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佳阳 乐学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且来源丰富的可再生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应用化学、物理和酶催化三种方法对壳聚糖的改性。同时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调节剂、农药、化肥和果蔬保鲜剂等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且来源丰富的可再生绿色高分子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应用化学、物理和酶催化三种方法对壳聚糖的改性。同时介绍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调节剂、农药、化肥和果蔬保鲜剂等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改性 植物调节剂 农药 果蔬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熊亚红 黄显才 +4 位作者 何金锋 钟志伟 王子芫 黄嘉琪 郑嘉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目的】在甲醇溶剂体系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确定它们的分子组成;采用滤纸片法、光还原NBT法及荧光猝灭法测定该配合物的... 【目的】在甲醇溶剂体系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确定它们的分子组成;采用滤纸片法、光还原NBT法及荧光猝灭法测定该配合物的抗菌活性、SOD活性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和结论】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Schiff碱配体及其Mn(Ⅱ)配合物的分子组成分别为K2L·3H2O(L=C17H14NO4Cl2-)和K[Mn L(CH3COO)]·2H2O,配合物中Schiff碱配体上的亚胺基N、羧基O及酚羟基O均与Mn(Ⅱ)配位.该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高于配体,且对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高于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其IC50为1.616μmol·L-1;基于静态猝灭机理,该配合物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与BSA结合形成1种基态复合物,25℃条件下与BSA的结合位点数n约为1,结合常数KA为1.62×106L·mol-1,且分子内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Ⅱ)配合物 5-氯甲基水杨醛缩L-酪氨酸 抗菌活性 SOD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抗菌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佳阳 陈实 乐学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126,共5页
壳聚糖是一种来源广泛、无毒无害、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一定的抗菌性。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膜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抗菌性及在食品保鲜和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壳聚糖是一种来源广泛、无毒无害、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一定的抗菌性。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抗菌膜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抗菌性及在食品保鲜和医药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衍生物 膜性能 抗菌活性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塑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文耀 谢宝君 +2 位作者 罗颖 禹筱元 董先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从提高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效率及太阳光利用率的各种改性及TiO2固相光催化降解的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TiO2光催化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光催化降解塑料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固相光催化降解 纳米TIO2 改性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芳胺-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卢艳梅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9-213,共15页
三元芳胺-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可作为化学核酸酶、SOD模拟物及植物生长抗逆增产剂等而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三元芳胺-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的研究,着重介绍了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应用等。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芳胺 L-Α-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剂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熊亚红 冯梦龙 +4 位作者 傅麒臻 冯宇翔 陈祖强 周建平 吴浩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4362-4364,共3页
为了降低粤北大宝山矿区周边种植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毒害作用,以不同条件下土壤中有效态铜、锌、锰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依次采用单次-单因子法筛选出有效的改良剂原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改良剂的最佳配方,并进行了作物种植试... 为了降低粤北大宝山矿区周边种植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毒害作用,以不同条件下土壤中有效态铜、锌、锰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依次采用单次-单因子法筛选出有效的改良剂原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改良剂的最佳配方,并进行了作物种植试验,得到最适改良剂配方为0.30%熟石灰粉、0.20%花生壳粉、0.20%草木灰、0.02%Na2EDTA,玉米和油菜在改良土壤中的多项生长指标均较原土壤中的提高30%以上,表明该改良剂能有效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毒害作用,并且改良土壤以适于玉米和油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改良剂 正交试验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2-氨甲基苯并咪唑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抑菌活性及与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璐 段冉冉 +1 位作者 赵盼 周晓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为了设计和寻找DNA的特异性识别剂和断裂剂,合成了2-氨甲基苯并咪唑铜(Ⅱ)配合物:[Cu(AMB)2Cl]Cl·4H2O(配合物1)和[Cu(AMB)(phen)Cl]Cl·2H2O(配合物2)(AMB=2-氨甲基苯并咪唑,phen=1,10-邻菲咯啉).【方法】通过元素分... 【目的】为了设计和寻找DNA的特异性识别剂和断裂剂,合成了2-氨甲基苯并咪唑铜(Ⅱ)配合物:[Cu(AMB)2Cl]Cl·4H2O(配合物1)和[Cu(AMB)(phen)Cl]Cl·2H2O(配合物2)(AMB=2-氨甲基苯并咪唑,phen=1,10-邻菲咯啉).【方法】通过元素分析、IR、UV和摩尔电导率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测试了配合物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il(G-)、沙门杆菌Salmonella typhi(G-)、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相对黏度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试了2个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作用.【结果和结论】配合物1以非插入方式、配合物2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在VC存在下,2个配合物均通过·OH氧化机理切割pBR322 DNA.2个配合物结合ct-DNA和切割pBR322 DNA的能力强弱均为:配合物2>配合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氨甲基苯并咪唑 1 10-邻菲咯啉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双胍盐酸盐涂膜保鲜砂糖橘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傅夏兵 陈佳阳 +1 位作者 罗永祥 乐学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壳聚糖双胍盐酸盐(CGH)对柑橘绿霉菌和柑橘青霉菌的抑菌能力,并通过涂膜的方法处理砂糖橘,测定了贮藏过程中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维生素C(Vc)含量及总酸含量(TA)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壳聚糖(CTS)比较,CGH对柑橘绿... 研究了壳聚糖双胍盐酸盐(CGH)对柑橘绿霉菌和柑橘青霉菌的抑菌能力,并通过涂膜的方法处理砂糖橘,测定了贮藏过程中果实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维生素C(Vc)含量及总酸含量(TA)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壳聚糖(CTS)比较,CGH对柑橘绿霉菌和柑橘青霉菌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当CGH浓度为0.4 mg/mL和5.0mg/mL时,可分别完全抑制柑橘青霉菌和柑橘绿霉菌的生长;质量浓度为2%的CGH涂膜处理的砂糖橘在28(±2)℃下存放27 d后,失重率仅为2.25%,TSS为13.7%,Vc含量为每100 g砂糖橘鲜重含有15.01 mg、可滴定酸含量为0.85%。与对照相比,CGH涂膜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双胍盐酸盐 砂糖橘 保鲜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三维超结构功能材料:SnO_2@Carbon核-壳纳米链的合成与储能应用
9
作者 方岳平 周训富 +1 位作者 杨思源 王红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8-188,共11页
首次以锡酸钠和葡萄糖为原料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由碳包覆二氧化锡(SnO2@C)纳米链形成的多环三维(3-D)超结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拉曼测试仪(Raman)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将8nm... 首次以锡酸钠和葡萄糖为原料利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由碳包覆二氧化锡(SnO2@C)纳米链形成的多环三维(3-D)超结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拉曼测试仪(Raman)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将8nm厚的碳包覆二氧化锡纳米链(SCNCs)试样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电流为300mA.g-1时其可逆放电容量大于760mAh.g-1,100次充放电后还能保持85%的容量。通过原位合成在SCNCs表面负载Pt、Ru纳米粒子,用于甲醇的氧化,具有优越的电化学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SnO2@C 核壳纳米链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纳米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先森 刘鹤筹 +2 位作者 温青 杨乐敏 王正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137-22140,共4页
利用自制的可聚合阳离子乳化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MDHB),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胶束共聚合得到阳离子的纳米聚合物。测定了聚合产物的粒径、zeta电位和分子量,用FT-IR、1 H NMR和TG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用二倍稀... 利用自制的可聚合阳离子乳化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MDHB),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胶束共聚合得到阳离子的纳米聚合物。测定了聚合产物的粒径、zeta电位和分子量,用FT-IR、1 H NMR和TG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该类聚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MDHB是影响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抗菌性的主要因素,随着MDHB用量增加,粒径增大、抗菌性增强、zeta电位和分子量降低。聚合产物热稳定性良好,能添加到通用聚合物中制得抗菌材料,因而该类聚合物有望成为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新型抗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阳离子乳化剂 阳离子纳米聚合物 结构表征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抗菌微粒的合成及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先森 宣晓雅 +1 位作者 温青 王正辉 《胶体与聚合物》 2014年第2期90-92,共3页
利用自制的马来酸十二醇酯钠盐(SDMA)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和阳离子化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有机抗菌微粒(OAPs)。分别测试了SDMA的临界胶束浓度及OAPs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用红外... 利用自制的马来酸十二醇酯钠盐(SDMA)为乳化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和阳离子化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正电荷的有机抗菌微粒(OAPs)。分别测试了SDMA的临界胶束浓度及OAPs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用红外光谱表征了OAPs化学结构;研究了OAP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复杂微生物的抗菌性。结果表明:SDMA是性能优良的可聚合的O/W型乳化剂;OAPs的粒径、粒径分布以及抗菌性能与GMA的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乳化剂 有机微粒 阳离子化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漆酶的最佳条件及其稳定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家洪 缪润莉 陈实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S2期295-299,302,共6页
介绍了固定化漆酶的最佳条件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从吸附法、包埋法、结合法和交联法等四种固定化方法阐述了固定化最佳条件的选择及其原因,并分析了固定化漆酶的操作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另外对新型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漆... 介绍了固定化漆酶的最佳条件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从吸附法、包埋法、结合法和交联法等四种固定化方法阐述了固定化最佳条件的选择及其原因,并分析了固定化漆酶的操作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另外对新型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漆酶的稳定性研究前景做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固定化 最佳条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叶绿体色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纪平雄 薛伟亮 骆玉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0-82,99,共4页
研究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竹叶叶绿体色素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竹叶叶绿体色素的最佳条件,进一步用薄层层析法及紫外光谱分离、鉴定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种叶绿体色素。结果表明,... 研究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竹叶叶绿体色素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竹叶叶绿体色素的最佳条件,进一步用薄层层析法及紫外光谱分离、鉴定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4种叶绿体色素。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竹叶叶绿体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溶剂80%、溶剂用量为15∶1(V/V)、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 h,4种叶绿体色素的含量分别为占竹叶的0.37%、0.12%、0.083%和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 叶绿体色素 分离与鉴定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甲基苯并咪唑-铜(Ⅱ)-羧酸配合物的合成、抗菌活性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盼 吴海雷 +2 位作者 王璐 陈实 周晓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82-1488,共7页
合成了2个三元铜(Ⅱ)配合物:[Cu(AMB)(L-Tyr)Cl].1.2H2O(1)和[Cu2(AMB)2(NAA)2Cl2].H2O(2)[AMB=2-氨甲基苯并咪唑,L-Tyr=L-酪氨酸,NAA=萘乙酸根],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和UV-Vis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 合成了2个三元铜(Ⅱ)配合物:[Cu(AMB)(L-Tyr)Cl].1.2H2O(1)和[Cu2(AMB)2(NAA)2Cl2].H2O(2)[AMB=2-氨甲基苯并咪唑,L-Tyr=L-酪氨酸,NAA=萘乙酸根],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和UV-Vis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1和2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在Vc存在下,通过.OH氧化机理切割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2个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和切割pBR322DNA的强弱均为:配合物2>配合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甲基苯并咪唑 抗菌活性 DNA 铜(Ⅱ)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氯甲基水杨醛缩苯丙氨酸过渡金属(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熊亚红 梁毅 +4 位作者 陈祖强 陈洁霞 黄剑锋 周建平 钱业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6,121,共7页
在乙醇溶剂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苯丙氨酸新型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M(M=Mn2+、Co2+、Ni2+、Cu2+、Z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 在乙醇溶剂中合成5-氯甲基水杨醛缩苯丙氨酸新型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M(M=Mn2+、Co2+、Ni2+、Cu2+、Zn2+)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差热-热重方法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滤纸片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试验测定了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Schiff碱配体为1∶1型电解质,其组成为KHL.H2O(L=C17H14O3NCl2-);合成的5种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类型,组成为[ML(H2O)].nH2O,配体L中的亚胺基氮、酚基氧、羧基氧均与中心金属离子M配位,另有1个水分子参与配位.荧光光谱试验显示,5种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较相应Schiff碱配体的明显增强,其中锌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大.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该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而且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强于Schiff碱配体,其中铜配合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最强的抗菌能力,其对这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和12.5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氯甲基水杨醛 席夫碱 过渡金属配合物 表征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TBZ/HPB-铜(Ⅱ)-L-蛋氨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抑菌活性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艳梅 区志镔 +1 位作者 刘海峰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4-710,共7页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TBZ)(L-Met)(H2O)]ClO4.H2O(1)和[Cu(HPB)(L-Met)]ClO4(2)[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HPB=2-(2-吡啶)苯并咪唑,L-Met=L-蛋氨酸]。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UV-Vis及电喷雾质谱对这些配...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TBZ)(L-Met)(H2O)]ClO4.H2O(1)和[Cu(HPB)(L-Met)]ClO4(2)[TBZ=2-(4′-噻唑基)苯并咪唑,HPB=2-(2-吡啶)苯并咪唑,L-Met=L-蛋氨酸]。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IR、UV-Vis及电喷雾质谱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发现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G+),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在维生素C存在下通过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或者1O2类似物如Cu-O2,切割pBR322 DNA双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4′-噻唑基)苯并咪唑 2-(2-吡啶)苯并咪唑 DNA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铜髤配合物的结构、抗菌活性及DNA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区志镔 黄山华 +2 位作者 傅夏兵 朱丽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7-1024,共8页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 24(6)nm;b=1.248 31(7)nm,c=2.157 27(11)nm;β=108.657(3)°;Z=4,V=2.501 0(2)nm3,R1=0.054 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 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傅夏兵 林子华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30,共16页
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DNA切割活性、SOD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可作化学核酸酶、SOD模拟物及肿瘤化疗药物等应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对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研究的进展,尤其是该类配合物的... 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DNA切割活性、SOD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可作化学核酸酶、SOD模拟物及肿瘤化疗药物等应用,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国内外对含芳胺及二肽的铜(Ⅱ)配合物研究的进展,尤其是该类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芳胺 二肽 结构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吡啶-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佳阳 任祥祥 +1 位作者 古琴 乐学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0,共6页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多吡啶-铜(Ⅱ)-L-α-氨基酸型配合物:[Cu(TATP)(L-Val)(H2O)]ClO4·0.5H2O(1)、[Cu(IP)(L-Val)(H2O)]ClO4·1.5H2O(2)、[Cu(TATP)(L-Tyr)(H2O)]ClO4·H2O(3)...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多吡啶-铜(Ⅱ)-L-α-氨基酸型配合物:[Cu(TATP)(L-Val)(H2O)]ClO4·0.5H2O(1)、[Cu(IP)(L-Val)(H2O)]ClO4·1.5H2O(2)、[Cu(TATP)(L-Tyr)(H2O)]ClO4·H2O(3)和[Cu(IP)(L-Tyr)(H2O)]ClO4·H2O(4)(TATP=1,4,8,9-四氮三联苯,IP=咪唑并[5,6-f][1,10]邻菲咯啉,L-Val=L-缬氨酸,L-Tyr=L-酪氨酸)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作用模式为经典插入作用,且在维生素C存在下配合物对pBR322 DNA具有显著的切割作用,作用大小次序为:配合物1>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铜(Ⅱ)配合物 多吡啶 L-Α-氨基酸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吡啶基)苯并噁唑和甘氨酸铜配合物的结构、抑菌活性及与DNA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区志镔 黄山华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80-1586,共7页
本文以2-(2′-吡啶基)苯并噁唑、甘氨酸和高氯酸铜髤为原料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PBO)(Gly)(H2O)]ClO4(PBO=2-(2′-吡啶基)苯并噁唑,Gly=甘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 本文以2-(2′-吡啶基)苯并噁唑、甘氨酸和高氯酸铜髤为原料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PBO)(Gly)(H2O)]ClO4(PBO=2-(2′-吡啶基)苯并噁唑,Gly=甘氨酸根)。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该配合物晶体属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9 2(2)nm,b=1.032 9(2)nm,c=1.566 8(3)nm;Z=4,V=1.665 6(6)nm3,Dc=1.800 g.cm-3,F(000)=916。最终偏离因子:R1=0.042 6,wR2=0.101 3。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测定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2′-吡啶基)苯并噁唑相比较,该配合物对枯草杆菌(B.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G+),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G+),水稻条斑病细菌(X.oryzae,G-),大肠杆菌(E.coil,G-)和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G-)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并且以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髤配合物 2-(2-吡啶基)苯并噁唑 甘氨酸 抗菌活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