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33、Nestin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级别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清平 陈建良 +8 位作者 吴秋良 付军 刘晓梅 陈芙蓉 牟永告 张湘衡 赛克 魏大年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与脑胶质瘤中存在一部分肿瘤干细胞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及Nestin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33、Nestin在127例脑星形细...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这与脑胶质瘤中存在一部分肿瘤干细胞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及Nestin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33、Nestin在127例脑星形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按照WHO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所有标本分为Ⅰ级15例,Ⅱ级42例,Ⅲ级42例,Ⅳ级28例。(2)脑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在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低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高表达,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之间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0)。(3)CD133表达与Nestin表达之间有相关性,二者呈正相关(r=0.411,P=0.000)。(4)CD133阳细胞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136、P=0.412),Nestin的阳性细胞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412、P=0.153)。结论:CD133及Nestin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低表达,在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肿瘤 病理级别 CDL33 Nesin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脑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脑肿瘤干细胞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军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脑肿瘤组织为非均质群体,其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致瘤性的脑肿瘤干细胞(brain tumor stem cells,BTSCs)。尽管它们的数量极少,却是脑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后复发的根源。目前,脑肿瘤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及其致瘤机制是神经肿... 脑肿瘤组织为非均质群体,其中存在少量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致瘤性的脑肿瘤干细胞(brain tumor stem cells,BTSCs)。尽管它们的数量极少,却是脑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后复发的根源。目前,脑肿瘤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及其致瘤机制是神经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针对BTSCs自我更新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是阐明BTSCs致瘤原理的关键环节,并将为开发有效治疗肿瘤的药物提供明确的切入点和特异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脑肿瘤 靶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干细胞分选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付军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1期20-24,共5页
脑肿瘤干细胞是脑肿瘤的起源细胞,也是脑肿瘤对放化疗产生耐受的根源。脑肿瘤干细胞已成为目前神经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缺乏特异的表面标记,脑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一些分选技术如免疫磁珠法、SP分选... 脑肿瘤干细胞是脑肿瘤的起源细胞,也是脑肿瘤对放化疗产生耐受的根源。脑肿瘤干细胞已成为目前神经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缺乏特异的表面标记,脑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一些分选技术如免疫磁珠法、SP分选和免疫流式分选开始应用于脑肿瘤干细胞分选,本文对这些分选技术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脑肿瘤 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干扰素α/β治疗胶质瘤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洁 沈冬 +3 位作者 陈芙蓉 吴明玮 李聪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1年第3期147-151,共5页
背景与目的: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 transferase,MGMT)是肿瘤对甲基化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常规方案对MGMT阳性胶质瘤的化疗效果不理想。本实验在动物体内观察干... 背景与目的: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 transferase,MGMT)是肿瘤对甲基化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常规方案对MGMT阳性胶质瘤的化疗效果不理想。本实验在动物体内观察干扰素α/β(interferonα/β,IFNα/β)联合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IFNα/β对MGMT、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SKMG-4G、U251G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MZ组、IFNα组、IFNβ组、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每组各5只荷瘤鼠,成瘤后7天分别给予药物治疗,观察动物体重、肿瘤的生长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瘤组织中MGMT蛋白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处理对动物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TMZ组、IFNα组、IFNβ组、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肿瘤生长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对SKMG-4G、U251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35.2%±2.28%、16.7%±1.96%。当TMZ与IFNα或IFNβ联合应用时,能够更为显著地抑制肿瘤的生长,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对SKMG-4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8.4%±4.34%和63.4%±1.08%,对U251G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41.1%±8.66%和44.5%±1.90%,与相应的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MZ+IFNα组和TMZ+IFNβ组的MGMT、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TMZ组,且MGMT与NF-κB表达呈正相关。结论:IFNα/β联合TMZ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素α/β下调胶质瘤内NF-κB继而下调MGMT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替莫唑胺 干扰素α/β 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中脑胶质瘤的假性进展(附15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刚 牟永告 +4 位作者 魏大年 张湘衡 吴秋良 谢传淼 陈忠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9-412,共4页
目的分析胶质瘤患者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D)类型和特点、临床化疗结果。方法复习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化疗的93例胶质瘤患者病例,对psPD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参照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Response Evalu... 目的分析胶质瘤患者假性进展(pseudoprogression,psPD)类型和特点、临床化疗结果。方法复习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化疗的93例胶质瘤患者病例,对psPD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参照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CIST),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实施评价,判定疗效。结果93例胶质瘤患者(手术未完全切除的WHO病理分级Ⅱ级及WHO病理分级III级以上),术后均给予放疗以及化疗。15例发生psPD(16.1%),其中10例psPD发生于放疗结束后3个月以内,5例psPD发生于放疗结束3个月以后。psPD患者中,9例是MGMT蛋白阳性表达者,6例是MG-MT阴性(即-或±)者。结论psPD是脑胶质瘤综合治疗过程中并不罕见的影像学现象。我们在遇到疑似psPD的患者时,对治疗方案是否更换要慎重,而密切的动态观察是最重要的鉴别psPD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假性进展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尼泊苷与尼莫司汀联合治疗MGMT阴性表达的恶性胶质瘤:附18例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刚 牟永告 +4 位作者 魏大年 张湘衡 杨群英 吴秋良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胶质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本研究联合替尼泊苷(VM-26)与尼莫司汀(AC-NU)治疗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阴性表达的恶性胶质瘤患者,观察其疗效,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 背景与目的:化疗是胶质瘤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本研究联合替尼泊苷(VM-26)与尼莫司汀(AC-NU)治疗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阴性表达的恶性胶质瘤患者,观察其疗效,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18例患者经手术或立体定向活检确诊为恶性胶质瘤(WHO分级为Ⅲ或Ⅳ级),患者既往均接受过放疗,其中大多数(13例)接受过化疗后复发者。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MGMT蛋白呈阴性表达,接受VM-26与ACNU联合方案化疗。化疗方案为VM-26,80~100mg/(m2·d),d1-3;ACNU,2~3mg/kg,d1,6~8周重复一次。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共行70周期化疗,平均3.9个周期(2~6个周期)。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51.4%(36/70)、25.7%(18/70),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4.3%(17/70)、12.9%(9/70)。按既往是否接受化疗,患者可分为既往接受化疗组、未接受化疗组,两组间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18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例,1例(5.6%)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3例(72.2%)微效(minor response,MR),3例(16.7%)稳定(stable disease,SD),1例(5.6%)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客观有效率(CR+PR)为5.6%,总反应率(CR+PR+MR)为88.9%,疾病控制率(CR+PR+MR+SD)为94.4%。从使用本方案化疗开始计算,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6个月(95%CI:2.49-2.90),6个月PFS%为36%;中位总生存(OS)为6.7个月(95%CI:3.35-11.1)。结论:VM-26与ACNU联合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Ⅲ、Ⅳ级骨髓抑制,但可控制。VM-26与ACNU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可取得较高的总反应率和疾病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化疗 替尼泊甙 尼莫司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刚 杨群英 +10 位作者 郭颖 牟永告 张湘衡 吴秋良 贺世明 王梁 李宝福 冯富强 冀培刚 高国栋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2年第3期158-165,共8页
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国内外多推荐为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化疗周期通常为六周期。长周期(超过六周期)TMZ治疗胶质瘤国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但中国脑胶质瘤患者这方面信息较少。本文总结我们近年来长周期TMZ治... 背景与目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国内外多推荐为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化疗周期通常为六周期。长周期(超过六周期)TMZ治疗胶质瘤国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但中国脑胶质瘤患者这方面信息较少。本文总结我们近年来长周期TMZ治疗32例胶质瘤的临床经验,重点探讨其安全性。方法:32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gliomas,HGGs)或低级别胶质瘤(10w—gradegliomas,LGGs)采用了TMZ长周期治疗。TMZ化疗方案的选择基于肿瘤组织DNA甲基转移酶(06-ethylguanine—DNAmethyhransferase,MGMT)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用甲基化特异PCR(MSP—PCR)检测了其中6例的MGMT启动子甲基化程度。MGMT阴性表达(±或-)者接受TMZ标准化疗(200mg/(m2·d),d1-5,四周方案),MGMT阳性表达(+或++)者接受TMZ剂量密度方案[75mg/(m2·d),d1-21,4周方案],或顺铂(cisplatin,DDP)联合TMZ化疗方案[DDP75mg/(m2·d),dl-2;TMZ200mg/(m2·d),d2-6,四周方案1。结果:32例患者共接受318周期TMZ方案化疗。患者化疗周期数为7~24(中位周期数为9.4)。最常见的严重毒性反应是Ⅲ度淋巴细胞减少症与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均为9.4%(3/32)。最常见的轻至中度毒性反应依次为疲乏(86.9%)、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6.9%)、脱发(46.9%)、血小板减少症(40.6%)、便秘(41.2%)及淋巴细胞减少症(25.0%)等。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freesurvival,PFS)为28.6月。6月PFS、12月PFS分别为100%与71%。32例患者中,15例肿瘤完全切除,至今无病生存。依据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principle,11Tr),1例(3.1%)取得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14例(43.8%)微效(minorresponse,MR),2例(6.2%)稳定(stabledisease,SD)。总反应率(overallresponserate,ORR)为81.5%(95%CI,50%~96%),疾病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为89.2%(95%CI,64%~98%)。结论:长周期TMZ化疗治疗胶质瘤是安全的。长周期TMZ化疗具有较高的反应率(ORR)与无进展生存(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胶质瘤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ERCC2 mRNA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华云 陈芙蓉 +6 位作者 邵翠杰 牟永告 赛克 魏大年 张湘衡 关皑丽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7年第3期152-155,共4页
背景与目的:以往细胞株的研究提示,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中的重要因子ERCC2表达与BCNU耐药相关,然而在人脑胶质瘤是否同样如此,还没有明确资料。本研究将对人脑胶质瘤临床标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其与ERCC2表达的关系。方法:在人脑胶... 背景与目的:以往细胞株的研究提示,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中的重要因子ERCC2表达与BCNU耐药相关,然而在人脑胶质瘤是否同样如此,还没有明确资料。本研究将对人脑胶质瘤临床标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其与ERCC2表达的关系。方法:在人脑胶质瘤手术时收集新诊断的原发性胶质瘤新鲜标本61例,采用MT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脑瘤常用化疗药DDP、BCNU、VCR和VM26的敏感性。并对收集的肿瘤标本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ERCC2mRNA的表达,然后对二者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中,49例样本获得成功检测,成功率达到80%。体外药敏结果在49例样本中差别较大。四种化疗药物DDP、BCNU、VCR和VM26在血浆峰浓度下的肿瘤生长抑制率(IR)分别为(37.8±2.6)%、(29.7±3.1)%、(31.3±2.7)%和(40.7±2.7)%。49例肿瘤标本的ERCC2mRNA相对表达范围较广,为0.01 ̄10.50。相关性分析显示ERCC2表达同BCNU敏感性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373,P=0.004),而与DDP、VCR以及VM26的敏感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RCC2mRNA表达与BCNU敏感性相关,但与DDP、VCR和VM26的体外敏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NU ERCC2 核苷酸切除修复 胶质瘤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miR-181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洁 孙衍昶 +3 位作者 陈芙蓉 赛克 李聪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背景与目的:miR-181b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并参与调节多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发现miR-181b在胶质瘤中具有起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胶质瘤的独立预后指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恶性胶质瘤中miR-181b表达的临床意义及miR-181... 背景与目的:miR-181b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异常,并参与调节多种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研究发现miR-181b在胶质瘤中具有起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胶质瘤的独立预后指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恶性胶质瘤中miR-181b表达的临床意义及miR-181b对替莫唑胺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标本,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中miR-181b的表达,分析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患者恶性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分析其与miR-181b表达的关系。结果:miR-181b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miR-181b的表达水平分别为:正常脑组织3.69±0.477,WHOⅠ级2.56±0.354,WHOⅡ级0.81±0.222,WHOⅢ级0.42±0.130,WHOⅣ级0.21±0.067。miR-181b表达低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0±37天,而miR-181b表达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93±60天(P<0.05)。在高级别胶质瘤中,miR-181b的表达与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呈正相关(r=-0.576,P<0.001)。结论:miR-181b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呈负相关,而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与高级别胶质瘤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miR-181b 病理分级 预后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