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及DTI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慧玲 孔祥泉 +2 位作者 丁建平 邓雪英 李洁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两种成像方法对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个月时,进行颅脑常规MRI检查、MRS多体素...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两种成像方法对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个月时,进行颅脑常规MRI检查、MRS多体素成像和DTI检查,将不同时期MRS检查所获得的颞叶NAA/Cr、Cho/NAA、Cho/Cr比值以及DTI检查所测量的ADC值、FA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对照组。结果放疗结束时,颞叶前部NAA/Cr较放疗前明显降低,Cho/NAA、Cho/Cr明显升高,ADC值明显升高,而FA值明显降低;放疗后3个月,NAA/Cr进一步降低,Cho/NAA、Cho/Cr进一步升高,ADC值呈继续升高的趋势,FA值呈降低的趋势;放疗后6个月,上述各代谢物比值均有所恢复,ADC与FA值亦呈现缓慢恢复的趋势。结论MRS和DTI能够检测到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和DT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放射性脑损伤的出现并逐步加重和逐渐恢复的过程。MRS和DTI成像是对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检测较理想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放射疗法 鼻咽癌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 被引量:24
2
作者 任建庄 梁惠民 +2 位作者 吴汉平 郑传胜 周国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灌注化疗药物和(或)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62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获得了明确的诊断,1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介入治疗后43例患者12h内肉眼血尿消失,17例24h后肉眼血尿消失;2例肾癌术后肉眼血尿术后明显减轻,持续到1周后消失。随防1~48个月,除4例肾癌患者栓塞后1个月左右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肾出血复发,CT示栓塞满意。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肾出血的可靠诊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出血 血管造影 栓塞 治疗性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白芨提取物作为基因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夏向文 李欣 +2 位作者 冯敢生 赵彦兵 郑传胜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分离纯化并制备阳离子型白芨多糖,研究其表征,探讨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52)和凝胶柱(Sephadex G-100)色谱,分离纯化得白芨多糖,通过高碘酸钾氧化得到含醛基的还... 目的分离纯化并制备阳离子型白芨多糖,研究其表征,探讨其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阴离子交换纤维素柱(DE-52)和凝胶柱(Sephadex G-100)色谱,分离纯化得白芨多糖,通过高碘酸钾氧化得到含醛基的还原性多糖,该还原性多糖与精胺在碱性条件下形成希夫碱式共轭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含伯胺基的阳离子型多糖,分别通过盐酸羟胺法和三硝基苯磺酸法测醛基与伯胺基的产量,并考察了氧化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该阳离子型多糖对基因的结合与保护作用。结果所提纯的白芨多糖为一种不含阳离子基团的非还原性多糖,通过胺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可成功制备出含伯胺基的阳离子型多糖,红外光谱证实了多糖上伯胺基的存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阳离子型多糖可以结合并保护质粒DNA。结论通过胺化还原反应方法制备的阳离子型白芨多糖,有望作为一种多糖基的多聚阳离子型基因载体在真核细胞基因转染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多糖 基因载体 胺化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泽富 梁惠民 +3 位作者 冯敢生 郑传胜 吴汉平 周国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 肾移植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螺旋CT征象与病理、MVD及VEGF、TGF-β_1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剑波 张晓丹 +9 位作者 杨学华 孔祥泉 李荫太 张云汉 张谢夫 郭华 陈学军 周志刚 杨晓鹏 岳松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 (SCT)征象与MVD及VEGF、TGF β1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4 0例均于检查后一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 5 μm...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 (SCT)征象与MVD及VEGF、TGF β1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4 0例均于检查后一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 5 μm切片。然后行VEGF、MVD、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在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 ,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5 .71% (12 / 14 )和 15 .38% (4 / 2 6 ) ;在肝转移阳、阴性组 ,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3% (5 / 6 )和 32 .35 % (11/ 34)。②在浆膜侵犯有、无组 ,TGF 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4 .4 4 % (12 / 2 7)和 7.6 9% (1/ 13) ;在腹腔转移阳、阴性组 ,TGF 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0 .0 0 % (4 / 5 )和 2 2 .86 % (8/ 35 )。③MVD值变化范围为 4 .8~ 4 9,平均值 2 6 .0 4(标准差 11.96 )。在VEGF阳、阴性组 ,MVD值分别为 30 .91± 12 .2 2和 2 2 .78± 10 .83;在TGF β1阳、阴性组 ,MVD值分别为 2 9.80± 12 .4 3和 2 4 .4 2± 11.6 0。④在 4 0例胃癌中 ,共有 9例胃癌出现VEGF与TGF β1阳性表达 (P =0 .0 0 2 ,r =0 .4 6 8)。结论 VEGF的表达与胃癌SCT征象上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 ;TGF β1的表达与胃癌SCT征象上的浆膜侵犯及腹腔转移有关 ;TGF β1可能通过上调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VEGF MVD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造瘘治疗移植肾积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建庄 梁惠民 +3 位作者 吴汉平 郑传胜 周国锋 夏向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积水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右髂窝肾移植术后肾积水患者,B超和X线透视导向下,采用同轴穿刺法进行肾造瘘,然后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介入处理。术后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并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结果16例患者造影... 目的探讨移植肾积水介入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16例右髂窝肾移植术后肾积水患者,B超和X线透视导向下,采用同轴穿刺法进行肾造瘘,然后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介入处理。术后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并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结果16例患者造影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积水和输尿管梗阻,其中输尿管完全梗阻7例,不完全梗阻9例。行经皮肾外引流术3例,经皮穿刺肾输尿管狭窄段球囊扩张联合内外引流术13例。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平均水平术前分别为28.3mmol/L和537.7μmol/L,术后1周分别下降至9.7mmol/L和148.6μmol/L。术后B超检查示移植肾积水消失。随访4~48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2个月因双J管引流不畅复发肾积水而行外引流术外,其余患者均无肾积水复发。结果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移植肾积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输尿管梗阻 肾移植 肾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X2肿瘤MSCT灌注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玉林 孔祥泉 +3 位作者 陈宪 罗成刚 徐海波 刘定西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研究VX2肿瘤生长过程中微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MSCT灌注值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8只荷瘤大白兔分别于肿瘤生长第7、14、21、28天行MS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肿瘤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 目的:研究VX2肿瘤生长过程中微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MSCT灌注值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8只荷瘤大白兔分别于肿瘤生长第7、14、21、28天行MSCT灌注扫描,分别测量肿瘤血流量(BF)、最大强化指数(PEI)、峰值到达时间(TTP)及血容量(BV)作为灌注指标。于第7、14、21、28天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不同时间段灌注值比较行方差分析SNK均数比较,各项MSCT各灌注指标与MVD计数之间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肿瘤生长大小分别为(14.1±2.9)mm、(27.7±4.5)mm、(39.5±8.3)mm和(52.5±7.8)mm,第7天MSCT灌注值BF为(135.10±13.08)ml/100g/min,其余灌注参数分别为PEI(73.11±5.25)HU,TTP 18.57±1.38,BV(45.0±2.53)ml/100g,至第28天,相应灌注值为BF(46.05±7.55)ml/100g/min、PEI(70.25±6.25)HU、TTP(35.90±1.90)s、BV(51.63±4.77)ml/100g,第7、14天的CT灌注值与第21、28天灌注值中的BF和TTP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4次灌注中的BV和PE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T灌注值中的BV与MVD存在相关性,PEI与MVD存在弱相关,BF、TTP与MVD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兔VX2肿瘤灌注值BF在生长早期较高,随肿瘤生长灌注值BF下降。肿瘤BV值和PEI值与VX2肿瘤血管生成存在相关关系,MS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VX2肿瘤微血管生成特征以及肿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微血管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灌注 新生血管化 生理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辅助放疗与改良根治术辅助放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鄢薇 卢宏达 +2 位作者 卢驰 熊一全 王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166-2169,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辅助放疗与改良根治术辅助放疗的疗效。方法 210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乳组(110例)和改良根治术组(100例)。保乳组术后放疗未行内乳照射,改良根治术组行内乳照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以及放疗的影响。...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辅助放疗与改良根治术辅助放疗的疗效。方法 210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乳组(110例)和改良根治术组(100例)。保乳组术后放疗未行内乳照射,改良根治术组行内乳照射。比较两组术后疗效以及放疗的影响。结果保乳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保乳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6.36%)与改良根治术组(22.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乳组的乳房美容优良率(68.18%)明显高于改良根治组(34.00%),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术后放疗的皮肤反应分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疗并结合术后放疗,疗效较好,不需内乳照射,对放疗的皮肤反应、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阻断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的HIF-1α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勇 冯敢生 +2 位作者 钱骏 尹军 夏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肝肿瘤行肝动脉栓塞术后肿瘤组织缺氧产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材料与方法24只Wistar大白鼠肝左叶种植Walker-256肿瘤后随机分为两组,肿瘤植入后第8d行肝动脉结扎和单纯开腹手术。术后第1、3、7、12d各处死3只大鼠,取出肝肿瘤... 目的探讨肝肿瘤行肝动脉栓塞术后肿瘤组织缺氧产生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材料与方法24只Wistar大白鼠肝左叶种植Walker-256肿瘤后随机分为两组,肿瘤植入后第8d行肝动脉结扎和单纯开腹手术。术后第1、3、7、12d各处死3只大鼠,取出肝肿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平均光密度;SPSS软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动脉结扎术后第1、3d,肝动脉结扎组的HIF-1α及VEGF表达显著高于剖腹对照组(P<0.05)。术后第7、12d,HIF-1α与VEGF表达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结扎组中,HIF-1α与VEGF表达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60,P<0.05)。结论肝动脉阻断后缺氧微环境刺激肿瘤细胞通过HIF-1通路产生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动脉阻断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微创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围手术期异常事件的防治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宏斌 邵增务 +2 位作者 杨述华 郑启新 柳曦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微创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围手术期异常事件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行CT引导微创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37例,其中L5S17例,S1-212例,S2-318例。回顾分析围手术期出现的异常事件和... 目的探讨CT引导微创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围手术期异常事件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0月行CT引导微创注射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37例,其中L5S17例,S1-212例,S2-318例。回顾分析围手术期出现的异常事件和产生的原因。结果血性囊液13例,抽不出囊液4例,骶管内积气28例,骶神经根刺伤2例,术后发热8例,剧烈头痛,呕吐3例,症状无缓解3例,除骶管内积气外,上述并发症多发生于该微创技术早期应用的病例中,与术中穿刺和抽液技术,病例选择不当有关。结论CT导向下的穿刺和抽液技术有一个学习和熟练的过程,掌握技巧,正确选择病例和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围手术期异常事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骶管囊肿 CT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6例报道)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向文 梁惠民 +2 位作者 冯敢生 赵龙 黄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行介入治疗的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6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呈典型胡桃...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例行介入治疗的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6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呈典型胡桃夹综合征表现,CT血管造影多平面重建(MPR)图测得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为20.6°±4.04°,DSA造影术中测得受压近远侧血压差为(6.4±0.4)cmH2O;支架置入术后1年未发生支架移位、脱落及再狭窄等并发症,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安全、微创、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 血尿 介入治疗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累及肝脏4例CT诊断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传剑 郭濴 +2 位作者 冯敢生 葛英辉 史大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4-915,共2页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42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鹏飞 段旭华 +3 位作者 任建庄 韩新巍 梁惠民 郑传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3797-3803,共7页
目的:分析内脏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s,VAPA)的临床特征与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内脏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介入栓塞治疗经验.术后均通过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C... 目的:分析内脏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s,VAPA)的临床特征与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内脏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介入栓塞治疗经验.术后均通过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进行随访.结果:38例患者VAPA成功栓塞,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0.4%(38/42);其中1例术后28 d死于多系统器官衰竭,术后30 d内死亡率是2.4%(1/42).4例再次出血患者需行二次介入手术,术后出血均停止.术后1-12 mo共17例肿瘤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0.5%,死因分别为原发病进展(n=8),多器官动能衰竭(n=7),心梗(n=1)和感染性休克(n=1).4例需脾栓塞的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肝功能的变化和肠缺血,VAPA均未复发.结论:介入栓塞VAPA创伤小、成功率高,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动脉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栓塞 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国成 曹劲松 +2 位作者 曾姗姗 李齐勇 郑传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明确出血部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或经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治疗。结果:22例病人中,诊断明确19例,DSA诊断阳性率为86....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明确出血部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或经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治疗。结果:22例病人中,诊断明确19例,DSA诊断阳性率为86.4%(19/22),其中,出血发生在空肠9例,回肠5例,结肠5例。18例成功止血,介入治疗成功率94.7%(18/19)。术后随访6~12个月,有2例再出血,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放射学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介入治疗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与TACE联合栓塞对大鼠Walker-256肝移植模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连铭 冯敢生 +4 位作者 侯继洲 李欣 梁惠民 郑传胜 高博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与TACE联合栓塞Walker-256肝移植模型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Walker-256荷瘤大鼠于移植后第14天随机分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TACE组)、RI与TACE联合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分...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与TACE联合栓塞Walker-256肝移植模型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Walker-256荷瘤大鼠于移植后第14天随机分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TACE组)、RI与TACE联合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0.5 ml加5-Fu 20 mg/kg;RI 200单位加5-Fu 20mg/kg加超液态碘油0.5 ml;生理盐水0.5 ml。于术后第7天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PCNA增殖率、平均染色强度。结果PCNA增殖率和平均染色强度TACE组为44.98±7.92,168741.41±25410.37;联合栓塞组为45.02±8.42,168539.41±19675.98;对照组为35.43±6.75,137313.01±17380.59。TACE组、联合栓塞组PCNA增殖率和染色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联合栓塞组与TA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TACE组为16.88±2.48;联合栓塞组为23.50±5.33;对照组为11.70±2.76,TACE组、联合栓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栓塞组显著高于TACE组(P<0.01)。结论RI与TACE联合栓塞与TACE相比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 化疗栓塞 增殖 凋亡 Walker-256肝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体积测量16层CT成像参数的选择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振军 王晔 +2 位作者 雷子乔 伍钢 韩萍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CT在肿瘤靶体积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层CT机上以不同准直宽度(0.75mm、1.5mm)和不同螺距(0.5、1.0、1.5)对埋入蜡块中的实体瘤模型进行扫描,分别获取6组原始数据,每组数据采用2、3、5、8及10m... 目的:探讨16层CT在肿瘤靶体积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16层CT机上以不同准直宽度(0.75mm、1.5mm)和不同螺距(0.5、1.0、1.5)对埋入蜡块中的实体瘤模型进行扫描,分别获取6组原始数据,每组数据采用2、3、5、8及10mm不同的重建间隔共计5组重建不同层厚的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所获图像勾画靶区,利用TPS的测量软件测得模体的体积数据。结果:不同重建层厚(2、3、5、8和10mm)所测量模体体积之均值分别为(25.55±0.08)、(25.44±0.11)、(25.36±0.17)、(21.72±0.77)和(20.55±0.03)cm3,与实际体积值(25.62cm3)配对t检验,2、3、5mm相对应之P值均大于0.05,8、10mm相对应之P值均小于0.01。不同准直及不同螺距在2mm重建层厚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误差的直线回归分析y=0.028x+25.55(r=1.00,P<0.01),3、5、8、10mm重建层厚之直线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0.031、0.027、0.034、0.011(r=1.00,P<0.01)。结论:多层螺旋CT模拟对肿瘤靶体积的测量误差与准直宽度和螺距无关,而与重建层厚有关,且2mm、3mm和5mm的重建层厚所获之体积数据最接近实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立体定位技术 参数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组织间隙注射Dextran Gd-DTPA兔腘窝淋巴结MRI——一种新型MR对比剂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炼 柳熙 +2 位作者 徐海波 焉国平 韩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经组织间隙注射Dextran Gd-DTPA行兔腘窝淋巴结MR成像,探讨该新型淋巴靶向对比剂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Dextran Gd-DTPA增强组和Gd-DTPA对照组,其中增强组18只,对照组4只。增强组分为... 目的:经组织间隙注射Dextran Gd-DTPA行兔腘窝淋巴结MR成像,探讨该新型淋巴靶向对比剂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Dextran Gd-DTPA增强组和Gd-DTPA对照组,其中增强组18只,对照组4只。增强组分为3个小组:①反应正常组6只;②反应增生组6只,于双侧兔腓肠肌注射蛋黄乳胶;③肿瘤转移组6只,于双侧兔腓肠肌注射VX2肉瘤细胞混悬液。增强组行MRI平扫后,再经双侧趾蹼间隙注射10μmolGd/kg Dextran Gd-DTPA后30 min及1、3、6、12和24 h行腘窝淋巴结脂肪抑制T1WI扫描,测量标准化信号强度(SI)及增强率(En%),描绘浓度-信号强度曲线及时间-增强相应曲线。Gd-DTPA对照组4只,平扫后再经双侧趾蹼间隙注射50μmol Gd/kg Gd-DTPA后5、10和20 min行腘窝淋巴结脂肪抑制T1WI扫描。同时在体外检测Dextran Gd-DTPA溶液中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并计算R1值。结果:Dextran Gd-DTPA的T1值约0.03556 s,R1值约33.37 l/(mmol.s),Dextran Gd-DTPA经趾蹼间隙行腘窝淋巴结成像的达峰时间约1 h,正常组及反应增生组淋巴结均表现为明显强化,信号可均匀,亦可不均匀;VX2肉瘤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强化不明显,信号可为环状、不规则偏心缺损等不均匀的强化模式,类似邻近肿瘤的强化特征。定量分析发现,VX2肉瘤转移性淋巴结在脂肪抑制T1WI上的标准化SI和强化率(E%)2个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反应性增生组。在最佳达峰点,正常组Dextran Gd-DTPA的增强率远高于Gd-DTPA对照组。结论:Dextran Gd-DTPA作为组织间隙淋巴靶向对比剂,用量小,强化效应明显,可以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间隙 淋巴结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泌尿系统疾病介入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惠民 冯敢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09-611,共3页
介入放射学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肾造瘘术、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结石取石治疗、前列腺肥大支架治疗等;对良恶性肿瘤采用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治疗肾动、静脉狭窄的球囊和... 介入放射学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肾造瘘术、球囊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结石取石治疗、前列腺肥大支架治疗等;对良恶性肿瘤采用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和局部消融治疗;治疗肾动、静脉狭窄的球囊和支架成形术;出血性血管疾病采用的栓塞治疗;以及针对肾移植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等,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继续深入的研究将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疾病 介入放射学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鼻咽结核的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永祥 区携乐 +2 位作者 谢志骏 吴荣达 罗汉超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6期350-351,36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CT扫描诊断鼻咽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从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9例经临床及鼻咽活检证实为鼻咽结核,而当时CT误诊为鼻咽癌患者,包括8例平扫和1例增强扫描进行了重新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6例酷似鼻咽腺样体肥大,表现... 目的探讨应用CT扫描诊断鼻咽结核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从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9例经临床及鼻咽活检证实为鼻咽结核,而当时CT误诊为鼻咽癌患者,包括8例平扫和1例增强扫描进行了重新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6例酷似鼻咽腺样体肥大,表现为鼻咽顶部对称性增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但邻近肌组织不累及。2例发生于鼻咽咽鼓管开口,但头长肌正常。1例表现为口咽部对称性增厚。无1例有相应颅底骨质破坏。结论鼻咽结核有些特殊的CT征象,结合临床所见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双介入治疗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开湖 冯敢生 +1 位作者 郑传胜 梁惠民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双介入疗法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术,结合腔内放疗的治疗方法,术后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并随访患者生存期... 目的探讨双介入疗法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术,结合腔内放疗的治疗方法,术后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并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52例患者中平均生存期为19.2个月,1年以上生存率为82.5%。结论双介入疗法结合引流管腔内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