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油田可动凝胶调驱现场试验 被引量:32
1
作者 赫恩杰 杜玉洪 +2 位作者 罗承建 蒋明 吴行才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68,72,共6页
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证明,华北油田在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实施的可动凝胶调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7个区块阶段累积增油5.8×104t,综合含水率平均降低了10%,投入产出比达到1:3.试验结果表明,可动凝胶调驱能改善注水井、采油井的吸水和产... 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证明,华北油田在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实施的可动凝胶调驱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7个区块阶段累积增油5.8×104t,综合含水率平均降低了10%,投入产出比达到1:3.试验结果表明,可动凝胶调驱能改善注水井、采油井的吸水和产液剖面,降低水、油流度比,从而降低油井的含水率及增加产油量.在注水开发经济效益变差的情况下,实施可动凝胶调驱的时机是越早越好;影响可动凝胶调驱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油藏本身的地质条件,油藏开发现状,可动凝胶体系性能,注入方案的合理性,现场实施过程中的操作管理和监测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调驱效果,应综合考虑调驱剂的用量及注入速度的关系、调驱与油水井措施的关系、调驱后续注水工作制度、周围未调驱油、水井动态等方面的问题.可动凝胶调驱是改善注水砂岩油田水驱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凝胶调驱 原油 采收率 深部调驱 矿场试验 华北油田 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海东 富玉海 +2 位作者 朱强 宗鲲鹏 李保秋 《油气井测试》 2007年第3期70-72,共3页
定向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已成为井下大修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套管开窗侧钻可有效的利用原井的上部套管及地面管网,减缓水、气锥进,改善驱油效果,使低渗油藏、裂缝性油藏及薄油藏发挥更大的潜能。简述了华北油田应用套管开窗技术采用的井... 定向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已成为井下大修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套管开窗侧钻可有效的利用原井的上部套管及地面管网,减缓水、气锥进,改善驱油效果,使低渗油藏、裂缝性油藏及薄油藏发挥更大的潜能。简述了华北油田应用套管开窗技术采用的井身结构、开窗工具、开窗磨铣的步骤和开窗技术参数;定向侧钻采用的钻头和井眼轨迹控制方法,以及完井施工时尾管结构的确定、下入,钻井液的调整和固井作业。该技术经华北油田7口定向侧钻井实例应用,大部分井取得了较高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套管开窗 侧钻 小井眼井 老井挖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酸化技术在晋45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振华 倪光辉 +3 位作者 周俊 李伟 尤冬青 王福旺 《油气井测试》 2001年第3期48-51,共4页
砂岩基质酸化技术是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传统技术。在晋 4 5砂岩油田开发过程中 ,结合储层特点和油水井表皮堵塞特点 ,发展和优选了酸化工艺技术 ,即开发前期应用普通土酸酸化进行表皮解堵 ;中期应用自生土酸进行重复深度酸化 ;后期进行... 砂岩基质酸化技术是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传统技术。在晋 4 5砂岩油田开发过程中 ,结合储层特点和油水井表皮堵塞特点 ,发展和优选了酸化工艺技术 ,即开发前期应用普通土酸酸化进行表皮解堵 ;中期应用自生土酸进行重复深度酸化 ;后期进行暂堵酸化。该技术已在晋 4 5砂岩油田经过多井次现场应用 ,增产、增注效果明显 ,酸液配制方便 ,现场施工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45砂岩油田 晋县凹陷 砂岩 基质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力格油田开发建设中监测技术应用
4
作者 翦兰芳 刘忠 +2 位作者 王旭东 黄辉雄 宋科 《油气井测试》 2005年第6期65-67,共3页
宝力格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较大。采用有针对性的监测系统,在完善开发方案、 确定注采井网、保证试采试注效果、预防储层伤害、合理确定注水政策等方面得到了补充,获得较好 效果。
关键词 监测技术 开发 应用 宝力格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蠡县斜坡油气藏分布、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峰 李胜利 +3 位作者 黄杰 刘腾国 崔刚 任小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9-195,共7页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构造-沉积斜坡。该斜坡油气富集,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气成藏机理复杂。以近年来蠡县斜坡油气勘探成果为基础,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其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其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蠡县斜坡是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构造-沉积斜坡。该斜坡油气富集,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气成藏机理复杂。以近年来蠡县斜坡油气勘探成果为基础,以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其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其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斜坡南北分区、东西分带构造格局的影响,油气藏在不同区域的分布不同,斜坡南部以浅层油气藏为主,油气藏类型相对单一,分布较为集中;斜坡北部以中—深层油气藏为主,油气藏类型多样,分布零散。斜坡北部和中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多样,是寻找规模油气储量的优选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蠡县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河口坝结构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文睿 张峰 +5 位作者 纪友亮 周勇 罗妮娜 张艺楼 梁星如 程煜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其内部结构影响着油藏的开发,但该区河口坝内部结构和隔夹层的分布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利用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生产数据等多种资料,在识别和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 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其内部结构影响着油藏的开发,但该区河口坝内部结构和隔夹层的分布情况缺乏系统的研究。利用岩心资料、测井数据、生产数据等多种资料,在识别和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对河口坝、泥质隔夹层的结构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解剖,明确了河口坝的内部结构对油藏开发的影响,建立了油藏模式。结果表明:大王庄地区沙一上亚段Ⅲ,Ⅳ油组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3种微相。不同期河口坝之间和同一期河口坝内部发育泥质隔夹层。在顺物源方向上,河口坝呈S型叠置前积;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多期河口坝纵向上叠置堆积;河口坝间发育泥质隔层,单个河口坝内部发育泥质夹层。研究区一共发育3种类型的油藏:断层控制油藏、岩性控制油藏、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不同期次河口坝间的泥质隔层作为油气的隔挡,是造成油水界面不统一的原因,而河口坝内部的夹层厚度较薄,规模小,不影响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泥质隔夹层 内部结构 油藏开发 沙一上亚段 饶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WOA-RVM模型的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薛钊 《世界石油工业》 2022年第2期69-74,共6页
针对现有单井产液量预测方法的局限性,从地质、压裂、开发等3个方面考虑,选取影响单井产量的12种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向量机(RVM)对多因素影响下的单井产量数据进行回归,并利用增强鲸鱼算法(IWOA)对RVM模型进行优化,建立IWOA-RVM的单井产... 针对现有单井产液量预测方法的局限性,从地质、压裂、开发等3个方面考虑,选取影响单井产量的12种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向量机(RVM)对多因素影响下的单井产量数据进行回归,并利用增强鲸鱼算法(IWOA)对RVM模型进行优化,建立IWOA-RVM的单井产量预测模型。在低渗透油田进行了实例分析和模型对比,结果表明,IWOA-RVM模型可以处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非正态关系,与BP、IWOA-ELM和SVM模型相比,其RMSE最小,MAPE最小,训练时间最短。该模型在预测低渗透油田油井产量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算法(WOA) 相关向量机(RVM) 产量预测 机器学习 低渗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地震反射相位特征优选钻探目标 被引量:5
8
作者 梁星如 单保东 +1 位作者 赵政权 李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54,共2页
冀中复杂断块区的地震反射显得“杂乱” ,杂乱反射区“相对稳定”的地震反射大多反映地下局部地层或岩性的相对稳定。在杂乱反射区的地震剖面上寻找能量强的“相对稳定”强反射相位 ,结合其它资料和对成藏条件的综合地质认识 ,考虑构造... 冀中复杂断块区的地震反射显得“杂乱” ,杂乱反射区“相对稳定”的地震反射大多反映地下局部地层或岩性的相对稳定。在杂乱反射区的地震剖面上寻找能量强的“相对稳定”强反射相位 ,结合其它资料和对成藏条件的综合地质认识 ,考虑构造背景进行解释 ,通过地震 地质的层位标定确定储集层相对发育区 ,识别有利钻探区 ,为优选滚动目标和精细标定井位提供依据。分析断层两侧地震反射相位特征 ,寻找“相对稳定”强相位反射区 ,可以发现有利圈闭。图 2参 2 (梁星如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位 稳定反射 目标优选 复杂断块 相位特征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测井特征属性反演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旺林 庞雄奇 高仁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4,i024,共4页
储层预测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储层和非储层的波阻抗常常重叠而导致单纯使用波阻抗进行准确的储层预测非常困难。利用测井资料,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具体地质情况,在井点构建能反映储层物性空间变化的特征属性,并利用神经网... 储层预测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一项关键技术,由于储层和非储层的波阻抗常常重叠而导致单纯使用波阻抗进行准确的储层预测非常困难。利用测井资料,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具体地质情况,在井点构建能反映储层物性空间变化的特征属性,并利用神经网络映射技术反演此特征属性数据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和交互校验技术筛选敏感的地震属性,能有效去除冗余信息,确定最佳属性组合;采用卷积算子将地震资料的低频信息和测井特征属性的高频信息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拓宽频带,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用概率神经网络建立测井特征属性和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以外推反演得到高精度的测井特征属性数据体。对比研究表明,反演的结果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这套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资料 数据体 反演方法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地震资料 波阻抗 储层物性 岩性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井筒气液段塞流识别与压降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丹岫 李相方 +1 位作者 尹克涛 隋胜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21,共5页
建立了斜井中的段塞流模型,绘制了流型图,提出一种计算管流段塞流压降的新方法。根据实验修正了环空半环泡漂流速度和真实含气率,给出了修正的环空段塞流孔隙率计算公式。对某油田8口油井40井次的新模型压力梯度计算值与测量结果比较显... 建立了斜井中的段塞流模型,绘制了流型图,提出一种计算管流段塞流压降的新方法。根据实验修正了环空半环泡漂流速度和真实含气率,给出了修正的环空段塞流孔隙率计算公式。对某油田8口油井40井次的新模型压力梯度计算值与测量结果比较显示,管流和环空段塞流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5.5%和6.5%,与计算斜井压降的Beggs-Brill和Ansari模型相比,误差更低,不仅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且不存在收敛性和区域性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模型 流型 压降 环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层测试资料表征油藏地质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社民 王亚洲 《油气井测试》 2004年第6期17-19,共3页
利用油田开发以来的地层测试和生产中的压力恢复曲线资料,表征和评价了近源、陡岸、快速沉积的冲积扇储层物性在断块间、平面、油组间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岩性边界达到测试井数的39.7%,除极个别井在断层附近有双重介质外,... 利用油田开发以来的地层测试和生产中的压力恢复曲线资料,表征和评价了近源、陡岸、快速沉积的冲积扇储层物性在断块间、平面、油组间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岩性边界达到测试井数的39.7%,除极个别井在断层附近有双重介质外,绝大多数反映出储层类型是均一介质,多层反映不明显。将储层按井划分为特高渗透、高渗透、低渗透和特低渗透等四级,其中以特低渗透为主体,占测试井数的56.6%;断块内部的断层多,构造复杂破碎。此研究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测试 特低渗透 油藏地质模型 试井 压力恢复曲线 开发效果 双重介质 断块 储层类型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裂缝间距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福有 郝明强 +2 位作者 陈美瑾 张玉 于占梅 《油气井测试》 2016年第3期18-22,76,共5页
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采用椭圆渗流方法和平均质量守恒定律,以水平井两条相邻人工裂缝中点处流体刚好发生流动为极值条件,建立了确定水平井人工裂缝间距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油藏渗透率、油层厚度、人工裂缝半长和导流能力,... 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采用椭圆渗流方法和平均质量守恒定律,以水平井两条相邻人工裂缝中点处流体刚好发生流动为极值条件,建立了确定水平井人工裂缝间距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油藏渗透率、油层厚度、人工裂缝半长和导流能力,以及生产压差等对压裂缝间距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油藏渗透率的增加,人工裂缝间距增大,二者具有较好的双对数直线关系;油层厚度越大,人工裂缝越长,裂缝间距越小,且油层厚度和人工裂缝半长对裂缝间距的影响都与裂缝导流能力有关;裂缝导流能力较高时,裂缝间距相对较大,但随着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大,裂缝间距增长幅度逐渐变缓;生产压差与人工裂缝间距呈近似线性增长关系,生产压差越大,人工裂缝间距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水平井 压裂缝间距 裂缝半长 裂缝导流能力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山油藏选择性注水泥完井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雷祥 蔡庆俊 +2 位作者 李新国 许遵见 刘战营 《油气井测试》 2006年第5期55-56,59,共3页
潜山油藏选择性注水泥完井工艺技术,在富台油田车古204-3井投入现场试验,获得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口选择性注水泥完井施工井,为进一步扩大试验井次奠定了基础。该技术实现了任意井段选择性注水泥固井,既保证固井质量,又避免水泥浆污染油层... 潜山油藏选择性注水泥完井工艺技术,在富台油田车古204-3井投入现场试验,获得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口选择性注水泥完井施工井,为进一步扩大试验井次奠定了基础。该技术实现了任意井段选择性注水泥固井,既保证固井质量,又避免水泥浆污染油层,实现了注水泥固井与油层保护的统一,满足了潜山油藏精细高效开发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选择性 注水泥 完井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输系统热水管线腐蚀机理研究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义敏 李继述 郑海英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0-71,共2页
针对油田伴热水管线内腐蚀严重的问题 ,对现场调查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论述了伴热水管线内腐蚀机理 ,找出了造成管线内腐蚀的主要因素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伴热水流程密闭隔氧。
关键词 油田 集输系统 热水管线 腐蚀机理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稠油井测试工艺的改进和完善 被引量:1
15
作者 盖玉磊 卞士举 +1 位作者 刘战营 黄辉雄 《油气井测试》 2004年第5期84-85,共2页
针对稠油井测试工艺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井测试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认为用液氮可以控制压差。测试选APR工具 ,测试管串不下检漏压力计 ,割缝筛管改为打孔筛管 ,可以提高稠油在管串中的流动速度 ,提高参数计算准确率。改进后的工艺在... 针对稠油井测试工艺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井测试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认为用液氮可以控制压差。测试选APR工具 ,测试管串不下检漏压力计 ,割缝筛管改为打孔筛管 ,可以提高稠油在管串中的流动速度 ,提高参数计算准确率。改进后的工艺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较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井 测试工艺 割缝筛管 浅层 现场应用 压力计 压差 准确率 流动速度 参数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县凹陷西部陡坡带沙三段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剑萍 金权 +5 位作者 吕传炳 张峰 李彦国 侯守探 李凤群 黄志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34,共12页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物性资料及试油资料,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研究霸县凹陷西部陡坡带岔河集—高家堡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扇三角洲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陡坡带沙三段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 利用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分析、物性资料及试油资料,结合盆地埋藏演化史,研究霸县凹陷西部陡坡带岔河集—高家堡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扇三角洲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陡坡带沙三段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在持续埋藏的背景下,经历碱性—酸性—碱性成岩环境的演变;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早期碳酸盐胶结—长石溶解/石英次生加大/自生高岭石胶结—灰泥杂基重结晶/晚期碳酸盐胶结/硬石膏胶结/石英弱溶解—黄铁矿胶结。不同沉积相带沉积特征不同,控制成岩演化特征的差异,决定物性演化的不同。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泥质砂岩埋藏早期压实作用较强,后期灰泥重结晶使物性急剧降低,现今主要发育干层。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远泥岩端储层,由于酸碱两期溶蚀作用使长石、石英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生一定程度的溶蚀,油气充注进一步抑制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现今保留大量的残余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近泥岩端砂岩早期碳酸盐胶结极为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压实作用,但整体上中等的压实作用和较强的胶结作用使物性降低较快,早期碳酸盐胶结堵塞孔隙和喉道,导致酸性流体难以产生大范围的溶蚀,晚期碳酸盐、硬石膏胶结使孔隙度进一步降低,现今物性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成岩演化 物性演化 沙河街组三段 陡坡带 霸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林砾岩稠油油藏火驱配套举升工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磊 穆化巍 +3 位作者 陈洪 刘媛 闫暄崎 闫雪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了解决蒙古林砾岩火驱油藏采油井出现的气锁、砂卡、管柱腐蚀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采油井的生产时率,提升火驱开发的生产效果,通过调研国内实施火驱油田的技术现状,进行了火驱举升工艺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有杆泵采油依然是最合适的举升... 为了解决蒙古林砾岩火驱油藏采油井出现的气锁、砂卡、管柱腐蚀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采油井的生产时率,提升火驱开发的生产效果,通过调研国内实施火驱油田的技术现状,进行了火驱举升工艺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有杆泵采油依然是最合适的举升工艺。优化设计了专用防砂泵的结构,柱塞和泵筒的配合间隙为0.1 mm,并设计了独立的过砂沉砂通道,沉砂腔环空为8 mm,满足防砂需求;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确定了井下气液分离器的最优结构组合,采用螺距4 cm、二次沉降段20 cm,分离效率可达85%以上;进行了防腐蚀材料的优选,认为BG90-3Cr可实现抗腐蚀能力与经济性的兼顾。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举升工艺管柱兼具防砂、防气、防腐蚀的特点。截至2023年3月30日,M10-215井在高气液比情况下已连续稳定生产125 d,与同区块新钻采油井相比,生产时间延长了86 d以上,累计增油265 t,为后续火驱油藏的深度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林油田 砾岩稠油油藏 火驱 举升工艺 气液比 防砂泵 气液分离器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识别理论优选乌里亚斯太油藏压裂井层及施工参数
18
作者 曾凡辉 郭建春 +2 位作者 赵志宏 吕传炳 余车合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年第2期25-28,共4页
对二连油田乌里亚斯太地区的23口开发井和探井的地质参数、生产动态参数、压裂施工参数以及它们的压裂效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根据模糊识别理论,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压裂效果之间的模糊关系。压裂候选井的选择,最终可以通过欧氏贴近度的... 对二连油田乌里亚斯太地区的23口开发井和探井的地质参数、生产动态参数、压裂施工参数以及它们的压裂效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根据模糊识别理论,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压裂效果之间的模糊关系。压裂候选井的选择,最终可以通过欧氏贴近度的大小进行定量判断。通过对施工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可以优选出最佳的施工参数。应用建立的模型,对该地区的几口未知样品井进行了预测,其预测效果与实际情况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表明该方法进行压裂选井选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识别 优选设计 压裂 施工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对机械仪器仪表精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黎 李民 +1 位作者 张友义 任月玲 《油气井测试》 2008年第3期72-74,共3页
压力计记录装置的精度及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地层测试的成功与否。在现有条件和设备状况下,要获取高温高压井可靠的测试资料,必须做好压力计的地面维护、保养、调试、标定工作,加密温度和压力稳定系数,通过选用进口仪器、配件,增加时钟和... 压力计记录装置的精度及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地层测试的成功与否。在现有条件和设备状况下,要获取高温高压井可靠的测试资料,必须做好压力计的地面维护、保养、调试、标定工作,加密温度和压力稳定系数,通过选用进口仪器、配件,增加时钟和压力计下井次数,避免遇阻、遇卡等问题,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压力计 精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机井自能热洗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战营 黄辉雄 王亚洲 《油气井测试》 2002年第1期56-56,58,共2页
抽油机井自能热洗技术以套管气为燃料 ,以油井自产液为热交换介质 ,以集成化的装置为工艺流程 ,降低了传统热洗技术作业成本 ,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经现场 10口井应用 。
关键词 抽油机井 自能热洗技术 应用 抽油机 洗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