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现代农业科技的翅膀 被引量:60
1
作者 兰玉彬 王天伟 +1 位作者 陈盛德 邓小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共13页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有利于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农业的发展。为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潜力与方向,本文综述了农业人工智能的几个关键技...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有利于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农业的发展。为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潜力与方向,本文综述了农业人工智能的几个关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种植业、禽畜牧业和农产品溯源与分级等应用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差距以及我国农业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国际态势和挑战;提出了我国发展农业人工智能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人工智能 农作物精准管控 问题与挑战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植保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竹 顾伟 +6 位作者 崔龙飞 蔡晨 陈晨 周晴晴 丁素明 兰玉彬 薛新宇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23,共23页
植保机械是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植保装备有利于提高农药利用率、提升粮食品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西欧、日本的施药装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相关产品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作业效率和效果普... 植保机械是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植保装备有利于提高农药利用率、提升粮食品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西欧、日本的施药装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相关产品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作业效率和效果普遍优于国产水平,他们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我国仅在植保无人机上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为了准确把握植保机械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本研究整理了国内外地面、航空、田间管理机器人等典型植保装备的发展历程,根据大田和果园病虫害防治需求和特点,将植保机械细分为施药、部件及智能化3个技术分支。对变量施药、对靶施药、静电喷雾、风幕风送等施药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底盘、喷杆平衡、机器人驱动等装备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无人驾驶、对行行走、视觉导航等智能化技术应用进行了阐述,还从远程管理的角度阐述包括作业规划、调度决策、作业评价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智能化构建。通过国内外装备技术水平的对比,认为未来植保机械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于低量精准的施药方式、系列化专业化的装备部件以及无人化和智能化的作业模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智能感知、分析决策和自主作业的智能化植保装备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械 智能化 精准施药 田间管理机器人 植保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荔枝轻量化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聪 文晟 +4 位作者 兰玉彬 严倩 姜永华 张建桃 罗菊川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针对荔枝果实个体小、生长密集和遮挡严重等特点,为了快速准确地实现荔枝的检测和计数,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特征图的网络模型。为了提高模型对遮挡和阴影环境下果实的识别准确率,将Coordinate Attention(CA)注意力机制嵌入... 针对荔枝果实个体小、生长密集和遮挡严重等特点,为了快速准确地实现荔枝的检测和计数,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特征图的网络模型。为了提高模型对遮挡和阴影环境下果实的识别准确率,将Coordinate Attention(CA)注意力机制嵌入至YOLOv4-Tiny模型。为了提高模型对小目标果实的检测精度,在特征金字塔Feature Pyramid Networks(FPN)结构中生成了两个更大尺度的特征图。试验结果表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荔枝轻量化检测模型的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平均精度(mAP)分别为92.92%、76.09%和88.51%。与YOLOv4-Tiny和YOLOv3模型相比,所构建的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荔枝轻量化检测模型的平均检测精度分别高出8.84个百分点和3.87个百分点。该模型能够快速、精准地检测出果园环境中的荔枝,适用于果园中荔枝的识别和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注意力机制 特征金字塔 轻量化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Ra的果园管道自动顺序喷雾系统研究
4
作者 胡圣洋 陈泽鸿 +4 位作者 刘伟康 代秋芳 刘洪山 宋淑然 李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我国南方果园多处于山地,大型喷雾器械无法进入,为实现山地果园自动顺序喷药,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无线通信技术的管道自动顺序喷雾系统。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在管网上部署了6个电磁阀控制节点,采用LoRa无线收发模块进行节点之间的通... 我国南方果园多处于山地,大型喷雾器械无法进入,为实现山地果园自动顺序喷药,设计了一种基于LoRa无线通信技术的管道自动顺序喷雾系统。系统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在管网上部署了6个电磁阀控制节点,采用LoRa无线收发模块进行节点之间的通信,设计程序控制6个电磁阀依次按顺序打开,并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开启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当节点之间距离为250 m时,数据接收率为95%;系统通信距离远,数据接收率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适合于山地果园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顺序喷雾 LoRa无线通信 远程控制 通信距离 数据接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在线果树靶标识别装置
5
作者 钟沅 陈泽鸿 +3 位作者 郑君彬 宋淑然 孙道宗 刘洪山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0,共7页
为在实际果园中实现果树的在线识别检测,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果树靶标识别装置。首先提出一种应用在DSP端的在线果树靶标识别算法,用HSV色度分割法对图像背景进行分割,然后对分割后的树冠信息(白色像素占有率的数值变化规律)进行研判... 为在实际果园中实现果树的在线识别检测,设计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果树靶标识别装置。首先提出一种应用在DSP端的在线果树靶标识别算法,用HSV色度分割法对图像背景进行分割,然后对分割后的树冠信息(白色像素占有率的数值变化规律)进行研判,设计横框和竖框两种识别算法,并设计一台搭载识别装置的移动小车进行田间试验。预试验发现光照度变化对识别效果的影响较小;选光照度为650 Lux开展进一步试验。结果表明,在车载速度分别为0.2 m/s、0.4 m/s和0.8 m/s时,横框识别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8%、84%、34%,识别准确率随小车速度的增大呈现递减规律,从摄像头对准靶标植株中心的时刻起,到系统判断出存在有效靶标植株时,产生0.4~0.8 s的检测延时。而相同条件下,竖框识别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8%、86%、84%,且识别延时较小(0.2~0.3 s)。竖框识别算法的优点是识别速度快、反馈的位置信息丰富,横框识别算法则能同步分析果树树冠轮廓的大小,根据两种算法得到的位置信息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控制单棵植株的喷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机器视觉 靶标探测 DSP 横框识别算法 竖框识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升温模拟退火算法的农业机器人全区域覆盖策略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伟 张彦斐 +1 位作者 宫金良 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132,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复杂农田环境下农业机器人全区域覆盖策略,以便合理规划农业机器人的工作遍历路径。【方法】根据农田实际生产环境定义农业机器人复杂工作环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级分区与二级分区的概念。引入遗传算法变异操作的... 【目的】提出一种复杂农田环境下农业机器人全区域覆盖策略,以便合理规划农业机器人的工作遍历路径。【方法】根据农田实际生产环境定义农业机器人复杂工作环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级分区与二级分区的概念。引入遗传算法变异操作的思想,建立基于贪婪机制的模拟退火算法优质可行解生成方法;建立解集多样性的概念,设计基于自适应升温的模拟退火算法改进方法,以此求解分区间的最佳遍历顺序问题。通过A*算法与八邻域搜索法相结合进行农业机器人跨区域衔接路径规划,依此,实现机器人覆盖全区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所规划的路径长度分别比传统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减少了14.7%和10.1%,收敛时的迭代次数分别减少9.8%和59.1%;农业机器人全区域覆盖仿真试验中遍历路径重复率为14.86%。高地隙喷药机器人现场遍历试验中,路径重复率为15.83%。【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农业机器人在复杂农田环境中全遍历覆盖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路径规划 模拟退火算法 A^(*)算法 路径重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叶片光谱响应与智能分类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龙腾 李继宇 +2 位作者 龙拥兵 闫晓静 赵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93,共8页
【目的】开展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白粉病胁迫下田间小麦光谱的响应研究,实现小麦白粉病感染等级的快速确定。【方法】采用光纤光谱仪配合积分球和叶片夹采集大田活体小麦叶片可见-近红外光谱;通过光谱数据拟合得到的SF-SPAD (Spectrum fitt... 【目的】开展基于高光谱技术的白粉病胁迫下田间小麦光谱的响应研究,实现小麦白粉病感染等级的快速确定。【方法】采用光纤光谱仪配合积分球和叶片夹采集大田活体小麦叶片可见-近红外光谱;通过光谱数据拟合得到的SF-SPAD (Spectrum fitting 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对叶片感染白粉病进行初步判定;使用PROSPECT模型进行光谱敏感度分析确定敏感波段;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降维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模,实现对光谱数据的二分类;根据二分类模型判断的病点百分比对小麦病虫害感染程度进行分级。【结果】SF-SPAD值随自下而上的叶序的增大而逐渐上升;SF-SPAD值≤0.90的全是病点,≥1.05的全是好点。光谱敏感度分析确定了敏感波段为可见光波段440~500和540~780 nm,降低了数据维度。确定了感染等级(R)与病点百分比(%)的关系为R1:0~30%、R2:30%~50%、R3:50%~70%、R4:70%~100%。本研究所建模型适用的检测株数最少为20株。【结论】结合SF-SPAD值和光谱PCA-SVM二分类建立的监测模型可以准确、快速地判定小麦白粉病感染与否及感染等级,同时可以降低采样数量、减少地面检测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是一项实用性强、简单、易推广的智能化监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高光谱 SF-SPAD值 PCA-SVM 智能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情信息智能感知及解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8
作者 岳学军 蔡雨霖 +3 位作者 王林惠 刘永鑫 王健 洪金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8,共15页
现代农业中,农业生产者需要实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农田环境和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并对得到的农田信息数据做出相应分析、归纳和决策。农情信息智能感知和解析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农情智能感知和信息解析技术... 现代农业中,农业生产者需要实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农田环境和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并对得到的农田信息数据做出相应分析、归纳和决策。农情信息智能感知和解析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农情智能感知和信息解析技术2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农情信息智能感知技术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情解析方法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基于农情信息的智能决策技术在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农用传感器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在农情感知、信息解析技术、农业数据库技术以及智能决策技术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智慧农业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情信息 智能感知 农业传感器 信息解析 物联网 农业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宣扬 陈政坤 +2 位作者 刘欢 尧港东 孙道宗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2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物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教学智慧化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传统电子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智慧校园建设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五个层面,分别为感知层、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教学智慧化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传统电子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智慧校园建设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五个层面,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用户层以及数据层,负责实验室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应用、用户分层以及数据分析,实现电子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及教学管理。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电子实验室存在的不足隐患,切实保障了实验室日常安全,完成了对电子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的升级改造,完善了实验室的日常教学体系,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推动了电子实验室教学向智慧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实验室 物联网 实验室设计 智慧实验室 教学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育人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梅宣 孙道宗 代芬 《现代农业装备》 2022年第1期66-69,共4页
在建设“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目前农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电信专业围绕培养“适应新工科需求的电信人才”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素养、基础、综合、创新”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产学融合... 在建设“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目前农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电信专业围绕培养“适应新工科需求的电信人才”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素养、基础、综合、创新”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产学融合将企业力量引入各级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校企双师模式”,形成了以课内实践教学为主干,课外实践活动促优的实践培养模式,为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电子信息类 产学结合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作业参数对苹果树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亚莉 白禄超 +2 位作者 陈鹏超 兰玉彬 于保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87,共5页
为了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在苹果果树雾滴分布的情况,选用韦加JF01-20电动八旋翼四轴植保无人机作为测试平台,探讨飞行速度和喷雾助剂对于苹果果树雾滴分布的影响。试验设定了6组试验处理,以水敏纸为雾滴分布测试工具,分别布置在果树的上中... 为了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在苹果果树雾滴分布的情况,选用韦加JF01-20电动八旋翼四轴植保无人机作为测试平台,探讨飞行速度和喷雾助剂对于苹果果树雾滴分布的影响。试验设定了6组试验处理,以水敏纸为雾滴分布测试工具,分别布置在果树的上中下冠层,统计果树立体冠层的雾滴分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果树相同冠层水平面的雾滴分布差异性较大,雾滴分布的变异系数值范围在49.1%~227.6%之间变化;雾滴的分布数值结果在果树冠层从上至下逐步降低,雾滴分布的数值结果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各雾滴测试指标的变化趋势相同;添加助剂后,各个试验处理以及冠层间的雾滴分布结果具有显著的提升。研究结果可为植保无人飞机应用于苹果果树的喷洒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滴沉积分布 植保无人飞机 飞行速度 喷雾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l的田间水稻稻穗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竹轩 蔡雨霖 +1 位作者 曾凡国 岳学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引入YOLOv5l算法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以实现大田环境下水稻稻穗的精准、高效、无损检测。【方法】以田间水稻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码单镜反光相机采集水稻图像样本,人工标注后对原始图像进行离线数据增强扩充,构建田间水稻图像数据... 【目的】引入YOLOv5l算法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以实现大田环境下水稻稻穗的精准、高效、无损检测。【方法】以田间水稻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码单镜反光相机采集水稻图像样本,人工标注后对原始图像进行离线数据增强扩充,构建田间水稻图像数据集;对YOLOv5l算法进行适应性改进,在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SPP)层前以及Cross-stage-sartial-connections(CSP)层中置入有效通道注意力(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ECA)机制,并进行对比试验。选取最优算法作为基准模型进行注意力机制和数据增强消融试验,并测试得到性能最优模型。将改进YOLOv5l与YOLOv5l、YOLOv5x、SSD和Faster R-CNN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在改进YOLOv5l的水稻识别框架中,将ECA置入网络SPP层前有更出色的性能。利用测试集图像检验模型,识别结果的平均精确率为93.63%,平均召回率为90.94%,总体平均精度可达95.05%。与未融合YOLOv5l算法相比,改进的YOLOv5l算法平均精度高3.03个百分点,图像的检测速率快8.20帧/ms;与YOLOv5x算法相比,改进的YOLOv5l算法平均精度提高0.62个百分点,图像的检测速率快5.41帧/ms,内存占用减少74.1MB,在田间水稻稻穗检测方面,改进YOLOv5l算法的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算法。【结论】将改进后的YOLOv5l算法引入大田环境下的水稻稻穗检测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精确率、较快的检测速度和较小的内存占用,能够避免传统人工检测的主观性,对稻穗检测和水稻的无损估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估产 稻穗检测 YOLOv5l ECA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45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对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亚莉 高启超 +5 位作者 邓继忠 陈鹏超 黄晓宇 林芳源 曾文 贾瑞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2,共7页
【目的】研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促进水稻减量施药技术发展。【方法】采用M45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施药田间试验,选取15.0和22.5 L/hm^(2)的施药液量,以及人工施药推荐剂量100%、90%... 【目的】研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减量施药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促进水稻减量施药技术发展。【方法】采用M45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水稻施药田间试验,选取15.0和22.5 L/hm^(2)的施药液量,以及人工施药推荐剂量100%、90%、80%的3种减量农药剂量,研究不同施药液量和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效果以及稻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水稻冠层上部的雾滴沉积量明显优于冠层下部,2种施药液量以及3种减量农药剂量对雾滴沉积量的影响不显著;施药1周后稻飞虱数量显著减少。在相同施药液量条件下,减量农药剂量的变化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影响不明显。80%的农药剂量能满足稻飞虱防治要求。【结论】无人机水稻施药作业中可选择80%的农药剂量进行减量施药。本研究可为水稻减量施药、减少水稻植保作业成本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减量施药 雾滴沉积 稻飞虱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与光合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晓 陈文彬 +1 位作者 柳革命 王卫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0-144,共5页
构建茶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作物水分胁迫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与光合参数的关系,为茶树灌溉管理、长势估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直接灌溉方式,使得4个水分池土壤湿度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90%、80%、70%、65%;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 构建茶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作物水分胁迫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等与光合参数的关系,为茶树灌溉管理、长势估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直接灌溉方式,使得4个水分池土壤湿度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90%、80%、70%、65%;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各水分池的冠层温度、空气温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进行测量,并根据Idso提出的作物水分胁迫指数经验公式,计算CWSI和CWSI/PAR;利用SYS-GH30D光合作用仪测得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研究数据间相关性,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利用决定性系数r^(2)对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进行评估。通过茶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采集环境数据,并计算CWSI与CWSI/PAR。结果显示,P_(n)、T_(r)、G_(s)与CWSI、CWSI/PAR均呈负相关,CWSI/PAR较CWSI与光合参数更具相关性,能够实现光合参数的估计。CWSI/PAR能够同步反映茶树P_(n)、T_(r)、G_(s)参数的变化状况。通过对冠层温度、空气温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测量,实现茶树光合参数的估计,可用于指导茶树的水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无线传感器网络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光合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玉米植保无人机航空施药雾滴沉积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爽 兰玉彬 +5 位作者 许童羽 陈春玲 于丰华 姚伟祥 马辉 孙慕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1-459,共9页
作为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但智能设备快速推广使用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及危害。为了实际检测植保无人机的喷施效果并评估施药风险,开展北方寒地玉米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航空喷雾效果研究... 作为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但智能设备快速推广使用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及危害。为了实际检测植保无人机的喷施效果并评估施药风险,开展北方寒地玉米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航空喷雾效果研究,着重对比3种不同施药量下雾滴在玉米冠层不同部位的沉积效果,同时就添加助剂对于雾滴沉积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风对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程度要强于施药量的变化,尤其是当无人机使用孔口尺寸较小的常规压力喷头进行喷施作业时,若自然风风速较大会显著导致无人机有效沉积减少(p=0.045);在2m的喷施作业高度下,施药量为15L·hm^(-2)(1#、4#)和30L·hm^(-2)(2#)时雾滴沉积效果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只有当施药量增大为45L·hm^(-2)时,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喷施雾滴在玉米冠层间的沉积,但会导致雾滴的沉积均匀性变差以及沉积率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也随之加大。研究还发现添加助剂会使航空喷施雾滴粒径显著增大,对于雾滴覆盖率和沉积密度的沉积分布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作用,却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当前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农业 植保无人机 施药 寒地玉米 雾滴沉积效果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环境中不同助剂和喷头对无人机喷洒雾滴分布和漂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吟 齐浩亮 +4 位作者 张龙 马金龙 靳尚杰 李广泽 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58,共9页
【目的】探索在大田环境中不同助剂和喷头型号对无人机喷洒雾滴分布和漂移的影响。【方法】利用色素染色法染色雾滴,使用大疆MG-1S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并收集雾滴卡进行扫描分析。喷洒中使用φ为1%的不同助剂溶液或不同种类喷头,以比较... 【目的】探索在大田环境中不同助剂和喷头型号对无人机喷洒雾滴分布和漂移的影响。【方法】利用色素染色法染色雾滴,使用大疆MG-1S无人机进行喷洒作业,并收集雾滴卡进行扫描分析。喷洒中使用φ为1%的不同助剂溶液或不同种类喷头,以比较助剂和喷头对雾滴分布的影响。【结果】室内喷洒φ为1%助剂溶液时,雨燕油性助剂、禾大助剂提高雾滴粒径的效果较优。IDK 120-01喷头增大雾滴粒径效果最明显。在大田测试中,所有的助剂相比清水对照都降低了漂移。大部分雾滴集中于距离喷洒航线2 m距离内。离地80 cm处的雾滴沉积量比离地50 cm的雾滴沉积量少40%~60%。雨燕油性助剂在目标区域沉积较多。目标区域内使用IDK 120-01喷头的雾滴沉积量最大,但单位面积的雾滴数量较少。【结论】使用助剂和大粒径喷头均可以明显降低雾滴漂移,提高目标区域雾滴沉积量。不同助剂抗漂移效果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喷洒 助剂 喷头 雾滴分布 雾滴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沙糖橘果树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祁媛 徐伟诚 +3 位作者 王林琳 贾瑞昌 兰玉彬 张亚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33,共8页
【目的】通过无人机获取沙糖橘果园的遥感图像,快速提取果树分布位置,为果树的长势监测和产量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无人机拍摄的可见光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计算超红指数、超绿指数、超蓝指数、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红绿比指数... 【目的】通过无人机获取沙糖橘果园的遥感图像,快速提取果树分布位置,为果树的长势监测和产量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无人机拍摄的可见光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计算超红指数、超绿指数、超蓝指数、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红绿比指数和蓝绿比指数6种可见光植被指数,使用双峰阈值法选取阈值进行果树的提取。在使用光谱指数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数字表面模型作为识别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相比使用单一光谱指数,结合数字表面模型提高了果树和非果树像元的提取精度,6次波段融合后的总体精度均大于97%。超红指数与数字表面模型结合后的总体精度最高,为98.77%,Kappa系数为0.9567,植被信息提取精度优于其他5种可见光植被指数与数字表面模型结合后的提取精度。【结论】数字表面模型结合可见光植被指数的提取方法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遥感数据蕴含的信息量,为影像中色调相似地物的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果树提取 可见光植被指数 数字表面模型 面向对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保无人飞机对4种棉花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蒙艳华 王美美 +2 位作者 胡红岩 梁自静 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10,共9页
【目的】研究棉花收获前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效果。【方法】使用植保无人飞机以22.5 L·hm-2的施药液量喷施采收前30 d的棉花‘金棉18#’、‘北泉9#’、‘植金13#’和‘合信47#’,以人工机械喷雾(施药液量450 L·hm-2... 【目的】研究棉花收获前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效果。【方法】使用植保无人飞机以22.5 L·hm-2的施药液量喷施采收前30 d的棉花‘金棉18#’、‘北泉9#’、‘植金13#’和‘合信47#’,以人工机械喷雾(施药液量450 L·hm-2)为对照,测试4种棉花冠层中的雾滴覆盖率;于药后4、7、14和21 d分别进行脱叶和吐絮效果调查,计算不同棉花品种的脱叶率和吐絮率;检测4种棉花的纤维品质和产量构成因子(铃质量、衣分)。【结果】雾滴覆盖率在4种棉花品种中均呈现出上部冠层显著高于中下部冠层的规律,且植株越高,中下部冠层的雾滴覆盖率越低;除‘合信47#’人工喷雾处理的吐絮率没有达到机采棉采收标准外,其余处理的脱叶率和吐絮率均达到了机采棉的采收标准;4种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和产量构成因子(铃质量、衣分)均不受施药器械的影响。【结论】植保无人飞机可作为棉花采收前喷施脱叶催熟剂的施药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飞机 棉花品种 脱叶率 吐絮率 纤维品质 产量构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ANP-MT的半监督菜心杂草分割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雨霖 肖佳仪 +3 位作者 余超然 宋钊 李静 岳学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3-191,共9页
杂草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控制和管理杂草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特定区域杂草管理是目前除草作业的主流研究,而精确高效... 杂草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业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控制和管理杂草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特定区域杂草管理是目前除草作业的主流研究,而精确高效地对田间杂草进行识别和检测是实现自动化杂草管理的重要前提。但高效的识别模型往往意味着大量的农业数据。为了降低对农业标签数据的依赖性,该研究提出了一种UANP-MT(uncertainty aware and network perturbed mean teacher)的半监督语义分割网络。该模型基于PSPNet结构与MT(mean teacher)的思想,首先通过对教师网络做扩增输出,令该部分做出若干次推理并取其均值,以此来保证网络预测的鲁棒性,其次在网络的一致性学习部分构建不确定性系数来约束不同网络间的输出差异,提高预测的置信度和可靠性,从而提高模型的识别准确度。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设计消融试验,包括对网络参数的取值设置,特征提取网络backbone的选取,以及在不同数据量的数据集下对模型进行性能测试,试验过程中确定了模型的一些最佳的参数设置。结果表明,在与原监督网络的对比试验中,在所提出的UANP-MT模型在标签数据低于原监督网络的前提下,其F1分数,像素精确度PA(pixel accuracy)以及交并比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3个评估指标或皆比原监督网络更高,性能更优。此外,在与常用的语义分割模型的对比中,UANP-MT也体现出了其优越性,在1/4数据集的标签数据量参与训练的情况下F1分数为81.83%,像素准确度为95.84%,交并比为90.70%。评估指标分别优于次之的Deeplabv3+模型4.71,7.94,8.27个百分点。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在低标签数据量情况下对杂草数据集做出高质量的检测和识别,极大地减少物力和时间成本,对后续开发无人机平台的自动化除草作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杂草识别 半监督学习 语义分割 无人机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柑橘患病植株分类与特征波段提取 被引量:24
20
作者 邓小玲 曾国亮 +6 位作者 朱梓豪 黄梓效 杨佳诚 童泽京 殷献博 王天伟 兰玉彬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8,共9页
【目的】结合传统与现代农业病虫害监测的优缺点,探索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检测出患病的柑橘植株、通过人工田间调查方式判断其患病种类及患病程度的病虫害监测方法。【方法】使用无人机获取原始高光谱图像,经过光谱预处理和特征工... 【目的】结合传统与现代农业病虫害监测的优缺点,探索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技术检测出患病的柑橘植株、通过人工田间调查方式判断其患病种类及患病程度的病虫害监测方法。【方法】使用无人机获取原始高光谱图像,经过光谱预处理和特征工程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对柑橘患病植株分类贡献值最大的特征波长组合,基于全波段使用BP神经网络和XgBoost算法、基于特征波段使用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分类模型。【结果】基于全波段的BP神经网络和XgBoost算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830和0.9120,分类准确率均超过95%;提取出698和762 nm的特征波长组合,基于特征波长使用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的分类模型召回率分别达到了93.00%和96.00%。【结论】基于特征波长建模在患病样本分类中表现出很高的准确率,证明了特征波长组合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柑橘种植园的病虫害监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病虫害 无人机 高光谱遥感 XgBoost 连续投影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