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计算及时空特征——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1
作者 张玥明 王静 严帅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5,共14页
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侧重点不同,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空间类型,其碳排放运作规律复杂。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并没有完全纳入校园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可操作性的方案还不明确,影响了大学校园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针... 建筑行业的碳中和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侧重点不同,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空间类型,其碳排放运作规律复杂。当前,大学校园碳排放并没有完全纳入校园规划设计和运行中,可操作性的方案还不明确,影响了大学校园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针对大学校园的减碳,仍要应对“校园空间中影响碳排放的本质因素不清楚、校园碳排放量化模型不统一”的挑战。因此,通过建构大学校园建筑运行碳排放量化分析模型,将华南理工大学作为计算实例,建立校园规划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凝练碳排放时空特征,从而识别校园的减碳潜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运行碳排放 大学校园 碳排放计算 时空特征 华南理工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设计专门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
作者 李敏稚 田晓雨 《城市设计》 2024年第5期78-85,共8页
城市设计学科具有整合与协同的特点,在指导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我国起步较晚,面临发展目标不清、体系混杂等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城市设计专门化教学立足传统建筑学科优势,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 城市设计学科具有整合与协同的特点,在指导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我国起步较晚,面临发展目标不清、体系混杂等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城市设计专门化教学立足传统建筑学科优势,坚持以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国际视野、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经过二十余年建设和改革,建立了以“拓宽专业基础+深化实践研究”为路径,以“高阶国际合作+多学科协同+学研产一体+本研联动”为模式的高水平教学体系。本文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设计专门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体系、建设情况、特色创新、计划及实施成效等,以期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专门化教学 整合与协同 本研联动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碳汇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聃雅 王静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量大面广的大学校园既是亟需减碳的公共建筑组团类型又是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应该在碳减排的研究和行动方面做出表率。研究采用样地实测调查法,以华南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为... 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量大面广的大学校园既是亟需减碳的公共建筑组团类型又是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应该在碳减排的研究和行动方面做出表率。研究采用样地实测调查法,以华南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为例,探讨大学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受到亚热带地区温和湿润气候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能力在全球大学校园中处于较高水平,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和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的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能力也处于中上水平;(2)校园绿地碳汇能力要低于自然生态绿地和公园绿地,但是高于一般城市绿地。对于历史年代悠久的老旧校园,在城市中可以充分发挥碳库的作用,对于新建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而言,基于实地调研发现,校园绿地的观赏与使用功能使得绿化的种植密度处于较低水平,这导致了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较低的固碳效益水平;(3)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不同校园规划空间布局形式可以结合校园景观设计,打造高固碳效益的碳汇空间;(4)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主要与校园绿地的植被群落类型及相应的面积相关,由于校园用地紧张,大量增加或改造校园绿地面积的可能性很小,新增绿地应该结合校园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第五立面、校园边角料等空地,适当增加带状、分散式的绿地,建立立体、网络化的绿地骨架,有效提升校园碳汇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碳汇 固碳效益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社会学视域下新世纪岭南建筑学派发展演进研究
4
作者 向科 王屿舟 +1 位作者 欧阳一语 向姝胤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岭南建筑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2000年以来在思想与社会互动中的发展路径。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知识生产的“生产-再脉络化-再生产”过程,在生产场域中,学派知识体现价值负载性;在再脉络化场域中,知识通过社...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以岭南建筑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2000年以来在思想与社会互动中的发展路径。梳理了岭南建筑学派知识生产的“生产-再脉络化-再生产”过程,在生产场域中,学派知识体现价值负载性;在再脉络化场域中,知识通过社会情境重塑,展现社会建构性;在再生产场域中,知识通过代际传承与创新实现主体间性。本文系统分析了新世纪岭南建筑学派如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情境中逐步建构其自主知识体系,形成了三种典型范式:“社会到思想”、“思想到社会”和“思想到思想”。揭示了岭南建筑学派的独特性及其社会建构的互动性。阐明了学派通过知识生产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主体性发展,探索了中国自主建筑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岭南建筑学派 知识生产 思想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大学校园营建的本土群像与实践——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合约章程与工程记录研究
5
作者 平辉 王镇林 《新建筑》 2024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是民国时期全由中国本土建筑师及营造厂设计建造的大规模建筑工程,是研究中国近代本土建筑实践的生动样本。文章试图回溯其工程实施现场的群像,以合约章程与工程记录为主要资料源,分析了校园营建过程中大学、建筑...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是民国时期全由中国本土建筑师及营造厂设计建造的大规模建筑工程,是研究中国近代本土建筑实践的生动样本。文章试图回溯其工程实施现场的群像,以合约章程与工程记录为主要资料源,分析了校园营建过程中大学、建筑师、承建方等参与主体的角色与互动关系,明晰了对遗产物质空间形态起关键支撑作用的建筑生产组织网络,以及其中所反映的建材生产、工艺技术、办学理念等因素。研究以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为例,为群落式近代建筑遗产在整体工程尺度上的价值挖掘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旧址 近代建筑遗产 合约章程 建筑生产网络 材料 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人与空间——建筑过渡空间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向科 孔德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60,共11页
建筑过渡空间的微气候调节与节能作用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两大主流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建筑过渡空间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图谱分析梳理其研究脉络与热点,主要包... 建筑过渡空间的微气候调节与节能作用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了21世纪以来国内外两大主流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建筑过渡空间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图谱分析梳理其研究脉络与热点,主要包括过渡空间的属性与作用研究;传统建筑中过渡空间的营建智慧;空间的气候适应性研究;空间行为活力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等。形成了由空间、微气候与人三个研究主体相互联系而构建的研究系统。结合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从热舒适评价、空间与行为关联机制、多目标导向的过渡空间优化设计研究和绿色建筑形体评价指标研究等方面挖掘未来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空间 研究脉络 气候适应性 行为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的高大中庭气候适应性设计——以广州新华学院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静 李蓉庭 张振辉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69,共10页
围绕夏热冬暖地区高大中庭的能耗与室内环境等问题,通过分析高大中庭的空间特征,挖掘其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关键点,从中庭开启界面设计和季节性调控两方面入手,归纳该气候区高大中庭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在广州新华学院图书馆中庭中... 围绕夏热冬暖地区高大中庭的能耗与室内环境等问题,通过分析高大中庭的空间特征,挖掘其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关键点,从中庭开启界面设计和季节性调控两方面入手,归纳该气候区高大中庭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在广州新华学院图书馆中庭中应用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分析不同风速下室内热舒适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采用CFD数字软件对不同中庭开启界面的方案进行自然通风模拟,确定高大中庭通风口布置方案与自然通风调控方式。最终使广州新华学院图书馆中庭充分利用过渡季的自然适宜气候,从而大幅降低了运行能耗,并营造出更为健康的室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设计 夏热冬暖地区 高大中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规划管理单元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优化研究
8
作者 施瑛 汪丁 +1 位作者 江婉平 潘莹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2-9,共8页
“十四五”规划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高品质建设及高效管理提出新要求,并鼓励创新城市开发模式与管理方式。规划管理单元开发作为这一背景下的解决方案,其内部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集约、开放、共享及生态绿色建设对于城市品质与... “十四五”规划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高品质建设及高效管理提出新要求,并鼓励创新城市开发模式与管理方式。规划管理单元开发作为这一背景下的解决方案,其内部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集约、开放、共享及生态绿色建设对于城市品质与形象具有关键性影响。由于单元整体开发实践经验不足及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体系尚未健全,我国现阶段已建成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质量良莠不齐。文章以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为研究对象,汲取国内外优秀的城市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经验,剖析我国深圳、广州、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现状,从加强导控意识、规范导控标准、健全导控体系及多层导控力度四个维度,提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单元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的优化策略,为我国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阶段精细化城市设计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城市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高品质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管理单元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 设计导控 城市设计 详细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东江流域乡村建筑遗产保护: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9
作者 陶金 李庚 +2 位作者 肖大威 陈由佳 黄家平 《建筑遗产》 CSSCI 2023年第3期38-49,共12页
文章以华南东江流域的乡村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以及名录外的遗产进行对比研究,从数量、特征、保护现状等多个方面开展分析,针对保护级别较低和未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遗产对象,指出东江流域乡村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价值... 文章以华南东江流域的乡村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以及名录外的遗产进行对比研究,从数量、特征、保护现状等多个方面开展分析,针对保护级别较低和未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遗产对象,指出东江流域乡村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价值判断与保护政策的逻辑悖论、制度惯性下产权边界的约束,以及经济投入与价值实现的矛盾这三个维度的困境,并揭示了这些困境的形成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遗产名录,增加“乡村历史建筑片区”保护层级,优化宅基地制度等改善路径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流域 乡村地区 建筑遗产 保护 利用 保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管理单元中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
10
作者 潘莹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1,共1页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是决定城市特色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中国许多城市对公共空间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独立占地的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许多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正逐渐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管...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是决定城市特色和品质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中国许多城市对公共空间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独立占地的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许多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正逐渐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管控也趋于精细化。建筑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开发建设用地中依托于建筑主体的、既服务于建筑使用者又面向城市公众全天(或基于安全限时)开放的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公共开放空间 建筑主体 建筑使用者 城市公园 城市建设用地 存量优化 城市开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韧性视域下历史建筑微更新研究——以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盛宇宏 杨亚峰 +3 位作者 冼惠聪 孙晓龙 陶金 赵伟奇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0-88,共9页
在目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总目标下,城市化路径由“增量扩张”向“增存量优化”转变,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当下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尤其是具有巨大优化潜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广州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 在目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总目标下,城市化路径由“增量扩张”向“增存量优化”转变,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当下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尤其是具有巨大优化潜力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广州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空间韧性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和参与式案例研究,分析了街区发展现状与挑战,探析了微更新策略在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研究表明,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策略主要集中在建筑空间、基础设施和街区文化三方面,三者相互融合且各自在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促进街区可持续发展中承担不同作用。结论表明,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更新策略不仅有效保护了历史建筑,还成功提升了街区的整体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类似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更新 历史建筑 规划策略 历史文化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以黄屋大戏院修缮实践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文静 肖大威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1期22-30,共9页
乡村历史建筑见证着村落的发展,承载着村民的记忆,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既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村民期望所求。针对乡村历史建筑功能出现衰退、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实践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公众保护意识淡薄和参与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归... 乡村历史建筑见证着村落的发展,承载着村民的记忆,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既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村民期望所求。针对乡村历史建筑功能出现衰退、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实践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公众保护意识淡薄和参与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归纳诸多具体案例和设计团队的实践经验,从关注历史建筑本身拓展到关注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并将其融入乡村发展规划,提出旧材复用、大材小用、可复原、地域性、公众参与和修旧如故6项原则,从功能、体量、材料、技术4个方面建立保护与更新设计方法,并对广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黄屋大戏院进行实践设计,以期为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历史建筑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黄屋大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体力活动指标修订分析
13
作者 梁海岫 陈辉云 +1 位作者 韦进 刘剀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04,共9页
我国城市建设正由粗犷式发展向精细化治理转型,以促进体力活动为导向的建成环境优化成为改善居民身心健康的关键方向,对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落地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体力活动指标尚未厘清。通过追踪美国... 我国城市建设正由粗犷式发展向精细化治理转型,以促进体力活动为导向的建成环境优化成为改善居民身心健康的关键方向,对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落地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体力活动指标尚未厘清。通过追踪美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情况,从评价标准指标大类的条文数量、分值配比、细分指标更新等方面研究体力活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综合相关文献从功能、空间、环境、交通4个维度提出促进体力活动细分指标。该细分指标为促进体力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性指导,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评价标准 指标修订 健康建筑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声学要求之比较
14
作者 崔建峰 刘培杰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一系列标准组成,建筑必须满足这些标准。绿色建筑提供更好室内环境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尤其是在声学方面。对8个新建非居住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声学要求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考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何评估声学性...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一系列标准组成,建筑必须满足这些标准。绿色建筑提供更好室内环境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尤其是在声学方面。对8个新建非居住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声学要求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考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何评估声学性能及对声学的重视程度。比较研究的重点包括用于评估环境质量的声学指标、项目获得认证和认可的途径及每个评价体系对声学的重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一个绿色评价体系能够满足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所有潜在声学设计要求,许多体系忽略了对声学质量有贡献的重要参数,有些评价体系使用实验室测试参数而非现场测试参数,可以规避潜在的声学设计要求,从而将损害建筑的整体质量;所有评价体系都需要提交某种形式的初始设计文件,BREEANM、WELL和CASBEE要求竣工声学测试,WELL和Green Mark要求由公认的第三方进行强制性使用后调查;评价体系中的声学权重值低于声学舒适性对使用者的重要性,一半的评价体系中没有最低声学设计要求,WELL最重视声学要求,声学的权重值为10.91%,奇怪的是,LEED作为最大、最受重视的绿色评价体系之一,只对声学采纳了0.91%的权重。虽然中国ASGB中声学分值在评分项和加分项中的权重为4%,但是由于声学要求比其它评价体系低,声学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视程度依然需要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要求 绿色建筑 评价体系 使用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办公建筑垂直光伏百叶系统静态寻优模拟研究
15
作者 孙思佳 刘嘉懿 赵立华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2期31-37,共7页
光伏遮阳装置(Photovoltaic shading devices,PVSDs)能够结合建筑外遮阳和光伏发电组件,在减少室内冷负荷的同时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近零能耗的有效途径。垂直光伏百叶可以避免水平百叶光伏遮阳装置的自遮挡效应,更充分地... 光伏遮阳装置(Photovoltaic shading devices,PVSDs)能够结合建筑外遮阳和光伏发电组件,在减少室内冷负荷的同时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近零能耗的有效途径。垂直光伏百叶可以避免水平百叶光伏遮阳装置的自遮挡效应,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辐射,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以广州市典型办公室为对象,应用敏感性分析得到影响垂直光伏百叶遮阳装置的关键参数;通过全局优化得到各朝向能源性能最优的工况;对各朝向最优工况的能源性能、采光性能、减碳潜力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百叶旋转角度A_(P)与百叶间距D_(P)是影响垂直光伏百叶装置能源性能的关键参数;在各朝向下,垂直光伏百叶装置均能够大幅减少所在房间的能源消耗,显著提升室内光环境,并展现出较高的减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能耗 光伏遮阳装置 能耗模拟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语境下小型公共建筑更新策略的再发展——以开平现龙公共卫生间改造项目为例
16
作者 彭耀根 魏成 路洲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6期56-59,65,共5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迅速开展,规划先行,设计下乡等概念在政府、学界和市场等层面取得了共识,但在乡村风貌更新的方向和方法上存现百花齐放和迥异多姿的状态。本文以开平市现龙村公共卫生间改造项目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乡...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迅速开展,规划先行,设计下乡等概念在政府、学界和市场等层面取得了共识,但在乡村风貌更新的方向和方法上存现百花齐放和迥异多姿的状态。本文以开平市现龙村公共卫生间改造项目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小型公共建筑的更新和创新,保持“在地性”和“新乡土建筑”的理念,充分利用本地材料、场所精神、建造技艺,创造出具有在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公共建筑作品。通过理论分析、案例展示、历史回顾、现实探索、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等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于乡村振兴中建设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文章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乡村环境品质和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小型公共建筑 更新 现龙村 公共卫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产价值的潮汕地区三山国王庙建筑空间特征探析
17
作者 白颖 唐孝祥 冯楠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7-13,共7页
潮汕地区三山国王庙遗存众多,保存完整,极具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建筑遗产保护的具体物质空间。潮汕三山国王庙在满足信仰祭祀功能需求的同时,深刻体现了地域环境、地方风俗及民众日常情感等地方特色。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考察,... 潮汕地区三山国王庙遗存众多,保存完整,极具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建筑遗产保护的具体物质空间。潮汕三山国王庙在满足信仰祭祀功能需求的同时,深刻体现了地域环境、地方风俗及民众日常情感等地方特色。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及实地调研考察,从空间形态、空间构造、空间装饰等方面对三山国王庙空间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对其选址、布局、大木构架及装饰等特征及价值要素梳理归纳,进一步解读了潮汕三山国王庙空间中蕴含的的自然地理人文的融合适应、营建智慧的具体呈现,以及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地方化延续等遗产价值,为三山国王庙建筑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价值 价值要素 空间特征 潮汕三山国王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高校教学建筑的适应性评估与改造策略
18
作者 陈睿 张延彬 苏平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2期40-45,共6页
基于建筑适应性理论以及建筑适应性评价体系,结合对多元化学习模式转变和国内高校教学建筑特征的分析,提出多元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学建筑的适应性评价方法。通过对国内近30所高校教学建筑适应性评价的对比研究,结合对问题成因的解析,从满... 基于建筑适应性理论以及建筑适应性评价体系,结合对多元化学习模式转变和国内高校教学建筑特征的分析,提出多元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学建筑的适应性评价方法。通过对国内近30所高校教学建筑适应性评价的对比研究,结合对问题成因的解析,从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的视角从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设计改造策略:规划层级上,合理利用场地周边空间的整合化设计;建筑层级上,提升空间灵活性的复合化设计;支撑层级上,结构、界面及设备的主动式介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改造 高校教学建筑 建筑适应性 适应性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建筑能耗模拟气象年开发及参数影响
19
作者 黄祖坚 詹峤圣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6,共11页
气象年数据是建筑能耗模拟的基础参数。基于10年期城市气象站逐时实测数据制作了湿热地区代表城市广州和西沙的测试参考年(TRY),并通过模拟验证了具有较好的长期代表性。在TRY基础上通过气象参数偏移形成对比模型组,评估各气象要素对建... 气象年数据是建筑能耗模拟的基础参数。基于10年期城市气象站逐时实测数据制作了湿热地区代表城市广州和西沙的测试参考年(TRY),并通过模拟验证了具有较好的长期代表性。在TRY基础上通过气象参数偏移形成对比模型组,评估各气象要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对建筑能耗有主导影响,对广州相对影响权重全年均值(IFw.mean)分别为44.81%和40.62%,对西沙相应值为28.70%和57.11%;相对湿度影响具有季节性,对广州和西沙IFw.mean分别为11.30%和8.98%;风速影响对广州不明显,对西沙则有一定幅度提高,IFw.mean分别为3.28%和5.21%。为湿热地区的建筑能耗模拟提供了气象数据支持,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温度 太阳辐射 相对湿度 风速 建筑能耗 测试参考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地区中小学外部空间设计实践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为例
20
作者 包莹 李少梅 裴越 《建筑》 2024年第3期99-102,共4页
地域的气候条件、场地的布局以及建筑的设计理念,都是影响建筑外围空间环境的核心要素。营造一个宜人的微气候环境始终是建筑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1],改善校园的微气候环境可以提升整个校园的舒适度[2]。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 地域的气候条件、场地的布局以及建筑的设计理念,都是影响建筑外围空间环境的核心要素。营造一个宜人的微气候环境始终是建筑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1],改善校园的微气候环境可以提升整个校园的舒适度[2]。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模拟场地环境,旨在对场地布局、建筑的外部空间布局以及围护结构的细节部分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从而打造一个宜人的校园外部空间环境,既能节能减碳,又能提高师生在校园外部空间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地区 校园外部空间 绿色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