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P-1号对木薯产量及其生物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林韶湘 黄卓烈 +1 位作者 陈永泉 刘欣 《植物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4-38,共5页
1990和1991年在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生长期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P-1号0,20,30和40ppm进行叶面喷洒,结果表明:30ppm处理可使木薯块根产量平均增加54.44%,块根淀... 1990和1991年在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生长期以植物生长调节物质IP-1号0,20,30和40ppm进行叶面喷洒,结果表明:30ppm处理可使木薯块根产量平均增加54.44%,块根淀粉含量平均提高20.81%。单株最大薯重提高31.55%,块根数增加21.17%,块根长度增长17.62%,地上部鲜重增加34.36%,植株高度增加4.36%,植株收获期保留青叶数增加19.42%,主茎直径增加6.26%,块根直径增加2.58%,叶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5.57%和25.96%,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86%,而对主茎高度、主茎节数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木薯 产量 生物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蓝盛芳 陈飞鹏 刘新茂 《生态科学》 CSCD 1995年第2期172-172,共1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蓝盛芳,陈飞鹏,刘新茂(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42)本文探讨能值(Emergy)分析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同以往的农业能量分析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和重大进步意义...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蓝盛芳,陈飞鹏,刘新茂(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系,广州510642)本文探讨能值(Emergy)分析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同以往的农业能量分析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和重大进步意义。能值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 农业生态经济系 能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的能流能值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蓝盛芳 《生态科学》 CSCD 1998年第1期32-39,共8页
应用最新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以能值为共同尺度,定量分析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物流,包括自然环境资源、石化补助能和可更新有机能的能值投入,以及农牧渔业的产出能值;计算得出一系列反映生态与经济的能值综合指标体系,绘制了中国... 应用最新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以能值为共同尺度,定量分析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物流,包括自然环境资源、石化补助能和可更新有机能的能值投入,以及农牧渔业的产出能值;计算得出一系列反映生态与经济的能值综合指标体系,绘制了中国农业总体生产系统能流能值模型图;评估了国家农业环境资源基础、能投结构和能值产出,并与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分析,评价了中国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了农业总体结构、能投结构,为农业生产的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能流 农业生态系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培养基的灭菌效果及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钟士清 罗国威 邓志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0-31,29,共3页
用 ̄(60)Coγ射线25KGY辐照培养基是灭菌的安全剂量。与高压蒸汽灭菌相比,即使在低pH值的条件下,辐照灭菌也不会破坏琼脂的凝固性能。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Han... 用 ̄(60)Coγ射线25KGY辐照培养基是灭菌的安全剂量。与高压蒸汽灭菌相比,即使在低pH值的条件下,辐照灭菌也不会破坏琼脂的凝固性能。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Hansen)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giensis),辐照灭菌的培养基所获得的菌数明显高于高压灭菌,表明辐照灭菌培养基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照 灭菌 培养基 食品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几个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胚乳蛋白IEF组分中理想蛋白分布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奕田 伍时照 +1 位作者 刘新茂 李耀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78-84,共7页
运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层析自动扫描、微量蛋白分离纯化、氨基酸自动分析等方法技术和FAO/WHO评价蛋白质营养水平标准及统计学方法,比较研究了目前华南地区几个优质高产高蛋白水稻品种胚乳全蛋白不同PI(等电点)范围IEF... 运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层析自动扫描、微量蛋白分离纯化、氨基酸自动分析等方法技术和FAO/WHO评价蛋白质营养水平标准及统计学方法,比较研究了目前华南地区几个优质高产高蛋白水稻品种胚乳全蛋白不同PI(等电点)范围IEF(等电聚焦)组分的含量比率、营养水平和出现理想蛋白(Idealpiotein,人体吸收利用率最高的蛋白)组分的机率。主要结果是:胚乳蛋白按划分的五个PI范围的组分含量比率、营养水平和出现理想蛋白组分的机率,在供试品种之间差别明显,但有共同基本趋势-在弱酸性PI范围、特别在PI6.0~5.2的组分,营养水平和出现理想蛋白组分的机率,均较其他PI范围的高。这对于从胚乳蛋白中分离出具体的理想蛋白组分(多肽链)、对于应用传统的及最新的生物技术来提高稻米蛋白营养品质,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F组分 胚乳蛋白 理想蛋白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插条生根解剖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丘醒球 余倩珠 +1 位作者 张少 谭绍满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0-176,共7页
对刚果12号W5、雷林1号8051、尾叶桉插条生根解剖研究证明:桉树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基,必须用各种技术措施才能诱导生根。从维管形成层、韧皮薄壁组织细胞、韧皮射线、困射线、愈伤组织以及由维管形成层、韧皮射线、韧皮薄壁... 对刚果12号W5、雷林1号8051、尾叶桉插条生根解剖研究证明:桉树插条内未见潜伏根原基,必须用各种技术措施才能诱导生根。从维管形成层、韧皮薄壁组织细胞、韧皮射线、困射线、愈伤组织以及由维管形成层、韧皮射线、韧皮薄壁组织细胞组成的复合组织等部位都可产生诱导根原基;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诱导根原基可分化成不定根。即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插条 生根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魔芋球茎休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远明 刘佩瑛 +2 位作者 刘朝贵 苏承刚 李明启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花魔芋茎球茎休眠表现为芽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型。叶芽球茎和花芽球茎的顶芽分化及休眠特性差异很大,叶芽球茎在顶芽萌发时(4月前后),其基部的茎上开始分化新的顶芽(内生芽),约经一年分化完成;新顶芽6月中下旬17月中旬进入... 花魔芋茎球茎休眠表现为芽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型。叶芽球茎和花芽球茎的顶芽分化及休眠特性差异很大,叶芽球茎在顶芽萌发时(4月前后),其基部的茎上开始分化新的顶芽(内生芽),约经一年分化完成;新顶芽6月中下旬17月中旬进入体眠,至翌年4月前后结束休眠。花芽球茎于8月在叶柄基部茎上开始分化花芽,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时,分化基本完成。其休眠发生于花芽分化初,翌年2~3月结束。贮藏温度显著影响球茎休眠,在5~20℃时,休眠期随着贮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在20℃下,叶芽球茎休眠期(从收获时开始算起)为99~107天,花芽球茎休眠期为44天左右。低温(5℃)可延长休眠期,抑制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花魔芋 块茎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芳清 丘安机 徐祥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9-151,共3页
针对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较低的情况,探讨了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解决生产中繁殖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茎、叶和芽3种外植体中,芽的出愈率最高,愈伤组织褐化率低,生长最好,且易被诱导出不定芽,是较理想的快速繁殖材料... 针对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较低的情况,探讨了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解决生产中繁殖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茎、叶和芽3种外植体中,芽的出愈率最高,愈伤组织褐化率低,生长最好,且易被诱导出不定芽,是较理想的快速繁殖材料;而茎和叶的愈伤组织褐化率高,难以诱导出不定芽。较适宜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6-BA2.0mg/L+NAA0.4mg/L,诱导不定芽的适宜激素组合是6-BA5.0mg/L+NAA0.05mg/L,根的诱导则在1/2MS+NAA0.2+庶糖1.5%+琼脂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芽大戟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茜草科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区稗草对禾草丹的抗药性现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炳球 肖整玉 林韶湘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7-21,共5页
对我国三大类稻区稗草抗药性状况和发展进行了3年的系统追踪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稗草对禾草丹已产生了较明显的抗药性。以LC50(致死中浓度,下同)和LC90为标准,最高抗性系数分别为4.27和10.60。在连续使用丁草胺... 对我国三大类稻区稗草抗药性状况和发展进行了3年的系统追踪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稗草对禾草丹已产生了较明显的抗药性。以LC50(致死中浓度,下同)和LC90为标准,最高抗性系数分别为4.27和10.60。在连续使用丁草胺10年以上地区的稗草,对禾草丹的抗药性水平也较高,两者之间存在交互抗性的迹象,稗草对禾草丹的抗药性水平与连续使用丁草胺时间呈正相关,而与α-淀粉酶活性被抑制率呈负相关。在丁草胺使用5年以上稻区的稗草α-淀粉酶活性不仅没有被禾草丹所抑制,还表现出明显被激活的作用,说明抗性稗草由于在除草剂的连续选择压力下,体内的某些生理生化机制产生了质的或量的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丹 稗草 Α-淀粉酶 抗药性 抗生系数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2种原始兰科植物对变化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志华 臧润国 +1 位作者 奇文清 余让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9,共7页
金佛山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个体数极少 ,仅见于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只与其亲缘种金兰生长在一起。在温室内 ,模拟研究了金佛山兰和金兰对不同强度变化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 :①在强光下利用便携式光合仪长... 金佛山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个体数极少 ,仅见于南川金佛山及附近的稀疏马尾松林下 ,并只与其亲缘种金兰生长在一起。在温室内 ,模拟研究了金佛山兰和金兰对不同强度变化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结果表明 :①在强光下利用便携式光合仪长时间观测植物的光合速率时 ,由于温度的影响 ,应使用温控系统才能获得更准确结果。②对于PAR 80 0到 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之间任何强度的光照变化 ,金佛山兰和金兰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 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均保持相对稳定 ,表现出对大幅度变化光环境较好的适应性 ;对于逐渐遮荫至 10 0 μmolphotons·m- 2 s- 1 左右 ,金佛山兰和金兰均以降低水分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适应变化的光环境。③不同强度的间断遮荫对二者光合速率等的影响程度不同。 2种原始兰花的净光合速率随间断遮荫均先迅速降至最低 ,然后逐渐回升 ,在恢复光照后 ,金兰比金佛山兰能更快地恢复光合作用 ;蒸腾速率随间断遮荫迅速降低 ,恢复光照后 ,大多能迅速恢复至遮荫前水平。恢复光照后 ,二者的气孔导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间断遮荫能导致二者胞间CO2 浓度升高约 2 0 %以上 ,恢复光照后 ,大多能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所有这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原始兰科植物 变化光环境 金佛山兰 金兰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预处理阻止香蕉吸芽外植体褐变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40
11
作者 何琼英 张东方 王润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79-82,共4页
研究了抗坏血酸预处理对防止香蕉吸芽外植体褐变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用抗坏血酸处理吸芽,能减轻外植体褐变,提高芽丛诱导率。验证了抗坏血酸对香蕉吸芽褐变抑制作用是通过对将多元酚氧化酶作用下形成的醌类物质,重新还... 研究了抗坏血酸预处理对防止香蕉吸芽外植体褐变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方式。结果表明:用抗坏血酸处理吸芽,能减轻外植体褐变,提高芽丛诱导率。验证了抗坏血酸对香蕉吸芽褐变抑制作用是通过对将多元酚氧化酶作用下形成的醌类物质,重新还原为酚,因此是消耗性的。讨论了香蕉快繁中有关阻止褐变经验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抗坏血酸 外植体褐变 良种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唑酮提高水稻幼苗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郭振飞 卢少云 李明启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41-545,共5页
在-0.5MPa渗透胁迫下三唑酮提高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相对含水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抗旱性。三唑酮(75mg/L)可提高渗透胁迫下水稻幼苗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大。加入蛋白... 在-0.5MPa渗透胁迫下三唑酮提高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相对含水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抗旱性。三唑酮(75mg/L)可提高渗透胁迫下水稻幼苗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不大。加入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试验证明,三唑酮对POD的效应是促进酶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性 三唑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田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黄炳球 林韶湘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从1990年开始,针对我国三大类型水稻区稗草的化学防除历史,采用四种系统的方法,测定了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丁草胺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地区的稗草,未测得其有明显的抗药性,但使用年限在8~12年的,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抗药性.... 从1990年开始,针对我国三大类型水稻区稗草的化学防除历史,采用四种系统的方法,测定了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丁草胺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地区的稗草,未测得其有明显的抗药性,但使用年限在8~12年的,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抗药性.抗性水平由北向南有逐渐明显增高的趋势,双季稻区高于单季稻区,单双季稻区处于两者之间.毒力抗性比值在1.9~2.9;α-淀粉酶活性比为2.3~4.1;等浓度效果降低2/3;生长量敏感性比为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稗稻 丁草胺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超氧物歧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穆虹 廖毅 +1 位作者 何平 徐凤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5-90,共6页
从烟叶中提取的超氧物歧化酶(SOD),经PAGE垂直板电泳后,用氮蓝四唑(NBT)法活性染色,并经凝胶薄层扫描(λ=595nm),结果显示粗酶液有6条同工酶谱带,经纯化后的酶只有一条谱带。此纯酶液置冰箱36h后,可获... 从烟叶中提取的超氧物歧化酶(SOD),经PAGE垂直板电泳后,用氮蓝四唑(NBT)法活性染色,并经凝胶薄层扫描(λ=595nm),结果显示粗酶液有6条同工酶谱带,经纯化后的酶只有一条谱带。此纯酶液置冰箱36h后,可获得长方形结晶。结晶酶液用SephadexG-100柱层析(1.5cm×100cm)和SDS-和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24830和28900。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该酶等电点为6.80。该酶在pH5~9范围内活性较稳定,在75℃保温15min活性尚保留54%。此酶对KCN、氯仿-乙醇不敏感,但受到EDTA,H_2O_2的强烈抑制,表明烟叶中分离纯化得到的SOD为酶分子中结合Fe的Fe-S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超氧物歧化酶 FE-SOD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硝酸还原酶的光调控 被引量:39
15
作者 余让才 李明启 范燕萍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1-65,共5页
就近几年来光对高等植物硝酸还原酶(NR)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及活性调控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高等植物 硝酸还原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免耕法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陈友荣 侯任昭 +3 位作者 范仕容 陈怀仰 李胜源 梁兴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17,共8页
连续3年6季的研究表明,在地力相似,用肥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免耕撒播法比采用常规耕作插秧法生产水稻,可使稻谷的产量提高1.4%~6.5%,降低生产成本23%~44%。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免耕法能导致水稻的穗粒性状优于常规耕作法,而这... 连续3年6季的研究表明,在地力相似,用肥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免耕撒播法比采用常规耕作插秧法生产水稻,可使稻谷的产量提高1.4%~6.5%,降低生产成本23%~44%。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免耕法能导致水稻的穗粒性状优于常规耕作法,而这种优势的产生则与免耕法能改善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进而有利于提高根系及地上部的生理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生理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徐凤彩 李雪萍 +2 位作者 程京燕 柏涛 李明启 《生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5期608-613,共6页
以壳聚糖为载体,成二醛为交联剂将木瓜蛋白酶固定化。5%戊二醛在4-6℃下处理载体5h,加酶液(3.5mg/mL蛋白,pH7.2)固定12h,活力回收达32%,作用于酪蛋白的半衰期为36天,其表观K_m(酪蛋白)值为0.075%(W/V),溶液酶的K_m值为0.086%;最适pH... 以壳聚糖为载体,成二醛为交联剂将木瓜蛋白酶固定化。5%戊二醛在4-6℃下处理载体5h,加酶液(3.5mg/mL蛋白,pH7.2)固定12h,活力回收达32%,作用于酪蛋白的半衰期为36天,其表观K_m(酪蛋白)值为0.075%(W/V),溶液酶的K_m值为0.086%;最适pH7.0~7.5,溶液酶为7.0~8.5。固定化酶在pH8.5以下,溶液酶在9.0以下活力稳定。固定化酶在45℃以下,溶液酶在75℃以下稳定。用6mol/L脲洗脱固定化酶4次(5.5h)活力仍有54.5%。用固定化酶处理啤酒浊度比对照下降了1.5-3.7倍,蛋白质含量下降了44%,冷藏(4℃)120天无冷混浊现象发生并保持了啤酒原有风味和理化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固定化酶 啤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二氧化硫大气污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礼锐 李艳霞 孔祥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2-26,共5页
本文报道了在自然条件下,二氧化硫污染区与对照区四种抗污染性较强的植物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污染环境中,有一半实验材料的SOD活性低于对照;讨论了影响SOD活性的因素。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二氧化硫 植物 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气体吸附法研究樟树挥发香气的成分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欣 陈永泉 +3 位作者 林日高 黄卓烈 傅德平 王长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93-96,共4页
通过气体吸附法收集樟树自然散发的香气,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得出结果检出近50种化学成分,并鉴定了其中18种,含量最高的是α─蒎烯(33.46%),其次是莰烯(12.63%)、桉叶油素(11... 通过气体吸附法收集樟树自然散发的香气,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得出结果检出近50种化学成分,并鉴定了其中18种,含量最高的是α─蒎烯(33.46%),其次是莰烯(12.63%)、桉叶油素(11.4%)和β一蒎烯(1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挥发香气 气体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辐照杀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雪梅 余勤 +2 位作者 邓志群 侯任环 李哲怀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3-97,共5页
采用60Coγ射线在0.48、0.95、1.40kGy剂量水平处理带螨的普洱茶研究其杀螨效果。结果表明杀螨的适宜剂量为0.5~1.0kGy,辐照杀螨彻底,只要不再接触螨源就不存在孳生螨类的可能性。品质分析表明在这个剂... 采用60Coγ射线在0.48、0.95、1.40kGy剂量水平处理带螨的普洱茶研究其杀螨效果。结果表明杀螨的适宜剂量为0.5~1.0kGy,辐照杀螨彻底,只要不再接触螨源就不存在孳生螨类的可能性。品质分析表明在这个剂量范围处理的普洱茶对其主要成分(水分、维生素C、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咖啡碱)无不利影响。感观评价也表明经辐照处理的茶叶在外观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及叶底方面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辐照杀螨 品质分析 感观评价 茶叶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