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建构对科学哲学的挑战
1
作者 段传彬 蔡仲 李春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3-38,共6页
社会建构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激进的姿态去挑战实在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对称性取代合理性;以自然主义取代规范主义;以发现的语境取代辩护的逻辑;以社会磋商取代实证划界。这些挑战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传统哲学预设的自... 社会建构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就以激进的姿态去挑战实在论,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对称性取代合理性;以自然主义取代规范主义;以发现的语境取代辩护的逻辑;以社会磋商取代实证划界。这些挑战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传统哲学预设的自然科学知识内容不可被社会学家涉猎的禁区,打开了科学知识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科学知识的广阔的社会与文化的分析语境,正确地看到了社会与文化因素是科学不可或缺的一种组成部分。但走向了极端,切断了知识与自然界的联系,消解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从而走向了相对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 科学哲学 科学知识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与当今社会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景中强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9,共7页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社会生产作为标志着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范畴,它本身是有结构的。社会生产的不同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传统唯物史观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把物质生产理... 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社会生产作为标志着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范畴,它本身是有结构的。社会生产的不同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传统唯物史观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把物质生产理解为社会生产的同义语,忽视了精神生产等其他社会生产形式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观点既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也不符合历史,同时也不能科学地解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生产理论 唯物史观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城镇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孔云梅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7-9,共3页
我国社会救助在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中,在救助对象、救助项目和水平、社会救助资金分担和资金供应、职业乞丐救助管理、社会救助管理统筹、救助对象的制度依赖等方面存在弊端,应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城镇社会救助体系。
关键词 城镇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保障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精神生产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被引量:3
4
作者 高鸿 景中强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1,共4页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20世纪以来,随着世...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在于:它突出、揭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以及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当今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精神生产 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摩尔定律和技术范式 被引量:16
5
作者 吕乃基 雍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10,共4页
摩尔定律是IT领域的重要定律,左右相关行业40余年,而今日行将失效之说盛行。因此,有必要从不同角度对这条定律进行研究,并对种种失效之说进行梳理,然后以摩尔定律为例分析技术范式的特点和作用。
关键词 摩尔定律 技术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精神生产与传统认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景中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68,共4页
社会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础,但社会实践作为标志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范畴,它本身是有结构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不同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认识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传统认识论最根本的局限就在于,它把物质生产当作社会... 社会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础,但社会实践作为标志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范畴,它本身是有结构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不同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认识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传统认识论最根本的局限就在于,它把物质生产当作社会实践的同义语,忽视了社会生产的其他形式,特别是精神生产在当今认识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实物质生产是人类认识的直接来源的观点,其典型形态在古代,而不在近现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社会实践的认识功能已实现由依附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生产:历史唯物主义亟待于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景中强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2,共3页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在于:它突出、揭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实质在于:它突出、揭示了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当今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深入地、系统地研究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被忽视的主要原因探析
8
作者 景中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8-142,共5页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精神生产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精神生产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制约,马克思在提出这一理论之后并没有详细地、系统地加以展开。马克思逝世后,由于时代的局限,后人的误读,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精神生产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