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研究生心理压力、心理求助及心理咨询行为的路径探析——基于4年来对1930例研究生的心理咨询问题追踪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苏斌原 崔惠斌 卢勃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研究生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笔者通过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4年来到某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寻求心理帮助的1930例研究生来访者的心理咨询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旨...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研究生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笔者通过对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4年来到某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寻求心理帮助的1930例研究生来访者的心理咨询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旨在了解研究生心理压力、心理求助行为及心理咨询问题的特点,提出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累积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累积性:研究生的精神疾病问题的比例相比本科生更加突出;2.复杂性: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择业就业问题,但心理求助时主要是情绪情感问题;3.心理求助的主体特征:女性、低年级、向权威求助。笔者针对研究生心理求助的路径提出了改善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 研究生 心理咨询问题 心理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测量指标:个人中心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苏斌原 郭蒨岚 +1 位作者 谢滨如 张卫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2-588,共17页
为探索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核心测量指标,供高校心理普查进行参考,本研究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框架,分别在广东省3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在获取的3126个大学生样本数据中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潜在剖面模型,筛选了初始... 为探索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核心测量指标,供高校心理普查进行参考,本研究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框架,分别在广东省3所高校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在获取的3126个大学生样本数据中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潜在剖面模型,筛选了初始的24个测量指标,重构了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检测的测量指标系统,其中相关的测量指标有19个。对大学生自杀风险的潜在变量多因素综合预测时关联程度最高的8个核心指标是:边缘性人格、精神病前驱症状、心理痛苦、自伤行为、焦虑、既往自杀倾向、日常烦恼事件和情绪调节能力。研究发现了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三个潜在类别并对每个群体提出精准的干预策略:类别1情绪困扰组,表现出“此消彼长”的特征,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类别2心理健康组,呈现出“富者更富”的特征,应关注发展性心理需求;类别3高风险组,表现出“穷者更穷”的特征,是大学生自杀或心理行为问题的高风险群体,应进行重点关注。大学生自杀是应激、个人易感和环境保护因素交互作用、多方位叠加的结果,且往往以情绪与精神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时应改变只采用单一症状指标筛查的方法,注意多指标应用、综合性评估自杀风险值。本研究所筛选的有关大学生自杀风险4个维度19个测量指标8个核心指标可供高校心理普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风险 个人中心分析 潜在剖面分析 心理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75
3
作者 苏斌原 张洁婷 +1 位作者 喻承甫 张卫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9,共10页
为探索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在心理行为问题识别上的应用,对1271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并对644名学生由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定,采用评定结果和阳性症状检出率作为"黄金标准"分... 为探索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在心理行为问题识别上的应用,对12718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并对644名学生由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定,采用评定结果和阳性症状检出率作为"黄金标准"分析了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发现:(1)潜在剖面分析发现本研究大学生样本的心理行为问题可划分为三个亚群体:风险组、困扰组和健康组,分别占比9.86%、19.15%和70.99%;(2)风险组表现为突出的精神症状(Z≥2.6SD),有61.21%的被试出现阳性症状,远高于困扰组的38.28%和健康组的8.36%;此外,困扰组以认知与情绪症状为主;(3)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比传统划界分数方法在敏感度上能提高8.93%~35.26%,更为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剖面分析(LPA)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心理行为问题识别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病态使用因特网症与述情障碍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江雪 祝菡 +1 位作者 苏斌原 林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研究工具,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病态使用因特网症(PIU)大学生述情障碍的主要特征及PIU与述情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以情绪训练为导向的团体辅导方案.研究发现:PI... 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研究工具,对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病态使用因特网症(PIU)大学生述情障碍的主要特征及PIU与述情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以情绪训练为导向的团体辅导方案.研究发现:PIU群体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非PIU群体;PIU群体中男生的外向性思维得分平均高于女生得分;PIU与述情障碍存在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病态使用因特网症 述情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0例研究生来访者心理问题特点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江雪 苏斌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了解研究生心理咨询问题的特点并据此提出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方法对4年来到某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寻求心理帮助的1930例研究生心理咨询个案进行心理咨询记录的数据分析。结果①寻求心理帮助的研究生绝对人数在逐... 目的了解研究生心理咨询问题的特点并据此提出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方法对4年来到某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寻求心理帮助的1930例研究生心理咨询个案进行心理咨询记录的数据分析。结果①寻求心理帮助的研究生绝对人数在逐年上升,相对比例稳定在20%左右;②女研究生更倾向于寻求心理帮助;③在寻求心理帮助的研究生中,研一研二学生占主体,研三学生和博士生的求助人数有所上升;④研究生更倾向于向专业心理教师或专家求助;⑤情感情绪问题是研究生心理求助的首要问题,分别占比23.1%和15.7%;⑥研究生的精神疾病问题占15.3%。结论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累积性,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和高校管理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 研究生 心理咨询 情感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性别特点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东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性别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量工具UPI对大学新生进行全面心理普查,用广州某师范大学2001~2005连续5届新生的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男士同学最集中的心理困扰是学习压力,自我认识偏差,情绪...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性别特点。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量工具UPI对大学新生进行全面心理普查,用广州某师范大学2001~2005连续5届新生的普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男士同学最集中的心理困扰是学习压力,自我认识偏差,情绪起伏敏感;(2)40%的PUI项目有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缺乏自信和情绪敏感等心理困扰显著多于男生,男生比士生更多关注自己的外在表现和对身体、性器官发育的担心;(3)困扰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在最近5年里呈现一致的模式,说明UPI的高逸率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延续性。结论:大学新生心理困扰存在突出的性别特点,近5年呈现连续、一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性别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壹表 大学新生 心理困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体质发展轨迹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苏斌原 王碧瑶 汤哲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6年第3期41-46,共6页
采用基于亚组轨迹模型的追踪数据处理方法对1215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质发展测试及心理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发展轨迹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2)不同体质... 采用基于亚组轨迹模型的追踪数据处理方法对1215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质发展测试及心理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发展轨迹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2)不同体质健康发展轨迹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耐力上升组的焦虑、抑郁和偏执水平均显著高于持续高耐力组的女大学生。研究基于具身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对大学生体质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做了论述,建议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具体应加强耐力类项目锻炼,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对应激压力的承受力,可望达到提升心理素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 女大学生 亚组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8
作者 苏斌原 李江雪 李伟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3年第8期30-32,共3页
本研究运用SCL-90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并采用心理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624名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2)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 本研究运用SCL-90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并采用心理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624名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两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堪忧;(2)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满意的因素为环境与资源、同事关系,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工作压力、付出与回报;(3)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经济发达地区 中小学教师 心理健康 工作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预警:基于应激-易感模型 被引量:24
9
作者 苏斌原 张卫 +2 位作者 周梦培 林玛 孟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4,共7页
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选取生活压力事件、精神病前驱症状、精神障碍、绝望情绪、自杀企图、人格倾向、心理健康症状、睡眠质量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自杀风险因素,对8 792名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于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选取生活压力事件、精神病前驱症状、精神障碍、绝望情绪、自杀企图、人格倾向、心理健康症状、睡眠质量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自杀风险因素,对8 792名大学生心理普查数据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杀的潜在风险存在3个异质性的类别:C1低风险组,占比86.88%;C2高风险组,占比8.18%;C3心理脆弱组,占比4.92%。(2)相对于C1而言,女生在C2的比例更高,父母离异的大学生在C3的比例更高。(3)高校心理普查的心理危机因子检测系统需要从内容和方法上重新构建,应激-易感模型为多个自杀风险因素的选取提供了理论指导,潜在剖面模型为多个心理危机因子同时检测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易感模型 大学生 自杀风险 潜在剖面分析(L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不同时间进程下民众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 被引量:93
10
作者 苏斌原 叶苑秀 +1 位作者 张卫 林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94,共16页
为了解民众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和时间进程特点,对2020年1月29日—3月3日5周间6278名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求助者采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进行了在线评估。疫情期间民众心理症状的各因子均分和阳性症状检出率... 为了解民众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和时间进程特点,对2020年1月29日—3月3日5周间6278名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求助者采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进行了在线评估。疫情期间民众心理症状的各因子均分和阳性症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疫情期的参照水平;女性、所在社区有人感染、自身有疑似症状等群体的心理症状均值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群体。5周时间里SCL-90各因子均值降低了3%—6%,每周的时间进程在心理症状减轻变化中起1%—3%的解释作用。SCL-90的9个因子各自的均值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其中,焦虑症状减轻最多,时间进程在焦虑反应减轻变化中起3%的解释作用,属中效应;敌对情绪变化最少,时间进程在敌对情绪减轻变化中起1%的解释作用,属小效应;抑郁、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在各阶段均表现较突出。疫情期间民众心理反应可能经历恐慌期、防御期、适应期和恢复期。恐慌期的突出心理症状是直接由疫情引起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防御期的主要心理症状是由居家隔离等现实压力引起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心理症状 SCL-90 时间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成瘾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苏斌原 李江雪 +1 位作者 叶婷婷 张卫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2期23-29,共7页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在我国该问题尤其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围绕网络成瘾展开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涉及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分析。本研究回顾了有实证实验支持的网络成瘾治疗方法及其成效,并对认知行...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在我国该问题尤其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围绕网络成瘾展开大量的研究,但很少涉及不同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分析。本研究回顾了有实证实验支持的网络成瘾治疗方法及其成效,并对认知行为疗法、现实疗法、接受与承诺疗法、药物疗法和综合疗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反映了网络成瘾治疗方法研究的新进展:研究者们从最初关注网络成瘾的行为本身到更多地关注成瘾问题背后存在的情绪、家庭、人际等深层次心理问题,治疗方法从靠单纯的禁止与隔离、认知的改变及行为的训练,到最近的接纳、选择与改变,治疗的动力也从外界转向自身。研究发现:心理与药物疗法对网络成瘾治疗均有显著作用,不同疗法在改善网瘾、抑郁、焦虑等症状,减少上网时间等结果变量上均呈现出混杂的效应,但不同疗法间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诊断问卷(PDQ-4+)在研究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江雪 项锦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研究生群体进行筛查,探讨PDQ-4+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及探索研究生人格障碍的特点。方法:以PDQ-4+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某师范大学研究生661人。结果:研究生样本PDQ-4+十二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得... 目的: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研究生群体进行筛查,探讨PDQ-4+在该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及探索研究生人格障碍的特点。方法:以PDQ-4+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的原则调查某师范大学研究生661人。结果:研究生样本PDQ-4+十二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得分与普通人群样本比较存在显著差异(除偏执型和回避型以外),与大学生样本也存在显著差异(除回避型以外);在两个年龄组的差异上,低年龄组在表演型和依赖型得分上显著高于高年龄组;在性别差异上,男性在偏执型、分裂型、自恋型、反社会型、强迫型得分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女性;在文理差异上,文科生在表演型和抑郁型得分上显著高于理科生。结论:以PDQ+4筛查研究生人格障碍,所得阳性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样本;研究生样本的八项分量表分显著低于大学生样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的某些特质有趋于缓和、稳定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研究生 人格诊断问卷(PDQ-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大学生体质发展的亚组轨迹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彩 苏斌原 +1 位作者 王碧瑶 吴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索女大学生入校后的体质发展轨迹。方法采用基于亚组轨迹模型的追踪数据处理方法对1215名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了追踪研究,通过构建3个亚组发展轨迹模型分析女大学生体质发展的轨迹。结果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大一至大... 目的探索女大学生入校后的体质发展轨迹。方法采用基于亚组轨迹模型的追踪数据处理方法对1215名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了追踪研究,通过构建3个亚组发展轨迹模型分析女大学生体质发展的轨迹。结果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在大一至大三期间总体平均水平不高,耐力类项目和速度类项目成绩三年间均处于合格水平,柔韧类项目成绩处于不合格水平;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耐力类项目可划分为持续中等耐力组(占比85.7%)和低耐力上升组(占比14.3%),柔韧类项目可划分为持续中等柔韧组(占比80.8%)和低柔韧上升组(占比19.2%),速度类项目可划分为持续高速度组(占比9.0%)、持续中等速度组(79.9%)和低速度上升组(占比11.1%);有八成左右的女大学生在大一至大三期间保持着合格或良好的体质健康,有两成左右的女大学生呈现出显著提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女大学生 追踪研究 亚组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人格倾向与人格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江雪 项锦晶 林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人格倾向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人格类型量表(MBTI)和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某师范大学180名研究生进行施测。结果MBTI与PDQ-4+的相关矩阵中,呈显著正相关的有P因子与反社会型,F因子与边缘型、回避型、依赖型,N因子与表... 目的探讨人格倾向与人格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人格类型量表(MBTI)和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某师范大学180名研究生进行施测。结果MBTI与PDQ-4+的相关矩阵中,呈显著正相关的有P因子与反社会型,F因子与边缘型、回避型、依赖型,N因子与表演型、分裂型、反社会型和被动攻击型,S因子与依赖型,I因子与分裂性、分裂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和抑郁型,E因子与表演型。结论人格类型的某些因子与某些人格障碍倾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研究生 人格类型量表 人格诊断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大学生的压力应对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江雪 李北容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当今的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可是应对压力的现状却不甚理想,有些学生甚至采用非常消极极端的方式。因此,本文在大学生面临讨论应对概念和种类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地面对压力,正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 当今的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可是应对压力的现状却不甚理想,有些学生甚至采用非常消极极端的方式。因此,本文在大学生面临讨论应对概念和种类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地面对压力,正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应对策略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团体咨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红椿 曾保春 《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4-87,共4页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一种以解决为中心,以未来为导向的咨询方法,它强调正向的力量和个人原本具有的能力。焦点解决团体咨询既能在时间、人力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取得有效的成果,又能通过增强团体自我领导,明晰团体及团体成员的目标以及采用...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一种以解决为中心,以未来为导向的咨询方法,它强调正向的力量和个人原本具有的能力。焦点解决团体咨询既能在时间、人力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取得有效的成果,又能通过增强团体自我领导,明晰团体及团体成员的目标以及采用奇迹提问、问题分级等技术使团体朝着积极性、建设性的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 团体咨询 例外 正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压力的特点及生命意义对自杀倾向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斌原 徐亮 汤哲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本研究采用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问卷、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和生命意义问卷对7 325名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日常生活压力事件和发生频率方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新生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生命意义... 本研究采用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问卷、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和生命意义问卷对7 325名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日常生活压力事件和发生频率方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新生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生命意义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事件和自杀倾向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这提示高校亟需开展生命教育,在心理普查中加入对学生生活压力事件的检测,注意识别发生高生活压力事件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日常生活压力事件 自杀 生命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长程沙盘心理分析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江雪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4-599,共6页
关键词 心理分析 沙盘游戏治疗 边缘型人格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15
19
作者 苏斌原 林彦乔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2-15,共4页
心理情景剧是基于心理剧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发展性心理辅导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性与创造性,成为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具有发展性、预防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其教育功能的发生机制,是基于点——线——... 心理情景剧是基于心理剧有关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发展性心理辅导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性与创造性,成为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具有发展性、预防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其教育功能的发生机制,是基于点——线——面的辐射作用:从激发观众共鸣为出发点,以调整情绪——认知——行为的心理状态为主线,最终完善其个性品质。其路径为:激发情感共鸣——改变情绪认知——塑造良好行为——完善个性品质。心理情景剧的组织与实施可分为剧本编写、排练准备和现场演出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情景剧 心理健康教育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合:一种整合的人格塑造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保春 王红椿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0-42,共3页
人格塑造,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意义深远。在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中对于人格概念及人格塑造的阐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人格塑造方面"双育"的渗透与整合是必要... 人格塑造,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意义深远。在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中对于人格概念及人格塑造的阐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人格塑造方面"双育"的渗透与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心理教育 整合 人格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