡3例,占5.2%,55例生存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18.0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1%、20.0%、10.9%。结论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破裂 自发性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