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腊梅 张惠英 +4 位作者 孙静涛 李倩 宋佳 张东香 张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1期86-89,共4页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是指包括自纤维瘤至明显卵泡膜分化的一组良性卵巢肿瘤[1],根据肿瘤 所含卵泡膜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及纤维的比例,分为卵泡膜细胞瘤、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和纤维瘤[2],是绝经前、后 女性最常见的卵巢实体性肿瘤[3]。
关键词 卵泡膜细胞瘤 良性卵巢肿瘤 成纤维细胞 纤维瘤 绝经前 MSCT诊断 卵巢实体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气管性支气管微剂量MSCT诊断及分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宁 宫凤玲 +5 位作者 孙静涛 张惠英 李倩 舒炜 梅国勋 王利顺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0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性支气管微剂量MSCT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近3年儿童气管性支气管528例,对5个年龄段的低剂量组、微剂量组和微剂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组的有效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支气管树的重建图像观察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儿童气管性支气管微剂量MSCT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近3年儿童气管性支气管528例,对5个年龄段的低剂量组、微剂量组和微剂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组的有效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支气管树的重建图像观察诊断效能。结果:不同年龄段的三组图像质量评价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三组患儿所受有效辐射剂量进行两两比较,除10~14岁年龄段低剂量组与微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童气管性支气管新分3型中:Ⅰ型356例(占67.4%),其中ⅠA型198例(37.5%),ⅠB型158例(29.9%);Ⅱ型172例(32.6%)。结论:微剂量MSCT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儿童气管性支气管诊断中明显降低了患儿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分型对儿科临床治疗有一定的特异性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气管性支气管 微剂量 迭代重建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微小RNA-93水平对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永平 陈伟彬 +2 位作者 陈俊卯 王长友 杨德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702-706,712,共6页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浆微小RNA-93(miR-93)水平对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4例L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ASO患者介入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浆微小RNA-93(miR-93)水平对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84例L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ASO患者介入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2组:ISR组(n=71)和非ISR组(n=11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ASO患者血浆miR-93水平,并探究其与ISR的关系。结果ISR组和非ISR组血浆miR-93水平比较,差异有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P<0.01)。术后14天miR-93诊断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9、91.55%和70.80%,其诊断ISR的效能高于术前和术后7天miR-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闭塞长度、术后14天miR-9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是影响LASO患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93与LASO患者ISR有关(P<0.001),且呈非线性关系(P=0.009)。结论LASO患者血浆miR-93水平与ISR有关。介入术后14天血浆miR-93水平高提示LASO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ISR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微小RNA-93 介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BX3水平与介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永平 陈伟彬 +2 位作者 陈俊卯 王长友 杨德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999-1004,共6页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色素框同源蛋白3(CBX3)水平与介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SR)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LASO患者204例。根据LASO患者介入术后1年内是...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色素框同源蛋白3(CBX3)水平与介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ISR)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LASO患者204例。根据LASO患者介入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其分为狭窄组(n=69)和未狭窄组(n=135)。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CBX3蛋白水平。结果狭窄组介入术前、术后7 d和14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BX3蛋白水平分别为0.67±0.12,0.72±0.12和0.77±0.06。未狭窄组介入术前、术后7 d和14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BX3蛋白水平分别为0.68±0.11,0.78±0.13和0.96±0.08。狭窄组和未狭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BX3蛋白比较,差异有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P<0.05)。术后14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BX3蛋白诊断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9,89.9%和87.4%,其诊断ISR的效能高于术前和术后7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BX3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闭塞长度和完全闭塞是LASO患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14 d CBX3是LASO患者ISR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BX3蛋白与LASO患者ISR有关(P<0.05),且呈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结论LASO患者介入术后14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BX3蛋白水平低提示1年内发生ISR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色素框同源蛋白3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病人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永平 陈伟彬 +2 位作者 陈俊卯 王长友 杨德久 《腹部外科》 202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究腹主动脉瘤病人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6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腹主动脉瘤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100例... 目的探究腹主动脉瘤病人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6例腹主动脉瘤病人(腹主动脉瘤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参加健康体检的10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TUG1表达水平。结果腹主动脉瘤组lncRNA TUG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TUG1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9[95%CI(0.852,0.935)]、80.95%和86.00%。腹主动脉瘤病人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瘤体直径有关(P<0.05),瘤体直径>7 cm的病人lncRNA TUG1表达水平高于瘤体直径<5 cm和瘤体直径5~7 cm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动脉瘤病人lncRNA TUG1表达水平与瘤体直径呈正相关关系(r=0.218,P=0.014)。结论腹主动脉瘤病人lncRNA TUG1表达水平高,且与瘤体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检测腹主动脉瘤病人lncRNA TUG1表达水平有利于腹主动脉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长链非编码RNA 牛磺酸上调基因1 瘤体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十二指肠乳头MSCT及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俊杰 安晨杰 +1 位作者 李晓光 张惠英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表现,以期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提供更多影像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及经病理证实的1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资料,所有检查者均行低张下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分析其CT表现... 目的:探讨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表现,以期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提供更多影像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及经病理证实的1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CT资料,所有检查者均行低张下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分析其CT表现。结果:正常十二指肠乳头以类圆形居多(62.5%,25/40),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中下1/3后内侧壁(100%,40/40),最大径为(8.31±1.29)mm。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继续增强,平衡期强化程度减低,但仍高于平扫密度。十二指肠乳头癌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分叶状、类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最大径为(21.47±2.49)mm,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显示软组织肿块呈葫芦状(倒"3"字形)并突入十二指肠腔。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较均匀一致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平衡期强化程度减低。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胰管扩张并截断于乳头肿瘤,呈现"双管征"。结论:低张十二指肠充盈状态下壶腹部结构显示清晰,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有助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十二指肠肿瘤 十二指肠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铟锡纳米颗粒通过氧化应激激活NF-κB/Nrf2通路诱导大鼠肺泡蛋白沉积症
7
作者 林殷乔 张意 +5 位作者 陈晓阳 李纬康 牛钰靖 王雪妃 刘楠 李盖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0,共10页
目的建立氧化铟锡纳米颗粒(Nano-ITO)诱导大鼠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模型,探讨Nano-ITO通过核因子κB(NF-κB)/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激活介导大鼠肺PAP的发生规律。方法于2019年10月,随机将120只SD大鼠分为3、7、14、28、56、8... 目的建立氧化铟锡纳米颗粒(Nano-ITO)诱导大鼠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模型,探讨Nano-ITO通过核因子κB(NF-κB)/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激活介导大鼠肺PAP的发生规律。方法于2019年10月,随机将120只SD大鼠分为3、7、14、28、56、84 d Nano-ITO染毒组和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每组10只;染毒组用6 mg/kg·bw Nano-ITO行非暴露式气管注入染毒,每周2次,进行时间效应研究,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苏木精-伊红(HE)、过碘酸-雪夫(PAS)、马松(Masson)、油红O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核因子κB抑制物激酶(IKK-β)、Nrf2、还原型辅酶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定位及表达。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气管内灌注Nano-ITO可诱发大鼠肺组织发生急性炎症、肉芽肿(结节)形成和肺泡蛋白沉积。ELISA分析显示,与相应时间点对照组比较,Nano-ITO染毒组大鼠BALF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和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的效应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大鼠肺组织中Nrf2、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IKK-β的蛋白表达增高(P<0.01)。Nrf2及其下游蛋白NQO1和HO-1在Nano-ITO诱导大鼠PAP中处于高表达状态。结论Nano-ITO暴露可诱导大鼠肺组织发生炎症/氧化应激反应,激活NF-κB/Nrf2信号通路,导致大鼠肺组织发生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粒子 大鼠 肺泡蛋白沉积症 纳米氧化铟锡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NF-κB/Nrf2通路
原文传递
多模态CT联合免疫炎症参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Ⅱ型糖尿病短期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于雅巍 徐永平 +3 位作者 杨冬生 国志萌 刘星 唐慧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探究多模态CT联合免疫炎症参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Ⅱ型糖尿病(T2DM)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救治的549例AIS患者,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治疗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究多模态CT联合免疫炎症参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Ⅱ型糖尿病(T2DM)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救治的549例AIS患者,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治疗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AIS伴T2DM短期预后的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综合Birer评分(IBS)评估其效能。结果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755,95%CI:1.019~3.021,P=0.042)、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值(NLR)(OR=3.472,95%CI:1.195~10.092,P=0.022)和梗死核心体积(OR=1.457,95%CI:1.194~1.778,P<0.001)增加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ASPECTS)评分(OR=0.026,95%CI:0.003~0.254,P=0.002)和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rCBF)比值(OR=0.026,95%CI:0.001~0.663,P=0.027)增加是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由上述风险因素构建的模型在训练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MAE和IBS分别为0.991(95%CI:0.984~0.998)、0.964、0.927、0.948、0.009和0.036,在验证集中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MAE和IBS分别为0.971(95%CI:0.950~0.992)、0.965、0.886、0.927、0.016和0.064。结论NIHSS评分、NLR和梗死核心体积增加,ASPECTS评分和缺血半暗带rCBF比值降低提示短期预后不良风险增加。由上述风险因素构建的模型有一定的区分度和精准度,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CT 免疫炎症参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Ⅱ型糖尿病 预后 模型
原文传递
CSF1R基因新位点突变致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球状轴索1例
9
作者 韩璐 张博伦 +2 位作者 常莉莎 石松鑫 张江 《中国综合临床》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球状轴索(hereditary diffuse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spheroids,HDLS)病例罕见,由5号染色体上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本资料报道1例青年女性H...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球状轴索(hereditary diffuse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spheroids,HDLS)病例罕见,由5号染色体上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 receptor,CSF1R)基因发生突变所致。本资料报道1例青年女性HDLS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行动迟缓、精神行为异常,基因检测提示CSF1R基因发生错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 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 基因突变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