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方厨房研究及其对中国文化地理家庭空间研究之启示
被引量:
22
1
作者
刘晨
蔡晓梅
曾国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53,共9页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回顾西方家庭厨房研究的背景和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得出:西方文化地理学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后殖民化和后工业化的背景下,主要从物质文化、性别文化和跨地方文化3方面探讨了现代厨房作为社会文化空间的建构,...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回顾西方家庭厨房研究的背景和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得出:西方文化地理学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后殖民化和后工业化的背景下,主要从物质文化、性别文化和跨地方文化3方面探讨了现代厨房作为社会文化空间的建构,它们认为厨房作为一个家庭空间,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并强调厨房在构建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而并非仅仅是家庭烹饪活动的承载空间。基于此,根据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的特点,文章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家庭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中国文化地理的家庭研究需将家庭视为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分析家庭如何成为连结不同尺度空间的重要节点以及如何承载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分工,以期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家庭研究以及有关微观空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出理论方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家庭
厨房
文化地理
家庭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门禁社区边界和家的构建关系研究
被引量:
30
2
作者
封丹
朱竑
Werner Breitung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64-73,共10页
门禁社区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研究中,空间、制度、经济和社会维度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对门禁社区的文化分析则相对薄弱。研究基于我国社会情境,从"边界"和"家"这两个不同,却又相互交织的理...
门禁社区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研究中,空间、制度、经济和社会维度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对门禁社区的文化分析则相对薄弱。研究基于我国社会情境,从"边界"和"家"这两个不同,却又相互交织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围墙的意义和家的构建,对国际范围内关于门禁社区的争论提供文化的视角。采用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研究发现,"家"的构建是通过创建"边界"来实现的。门禁社区的围墙和大门不仅仅是物质性的边界,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建构,它构建了"家",同时也成为围墙内外居民争夺"家园"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禁社区
边界
家
文化地理视角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
44
3
作者
封丹
李鹏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9-817,共9页
"家"是西方地理学近年研究一个丰富且重要的新话题。国外对"家"的地理学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现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厘清了"家"的概念和内涵,发现人文地理学者对"家"...
"家"是西方地理学近年研究一个丰富且重要的新话题。国外对"家"的地理学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现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厘清了"家"的概念和内涵,发现人文地理学者对"家"的理解经历了由积极意义到批判的过程,本文据此阐述了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主要从身份与"家"的内在关系展开,并梳理了当前研究的两大热点话题——跨国移民和无家可归者。"家"是理解社会和空间的关键场所,而当前国内仍缺乏相应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空间
身份
文化地理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门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消费者需求视角的门禁社区居民感知和态度
被引量:
5
4
作者
封丹
Werner Breitung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532-540,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门禁社区在全球蔓延和扩张,在中国住房体制改革背景下,门禁社区也成为中国大城市居住社区的主要模式。供给和需求是当前解释门禁社区发展机制的主要话语。通过对广州3个门禁社区居民的感知和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门禁社区在全球蔓延和扩张,在中国住房体制改革背景下,门禁社区也成为中国大城市居住社区的主要模式。供给和需求是当前解释门禁社区发展机制的主要话语。通过对广州3个门禁社区居民的感知和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门禁社区在中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选择,封闭式的形态和管理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认同,对安全感、私密性和归属感的追求是门禁社区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需求因素,位于郊区的门禁社区尤其明显,而身份地位和社会隔离因素并未得到认同。这与美国或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存在差异,一方面封闭式的居住形态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与美国和南非等国家的阶层和种族问题也存在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禁社区
消费者需求
归属感
社会隔离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州沙面空间的生产与重构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倩菁
蔡晓梅
《热带地理》
2015年第6期814-821,共8页
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广州沙面岛为案例地,分析了沙面的空间生产过程。研究发现:1)沙面的空间实践根植于空间的历史和物质基础,同时空间实践受到大环境下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影响,与表征空间相互作用;2)沙...
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广州沙面岛为案例地,分析了沙面的空间生产过程。研究发现:1)沙面的空间实践根植于空间的历史和物质基础,同时空间实践受到大环境下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影响,与表征空间相互作用;2)沙面的权力阶层规划下的空间表征不仅以沙面历史以及阶段性的物质空间为基础,还以权力阶层的自身利益和文化认同为出发点,设计出属于各自的独特的社会空间;3)沙面的表征空间多表现为认同和反抗,不仅体现沙面空间内民众的自身利益和文化认同,同时也受到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社会空间辩证法
社会文化地理
沙面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外法律地理学视角下的政治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6
作者
封丹
李盼
李鹏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法律地理学是针对法律和地理学交叉点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重要理论,西方学者在法律地理学视角下对人文地理诸多传统研究领域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从而将空间与地方问题置于人-地-法的全新理论框架下进行解读。政治生态学属于典型的跨学科...
法律地理学是针对法律和地理学交叉点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重要理论,西方学者在法律地理学视角下对人文地理诸多传统研究领域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从而将空间与地方问题置于人-地-法的全新理论框架下进行解读。政治生态学属于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基于法律地理学的视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丰富了政治生态学的理论。本文在介绍了法律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研究概况后,重点对国外运用法律地理学视角开展的政治生态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法律对自然景观的塑造、自然资源的复杂性及其法律响应、环境管制中的法律多元性及其矛盾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法律作为调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对法律、人类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引入法律地理学这一视角,为今后中国的政治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地理学
政治生态学
人地法关系
生态环境
自然
原文传递
变动中的家与地方:一个关联性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
21
7
作者
薛熙明
封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6,共8页
家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性研究中的关键性命题。人本主义地理学认为地方根植是家的根本属性,批判地理学则从社会建构的角度阐释家与地方的动态关联。在全球化和灾害影响下,家与地方的联结方式不断变动,呈现出异常丰富的多样性。本文从理...
家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性研究中的关键性命题。人本主义地理学认为地方根植是家的根本属性,批判地理学则从社会建构的角度阐释家与地方的动态关联。在全球化和灾害影响下,家与地方的联结方式不断变动,呈现出异常丰富的多样性。本文从理论脉络入手,对全球化进程中因绅士化引起的家的置换,无家可归与家在他乡,以及离散者的漂移之家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灾民自我调适行为和灾后重建计划的实施方面,讨论了灾害影响下家的重构与认同问题。相关学科和国际研究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国内社会文化地理学对家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
地方
变动
全球化
灾害
原文传递
基于居民感知的跨界意义研究——以深港跨界居民为例
被引量:
6
8
作者
封丹
朱竑
Werner Breitung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60,共8页
对于在边界两侧居住的居民,跨界流动、居民对边界另一侧的地方感、跨界的个人意义以及跨界的区域意义这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深港跨界居民的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来分析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跨界频率...
对于在边界两侧居住的居民,跨界流动、居民对边界另一侧的地方感、跨界的个人意义以及跨界的区域意义这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深港跨界居民的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来分析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跨界频率对深港居民的地方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跨界频率对个人和区域意义的感知均具有显著影响,对个人意义的感知影响是正向的,但对区域意义的感知影响却是负向的;地方感对边界的个人和区域意义感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通过对深港边界居民的实证研究,深化了对跨界流动意义的理解,以期为深港一体化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居民
跨界流动
一体化
地方感
路径分析
原文传递
题名
西方厨房研究及其对中国文化地理家庭空间研究之启示
被引量:
22
1
作者
刘晨
蔡晓梅
曾国军
机构
伦敦
大学
皇家赫洛威
学院
地理
系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中山
大学
旅游
学院
出处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45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37
41201140)
文摘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回顾西方家庭厨房研究的背景和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得出:西方文化地理学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后殖民化和后工业化的背景下,主要从物质文化、性别文化和跨地方文化3方面探讨了现代厨房作为社会文化空间的建构,它们认为厨房作为一个家庭空间,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并强调厨房在构建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而并非仅仅是家庭烹饪活动的承载空间。基于此,根据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的特点,文章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家庭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中国文化地理的家庭研究需将家庭视为一个社会文化空间,分析家庭如何成为连结不同尺度空间的重要节点以及如何承载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分工,以期对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家庭研究以及有关微观空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作出理论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西方家庭
厨房
文化地理
家庭空间
Keywords
anglo-phone geographies of home
kitchen
cultural geography
home spaces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门禁社区边界和家的构建关系研究
被引量:
30
2
作者
封丹
朱竑
Werner Breitung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西交利物浦
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出处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64-7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39,4117112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40012652)
German Research Council(BR 3546/1-2)
文摘
门禁社区作为一种全球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当前研究中,空间、制度、经济和社会维度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对门禁社区的文化分析则相对薄弱。研究基于我国社会情境,从"边界"和"家"这两个不同,却又相互交织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围墙的意义和家的构建,对国际范围内关于门禁社区的争论提供文化的视角。采用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研究发现,"家"的构建是通过创建"边界"来实现的。门禁社区的围墙和大门不仅仅是物质性的边界,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建构,它构建了"家",同时也成为围墙内外居民争夺"家园"的象征。
关键词
门禁社区
边界
家
文化地理视角
广州
Keywords
gated community
boundary
home
Guangzhou
China
分类号
C912.8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
44
3
作者
封丹
李鹏
朱竑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
科学
学院
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9-81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13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40012652)
文摘
"家"是西方地理学近年研究一个丰富且重要的新话题。国外对"家"的地理学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现已成为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厘清了"家"的概念和内涵,发现人文地理学者对"家"的理解经历了由积极意义到批判的过程,本文据此阐述了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主要从身份与"家"的内在关系展开,并梳理了当前研究的两大热点话题——跨国移民和无家可归者。"家"是理解社会和空间的关键场所,而当前国内仍缺乏相应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家
空间
身份
文化地理学
研究进展
Keywords
home
place
identity
cultural geography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门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消费者需求视角的门禁社区居民感知和态度
被引量:
5
4
作者
封丹
Werner Breitung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
管理
学院
//
文化产业
与文化
地理
研究
中心
西交利物浦
大学
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出处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532-54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3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40012652)
German Research Council(BR 3546/1-2)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门禁社区在全球蔓延和扩张,在中国住房体制改革背景下,门禁社区也成为中国大城市居住社区的主要模式。供给和需求是当前解释门禁社区发展机制的主要话语。通过对广州3个门禁社区居民的感知和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门禁社区在中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选择,封闭式的形态和管理是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认同,对安全感、私密性和归属感的追求是门禁社区在中国发展的重要需求因素,位于郊区的门禁社区尤其明显,而身份地位和社会隔离因素并未得到认同。这与美国或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存在差异,一方面封闭式的居住形态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另一方面与美国和南非等国家的阶层和种族问题也存在本质差异。
关键词
门禁社区
消费者需求
归属感
社会隔离
广州
Keywords
gated community
demand
spatial belongings
social segregation
Guangzhou
分类号
K901.8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沙面空间的生产与重构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倩菁
蔡晓梅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
管理
学院
//
文化产业
与文化
地理
研究
中心
出处
《热带地理》
2015年第6期814-82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37
41171125
41201140)
文摘
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广州沙面岛为案例地,分析了沙面的空间生产过程。研究发现:1)沙面的空间实践根植于空间的历史和物质基础,同时空间实践受到大环境下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影响,与表征空间相互作用;2)沙面的权力阶层规划下的空间表征不仅以沙面历史以及阶段性的物质空间为基础,还以权力阶层的自身利益和文化认同为出发点,设计出属于各自的独特的社会空间;3)沙面的表征空间多表现为认同和反抗,不仅体现沙面空间内民众的自身利益和文化认同,同时也受到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社会空间辩证法
社会文化地理
沙面
广州
Keywords
production of space
sociospatial dialectic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Shameen
Guangzhou
分类号
C912.8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外法律地理学视角下的政治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6
作者
封丹
李盼
李鹏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
管理
学院
/
文化产业
与文化
地理
研究
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
科学
学院
出处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25、42071173)。
文摘
法律地理学是针对法律和地理学交叉点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重要理论,西方学者在法律地理学视角下对人文地理诸多传统研究领域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从而将空间与地方问题置于人-地-法的全新理论框架下进行解读。政治生态学属于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基于法律地理学的视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丰富了政治生态学的理论。本文在介绍了法律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研究概况后,重点对国外运用法律地理学视角开展的政治生态学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法律对自然景观的塑造、自然资源的复杂性及其法律响应、环境管制中的法律多元性及其矛盾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法律作为调节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对法律、人类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探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引入法律地理学这一视角,为今后中国的政治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关键词
法律地理学
政治生态学
人地法关系
生态环境
自然
Keywords
legal geography
political ecology
people-place-law re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nature
分类号
D90-05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92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变动中的家与地方:一个关联性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
21
7
作者
薛熙明
封丹
机构
西南民族
大学
旅游
与历史
文化
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
管理
学院
/
文化产业
与文化
地理
研究
中心
出处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64
41301139)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14SA0252)
文摘
家与地方的关系是地方性研究中的关键性命题。人本主义地理学认为地方根植是家的根本属性,批判地理学则从社会建构的角度阐释家与地方的动态关联。在全球化和灾害影响下,家与地方的联结方式不断变动,呈现出异常丰富的多样性。本文从理论脉络入手,对全球化进程中因绅士化引起的家的置换,无家可归与家在他乡,以及离散者的漂移之家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灾民自我调适行为和灾后重建计划的实施方面,讨论了灾害影响下家的重构与认同问题。相关学科和国际研究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国内社会文化地理学对家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机遇。
关键词
家
地方
变动
全球化
灾害
Keywords
home
place
change
globalization
disaster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居民感知的跨界意义研究——以深港跨界居民为例
被引量:
6
8
作者
封丹
朱竑
Werner Breitung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广州
大学
华南
人文
地理
与城市发展
研究
中心
香港浸会
大学
林思齐东西学术交流
研究
所
出处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6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635)
文摘
对于在边界两侧居住的居民,跨界流动、居民对边界另一侧的地方感、跨界的个人意义以及跨界的区域意义这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深港跨界居民的调查数据,构建了路径模型来分析上述四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跨界频率对深港居民的地方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跨界频率对个人和区域意义的感知均具有显著影响,对个人意义的感知影响是正向的,但对区域意义的感知影响却是负向的;地方感对边界的个人和区域意义感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通过对深港边界居民的实证研究,深化了对跨界流动意义的理解,以期为深港一体化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
深港居民
跨界流动
一体化
地方感
路径分析
Keywords
Shenzhen
Hong Kong
cross-border
sense of place
path analysis
分类号
K901.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方厨房研究及其对中国文化地理家庭空间研究之启示
刘晨
蔡晓梅
曾国军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门禁社区边界和家的构建关系研究
封丹
朱竑
Werner Breitung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4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国外“家”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启示
封丹
李鹏
朱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4
原文传递
4
“门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消费者需求视角的门禁社区居民感知和态度
封丹
Werner Breitung
《热带地理》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广州沙面空间的生产与重构
李倩菁
蔡晓梅
《热带地理》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国外法律地理学视角下的政治生态学研究进展
封丹
李盼
李鹏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7
变动中的家与地方:一个关联性的研究综述
薛熙明
封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1
原文传递
8
基于居民感知的跨界意义研究——以深港跨界居民为例
封丹
朱竑
Werner Breitung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