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川崎病患儿7~14年冠状动脉Z值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晶晶 夏焙 +2 位作者 陈伟玲 于红奎 林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Z值评价川崎病(KD)患儿7~14年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Z值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7~14年恢复期K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包括急性期呈冠脉扩张54例(扩张组)、无扩张46例(无扩张组),另取同期健康儿童51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左...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Z值评价川崎病(KD)患儿7~14年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Z值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7~14年恢复期K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包括急性期呈冠脉扩张54例(扩张组)、无扩张46例(无扩张组),另取同期健康儿童51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左冠脉主干(LMCA)、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近段(pRCA)内径及其Z值变化,分析恢复期冠脉内径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扩张组冠脉内径大于无扩张组和对照组(P均<0.05),而后二者冠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扩张组LMCA、LAD和pRCA的Z值分别为0.569 5±1.061 6、0.420(-0.029,1.078)和0.640(0.283,1.250),无扩张组LMCA、LAD和pRCA的Z值分别为-0.031 3±0.846 7、-0.066 2±0.661 2和0.188 7±0.593 5,对照组LMCA、LAD和pRCA的Z值分别为-0.124 6±1.016 7、-0.255 8±1.084 8和0.194 3±0.610 1,扩张组冠脉Z值大于无扩张组和对照组(P均<0.05),后二者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冠脉扩张程度是KD冠脉持续扩张的影响因子(诊断优势比=39.146,P<0.001)。结论恢复期7~14年,KD急性期冠脉扩张患者冠脉内径及Z值仍增大。KD急性期冠脉损伤程度是远期冠脉变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超声心动描记术 Z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左心室收缩期旋转运动 被引量:2
2
作者 余芬 杨顺实 +2 位作者 孙晓枫 李晶晶 张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肌收缩期旋转运动。方法将42例MM(LVEF≥50%)分为室壁厚度正常组(n=14)及室壁增厚组(n=28),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参数测定及二... 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肌收缩期旋转运动。方法将42例MM(LVEF≥50%)分为室壁厚度正常组(n=14)及室壁增厚组(n=28),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参数测定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结果在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室壁厚度正常组和室壁增厚组心内膜下心肌、心肌整体旋转角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在心尖水平,室壁增厚组心内膜下心肌、心肌整体旋转角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室壁厚度正常组心内膜下心肌、心肌整体旋转角度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左心室扭转角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3组间左心室心外膜下旋转角度在二尖瓣水平及心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常规心脏超声出现特征性改变之前,左心室心肌旋转功能已受损,且以心内膜下心肌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珏颖 杨顺实 +3 位作者 赵小禹 毛明锋 李晶晶 黄秀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的近期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痛经程度较重、保守治疗无效但不愿切除子宫的子宫腺肌瘤患者40例,在腹腔镜及阴道...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瘤的近期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痛经程度较重、保守治疗无效但不愿切除子宫的子宫腺肌瘤患者40例,在腹腔镜及阴道超声全程监控和引导下,将微波针置入子宫腺肌瘤体内进行微波消融。结果 40例患者(64个)病灶成功消融,无一例出现损伤周围重要器官、血管等情况,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均明显改善,暂未见明显复发;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子宫体积分别为(135.0±73.2)cm^3、(108.2±62.9)cm^3、(91.4±58.4)cm^3、(84.8±50.0)cm^3,均小于术前的(207.2±97.4)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病灶体积分别为(42.3±34.2)cm^3、(30.6±27.4)cm^3、(24.7±23.0)cm^3、(23.0±19.4)cm^3,均小于术前的(67.9±48.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检查CA125及CA199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子宫腺肌瘤作为一种保留子宫且解决患者痛苦的微创技术,在腹腔镜的监测下进行,更安全、实时,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腺肌瘤 微波 导管消融术 腹腔镜检查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下不同的狭窄阈值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小妹 王银 +7 位作者 肖伟 张艺 高渤 李晶晶 江中涛 叶飞 马卫国 钱淑萍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6期397-400,共4页
目的超声监测下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prosthetic graft,AVG)狭窄干预阈值下调,评估AVG的次级通畅率及通路结局。方法 2011年6月~2016年7月行AVG的患者,共26例。A组:常规干预组12例,干预标准为显著性狭窄;B组:下调干预组1... 目的超声监测下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prosthetic graft,AVG)狭窄干预阈值下调,评估AVG的次级通畅率及通路结局。方法 2011年6月~2016年7月行AVG的患者,共26例。A组:常规干预组12例,干预标准为显著性狭窄;B组:下调干预组14例,在显著性狭窄基础上执行更严格的干预阈值。观察AVG次级通畅率,血栓事件,年干预次数,通路结局等。结果 A、B组患者基本特征、次级通畅率、血栓事件、通路狭窄部位及次级终点事件无统计学差异。而且,B组通路干预次数明显低于A组(0.54±0.34比0.94±0.42,t=2.720,P=0.017)。12月、24月及36月2组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比100.0%,(68.2±15.4)%比(78.6±11.0)%,(51.1±18.7)%比(61.1±13.8)%(Log RANK X2=0.007,P=0.941)。结论超声监测下更严格的AVG干预阈值能降低干预次数,并保持较好的AVG次级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 血液透析 临界性狭窄 显著性狭窄 次级通畅率 血栓 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超声标准评估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效能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一枫 李晶晶 +6 位作者 张艺 李慧 王银 肖伟 余函 周利 黄小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动静脉内瘘(AVF)术后6周用两种超声标准评估AVF成熟情况,以AVF临床成熟定义为金标准,判断两种超声标准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11例,术后6周评价AVF是否达到临床成熟,并进行彩超评估。两... 目的:动静脉内瘘(AVF)术后6周用两种超声标准评估AVF成熟情况,以AVF临床成熟定义为金标准,判断两种超声标准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11例,术后6周评价AVF是否达到临床成熟,并进行彩超评估。两种不同的超声标准与临床成熟定义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其关联度、一致性、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进一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超声标准的诊断效能,同时随访临床成熟组患者的AVF初级通畅率。结果:111例患者,98例达到临床成熟定义,临床成熟组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为90.7%、71.3%。术后6周,临床成熟组及未成熟组的引流静脉内径(0.46±0.08 cm vs 0.31±0.06 cm,P=0.000)及肱动脉血流量(758.47±257.33 ml/min vs 365.92±107.35 ml/min,P=0.0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与临床成熟定义相比较,术后6周两种超声标准均与临床定义有低度关联。其中超声标准2(肱动脉血流量>500 ml/min,引流静脉内径≥4 mm)灵敏度,约登指数及一致性kappa值均高于超声标准1(肱动脉血流量>500 ml/min,引流静脉内径≥5 mm)(67.34%vs42.86%,0.326vs 0.145,P<0.05)。标准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标准1(0.837 vs 0.668,P=0.023)。结论:AVF术后6周超声肱动脉血流量>500 ml/min,引流静脉内径≥4 mm的标准更适合用于判断AVF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成熟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小飞 刘燕娜 杨顺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659-3661,共3页
目的对超声诊断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术后病理进行分析,评价超声诊断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因盆腔肿物入院的患者,筛选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年龄≥55岁,... 目的对超声诊断的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术后病理进行分析,评价超声诊断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因盆腔肿物入院的患者,筛选超声表现为囊实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年龄≥55岁,分析其术后病理。结果超声表现为囊实性的肿物共计74例,其中发病率最高为囊腺癌40例(54%),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5),其次为囊腺瘤10例(14%),成熟囊性畸胎瘤8例(11%),炎症、脓肿5例(7%),性索间质恶性肿瘤4例(5%),少见的为单纯囊肿2例(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3%),阔韧带肌瘤2例(3%),转移癌1例(1%)。超声诊断良恶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2.4%,88.9%,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80.8%。结论在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中发病率最高的为囊腺癌,超声对于盆腔囊实性肿物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对中老年女性盆腔囊实性肿物进行常规筛选及随访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囊实性肿物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引“单针贯穿”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顽固性狭窄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艺 杨顺实 黄小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1-832,共2页
近年血管腔内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日趋广泛[1]。然而有一些顽固性狭窄致使血管不能完全扩张,残余狭窄明显[2]。本中心采用一种简便易行且价廉的"单... 近年血管腔内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日趋广泛[1]。然而有一些顽固性狭窄致使血管不能完全扩张,残余狭窄明显[2]。本中心采用一种简便易行且价廉的"单针贯穿"技术[3],成功治疗1例AVF顽固性狭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 顽固性狭窄 单针贯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误诊无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余芬 杨顺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7-477,共1页
患者女,53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鸡蛋大肿块1个月”就诊。患者无发热、颈部胀痛,无声嘶、呛咳,无怕热、多汗、手足麻木等症状。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甲状旁腺囊肿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速脉搏波技术在糖尿病前期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评估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孙琳 孙晓枫 +3 位作者 余芬 孔曼 刘建新 杨顺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价糖尿病前期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取颈动脉结构正常的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分为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3组的临床资料、内中膜厚度(CIMT)及UFPWV技... 目的 应用极速脉搏波技术评价糖尿病前期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选取颈动脉结构正常的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患者各40例,分为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3组的临床资料、内中膜厚度(CIMT)及UFPWV技术测量数值(PWV-BS、PWV-ES)。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间SBP、FPG、TG、TC和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的CIM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糖尿病前期组CIM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PWV-E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PWV-BS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WV-BS、PWV-ES与年龄、SBP、FPG、TG、TC、CIMT均呈正相关(P <0.05),与HDL-C呈负相关(P <0.05)。PWV-BS的影响因素均包括年龄、SBP、FPG,PWV-ES的影响因素均包括年龄、SBP、FPG、TC。结论 UFPWV可以早期、准确、敏感地检测糖尿病前期患者颈动脉的弹性变化。PWV-ES较PWV-BS能更好定量反映颈动脉弹性变化,为糖尿病前期患者动脉硬化的早期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弹性 超声检查 极速脉搏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慧 朱一枫 +3 位作者 李晶晶 张艺 王银 黄小妹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未成熟的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初次行前臂AVF手术的患者,术后6周体... 目的评估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未成熟的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初次行前臂AVF手术的患者,术后6周体检及彩超评估AVF成熟情况,未达到AVF临床成熟标准的23例患者行PTA促成熟。术后24h再次彩超评估血管,并观察AVF初级通畅时间。结果23例患者中,19例(82.60%)为I型狭窄,临床及技术成功率均为100%,PTA术后24h与术前相比,狭窄处血管内径,、血流量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30,-27.557;P值分别为<0.001,<0.001);PTA术后3月、6月、12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4%、87.2%、78.5%;无严重不良并发症出现。结论PTA促成熟是治疗未成熟AVF的有效方法,能获得较好的初级通畅率,其技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动静脉内瘘 超声检查 内瘘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附件肿物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吴曼丽 苏漫婷 +8 位作者 王睿丽 孙晓枫 张瑞 穆靓 肖莉 温红 刘婷婷 孟晓涛 张新玲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91,共7页
目的探讨及比较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 US)对附件肿物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多中心研究单位就诊的175例含实性成分的附件肿块患者(共180个病灶),均接受彩色... 目的探讨及比较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造影(CEUS)联合超声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 US)对附件肿物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多中心研究单位就诊的175例含实性成分的附件肿块患者(共180个病灶),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EUS检查,其中107个病灶行经腹部CEUS检查,58个病灶行经阴道CEUS检查,15个病灶同时行经腹和经阴道CEUS检查。所有入组患者均取得手术病理结果。由高年资超声医师使用Vuebox软件对图像进行超声O-RADS分类及CEUS评估,根据病灶CEUS特征进行O-RADS升级或降级。构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及比较经腹部与经阴道CEUS联合O-RADS US分类的诊断效能。结果经腹部与经阴道CEUS联合O-RADS US分类的诊断效能均显著高于普通超声O-RADS分类(经腹部:AUC 0.83比0.76,P=0.018;经阴道:AUC 0.92比0.81,P=0.013)。经阴道CEUS联合O-RADS US分类诊断效能优于经腹部CEUS联合O-RADS US分类(P=0.047)。当病灶最大径≤40 mm,经腹部CEUS联合O-RADS US的诊断效能最低,AUC为0.73。结论经阴道CEUS联合O-RADS US分类对附件肿物良恶性的诊断效能优于经腹部CEUS。当病灶最大径≤40 mm时,建议使用经阴道CEUS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超声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 附件肿物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操作经验对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亮 杨顺实 +1 位作者 余芬 田青青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04-408,共5页
目的评估操作经验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US—GFNAB)无效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由一名超声科医师,应用22号或27号针,独立完成采样和制片的600次US—GFNAB甲状腺结节结果。由2名细胞学病理专家分析判读... 目的评估操作经验对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US—GFNAB)无效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由一名超声科医师,应用22号或27号针,独立完成采样和制片的600次US—GFNAB甲状腺结节结果。由2名细胞学病理专家分析判读。600次操作按时间顺序分为6组(每组1013次),并按总体(A)、实性结节(B)、混合性结节(C)、纯囊性结节(D)、无细胞的样本(E)、血液污染样本(F)、完全胶体样本(G)、不正确制片样本(H)进行分层,划分有效或无效。结果学习曲线显示A—H层每层中1~6组的无效操作比率分别为:①A层:34%,15%,18%,10%,7%,8%。②B层:4%,l%,0%,0%,0%,0%。③C层:10%,1%,4%,0%,1%,0%。(够D层:20%,13%,14%,10%,6%,8%。⑤E层:25%,15%,15%,10%,6%,8%。⑥F层:4%,0%,1%,0%,0%,0%。(DG层:1%,0%,1%,0%,1%,0%。⑧H层:4%,0%,1%,0%,0%,0%。眩晕发作2例和4例活检部位中度出血,都自行处理,无严重并发症的记录。结论US—GFNAB至少有200次操作积累才能达到文献报道的诊断准确性水平,建议操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专职执行此操作之前,先行定期的特殊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活检 超声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胃间质瘤内镜超声征象与病理危险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梦颖 王凤 齐健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569-572,共4页
探讨胃间质瘤不同内镜超声征象与其危险分级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镜中心行普通胃镜及内镜超声检查,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胃间质瘤的89例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危险程度胃间质瘤内镜超声下特征... 探讨胃间质瘤不同内镜超声征象与其危险分级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镜中心行普通胃镜及内镜超声检查,经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为胃间质瘤的89例患者资料,比较不同危险程度胃间质瘤内镜超声下特征。89例患者中,极低危险度63例、低危险度21例、中危险度5例,内镜超声下胃间质瘤直径、回声均匀性、溃疡、边界是否规则及囊性变在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不同危险度胃间质瘤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危险性评估 间质瘤
原文传递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甘文渊 肖伟 +3 位作者 徐力 王银 张艺 黄小妹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5-661,共7页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的影响因素,寻找更有效的临床及超声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初次行AVF手术的患者,探讨AVF成熟的影响因素。记录患者的一...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成熟的影响因素,寻找更有效的临床及超声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初次行AVF手术的患者,探讨AVF成熟的影响因素。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资料、术前彩超资料和术后彩超资料。根据内瘘术后物理检查情况、临床使用、术后彩超数据将患者分为内瘘成熟组及未成熟组,对比两组资料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VF成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对AVF成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64例,内瘘成熟组110例,未成熟组54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动脉直径、手术静脉直径、肱动脉流量、心脏射血分数、收缩压、舒张压及糖尿病病史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指标如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每增加0.1 mm,OR=1.402,95%CI 1.159~1.697,P=0.001)、手术静脉直径(每增加0.1 mm,OR=1.341,95%CI 1.176~1.528,P<0.001)、心脏射血分数(每增加5%,OR=1.184,95%CI 1.087~1.289,P<0.001)、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OR=1.407,95%CI 1.103~1.796,P=0.006)、肱动脉流量(每增加10 ml/mim,OR=1.047,95%CI 1.004~1.091,P=0.034)及糖尿病病史(OR=0.271,95%CI 0.103~0.715,P=0.008)是AVF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AUC=0.728,95%CI 0.643~0.839,P<0.001)、手术静脉直径(AUC=0.762,95%CI 0.686~0.839,P<0.001)、心脏射血分数(AUC=0.711,95%CI 0.626~0.796,P<0.001)是预测AVF成熟的重要指标。结论:术前手术动脉直径、手术静脉直径、心脏射血分数及糖尿病病史均是AVF成熟的独立影响因素,AVF术前评估中应重视动静脉直径、心脏功能及糖尿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肾透析 危险因素 成熟 术前动静脉直径
原文传递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不同位置杨氏模量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后一致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红伟 林爱龙 +3 位作者 王志涛 余志鹄 郭愿 刘建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顶部、基底部不同位置的杨氏模量测值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的一致性对比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行CEA术所取的23例斑块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剪切... 目的探究颈动脉斑块顶部、基底部不同位置的杨氏模量测值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前、后的一致性对比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行CEA术所取的23例斑块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分析术前、术后该斑块不同部位杨氏模量数值及分布情况,查看一致性,分析原因。结果23例斑块标本在术前测量杨氏模量值(E)顶部16.284(14.221,18.623)kPa,基底部35.982(31.332,42.351)kPa;术后24 h内测量杨氏模量值(E)顶部为18.132(15.610,20.345)kPa,基底部为40.223(34.680,46.731)kP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11)。结论颈动脉斑块CEA术前、术后不同位置杨氏模量测值没有一致性,规范测量和评估其平均E值可靠并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斑块 杨氏模量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