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粒化地奥司明缓解创伤及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症状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24
1
作者 熊伟 李锋 +1 位作者 陈璟 夏仁云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4-25,共2页
目的:定量评估微粒化地奥司明缓解创伤及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症状的效果。方法:于2002-03/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选择下肢手术或创伤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微粒化地奥司明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微粒化地奥... 目的:定量评估微粒化地奥司明缓解创伤及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症状的效果。方法:于2002-03/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选择下肢手术或创伤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微粒化地奥司明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微粒化地奥司明组患者给予口服微粒化地奥司明500mg/次,2次/d,连续14d。对照组术后仅使用抗生素和止血剂。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疼痛及下肢肿胀程度的评价。疼痛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评价。肿胀程度应用LEG-O-METER评估下肢周径。治疗后每2天对上述指标进行反复测定、记录直至接受治疗后14d。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组6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微粒化地奥司明组治疗后4d下肢周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犤治疗前(44.8±5.9)cm,治疗后(43.6±5.7)cm,t=5.47,P<0.05犦;对照组治疗后8d下肢周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小犤治疗前(44.6±6.4)cm,治疗后(43.7±5.8)cm,t=4.56,P<0.05犦。②微粒化地奥司明组治疗后4d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犤治疗前(5.2±2.3)分,治疗后(3.1±2.5)分,t=6.34,P<0.05犦;对照组治疗后8d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犤治疗前(4.9±1.7)分,治疗后(2.3±1.4)分,t=7.61,P<0.05犦。结论: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疼痛程度的变化与肿胀消退程度的变化基本一致,微粒化地奥司明组与对照组相比肿胀及疼痛缓解明显提前且缓解速度亦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胀 疼痛 黄酮类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勇 李锋 +2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h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h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L5/S1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60岁(41.6±11.0岁);记录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tl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症状,术前术后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评估腰骶段前凸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1例m现逆行性射精,1例患者发生单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路手术时间为70~120min(90.0±27.5rain),失血量为200—600ml(361.5±150.2m1);后路手术时间为50。70min(57.7±8.3min),失血量为50~200ml(106.9±56.9m1)。术后培养结果其中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大肠杆菌,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2例未见细菌生长,但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感染性病变。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16.6±7.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骨融合率100%,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VAS评分术前平均7.8±0.7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术前4.4°±2.90°.末次随访时17.5°±2.8°.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前后路 腰椎前入路 Wiltse入路 腰椎间隙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 被引量:9
3
作者 徐勇 许浩 +3 位作者 李锋 熊伟 方忠 廖晖 《骨科》 CAS 2017年第2期81-84,90,共5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胸椎结核病人25例...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胸椎结核病人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为39.5岁。其中T_(4/5)4例,T_(5/6)1例,T_(7/8)3例,T_(8/9)4例,T_(9/10)5例,T_(10/11)3例,T_(11/12)5例。X线片显示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局部后凸畸形,CT及MRI显示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脓肿形成。术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功能分级:D级5例,E级20例。记录并评价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10 min,平均失血量为900 ml。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为20个月。术后3个月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恢复至正常水平。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100%。末次随访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是治疗胸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结核 脊柱 胸椎椎旁肌入路 经关节突入路 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骺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长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衣北 陈安民 +2 位作者 郭风劲 黄仕龙 熊文化 《中国康复》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骨骺干细胞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显微取材后酶消化获取骨骺干细胞,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并测定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分裂指数、碱性磷酸酶活性,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Ⅱ、Ⅹ型胶原的合成...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骨骺干细胞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显微取材后酶消化获取骨骺干细胞,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并测定其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分裂指数、碱性磷酸酶活性,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Ⅱ、Ⅹ型胶原的合成情况和透射电镜观察粗面内质网的丰富程度。结果:大鼠骨骺干细胞形状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梭型,碱性磷酸酶活性低,粗面内质网少,Ⅱ型胶原合成量较多。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骺干细胞能向成熟阶段分化,可为软骨或骨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移潜能MG63骨肉瘤细胞亚株裸鼠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祝文涛 袁林 +2 位作者 郭风劲 许涛 陈安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2-534,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转移潜能的骨肉瘤MG63细胞亚株裸鼠肺转移模型,为探讨骨肉瘤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MTT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亚株M8、M6细胞增殖情况,将生长良好的细胞制成2×107/ml细胞悬液注射裸鼠尾静脉,第... 目的建立不同转移潜能的骨肉瘤MG63细胞亚株裸鼠肺转移模型,为探讨骨肉瘤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MTT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亚株M8、M6细胞增殖情况,将生长良好的细胞制成2×107/ml细胞悬液注射裸鼠尾静脉,第4周起处死裸鼠,肉眼及镜下观察肺部转移灶形成情况,肺组织经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相关指标Cyclin E1和Bcl-2的表达。结果高转移潜能细胞M8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M6组。尾静脉注射瘤细胞后,M8组20只裸鼠除2只死亡外,有17只发生肺转移;低转移潜能M6组20只裸鼠仅1只发生肺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8组裸鼠肺组织Cyclin E1和Bcl-2表达呈阳性,而M6组未见阳性细胞表达。结论采用尾静脉注射人骨肉瘤细胞亚株M8、M6可成功建立高、低转移潜能的骨肉瘤裸鼠肺转移模型,为深入研究骨肉瘤侵袭和转移机制及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转移潜能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3诱导大鼠前软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特性方向分化及其在KLD-12自组装肽纳米凝胶中的培养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凯 游洪波 +4 位作者 陈安民 郭风劲 祁军 徐志刚 丁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中修复软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新生大鼠前软骨干细胞(PSCs),分别采用KLD-12自组装肽纳米凝胶三维培养(实验组)和普通培养瓶平面培养(对照组),用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诱导... 目的探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中修复软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新生大鼠前软骨干细胞(PSCs),分别采用KLD-12自组装肽纳米凝胶三维培养(实验组)和普通培养瓶平面培养(对照组),用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诱导两组PSCs向软骨细胞特性方向分化。利用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测定其向软骨细胞特性方向分化过程中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collagenⅡ)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表达的情况。结果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KLD-12自组装肽纳米凝胶组细胞在诱导7、14 d后均有collagenⅡ和aggrecan表达,且RT-PCR检测结果表明KLD-12自组装肽凝胶组细胞的collagen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GFβ-3诱导后的PSCs可向成软骨方向分化,诱导后的PSCs与KLD-12自组装肽凝胶复合有望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KLD-12自组装肽纳米凝胶是较好的软骨组织工程细胞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软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3 细胞外基质 自组装肽纳米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祝文涛 陈安民 +1 位作者 郭风劲 许涛 《中国康复》 2007年第6期386-388,共3页
目的:研究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不同强度(0.8、1.6及3.2 mT)的50 Hz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进行干预后,检测MG63细胞的增值,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裸鼠体内肺转移等指标。结果:经过磁场干预的... 目的:研究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不同强度(0.8、1.6及3.2 mT)的50 Hz低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进行干预后,检测MG63细胞的增值,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裸鼠体内肺转移等指标。结果:经过磁场干预的实验组MG6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其增殖能力下降,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弱,裸鼠体内肺转移形成时间晚,转移灶数目少。结论:低频电磁场能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骨肉瘤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gp96肽复合物免疫治疗小鼠骨肉瘤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卫春 陈安民 《华中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gp96(HSPgp96)肽复合物体内外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经HSPgp96肽复合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同时在骨肉瘤动物模型上观察HSPgp96肽复合物与修饰后的DC对...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gp96(HSPgp96)肽复合物体内外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51Cr释放法测定经HSPgp96肽复合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同时在骨肉瘤动物模型上观察HSPgp96肽复合物与修饰后的DC对骨肉瘤的生长状况及体内免疫水平的影响。结果HSPgp96肽复合物修饰的DC可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后者能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HSPgp96肽复合物及修饰后的DC使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1),能有效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结论HSPgp96肽复合物能很好地修饰体外诱导获取的DC,使DC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gp96肽复合物 骨肉瘤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抗VEGF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治疗荷人骨肉瘤裸鼠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熊伟 陈璟 +2 位作者 李锋 夏仁云 陈安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131I-抗VEGF单克隆抗体(Sc-7269)瘤内注射放射免疫治疗荷人骨肉瘤裸鼠的疗效。方法24只荷人骨肉瘤裸鼠分别自瘤内注射(n=12)或静脉注射(n=12)131I-Sc-7269,进行生物分布研究。另20只分为4组,分别予瘤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1... 目的评价131I-抗VEGF单克隆抗体(Sc-7269)瘤内注射放射免疫治疗荷人骨肉瘤裸鼠的疗效。方法24只荷人骨肉瘤裸鼠分别自瘤内注射(n=12)或静脉注射(n=12)131I-Sc-7269,进行生物分布研究。另20只分为4组,分别予瘤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1.1MBq的Na131I溶液、20g的Sc-269及11.1MBq的131I-Sc-7269。治疗后观察肿瘤体积2倍增时间及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结果局部给药后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系统给药,而其他组织的放射性摄取明显低于系统给药组。131I-Sc-7269治疗组裸鼠肿瘤体积2倍增时间明显延长(16.8±3.4/d)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该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虽有下降(3520±248/mm3)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31I-Sc-7269瘤内注射放射免疫治疗荷人骨肉瘤裸鼠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 VEGF 131Ⅰ 人骨肉瘤 实验研究 裸鼠 瘤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患沟通在颈椎骨折脱位不伴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9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颈椎骨折脱位不伴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颈椎骨折脱位不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人文关怀、专业知识宣教、围手术期心理辅导及术后康复指导。结果:17例患者均能接受医疗护理措施,提高配合度,未出现任何...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颈椎骨折脱位不伴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7例颈椎骨折脱位不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人文关怀、专业知识宣教、围手术期心理辅导及术后康复指导。结果:17例患者均能接受医疗护理措施,提高配合度,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颈椎骨折脱位不伴脊髓损伤患者护患沟通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利措施和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护患沟通 人文关怀 健康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抗VEGF单克隆抗体在荷人骨肉瘤裸鼠体内生物学分布系统给药与局部给药之比较
11
作者 熊伟 陈璟 +2 位作者 饶耀剑 潘艾玲 吴华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研究131I抗VEGF单克隆抗体(Sc7269)在荷人骨肉瘤裸鼠体内生物分布,探讨131I Sc7269用于骨肉瘤放射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并比较系统给药与局部给药在生物学分布上的差异。方法:Iodogen法131I标记Sc7269。24只荷人骨肉瘤裸鼠各12只分别... 目的:研究131I抗VEGF单克隆抗体(Sc7269)在荷人骨肉瘤裸鼠体内生物分布,探讨131I Sc7269用于骨肉瘤放射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并比较系统给药与局部给药在生物学分布上的差异。方法:Iodogen法131I标记Sc7269。24只荷人骨肉瘤裸鼠各12只分别瘤内注射和静脉注射131I Sc7269,进行生物分布研究。结果:2种给药方式中,131I Sc7269均可在肿瘤组织内特异性聚集。局部给药后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在各个时间点明显高于系统给药,而其他组织的放射性摄取明显低于系统给药组。结论:131I Sc7269具有靶向骨肉瘤的特性,且局部给药较系统给药在体内生物学分布上具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放射免疫疗法 抗体 单克隆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栓塞术在骶尾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蔡卓 郭风劲 +3 位作者 陈安民 方忠 黄晖 李兴艳 《骨科》 CAS 2012年第2期77-79,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在骶尾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指导临床骨肿瘤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9月对47例骶尾部骨肿瘤患者手术前行血管栓塞术,观察患者的术前临床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和肿瘤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并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在骶尾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指导临床骨肿瘤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9月对47例骶尾部骨肿瘤患者手术前行血管栓塞术,观察患者的术前临床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和肿瘤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并与对照组(选择同期165例未在术前行血管栓塞的骶尾部骨肿瘤切除术患者)结果相对比。结果术前血管栓塞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所有患者在接受血管栓塞治疗后并未感到明显疼痛;栓塞术中观察血管造影成像可见肿块染色程度较术前减少90%以上者达到100%;平均出血量为1 571.3 mL,平均手术时间为205.2 min。平均术后引流量为201.9 m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栓塞组中,肿瘤体积平均为376.2 cm3(对照组肿瘤体积为392.4 cm3),两组中肿瘤完全切除率均达100%。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骨肿瘤切除术前常规行血管栓塞治疗,能极大程度上减少肿瘤血管供血,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 骨肿瘤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巨细胞瘤预后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文峰 王体沛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预后评价 原发性骨肿瘤 不良预后 组织学分级 西方国家 局部复发 G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G、c-myc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强 王体沛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探讨PTTG、c-myc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7例骨肉瘤和12例骨软骨瘤中PTTG、c-myc蛋白的表达,并与骨肉瘤主要临床病理学参数及转移进行比较。结果PTTG、c-myc在人骨肉瘤中均高表达... 目的探讨PTTG、c-myc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7例骨肉瘤和12例骨软骨瘤中PTTG、c-myc蛋白的表达,并与骨肉瘤主要临床病理学参数及转移进行比较。结果PTTG、c-myc在人骨肉瘤中均高表达并明显相关,而两者在骨软骨瘤中阳性率均较低,而且两者阳性率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结论PTTG的过表达可能是通过信号转导通路使c-myc表达增高促进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并与骨肉瘤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 C-MYC 骨肉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标记法研究颈脊神经节至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反射通路 被引量:7
15
作者 左金良 邱思强 +4 位作者 魏光伟 韩建龙 栾方海 朱新炜 陈安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分析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的神经反射基础。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及相应对照组,于颈上或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分别注入荧光金溶液或生理盐水,分别于存... 目的分析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的神经反射基础。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及相应对照组,于颈上或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分别注入荧光金溶液或生理盐水,分别于存活4、8d后取出双侧颈脊神经节C2~C8,制备冷冻切片并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2~C5脊神经节中出现荧光金标记神经元,以C3和C4脊神经节中标记神经元为多;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5~C8脊神经节中出现标记神经元,以C6和C7为多。结论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存在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且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些联系可能是颈性眩晕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颈上交感神经节 颈下交感神经节 荧光金 颈性眩晕 神经反射弧 逆行追踪 新西兰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pentofylline对大鼠脊髓损伤后GFA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廖光军 陈安民 +2 位作者 郭风劲 周海宇 肖卫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propentofylline干预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n=2):药物干预组、对照组。用Allen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药物干预组SD大鼠腹腔注射propentofylline,对照组腹腔...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propentofylline干预对星形胶质细胞GFAP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n=2):药物干预组、对照组。用Allen法建立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药物干预组SD大鼠腹腔注射propentofylline,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和组织扫描光度测定法观察脊髓GFA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损伤边缘区GFAP细胞数目增加、胞体肥大,GFAP表达增强,干预组propentofylline干预后,GFAP表达增强被抑制,胞体肥大程度减轻,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在急性脊髓损伤后,propentofylline对脊髓损伤后的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ENTOFYLLINE 脊髓损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磁性纳米微粒靶向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璟 吴华 熊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1-382,共2页
载药磁性纳米微粒是将药物、生物活性物质或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等包裹于磁性纳米微粒内或吸附、连接于磁性纳米微粒表面,或混合、溶解于材料基质中而构成,其大小为纳米级[1,2].在足够强的外加磁场作用下,其在体内定向移动、定向浓集,从而... 载药磁性纳米微粒是将药物、生物活性物质或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等包裹于磁性纳米微粒内或吸附、连接于磁性纳米微粒表面,或混合、溶解于材料基质中而构成,其大小为纳米级[1,2].在足够强的外加磁场作用下,其在体内定向移动、定向浓集,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磁性纳米微粒 肿瘤 靶向治疗 药理学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急性腰扭伤40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政强 郭风劲 王江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9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第1天给予塞来昔布400 mg,bid,从第2天开始每次200 mg,bid,饭后服用,6 d;治疗组同时联合应用盐酸乙哌立松50...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第1天给予塞来昔布400 mg,bid,从第2天开始每次200 mg,bid,饭后服用,6 d;治疗组同时联合应用盐酸乙哌立松50 mgt,id,饭后服用7,d。比较两组治疗第7,14天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第7天优良率分别为90.0%,75.0%(P<0.05);第14天优良率分别为95.0%,93.8%(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盐酸乙哌立松在早期可以迅速缓解急性腰扭伤患者症状,中远期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乙哌立松 盐酸 腰扭伤 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国宾 游洪波 孙凯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期324-330,共7页
随着社会发展,急性脊髓损伤在现代创伤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病情重,预后差。近年来,国内外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研究及治疗亦有长足发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抗氧化药、免疫抑制药、神经节苷脂、钙通道拮抗药、神经生长因子等,针对不同... 随着社会发展,急性脊髓损伤在现代创伤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病情重,预后差。近年来,国内外对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研究及治疗亦有长足发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抗氧化药、免疫抑制药、神经节苷脂、钙通道拮抗药、神经生长因子等,针对不同病理环节的一系列药物已应用于临床。笔者综合相关文献,对近几年来药物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一些新认识和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急性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勇 李锋 +2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0月,采用Wiltse入路行椎板开窗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2~65岁,平均46.9岁;...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置入Dynesys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10月,采用Wiltse入路行椎板开窗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2~65岁,平均46.9岁;治疗节段L4/56例,L5/S18例。以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估术后疗效。同时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作为影像学研究指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前VAS评分(6.7±0.9),末次随访为(2.1±0.7);术前ODI评分(51.4±9.6),术后末次随访为(11.1±4.1);术后VAS、ODI评分明显改善,术前与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为(9.1±2.4)°,术后末次随访时为(5.1±1.2)°,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行椎板切除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减少对椎旁肌的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Dynesys系统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