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史月 李宗富 +1 位作者 冯术青 高峰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25年第1期32-35,46,共5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DS行HSCT术后嵌合率下降后出现形态学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结局。结果:患者移植术后出现混合嵌合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DS行HSCT术后嵌合率下降后出现形态学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和结局。结果:患者移植术后出现混合嵌合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等处理后疾病复发,复发后给予阿扎胞苷化疗,化疗后患者再次出现GVHD,给予免疫抑制剂处理后再次复发。结论:HSCT术后可依据嵌合率帮助判断疾病复发,混合嵌合伴GVHD预后差,容易出现GVHD抑制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嵌合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美荣 刘斌 +3 位作者 张国顺 尚华 吴贵恺 高宝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近5年来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并发UGH... 目的分析唐山地区近5年来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并发UGH患者共计462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研究出血病因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肝硬化并发UGH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2.16%;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占27.71%;肝源性溃疡占11.04%;急性胃黏膜病变占4.11%;混合型占3.25%;其他占1.73%。不同病因患者之间,肝功能ChildPugh B级、C级和A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2,P=0.007)。结论肝硬化并发UGH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病因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肠出血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69
3
作者 崔亚欢 陈乃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超过90%的PD患者是特发性的,没有明确的病因。PD主要病理特点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缺失和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临...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超过90%的PD患者是特发性的,没有明确的病因。PD主要病理特点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严重缺失和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临床特征是其标志性的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线粒体疾病 内质网 氧化性应激 小神经胶质细胞 蛋白质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1X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春玲 张迪 +2 位作者 吕春秀 杨光华 韩晓晨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6期1184-1189,共6页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1X(metallothionein 1X,MT1X)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MT1X与NSCL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8例肺癌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及免疫...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1X(metallothionein 1X,MT1X)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MT1X与NSCL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8例肺癌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NSCLC患者癌与癌旁组织中MT1X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网上数据库(http://kmplot.com/analysis/)分析MT1X与NSCLC患者生存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MT1X m RNA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7±0.013 vs 0.011±0.008,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T1X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6%(46/6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9.7%(27/68)。MT1X表达水平在NSCLC患者的不同p TNM分期、分化、有无脉管侵袭、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无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T1X高表达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短显著相关(P<0.001)。结论:MT1X在NSCLC患者中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期短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标志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金属硫蛋白1X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导大鼠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其自噬的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冯会超 陈乃耀 +3 位作者 崔亚欢 周葳 刘湄漪 刘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探究辐射诱导大鼠脑损伤后星型胶质细胞活性及其自噬的相关变化。方法:取36只体质量为180~200 g的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4 d的Morris水迷宫训练后,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及3-甲基腺嘌呤(3-MA)组,其中model组及3... 目的:探究辐射诱导大鼠脑损伤后星型胶质细胞活性及其自噬的相关变化。方法:取36只体质量为180~200 g的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4 d的Morris水迷宫训练后,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及3-甲基腺嘌呤(3-MA)组,其中model组及3-MA组大鼠经腹腔麻醉后给予单次全脑X线照射,剂量为20 Gy。照射完成后,model组侧脑室注射5μL Na Cl,3-MA组侧脑室注射600 nmol 3-MA,饲养8周,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评后,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海马区病理变化。用GFAP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用GFAP及LC3的双重荧光染色评定星形胶质细胞自噬的变化; Western blot法测定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TUNEL检测同侧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 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评估海马区炎症反应。结果:辐射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激活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加重脑组织损伤。3-MA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促进脑组织损伤的修复。结论: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后海马区损伤明显,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3-MA可显著缓解受损程度。该发现可能会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自噬 星形胶质细胞 3-甲基腺嘌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胫骨软骨和软骨下骨ERK1/2信号蛋白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晋 谢燕燕 +1 位作者 闫振宇 张立智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5-551,共7页
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胫骨平台硬化区与非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信号蛋白的改变,探讨OA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遗... 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胫骨平台硬化区与非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信号蛋白的改变,探讨OA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遗弃的胫骨平台组织(n=22),大体观察后,通过硬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证实并区分硬化与非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观察病理结构改变,分离硬化与非硬化区的软骨与软骨下骨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硬化区(n=22)与非硬化区(n=18)软骨及软骨下骨ERK1/2总蛋白以及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 OA患者膝关节胫骨平台硬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显示,硬化区软骨层变薄、纤维化、局部可有断裂,形成深达软骨下骨的微裂隙,软骨细胞减少且层次不清排列欠佳,软骨下骨骨小梁厚度增加。OA胫骨平台硬化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分别与非硬化区相比ERK1/2总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t=1. 92,P=0. 062; t=1. 75,P=0. 088),但硬化区软骨及软骨下骨ERK1/2磷酸化蛋白分别明显高于非硬化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 04,P<0. 001; t=20. 37,P<0. 001)。结论 OA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ERK1/2信号蛋白不同于非硬化区,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ERK1/2蛋白磷酸化增强可能是其微结构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 软骨下骨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放射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丁平 陈乃耀 +1 位作者 黄越 赵雪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48,共4页
放射治疗是各种脑肿瘤的经典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的同时,也导致患者的认知障碍.本文就放射治疗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有效地防治放射诱发认知功能障碍.
关键词 放射治疗 认知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冯会超 陈乃耀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3期659-663,共5页
自噬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代谢物的过程,其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调节自噬可有效清除神经系统中异常积聚的蛋白质,... 自噬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代谢物的过程,其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调节自噬可有效清除神经系统中异常积聚的蛋白质,从细胞水平上缓解疾病进展。由此可见,自噬方向可能是一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神经退变性疾病 α-突触蛋白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P32A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光华 刘春玲 +3 位作者 吕春秀 虞向阳 崔明新 张国志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2566-2569,共4页
目的:研究酸性核酸蛋白32A(acidic leucine-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ANP32A)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6例结直肠癌组织(其中59例患者存在肝转移)中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 目的:研究酸性核酸蛋白32A(acidic leucine-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ANP32A)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6例结直肠癌组织(其中59例患者存在肝转移)中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ANP32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93/156),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9.9%(31/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32A在肝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7 9.7%(47/59),明显高于无肝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4 7.4%(4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ANP32A的表达与肝转移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化程度及ANP32A蛋白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NP32A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可望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临床病理参数 酸性核酸蛋白3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人凝血因子IX基因在小鼠脂肪干细胞中的表达
10
作者 王馨 王霖虹 +2 位作者 谢燕燕 李杰 闫振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18-1725,共8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凝血因子IX(hFIX)基因在小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CCK-8法测定其生长活力,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细胞表型CD29、CD90、CD45,成脂...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凝血因子IX(hFIX)基因在小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观察其细胞形态,CCK-8法测定其生长活力,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细胞表型CD29、CD90、CD45,成脂成骨诱导鉴定其分化能力。将携带hIX基因的腺病毒转染小鼠脂肪干细胞,对比观察其与未转染时细胞形态及生长曲线有无变化。RT-PCR检测hFIX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及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FIX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hFIX蛋白量(The antigen content of hFIX,FIX:Ag),一期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hFIX蛋白活性(The clotting factor activity of hFIX,FIX:C)。结果:小鼠ADSC离体培养最初几小时呈体积较小的圆球形,具有很强的折光性,贴壁生长时间为种瓶后4-6 h,种瓶后72 h细胞变为长梭形纤维状,呈漩涡状排列;第3代ADSC体外培养1-2 d生长速度较缓慢,3-5 d增殖速度增快,呈指数倍扩增,6-7 d生长速度逐渐缓慢,总体生长趋势呈S型;油红O对诱导后细胞进行染色,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红色脂滴形成。茜素红对诱导后细胞进行染色,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橙红色钙化骨节。第3代ADSC高表达CD29(99.91%),CD90(99.02%),几乎不表达CD45(0.94%)。RT-PCR结果显示,hFIX基因可以在小鼠脂肪干细胞内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鼠脂肪干细胞内及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均可表达hFIX蛋白。ELISA测定转染ADSC培养上清FIX:Ag:第1 d为21.33±3.93 ng/(10^6 cells·24 h),第3 d为12.63±0.86 ng/(10^6 cells·24 h),第9 d为12.63±2.36 ng/(10^6 cells·24 h)。一期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FIX:C为8.5%。结论:携带hFIX基因的腺病毒能有效转染ADSC。hFIX基因修饰的ADSC可以分泌具有凝血活性的hFIX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人凝血因子IX 脂肪干细胞 血友病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胶质细胞活化表型的调节
11
作者 刘湄漪 陈乃耀 +3 位作者 周葳 崔亚欢 刘竞 冯会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否以外分泌的方式调节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表型,并且探讨其机制。方法:提取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制备含有hUC-MSCs分泌的全部营养因子的条件培养基(hUC-MSCs-CM)。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LP...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否以外分泌的方式调节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表型,并且探讨其机制。方法:提取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制备含有hUC-MSCs分泌的全部营养因子的条件培养基(hUC-MSCs-CM)。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LPS刺激组,单纯hUC-MSCs-CM刺激组,LPS、hUC-MSCs-CM共刺激组,刺激24 h后收集上清和蛋白。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TNF-α、IL-6浓度,Western blot检测CD86、精氨酸酶1(Arg1)、PI3K的蛋白表达量。结果:①LPS诱导BV2细胞分泌TNF-α、IL-6因子增多,LPS、hUC-MSCs-CM共刺激组与LPS组相比,TNF-α、IL-6表达明显降低(P <0. 05);②LPS刺激组BV2细胞M1型标志物CD86表达明显增多,hUC-MSCs-CM共刺激组与LPS组相比CD86表达降低(P <0. 05)。LPS、hUC-MSCs-CM共刺激组M2型标志物Arg1表达增多(P <0. 05);③LPS、hUC-MSCs-CM共刺激组上调PI3K磷酸化水平(P <0. 05)。结论:①hUC-MSCs以外分泌的方式抑制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②hUC-MSCs促进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小胶质细胞表型 PI3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美荣 刘斌 +3 位作者 张国顺 尚华 方正亚 孟冬梅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10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血液灌流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生长抑素组给予常规治疗+生长抑素治疗,血液灌流组给予常规治疗+血...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10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血液灌流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生长抑素组给予常规治疗+生长抑素治疗,血液灌流组给予常规治疗+血液灌流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生长抑素+血液灌流治疗。比较3组治疗第1、3、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生长抑素组治疗第1、3、7天IL-10为[(10.78±0.52)、(19.27±1.62)、(17.25±1.52)ng/L],IL-18为[(476.27±185.12)、(376.34±98.42)、(204.81±84.32)ng/L],TNF-α为[(197.28±51.24)、(121.38±29.17)、(91.27±29.35)ng/L],与血液灌流组[(IL-10(11.03±0.49)、(20.13±1.46)、(18.13±1.37)ng/L,IL-18(455.87±172.36)、(367.25±87.32)、(187.34±65.16)ng/L,TNF-α(211.35±49.28)、(123.46±27.15)、(87.38±25.41)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第3、7天IL-10[(21.85±1.71)、(19.85±1.28)ng/L]高于生长抑素组和血液灌流组,IL-18[(352.28±71.28)、(165.17±49.31)ng/L]及TNF-α[(105.37±25.42)、(74.32±21.49)ng/L]低于生长抑素组和血液灌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27±8)d]较生长抑素组[(35±9)d]和血液灌流组[(34±10)d]短(P<0.05),病死率(2.8%)低于生长抑素组(13.9%)和血液灌流组(11.1%)(P<0.05),生长抑素组与血液灌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SAP患者血清IL-18、TNF-α,阻断炎症级联反应,对SAP有较好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长抑素 血液灌流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志彬 王娜 +7 位作者 姚艳红 史月 李晓宇 薛慧 胡永超 李永春 高峰 冯术青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的影响因素,探讨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对HSCT后R... 目的分析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RPLS)的影响因素,探讨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对HSCT后RPLS发生的影响。方法接受HSCT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21例,根据HSCT后100 d内是否发生RPLS分为RPLS组18例和非RPLS组203例。记录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白血病类型、移植类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相合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aGVHD)分级、移植前状态、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情况、髓系植入及巨核系植入时间,并进行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HSCT后100 d发生RPLS的影响因素。另前瞻性纳入急性白血病接受HSC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HSCT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2组HSCT后均随访100 d,记录RPLS发生情况,Kaplan-Meier法比较HSCT后100 d无RPLS累积发生率。结果 RPLS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1.1%)、脐血移植(72.2%)、HLA不全相合(88.9%)、aGVHD分级>2级(83.3%)、移植前部分缓解(66.7%)比率均高于非RPLS组(38.4%、2.0%、16.7%、60.6%、33.5%)(P<0.05),巨核系植入时间[(25.3±4.7)d]长于非RPLS组[(16.4±5.1)d](P<0.05);2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比率及髓系植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移植(OR=2.746,95%CI:1.583~3.764,P<0.001)、HLA不全相合(OR=2.937,95%CI:1.845~4.237,P=0.006)、aGVHD分级>2级(OR=2.876,95%CI:1.771~4.093,P=0.003)、移植前部分缓解(OR=1.633,95%CI:1.131~2.254,P=0.047)是急性白血病患者HSCT后100 d发生RPLS的危险因素。观察组HSCT后30、60、100 d无RPLS累积发生率(100.0%、100.0%、96.7%)均高于对照组(90.0%、80.0%、80.0%)(P<0.05)。结论脐血移植、HLA不全相合、aGVHD分级>2级、移植前部分缓解是急性白血病患者HSCT后100 d发生RPLS的危险因素,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可减少HSCT后RPL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免疫抑制剂管理
原文传递
创伤性脑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被引量:9
14
作者 岳志伟 刘强 陈乃耀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45-650,共6页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头部突然受到外力打击或发生颠簸,而引起脑组织结构破坏或功能紊乱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由交通事故、坠落、工矿机械等因素所致。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线粒体功能障碍 继发性脑损伤 活性氧 细胞呼吸
原文传递
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对BH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和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梅冬雪 张国顺 +6 位作者 杨学慧 辛英瑛 石峥 王素颖 汪海涛 夏建新 杨艳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及对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总医院住院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对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及对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总医院住院的HB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3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异甘草酸镁和双环醇治疗。观察所有患者肝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及对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LT、AST、ALP、TBIL、HA、LN、PCIII、CIV、BUN、Cr、阻力指数、IL-6、IL-8、TNF-α、CRP、TLR-4、TGF-β1、APRI水平较治疗前降低,ALB、肾血流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影像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01%vs 8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对BHV感染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肝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异甘草酸镁 失代偿期肝硬化 谷草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
原文传递
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和软骨下骨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晋 谢燕燕 +1 位作者 张立智 闫振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3-1315,共3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OA)患者胫骨平台硬化区与非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微结构的改变,探讨膝OA的不同部位、不同病变阶段的病变特点.方法收集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遗弃的胫骨平台组织,大体观察后,区分硬化与非硬化区,通过扫描和透射...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OA)患者胫骨平台硬化区与非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微结构的改变,探讨膝OA的不同部位、不同病变阶段的病变特点.方法收集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遗弃的胫骨平台组织,大体观察后,区分硬化与非硬化区,通过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软骨和软骨下骨组织和细胞微结构改变,通过Micro-CT检测并比较软骨下骨骨矿化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隔(Tb.Sp)及结构模型指数(SMI),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非硬化区比较,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硬化区软骨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可见深达软骨下骨的裂隙;软骨下骨骨板增厚,骨小梁增粗.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硬化区软骨细胞的细胞核皱缩不规则,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不发达,线粒体水肿;骨细胞骨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稀疏;破骨细胞次级溶酶体较多,亮区微丝减少;成骨细胞胞体皱缩,表面无细小突起;软骨下骨可见多个微血管形成.Micro-CT检测显示,与非硬化区比较,硬化区BMD(98.040±20.600,t=7.931,P< 0.01)、BV/TV(40.060±7.110,t=11.959,P <0.01)、Tb.N(1.540±0.181,t=6.212,P <0.01)、Tb.Th(0.250±0.039,t=8.070,P<0.01)增高,Tb.Sp (0.43±0.047,t=8.566,P<0.01)及SMI(0.83±0.124,t=10.803,P<0.01)降低,与非硬化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OA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微结构都不同于非硬化区,硬化区软骨和软骨下骨微结构的病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 软骨下骨 微结构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胶质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娜 陈乃耀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在正常环境和炎症环境下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探讨h UC-MSCs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BV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h UC-MSCs-CM)和(或)脂多... 目的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在正常环境和炎症环境下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探讨h UC-MSCs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BV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h UC-MSCs-CM)和(或)脂多糖(LPS)共培养24或48 h后利用MTT比色法分析BV2增殖活力的变化,ELISA试剂盒分析BV2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Real-time PCR分析TNF-α、IL-6、ARG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1 BV2在LPS长程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效应,而h UC-MSCs-CM可以抑制这种增殖反应;2炎症刺激诱导BV2表达TNF-α和IL-6明显增多,而在h UC-M SCs-CM和LPS共刺激时TNF-α和IL-6表达明显低于LPS单刺激组;3h UC-M SCs-CM共培养组BV2细胞高表达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炎症所致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活化,降低促炎因子表达,这可能是其最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18
作者 胡霞 陈乃耀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1],其特征在于骨髓祖细胞的克隆扩增和分化停滞,导致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外周血中以及其他组织中积聚,而正常红细胞、血小板和完全分化...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1],其特征在于骨髓祖细胞的克隆扩增和分化停滞,导致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外周血中以及其他组织中积聚,而正常红细胞、血小板和完全分化的白细胞减少[2]。尽管近年来AML在发病机制、诊断分析和新疗法的发展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治疗方法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骨髓趋化因子2预测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非复发性死亡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志彬 王娜 +7 位作者 姚艳红 史月 李晓宇 薛慧 胡永超 李永春 高峰 冯术青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骨髓趋化因子2(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CCL2)表...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和骨髓趋化因子2(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CCL2)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非复发性死亡预测中的价值。方法12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行allo-HSCT治疗,allo-HSCT术后1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记录患者白血病类型、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度、移植前状态、抗胸腺球蛋白应用情况及共患病指数;术后随访3年,记录非复发性死亡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TNF-α水平、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效能;根据血清TNF-α水平、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最佳截断值,将123例患者分为TNF-α高表达组(≥1.65μg/L)69例和TNF-α低表达组(<1.65μg/L)54例,CCL2高表达组(≥0.65)55例和CCL2低表达组(<0.65)68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TNF-α高、低表达组及CCL2高、低表达组allo-HSCT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血清TNF-α水平(HR=2.623,95%CI:2.215~3.437,P=0.019)、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HR=1.654,95%CI:1.313~1.997,P=0.037)是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TNF-α水平、骨髓CCL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以1.65μg/L、0.65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AUC分别为0.785(95%CI:0.690~0.879,P<0.001)、0.661(95%CI:0.519~0.803,P=0.029),灵敏度分别为85.1%、79.5%,特异度分别为78.5%、71.4%;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AUC为0.881(95%CI:0.802~0.960,P<0.001),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87.3%。123例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71.5%。TNF-α低表达组allo-HSCT术后3年生存率(83.3%)高于TNF-α高表达组(62.3%)(χ^(2)=5.677,P=0.027);CCL2低表达组allo-HSCT术后3年生存率(85.3%)高于CCL2高表达组(54.5%)(χ^(2)=5.889,P=0.021)。结论血清TNF-α和骨髓CCL2是急性白血病患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的影响因素,二者联合预测急性白血病allo-HSCT术后发生非复发性死亡有一定价值;TNF-α、CCL2低表达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复发性死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趋化因子2
原文传递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美荣 邓莉莉 刘斌 《人民军医》 2017年第2期164-165,176,共3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Hp再感染及溃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Hp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8%、97.9%,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89.6%(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Hp再感染率6.3%、溃疡复发率4.2%,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12.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HP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