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共享助力新医科背景下创新性教学—以病理生理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利军 孙涵卿 +5 位作者 吴静 李宏杰 孔小燕 李兰 苗智颖 门秀丽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44-34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科技、人才、创新进行了三位一体的安排部署,赋予了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健康中国战略给中国医学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科技、人才、创新进行了三位一体的安排部署,赋予了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健康中国战略给中国医学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医学教育体系必须以现代科技发展为支撑,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适应新时代医学学科发展模式的转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新医科 教学方法 资源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人体生理学考核中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丽萍 李树民 杨秀红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1期17-19,共3页
考试在"教"与"学"的双重效果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考试的导向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型人才,是现今各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生理学考核方式改... 考试在"教"与"学"的双重效果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考试的导向作用,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型人才,是现今各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生理学考核方式改革可引导学生科学、主动的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考试的指导作用及反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形成性评价 考试 综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业医师考试大环境下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适应性改革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利军 吴静 门秀丽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1期15-17,共3页
按照我国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结合华北理工大学的教学实际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适应性改革。以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实验组(285人),实施多项教学改革措施;2016级同专业其他学生为对照组(312人),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 按照我国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要求,结合华北理工大学的教学实际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适应性改革。以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实验组(285人),实施多项教学改革措施;2016级同专业其他学生为对照组(312人),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检验改革效果。结果显示,教学改革措施在学生中有较高认可度,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执业医师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讲绪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利军 门秀丽 吴静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9年第3期370-372,共3页
我国医学高校教学存在轻视课程绪论的普遍现象。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中较为复杂抽象的学科,绪论是对课程概况的全方位介绍。精讲病理生理学绪论对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涵,明确学习方向以及强化学习动力有重要作用,对教师的自身成长也有... 我国医学高校教学存在轻视课程绪论的普遍现象。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中较为复杂抽象的学科,绪论是对课程概况的全方位介绍。精讲病理生理学绪论对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涵,明确学习方向以及强化学习动力有重要作用,对教师的自身成长也有刺激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绪论 病理生理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三层三步式”教学方案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利军 门秀丽 +1 位作者 吴静 李兰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27-29,共3页
在临床专业本科生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中应用"三层三步式"教学方案,统计并分析学生的课堂全勤率、期末总成绩和成绩及格率。研究发现"三层三步式"教学方案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 在临床专业本科生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中应用"三层三步式"教学方案,统计并分析学生的课堂全勤率、期末总成绩和成绩及格率。研究发现"三层三步式"教学方案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理念下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利军 门秀丽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5期778-780,784,共4页
响应国家加快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从内容构架、课堂模式、资源优化、学习时空以及内容更新等方面对教学进行了创新改革。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创新为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稳步发展注入了活力,实现... 响应国家加快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从内容构架、课堂模式、资源优化、学习时空以及内容更新等方面对教学进行了创新改革。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创新为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稳步发展注入了活力,实现了师生共赢,具有极大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病理生理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实例嵌入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利军 门秀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109-110,共2页
病理生理学内容抽象且理论性强,是基础医学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将生活中诸多浅显易懂的事物恰当地运用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增加了知识的形象生动性,化繁为简,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内容抽象且理论性强,是基础医学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将生活中诸多浅显易懂的事物恰当地运用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增加了知识的形象生动性,化繁为简,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实例 病理生理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三层三步式”教学模式应用体会
8
作者 赵利军 门秀丽 吴静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结合目前高校基础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创建并实际应用了病理生理学"三层三步式"教学模式。通过对"三层三步式"教学模式内涵的介绍及实施条件的列举,深层次剖析了该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实际... 结合目前高校基础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创建并实际应用了病理生理学"三层三步式"教学模式。通过对"三层三步式"教学模式内涵的介绍及实施条件的列举,深层次剖析了该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实际意义。探讨了传统的、普遍存在的"接力式"教学模式,发现其已逐渐不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形势和要求,显现出诸多弊端。将"三层三步式"教学模式与"接力式"教学模式进行比较,从教学完整性、教师成长及师生关系等多方面论述了"三层三步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教学方法 三层三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开济 贺宝玲 +2 位作者 卢秋玲 门秀丽 赵利军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 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损伤的影响,探讨缺血后处理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 C组)。结扎大...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 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损伤的影响,探讨缺血后处理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 C组)。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以阻断血流4 h,后再恢复血流灌注4 h,制作大鼠LIR动物模型。Control组橡皮带松弛环绕双后肢不阻断血流,I-post C组在血流再灌注前,行重复3次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再恢复4 h的血流再灌注。留取血液及肺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动物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检测血浆及肺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及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LIR后p(O2)和p(CO2)明显降低,血浆和肺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而XOD、MDA明显增加(P<0.05);镜下可见肺间质内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周围间隙增大,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有渗出液等损伤表现。与IR组比较,I-post C组p(O2)和p(CO2)明显增加,血浆及肺组织SOD活性升高;而XOD、MDA水平降低(P<0.05);镜下观察肺组织只可见轻度病理改变。结论 I-post C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大鼠LIR后肺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氧化性应激 丙二醛 黄嘌呤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缺血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利军 李开济 +1 位作者 卢秋玲 门秀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5-259,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损伤的影响,探讨I-postC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postC组(n=8)。橡皮带结扎动物双后肢根部4h后松解橡皮带恢...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损伤的影响,探讨I-postC的器官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I-postC组(n=8)。橡皮带结扎动物双后肢根部4h后松解橡皮带恢复血流灌注4h,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对照组橡皮带松弛环绕大鼠双后肢根部,不阻断血流。I-postC组大鼠在血流再灌注前,行缺血5 min-再灌注5min,重复3次,再恢复血流灌注4h。实验结束留取血液及肺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性粒细胞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以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selectin水平,测定各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外周血中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血浆和肺组织中sICAM^(-1)及P-selectin水平均升高(P<0.01);肺组织中MPO活性升高(P<0.01);PaO_2和PaCO_2明显降低(P<0.01)。IR组大鼠肺组织镜下可见肺间质内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周间隙增大,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有渗出液,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坏死。与IR组比较,I-postC组上述生化指标检测值明显降低(P<0.01),PaO_2和PaCO_2明显升高(P<0.01);血浆及肺组织炎性因子活性降低(P<0.01);镜下可见肺组织损伤减轻。结论:I-postC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大鼠LIR后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炎症反应 再灌注损伤 肺组织 肢体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利军 李开济 +1 位作者 吴静 门秀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5-728,I0003,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加再灌注组(I-postC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模型,即橡皮带...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加再灌注组(I-postC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模型,即橡皮带环绕大鼠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h再恢复血流灌注4h。对照组大鼠仅松弛环绕橡皮带不阻断血流,I-postC组大鼠则在再灌注前附加反复3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操作,即缺血后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各组大鼠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采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其定量结果并计算Bcl-2/Bax比值;TUNEL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postC组大鼠血浆Cr、BUN和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血浆Cr、BUN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Bax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l-2/Bax比值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Bax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细胞结构清晰完整;IR组大鼠肾组织中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溶酶体和致密颗粒沉积增多,线粒体数目减少,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或模糊,肾小球足突细胞突起不规则、融合,有空泡现象,粗面内质网扩张;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损伤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LIR可诱发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缺血后处理可抑制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细胞凋亡,对改善大鼠肾功能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 肾脏 细胞凋亡 缺血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止血带休克致肾损伤的作用
12
作者 赵利军 李开济 +1 位作者 吴静 门秀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止血带休克致肾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止血带休克组(TOS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止血带法制作止血带休克动物模型,另对I-postC组动物在止血带休克基础...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止血带休克致肾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止血带休克组(TOS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止血带法制作止血带休克动物模型,另对I-postC组动物在止血带休克基础上实施缺血后处理。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各组大鼠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水平;肾组织匀浆测组织SOD、MDA、XOD和MP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1)与Control组比较,后两组肾组织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血浆Cr、BUN、CRP均升高(P<0.01);肾组织MDA、XOD和MPO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组化检测中Bax蛋白表达增强而Bcl-2蛋白表达略增强;TUNEL法检测可见肾细胞凋亡数目增多;透射电镜下可见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胞内空泡,溶酶体和致密颗粒沉积增多,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或模糊。肾小球足突细胞突起不规则、融合,线粒体嵴断裂并减少,有空泡,粗面内质网扩张。(2)与TOS组比较,I-postC组肾组织SOD活性增强,血浆Cr、BUN、CRP及肾组织MDA、XOD、MPO等相关损伤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增强而Bax减弱,肾凋亡细胞数目减少。电镜下观察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减轻。结论肢体长时间应用止血带可导致肾功能障碍和肾组织结构损伤,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休克 肾损伤 缺血后处理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文化融合构建特色留学生《Physiology Experiment》课程体系
13
作者 李树民 杨秀红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2-64,共3页
基于留学生的特点,从实验教学制度建设、文件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医学留学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将该课程体系引入医学留学生教学,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PHYSIOLOGY EXPERIMENT 生理学实验 课程体系 医学留学生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38MAPK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嘉涵 贾雨涵 +2 位作者 汤雅婷 林艺鑫 王艳蕾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68,73,共5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对肠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38MAPK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方法建立大鼠肠I/R损伤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SM)对肠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38MAPK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方法建立大鼠肠I/R损伤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麦注射液组(SM+I/R组),每组8只。比较各组大鼠肺湿/干比(W/D)、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卵磷脂(PC)及总磷脂(TPL)含量的变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肺组织W/D明显升高,而PC和TPL的含量显著降低,肺组织p38MAPK、Bcl-2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均<0.01),其中Bax的增强比Bcl-2的增强更为明显,Bcl-2/Bax比值降低(P<0.01);与I/R组比较,SM+I/R组大鼠肺组织W/D明显降低,PC和TPL的含量增加,肺组织p38MAPK和Bax蛋白表达下降(P均<0.01),Bcl-2的表达增强,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肠I/R时肺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与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功能成分PC含量及凋亡基因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7,-0.731,P均<0.01)。结论:SM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提高Bcl-2/Bax比值来阻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肠I/R时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小肠 缺血再灌注 急性肺损伤 P38MAPK 细胞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无创性肺功能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树民 张敏 +8 位作者 王朋 洪凡 王晨 张悦 耿振洋 杨欣雨 贺笑笑 孙影 杨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检测C57BL/6小鼠无创性肺功能指标,为小鼠实验性研究肺功能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体积描记法(whole body plethysmography,WBP)检测460只C57BL/6小鼠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结... 目的检测C57BL/6小鼠无创性肺功能指标,为小鼠实验性研究肺功能的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体积描记法(whole body plethysmography,WBP)检测460只C57BL/6小鼠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百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结果小鼠吸气时间(Ti)64.7(55.30~82.60)ms,呼气时间(Te)83.4(71.70~109.20)ms,呼气峰值时间比率(Rpef)0.21(0.16~0.28),吸气末端暂停(EIP)2.19(1.96~3.76)ms,呼气末暂停(EEP)1.67(0.12~9.15)ms,潮气量(TVb)0.44(0.25~0.58)mL,气道狭窄指数(Penh)1.29(0.91~2.00),呼吸暂停(PAU)1.18(1.00~1.64),呼气中期流速(EF50)0.64(0.30~0.98)mL/s,松弛时间(Tr)39.0(32.40~51.50)ms,最大吸气流速(PIF)9.74(5.33~12.83)mL/s,最大呼气流速(PEF)9.86(5.12~13.47)mL/s,呼吸频率(f)412(331~474)BPM,每分钟通气量(MVb)174.4(86.69~235.04)mL。结论 C57BL/6小鼠无创肺功能指标参考值范围的测定,可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性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肺功能 整体体积描记法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通路对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丽萍 王建辉 +1 位作者 李树民 杨秀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1-886,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过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氧化应激水平与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KCa3.1)蛋白表达的关系,阐明KCa3.1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雄性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dTH)CFs,另培养同品系野生C57B6小鼠CFs... 目的:探讨高血压过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氧化应激水平与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KCa3.1)蛋白表达的关系,阐明KCa3.1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雄性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dTH)CFs,另培养同品系野生C57B6小鼠CFs作为对照。dTH小鼠CFs随机分为高血压组(dTH)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dTH小鼠CFs给予不同浓度NAC干预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双氯荧光素(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分子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细胞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PI3K信号通道蛋白磷酸化改变。结果:4、8和12月龄dTH小鼠CFs中ROS和KCa3.1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与2月龄dTH小鼠比较均增加(P<0.05或P<0.01);MTT检测,应用1×10^(-6)、1×10^(-5)、1×10^(-4)和1×10^(-3) mol·L^(-1) NAC干预后,dTH小鼠CFs增殖率分别为165.9%、138.72%、110.92%和109.82%,与dTH组比较,1×10^(-4)和1×10^(-3) mol·L^(-1) NAC对CFs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Ⅰ、Ⅲ型胶原合成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dTH小鼠CFs中p-Akt/T-Ak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1),而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p-Akt/T-Akt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ROS清除剂NAC抑制dTH高血压小鼠CFs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可能与其上调细胞中PI3K信号通道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活性氧 心肌成纤维细胞 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促进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心肌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骁 杨会笃 +2 位作者 苏叶馨 赵宏跃 王丽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重构过程中心肌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KCa3.1)蛋白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血管紧张素-肾素(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d TH)小鼠2、4、8、12月龄各6只进行相应指标检测。另取12只6月龄雄性d TH小鼠,随机... 目的:探讨心肌重构过程中心肌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KCa3.1)蛋白表达与氧化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雄性血管紧张素-肾素(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d TH)小鼠2、4、8、12月龄各6只进行相应指标检测。另取12只6月龄雄性d TH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d TH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同时取6只d TH同品系野生C57B6小鼠作为对照(WT组)。NAC组小鼠腹腔注射NAC 400 mg·kg^(-1)·d^(-1),WT和d TH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压变化;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中AngⅡ和Ang(1-7)含量变化;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心肌胶原蛋白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及K_(Ca)3.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d TH组小鼠血压、血浆AngⅡ、MDA及胶原蛋白含量均高于同龄WT组小鼠(2月龄除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血浆Ang(1-7)和心肌SOD活性随年龄增长下降,并低于同龄WT组小鼠(2月龄除外)(P<0.05)。NAC干预使6月龄d TH小鼠心肌SOD活性增强(P<0.01),同时心肌MDA、胶原蛋白和K_(Ca)3.1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高血压所致心肌重构过程中心肌K_(Ca)3.1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重构 氧化应激 KCa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对雄黄致小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艳蕾 贾雨涵 +4 位作者 赵嘉涵 汤雅婷 林艺鑫 陈默 姜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对雄黄致小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雄黄组(灌胃给予雄黄混悬液1.35g·kg-1)和GA干预组(灌胃给予G...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对雄黄致小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的改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雄黄组(灌胃给予雄黄混悬液1.35g·kg-1)和GA干预组(灌胃给予GA 48mg·kg-1+雄黄1.35g·kg-1)(n=20),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采用新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测定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水平,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突触间隙宽度、突触活性带长度、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和突触界面曲率等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雄黄组小鼠新物体优先指数(PI)和海马组织中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雄黄组比较,GA干预组小鼠新物体PI虽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海马组织中GSH水平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雄黄组小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模糊,突触间隙宽度明显增加(P<0.01),突触活性带长度变短(P<0.01),PSD厚度明显变薄(P<0.01),突触界面曲率减小(P<0.01);与雄黄组比较,GA干预组小鼠海马CA1区突触结构较清晰、完整,突触间隙宽度变窄(P<0.05),突触活性带长度变大(P<0.05),PSD厚度增加(P<0.05);突触界面曲率虽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雄黄可致小鼠海马突触结构参数改变,导致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降低,GA可部分改善小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雄黄 海马 突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小鼠肺组织AT1R和Mas受体蛋白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帆 王枭鹰 +3 位作者 SHAHIN Ahmed MUHAMMED Rafi-N 李树民 杨秀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4-1270,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不同时点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Mas受体蛋白表达与肺损伤的变化,探讨局部组织AT1R和Mas受体蛋白表达失衡在LIR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42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不同时点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Mas受体蛋白表达与肺损伤的变化,探讨局部组织AT1R和Mas受体蛋白表达失衡在LIR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42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其余6组为再灌注0.5 h、1h、2 h、4 h、6 h和12 h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用橡皮圈结扎双后肢根部,缺血2 h后剪断橡皮圈,分别于再灌注后不同时点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计算脏器系数和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检测;肺组织病理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AT1R和Mas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肺脏器系数、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在LIR后显著升高。病理学结果显示,LIR后不同时点小鼠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和充血、间质和肺泡水肿、血管壁和支气管壁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气肿等不同程度的损伤变化,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肺损伤评分逐渐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1R蛋白在再灌注0.5 h时开始升高,1 h达到最高,之后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AT1R表达逐渐降低;Mas受体蛋白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结论:LIR引起急性肺损伤,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加重;AT1R和Mas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小鼠LIR后急性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肺损伤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MAS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iNOS和COX-2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雅鑫 徐帆 +4 位作者 秦丽娟 张宇新 周洪霞 耿菲 张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9-801,共3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健康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25 mg/kg);尼莫地平治疗组,...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健康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25 mg/kg);尼莫地平治疗组,每次注射MPTP前3 h灌胃给予尼莫地平(15 mg/kg)。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 NOS)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MPTP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症状,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大量丢失,i NOS和COX-2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经尼莫地平处理后,上述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此PD小鼠模型中,尼莫地平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 NOS和COX-2的表达,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酪氨酸羟化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环氧化酶-2 尼莫地平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