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基于房地产业的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唐瑄 郑筱骞 《现代管理科学》 2020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文章选取2008年~201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数据,以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与房地产业投资完成额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房地产市场融资约束程度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房地产... 文章选取2008年~201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数据,以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与房地产业投资完成额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房地产市场融资约束程度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由过去的销售约束转变为融资约束。进一步检验发现,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是构成房地产投资融资约束的重要部分。本文的研究从宏观视角出发,体现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新内涵和新视角,为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和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房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模式下公基建项目股权合作研究——基于产业园区运营商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季洋 肖星 《知识经济》 2021年第5期5-7,共3页
传统的产业新城模式下的公基建项目融资方式以垫资施工承包模式为主,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商在工程合同履约期间要承担建设期间的工程风险,工程总包方有垫资无法偿付的风险,双方的利益冲突主要来源于“投-建”分离的模式,由此“PPP模式+工... 传统的产业新城模式下的公基建项目融资方式以垫资施工承包模式为主,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商在工程合同履约期间要承担建设期间的工程风险,工程总包方有垫资无法偿付的风险,双方的利益冲突主要来源于“投-建”分离的模式,由此“PPP模式+工程施工方投建一体模式”应运而生。这种股权合作新模式除了可以充分发挥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商的资源整合能力外,还可通过挂钩施工方投资效益的方式有效控制项目建设施工阶段的各种风险;对于工程施工方来说,工程应收账款的回收也可以充分得到保障。产业新城开发模式下的公基建项目股权合作路径在实践中的检验不多,本文拟就目前已有合作项目的实际操作经验梳理路径要点,并作投资收益分析,希望对业界及同行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新城 公基建项目 股权合作 投资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衔接模式与选择 被引量:9
3
作者 杨超 谢志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1,共9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何与其他预算进行衔接,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公共财政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政府“国有资本所有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两种不同身份属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衔接分为“营利导向”模式和“公共导向”模式,既不...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何与其他预算进行衔接,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公共财政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基于政府“国有资本所有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两种不同身份属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衔接分为“营利导向”模式和“公共导向”模式,既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也无法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笔者在探讨当前两种不同衔接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整合观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衔接模式内涵,并从明确预算支持的范围和规模、理顺预算间的交叉重置科目以及构建预算收支统筹调剂平台等方面构建基于整合观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衔接模式,并分析其适用性,不仅为妥善处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其他三本预算进行衔接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模式,也能够为我国当前预算体系的继续改革及完善提供相应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衔接模式 身份属性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俊勇 蒋凯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第15期4-5,共2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大型企业集团的通行做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可借鉴的模式,在财务共享的理念下推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有着坚实的内在基础,以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企业内部的大数据库,管理会计体系作为对信息深度加工的手段,共同为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大型企业集团的通行做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可借鉴的模式,在财务共享的理念下推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有着坚实的内在基础,以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企业内部的大数据库,管理会计体系作为对信息深度加工的手段,共同为管理者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最终实现创造企业价值的目标。文章探讨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构建管理会计的难点、要点,以期为中国管理会计实践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共享 管理会计 信息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配视角下充实社保基金的思路与措施
5
作者 许诺 谢志华 杨超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第6期112-120,共9页
一、历史解决方案及其症结所在社保基金缺口具体表现为总量方面与结构方面,总量问题指在可预见的未来社保基金累计结余出现耗尽的现象,结构问题则是地区间收支差异巨大,部分地区当即面临累计结余耗尽现象。为了应对总量问题,我国主要通... 一、历史解决方案及其症结所在社保基金缺口具体表现为总量方面与结构方面,总量问题指在可预见的未来社保基金累计结余出现耗尽的现象,结构问题则是地区间收支差异巨大,部分地区当即面临累计结余耗尽现象。为了应对总量问题,我国主要通过“找钱”的方式,向一般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预算获取补充资金,主要形式为预算互济与国资划转社保;而结构问题应对则主要通过提高统筹层次的方式在不同地区间调剂余缺。但是在实践中,除了中央预算不断在支持地方社保基金支取外,国资划转社保与提高统筹层次均进展缓慢,其具体实施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改革阻力。为了探究国家为补充社保基金缺口所付诸的努力,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本文将以“社保统筹制度”与“国资划转社保”的发展历史为脉络,探讨历史解决方案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保基金 调剂余缺 中央预算 补充资金 改革阻力 划转 思路与措施 问题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与公司投资 被引量:4
6
作者 宋迪 杨超 《财务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66-77,共12页
近年来﹐股权激励计划成为公司激励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利用2006~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数据,探讨了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较严格时,能够激励高管提高投... 近年来﹐股权激励计划成为公司激励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利用2006~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数据,探讨了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设置较严格时,能够激励高管提高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2)相比于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对高管的正向激励效果更强。(3)当高管受股权激励的强度较高时,股权激励合约中设置的业绩目标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未来公司投资规模以及投资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最优契约理论,为股权激励和公司投资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激励计划 业绩目标 公司投资
原文传递
国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凯 杨超 许诺 《财政监督》 2021年第6期85-93,共9页
西方发达国家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层次"授权经营模式和"两层次"授权经营模式,不同授权模式的特征从明确国有资本权责利边界、健全出资人代表机制、完善内外部治理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分类... 西方发达国家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层次"授权经营模式和"两层次"授权经营模式,不同授权模式的特征从明确国有资本权责利边界、健全出资人代表机制、完善内外部治理机制以及国有企业分类管理方面,为我国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的完善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模式 国际经验 新常态经济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PPP模式的特点及经验借鉴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卓君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6,共4页
澳大利亚是PPP模式运用最成熟的国家之一。介绍澳大利亚PPP模式的发展概况、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总结澳大利亚PPP模式的特点,包括私营部门提供非核心服务、社会性和经济性基础设施两类操作模式、物有所值驱动、详尽的产出说明、全生命... 澳大利亚是PPP模式运用最成熟的国家之一。介绍澳大利亚PPP模式的发展概况、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总结澳大利亚PPP模式的特点,包括私营部门提供非核心服务、社会性和经济性基础设施两类操作模式、物有所值驱动、详尽的产出说明、全生命周期效率优化和风险管理、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信息公开以及重视公共利益等,并提出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模式 管理制度 物有所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微米压痕力学性能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泽军 曲兆亮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3-366,377,共5页
为测试得到抗氧化涂层的本征力学性能,利用微米压痕技术研究了涂层的力学行为。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得到了碳化铪/碳化硅(HfC/SiC)抗氧化涂层,利用微米压痕技术在HfC/SiC抗氧化涂层表面开展了一... 为测试得到抗氧化涂层的本征力学性能,利用微米压痕技术研究了涂层的力学行为。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得到了碳化铪/碳化硅(HfC/SiC)抗氧化涂层,利用微米压痕技术在HfC/SiC抗氧化涂层表面开展了一系列不同最大压入载荷的压痕试验,提取得到了压痕载荷位移曲线。并根据Oliver-Pharr方法分析得到了试样材料的弹性模量。研究发现,试样材料弹性模量的数值和离散程度均随最大压入载荷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综合考虑基底效应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确定最大压入载荷为5N时,对应的模量为HfC/SiC抗氧化涂层的本征模量,数值为(29.67±4.72)GPa。微米压痕技术相较于纳米压痕技术,与涂层材料的作用区域更大,可覆盖涂层表面更多的微结构,可以更加真实地表征涂层的整体力学性能,而非微结构的局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学 炭/炭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微米压痕技术 力学性能表征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绩承诺协议是“一纸空文”吗?——基于商誉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登津 宋迪 杨超 《金融学季刊》 2022年第2期27-50,共24页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业绩承诺协议数据,考察了业绩承诺协议对商誉确认以及未来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检验发现:(1)签订业绩承诺协议会导致超额商誉的确认,提高未来商誉减值风险;(2)业绩目标设置相对越高,虽然会导致超额商誉的确认,但未来... 本文采用手工收集的业绩承诺协议数据,考察了业绩承诺协议对商誉确认以及未来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检验发现:(1)签订业绩承诺协议会导致超额商誉的确认,提高未来商誉减值风险;(2)业绩目标设置相对越高,虽然会导致超额商誉的确认,但未来商誉减值风险却更低。当高管过度自信程度较高时,其增强了业绩承诺协议与超额商誉以及未来商誉减值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增强了业绩目标与超额商誉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减弱了业绩目标与未来商誉减值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具体条款设置上,“补对价”的补偿内容、“股份支付”的补偿方式以及具有额外奖励机制,可以提高商誉的确认规模,且“补对价”和额外奖励机制可以显著降低商誉减值风险。本文揭示了业绩承诺协议导致公司在并购完成后出现商誉减值的作用机制,更严格的业绩目标设置、更合理的协议条款和理性的高管则有利于避免其成为“一纸空文”。结论为有关部门制定业绩承诺协议的政策法规以及并购商誉的风险防范与披露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实现党中央提出的“防范重大风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绩承诺 商誉减值 过度自信 条款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利益诉求下中国产业转移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俊勇 蒋凯 杨超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中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智移云物"等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着新一轮产业转移。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多主体利益诉求下中国产业转移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 中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智移云物"等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着新一轮产业转移。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多主体利益诉求下中国产业转移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主体利益诉求下的博弈机制。本文的研究为构建区域间市场化合作机制以促进地方竞争关系的和谐、改善承接地和转出地公共基础设施以消除产业转移机制的制约障碍、缩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提供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多主体利益诉求 博弈机制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高管层自利与业绩承诺协议——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超 宋迪 谢志华 《中国会计评论》 2019年第4期559-604,共46页
随着业绩承诺协议逐渐成为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顺利完成的重要契约安排,探讨其签订及条款设置的动因非常必要。本文以2011—2016年签订业绩承诺协议且已完成的境内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检验高管层自利对业绩承诺协议签订及其条款设置的... 随着业绩承诺协议逐渐成为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顺利完成的重要契约安排,探讨其签订及条款设置的动因非常必要。本文以2011—2016年签订业绩承诺协议且已完成的境内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检验高管层自利对业绩承诺协议签订及其条款设置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层自利程度越高,在并购重组中越倾向于签订业绩承诺协议;而在对业绩承诺协议具体条款设置的影响上,高管层自利程度与业绩承诺门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层自利程度越高,在业绩补偿内容方面越倾向于设置"补利润"条款,在业绩补偿方式方面越倾向于设置现金补偿条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低、信息透明度低以及并购重组为关联交易的情况下,高管层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更倾向于通过业绩承诺协议签订及其条款设置来谋求个人利益;并且发现,高管层自利不仅降低了业绩承诺协议签订及其条款设置对公司短期和长期并购绩效的积极影响,也降低了业绩承诺协议签订及其条款设置对高管层货币薪酬水平的积极影响。本文明确了业绩承诺协议签订及其条款设置的一个重要动因在于,高管层试图通过促成并购重组交易来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不但从契约条款层面揭示了业绩承诺协议产生特定经济后果的关键作用机制,而且对近年来频发的业绩承诺未达标和条款变更的现象给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层自利 业绩承诺协议 业绩承诺门槛 业绩补偿内容 业绩补偿方式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粮食生产、消费及安全风险格局变化 被引量:30
13
作者 段健 徐勇 孙晓一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3-688,共16页
青藏高原是中国粮食短缺地区之一,提高其粮食自给能力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修订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均粮食消费需求量标准的基础上,利用1985-2015年青藏高原县级行政单元粮食产量和消费数据,采用波动... 青藏高原是中国粮食短缺地区之一,提高其粮食自给能力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修订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均粮食消费需求量标准的基础上,利用1985-2015年青藏高原县级行政单元粮食产量和消费数据,采用波动系数法、分级法、重心模型以及粮食短缺指数模型,分析青藏高原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评估114个县市的粮食安全风险状况。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生产呈环形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湟黄谷地、藏东和藏南沿江河谷地带,中部和西部粮食产量较低,粮食消费呈东高西低格局;本地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区域粮食缺口量达21.04万~121.69万t,相当于粮食消费需求的8.22%~40.11%,考虑旅游人口的影响,2015年区域粮食缺口达132.92万t;青藏高原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广泛分布在藏北高原、青南高原、祁连山地以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旅游业发展对林芝市的粮食安全风险影响显著;单纯依靠粮食增产不能解决区域粮食问题,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和交通物流体系、加强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的粮食贸易合作,是保障青藏高原粮食安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粮食生产 粮食消费 粮食安全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分配视角下充实社保基金的思路与措施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诺 谢志华 杨超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9,共11页
社保基金充足与否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之一。社保基金缺口不仅表现为转制形成的历史性缺口、收缴不足形成的现实性缺口,还表现为因时间价值、通货膨胀、需求发展、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下的缺口。从分配视角来看,因转制前本应缴纳社保的... 社保基金充足与否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之一。社保基金缺口不仅表现为转制形成的历史性缺口、收缴不足形成的现实性缺口,还表现为因时间价值、通货膨胀、需求发展、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下的缺口。从分配视角来看,因转制前本应缴纳社保的产出被用以支持当期建设与国资构建,那么当下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就对补充社保基金负有主体责任。考虑财政负担与国有资本存量的现实国情,国资划转社保是有效且可行的出路。为何以往的改革阻力重重,是由于未能以针对性的方式切实保障国有资本以现金流的形式注入社保基金。本文提出以国企分类为特征改进现有划转方案、扩大个人账户、加快推进全国统筹、探索新的资金补充来源与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等,为充实社保基金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保基金 转制成本 分配理论 财政预算互济 国企分类
原文传递
都市圈协同创新的空间演化特征、发展机制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9
15
作者 陆军 毛文峰 聂伟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49,共7页
都市圈协同创新发展是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的新着力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首次从理论层面概括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空间演化特征,分别为"创新要素单核集聚-区际知识溢出与联合-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联动-区域协同... 都市圈协同创新发展是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的新着力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首次从理论层面概括了都市圈协同创新的空间演化特征,分别为"创新要素单核集聚-区际知识溢出与联合-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联动-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四个阶段,其中"知识流动和扩散""风险共担与收益共享""产业分工协作""政策引导""价值增值"是驱动都市圈协同创新发展的核心机制。基于此,从都市圈创新政策协同性、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创新型都市圈试点示范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协同创新 空间演化特征 发展机制 实施路径
原文传递
再论业财融合的本质及其实现形式 被引量:171
16
作者 谢志华 杨超 许诺 《会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14,共12页
关于业财融合本质的研究,存在信息融合论、组织融合论和价值融合论三种不同观点。而信息和组织融合的前提是业务必须要创造和实现价值,这就决定了业财融合的本质是业务与价值的融合。然而,由于分工形成了财务(会计)部门与各类业务部门,... 关于业财融合本质的研究,存在信息融合论、组织融合论和价值融合论三种不同观点。而信息和组织融合的前提是业务必须要创造和实现价值,这就决定了业财融合的本质是业务与价值的融合。然而,由于分工形成了财务(会计)部门与各类业务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偏重于价值,各类业务部门偏重于业务,导致必须要融合的业财出现了不融合的问题,表现为业务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不一致,业务信息与价值信息无法完全融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进行组织变革,变革的目的就是要使业务型组织转换为价值型组织。实现的方式包括设立跨企业的价值共创共享平台、企业内的价值型单元、模拟法人和作业价值基础的岗位,只有在组织层面上实现业务与价值的融合,业财融合才能根本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财融合 业务创造价值 价值型组织
原文传递
中国企业绩效视角下拉斐尔曲线微观机制再发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东旻 王斐然 +1 位作者 姜丽 李军林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60,共19页
减税降费是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当前疫情情况下,制定保障企业生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税收政策更需找准发力点。拉斐尔曲线作为西方减税政策的主流理论基础被反复提及引述,然而该曲线的已有研究都... 减税降费是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当前疫情情况下,制定保障企业生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税收政策更需找准发力点。拉斐尔曲线作为西方减税政策的主流理论基础被反复提及引述,然而该曲线的已有研究都是以所得税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供给决策作为其微观机制,这与流转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劳动力市场是供大于求的基本国情不符。因此,传统拉斐尔曲线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下是否依然存在,其在企业层面的微观机制又是如何?这正是本文希望讨论的问题。本文采用200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先对我国拉斐尔曲线的存在性进行检验,并进一步对企业绩效是否是拉斐尔曲线存在的影响机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拉斐尔曲线,且企业绩效是解释拉斐尔曲线的一个重要微观机制;同时,流转税和所得税都存在拉斐尔曲线,但微观机制只在流转税中成立,说明流转税环节的税收优惠相对于所得税应该更有效;并且不同产业和不同避税程度企业的拉斐尔曲线形状亦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后续制定更加精准、高效的减税政策提供了思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率变化 拉斐尔曲线 企业绩效 微观机制
原文传递
太阳光照下酞菁类有机半导体光催化C-H活化合成联芳基功能材料 被引量:1
18
作者 覃翔 董焕丽 胡文平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7-424,共8页
有机共轭功能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备受关注和研究.发展简单、高效、绿色的有机功能材料合成方法是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发展了一种通过酞菁类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光催化C–H活化合成... 有机共轭功能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在有机光电子学领域备受关注和研究.发展简单、高效、绿色的有机功能材料合成方法是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发展了一种通过酞菁类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催化剂光催化C–H活化合成联芳基类功能材料的绿色方法.以酞菁类半导体材料为光催化剂,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清洁能源太阳光为光源,实现了室温下通过光催化直接C–H活化的方式合成联芳基化合物.研究发现, TiOPc(酞菁氧钛)半导体材料的催化活性最高,且对不同的芳基功能团展现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并以TiOPc作为光催化剂,合成了具有常见蒽类骨架结构的半导体功能材料,拓展了有机半导体功能材料的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酞菁 光催化 联芳化合物 C-H活化
原文传递
以“双控制”条件为核心因素的PPP业务会计处理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庆 吴中兵 杨超 《财务与会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2-55,共4页
本文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OGAS 10)以及《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第32号——服务特许权协求:授予方》(IPSAS32)、《国际会计准则解释第12号一服务特许协议》(IFRIC 12)等中外会计准则对PPP业务的会... 本文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OGAS 10)以及《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第32号——服务特许权协求:授予方》(IPSAS32)、《国际会计准则解释第12号一服务特许协议》(IFRIC 12)等中外会计准则对PPP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以“双控制”测试为核心的业务处理要点,并以案例形式模拟了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PPP业务的会计处理。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与CGAS 10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CAS 14)等新近发布会计准则的差异点,为PPP会计准则的完善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会计准则 会计处理
原文传递
减税会扩大企业生产要素需求吗?——基于“营改增”改革的理论推测和实证检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姚东旻 张鹏远 朱泳奕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43,共16页
自“营改增”政策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旨在降低企业税负,扩大企业生产要素需求。但减税政策将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目前学术界未能得出统一结论,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来解答以上问题。在理论模型部分,本... 自“营改增”政策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旨在降低企业税负,扩大企业生产要素需求。但减税政策将如何影响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目前学术界未能得出统一结论,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来解答以上问题。在理论模型部分,本文通过构建“营改增”前后企业的生产决策模型,提出了“营改增”政策通过影响企业的实际税率进而影响企业的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需求。在实证部分,本文证实了“营改增”政策能够从总体上降低企业的实际税率,并且实际税率变化对企业劳动要素和银行借款(即资本要素)需求始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本文将企业按照不同类型分类后,发现对于低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的企业,“营改增”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率,并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要素(银行借款)的需求;而对于高营业利润率(资产负债率)企业,“营改增”政策既没有显著影响企业的实际税率,也没有显著改变企业的劳动要素(银行借款)需求。这组对称的实证结果最终证实了“营改增”政策降低了部分企业的实际税率,进而促进了其劳动要素和银行借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政策 实际税率 劳动要素需求 银行借款需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