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五次年会暨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成立廿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1
作者 周肇基 魏露苓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59-68,共10页
关键词 农史研究会 华南农业大学 学术讨论会 农史学 研究室 农业史 中国传统农学 中国农业 中国科技史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农业商品生产的群体结构及其发展水平之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今言 王福昌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汉代农业商品生产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从事农业商品生产的有专业户、田庄主和小农。专业农户农业商品生产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园圃业等各业 ;田庄主不只是“自给自足” ,而且也广泛地进行农业商品生产 ;根据与市场联系... 汉代农业商品生产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从事农业商品生产的有专业户、田庄主和小农。专业农户农业商品生产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园圃业等各业 ;田庄主不只是“自给自足” ,而且也广泛地进行农业商品生产 ;根据与市场联系的具体情况 ,小农可分为自给型、半自给型和交换型三种 ,而这几种农户都有商品性的生产。汉代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但当时的农业商品生产又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地域性和分散性 ,农业商品率约为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农业商品生产 群体结构 发展水平 评估 农产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福昌 陈晓鸣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6-242,共7页
关键词 稻作农业 生态环境 民国时期 清末 交通路线 中国历史 发展过程 中原文化 外来文化 东南部 西南部 东北部 周期性 福建 广东 北方 南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闽粤赣边的农业垦殖与山区环境的改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福昌 谢景琴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73,共12页
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陈桥驿、曾昭璇、文焕然、何业恒、邹逸麟等学者合力完成《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1)二部里程碑性质的著作。他们对气候变迁、地貌变迁、植被变迁、动物变迁、... 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陈桥驿、曾昭璇、文焕然、何业恒、邹逸麟等学者合力完成《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1)二部里程碑性质的著作。他们对气候变迁、地貌变迁、植被变迁、动物变迁、江河湖泊变迁、沙漠变迁、海岸线的推移作了大量的研究,理清了中国自然环境变迁的大致脉络。1980年代后,新兴一代历史地理学家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向历史人文地理,利用已有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图集》 山区环境 中国自然地理 改良 垦殖 农业 明清 气候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江南的农业开发与自然环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福昌 《古今农业》 1999年第4期11-20,共10页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对于人类来说,就是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土壤、生物、江河湖泊等各种要素。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及其变化也会...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对于人类来说,就是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土壤、生物、江河湖泊等各种要素。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及其变化也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农业开发,或加速,或延缓。农业开发必然会引起环境的变化,或改良,或破坏,或是某种复杂的状态。这是一个双向互动、动态的发展机制。要利用环境,又要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进步、永续利用,这是人类面临的艰难选择。对秦汉时期江南农业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考察,是耐人寻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农业开发 江南地区 自然环境 《续汉书·郡国志》 《淮南子》 经济重心 《史记·货殖列传》 合理利用 地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与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科技交流
6
作者 李未醉 魏露苓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7-281,共5页
古代中国与印尼关系密切,在农业科技方面有着较多的交流。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文化传入印尼,中国的白菜、韭菜、荔枝、龙眼、肉桂等蔬菜水果,被移植到印尼,广泛栽种。另一方面,古代印尼的动植物输入中国,尤其是印尼的香料被中国人... 古代中国与印尼关系密切,在农业科技方面有着较多的交流。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文化传入印尼,中国的白菜、韭菜、荔枝、龙眼、肉桂等蔬菜水果,被移植到印尼,广泛栽种。另一方面,古代印尼的动植物输入中国,尤其是印尼的香料被中国人广泛采用,用于烹调或者用于医药或者用于贵族祭祀庆典等方面。中印两国在农业生产方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对两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农业技术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家勉 《学术研究》 1987年第5期128-129,共2页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都视农业为“国脉民天”,以农立国,形成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农业。今将这些特点概括于下; 1.有一套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思想——天(时)、地(地位、地势、地形、土质)、人(力)三者“制宜”的理论。这套理论,《...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都视农业为“国脉民天”,以农立国,形成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农业。今将这些特点概括于下; 1.有一套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思想——天(时)、地(地位、地势、地形、土质)、人(力)三者“制宜”的理论。这套理论,《周易,著录较早,称为“三材”或“三才”。《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 以农立国 齐民要术 吕氏春秋 特点 农业生产技术 指导思想 地势 地形 三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在传统农业科技上的全国之最
8
作者 华农史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45-47,共3页
广东在传统农业科技上的全国之最华农史(华南农业大学农史室)广东农业开发较晚,从传统农业的整体上说,较中原地区落后。但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却有不少发明创造,成为全国之最,这里谨举数例以资说明。一、最早进行双季稻栽培东汉... 广东在传统农业科技上的全国之最华农史(华南农业大学农史室)广东农业开发较晚,从传统农业的整体上说,较中原地区落后。但在一些特殊的领域,却有不少发明创造,成为全国之最,这里谨举数例以资说明。一、最早进行双季稻栽培东汉杨孚《异物志》说:“交趾稻,冬夏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传统农业科技 农业生产工具 水稻种植 《荔枝谱》 生物防治技术 《龙眼谱》
全文增补中
《四时纂要》所见唐五代农村社会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福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6,共10页
关键词 《四时纂要》 社会 农村 五代 出版社 农书 农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侨与近代广东农垦事业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建新 《学术研究》 1987年第5期87-92,共6页
在近代广东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以投资、合股方式兴办的垦殖公司、垦殖农场。这类农业设施,有相当部分是由华侨投资的。这是近代广东农垦事业中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一、华侨投资广东农垦的历史回顾华侨投资广东农垦事业,可从两个... 在近代广东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以投资、合股方式兴办的垦殖公司、垦殖农场。这类农业设施,有相当部分是由华侨投资的。这是近代广东农垦事业中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一、华侨投资广东农垦的历史回顾华侨投资广东农垦事业,可从两个地区来考察。首先看华侨对海南农垦的投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农垦 华侨投资 农垦企业 华侨资本 海南农垦 近代广东 热带作物 南洋华侨 广东农业 清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江南农村的多种经营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福昌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271-279,共9页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江南农村 江南地区 后汉书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春秋战国时期 《说文》 家禽家畜养殖 云梦秦简 林木采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岭南盆景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少云 黄淑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8-122,共5页
文章从纵向研究岭南盆景美学思想。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技术和多种文化思想影响 ,岭南盆景美学思想具有自己的特征。岭南盆景艺术是以形传神 ,以神达意。
关键词 岭南盆景 美学 思想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堤围管理与基层权力体系——以景福围为中心 被引量:5
13
作者 衷海燕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217,225,共7页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堤围 清代 高要 管理 士绅 科举考试 图书院 基层社会 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环境保护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福昌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1-65,共5页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下游地区 长江中 水资源 《淮南子》 江南地区 自然灾害 后汉书 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动植物谱录中的生物学知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露苓 《文献》 CSSCI 1999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动植物谱录是中国古代记录一种或多种动植物名称、性状、习性、栽培饲养技术及有关艺文、典故的专书。该类著作在明清两代出现最多、文献保留最全。谱录作者一般对所记动植物有特殊偏爱和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他们观察动植物形态及生... 动植物谱录是中国古代记录一种或多种动植物名称、性状、习性、栽培饲养技术及有关艺文、典故的专书。该类著作在明清两代出现最多、文献保留最全。谱录作者一般对所记动植物有特殊偏爱和丰富的种植、养殖经验。他们观察动植物形态及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并记在书中,外加体会、认识和评价。其中有的算作可贵的发现和见解。本文在广泛查阅明清动植物谱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了其中的生物学知识。主要包括遗传性的认识、变异思想、变异中一些规律性东西的发现和认识、关于栽培植物品种演变中和种质资源的思考、鸟类形态与行为、习性、生活环境的关系、对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周期及花蕾发生、生长、成熟变化的年周期的认识、对候鸟活动规律的认识、动物为自己医治伤病等行为的发现、人工改变花期及利用条件反射驯养动物等措施。以上记载或见解中不乏科学的东西。关于变异的认识,有的与现代遗传学理论有暗合之处,有的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动物为自己医治伤病的发现比西方早四百多年,利用条件反射驯养动物的措施早于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与当时世界的总体水平相比,明清动植物谱录中有的认识是先进的,发现也是新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名称 新品种 条件反射 明清两代 遗传变异 植物形态 生物学知识 活动规律 优良性状 动物
原文传递
稻田养鱼东汉起源说质疑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安强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9-86,共8页
学术界曾对稻田养鱼起源进行过研究探讨,尽管得出的结论是多说并举,但更多的学者则认为中国稻田养鱼至迟始于东汉时代;用文献和考古“双重证据法”所得出的这一结论似乎铁证如山,完全可以定论无异。其实不然,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论,... 学术界曾对稻田养鱼起源进行过研究探讨,尽管得出的结论是多说并举,但更多的学者则认为中国稻田养鱼至迟始于东汉时代;用文献和考古“双重证据法”所得出的这一结论似乎铁证如山,完全可以定论无异。其实不然,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论,认为前人研究得出的“中国稻田养鱼始于东汉”等诸多观点还难以令人信服,就目前而言,在没有其他新资料面世之前,就定论中国稻田养鱼始于东汉尚为时过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起源 东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与汉代南方社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福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1-184,共4页
汉代南方降水充沛,江河湖泊众多,成为一片水的世界,是著名的水乡泽国。水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汉代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对生产生活乃至社会风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汉代的南方社会。但是,汉代南方人也不是被动地做水... 汉代南方降水充沛,江河湖泊众多,成为一片水的世界,是著名的水乡泽国。水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汉代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对生产生活乃至社会风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汉代的南方社会。但是,汉代南方人也不是被动地做水的奴隶,他们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利用“黄金”水道发展水上交通,综合利用水资源,对水的利用和改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汉代 南方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植树造林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根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91-93,共3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植树造林倪根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手拿枪,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保卫和壮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另一手拿锄头,恢复和发展生产,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植树造林倪根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手拿枪,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保卫和壮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另一手拿锄头,恢复和发展生产,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与此同时,在这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植树造林工作 工农兵代表大会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 中央苏区 民主政府 树木 闽浙赣 《红色中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与南方自然资源开发之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福昌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秦汉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给南方带来先进的自然资源开发技术,加速了南方物资的运动,助长了对南方特产方物的需求,从而使南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南方自然资源的开发,又通过商人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补充了其他地区的不足... 秦汉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给南方带来先进的自然资源开发技术,加速了南方物资的运动,助长了对南方特产方物的需求,从而使南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南方自然资源的开发,又通过商人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补充了其他地区的不足,丰富了秦汉人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南方地区在全国各地区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商品经济 南方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乌调查》记载的山林制度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福昌 《古今农业》 2000年第2期45-46,共2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一直在湖南、江西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调查。1930年5月,毛泽东来到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在本地人古柏的帮助组织下进行寻乌调查,写下了《寻乌调查》。为纪念《寻乌调查》发表七十周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一直在湖南、江西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农村调查。1930年5月,毛泽东来到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寻乌,在本地人古柏的帮助组织下进行寻乌调查,写下了《寻乌调查》。为纪念《寻乌调查》发表七十周年,我们把其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当地山林管理情况的第四章第七节《山林制度》介绍给读者。 江西省寻乌县的山地分四种:“一姓公山”,占15%;“一乡公山”,占5%;“私山”,占10%;“离人家远开发不到任其荒废的所谓‘荒山’”,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调查》 毛泽东 山林管理 大革命失败后 寻乌县 闽粤赣 合理内核 革命活动 农村调查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