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苷类香料前体的卷烟加香和缓释效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解万翠 刘艺 +2 位作者 阁威 罗昌荣 汤坚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0-42,共3页
为开发新型烟用香料,将香叶醇糖苷添加到卷烟中,而后进行烟气分析和评吸。结果表明:含香叶醇糖苷的卷烟烟气中释放出香叶醇,释放量基本与添加量成正比,且释香均匀,香气饱满。结论:香叶醇糖苷可以作为香原料应用到卷烟中。
关键词 糖苷 香料前体 卷烟 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苷类香料前驱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解万翠 汤坚 +1 位作者 罗昌荣 王光雨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4年第4期25-27,30,共4页
本文阐述了糖苷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香料前驱体的基本原理、其天然存在形式和转化途径。指出了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意义 ,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 ,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研发趋势 ,展望了它在食品风味化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 香料前驱体 糖苷类化合物 结构 天然性 稳定性 生物技术 天然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用香精挥发性成分总量检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珊 胡军 +6 位作者 刘洋 黄艳 朱青林 曲荣芬 刘艺 杨廷书 谢剑平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1,78,共5页
为研究影响烟用香精挥发性成分总量检测结果的因素,在4家实验室分别测试了6种性状不同的表香和料液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总量,考察了蒸发皿规格、水浴锅沸腾状态和加热水位,以及通风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皿的规格对烟用香精... 为研究影响烟用香精挥发性成分总量检测结果的因素,在4家实验室分别测试了6种性状不同的表香和料液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总量,考察了蒸发皿规格、水浴锅沸腾状态和加热水位,以及通风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皿的规格对烟用香精挥发性成分总量测试结果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加热水位、沸腾状态和通风条件的影响较小;测试条件对挥发性较强、均匀透明的表香样品的测试结果的重复性与重现性的影响小,而对挥发性较低、粘稠非均匀样品的影响较大。烟用香精样品的性状、测试仪器和操作条件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其挥发性成分总量的测试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香精 挥发性成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和果糖对反应型可可香料致香成分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跃 罗昌荣 陈正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5-188,共4页
选择苯丙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组成混合物,以适当的氨基酸/还原糖配比,分别与葡萄糖、果糖在120℃下反应15min制备得到可可香料。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illationandExtraction,SDE)对可可香料进行萃取,... 选择苯丙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组成混合物,以适当的氨基酸/还原糖配比,分别与葡萄糖、果糖在120℃下反应15min制备得到可可香料。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DistillationandExtraction,SDE)对可可香料进行萃取,然后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scopy,GC-MS)对可可香料中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测定,比较了葡萄糖和果糖对反应型可可香料的风味贡献。结果表明,两种反应产物中均具有可可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如3-甲基正丁醛、苯乙烯、甲基吡嗪、苯甲醛、苯乙醛、苯乙酮、5-甲基-2-异丙基-2-己烯醛、糠醛等。同时发现,果糖有利于能产生更多的吡嗪类物质(如烷基吡嗪),而葡萄糖则有助于醛类物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果糖 反应型可可香料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GC/M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乳化剂在乳化香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淑玲 江波 王文智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4年第6期43-46,共4页
 本文对复合乳化剂在西柚乳化香精中的应用做了研究。对蔗糖酯(SE)、吐温(T)和司盘(S)系列的单体以及复配在西柚乳化香精中的乳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以及相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西柚乳化香...  本文对复合乳化剂在西柚乳化香精中的应用做了研究。对蔗糖酯(SE)、吐温(T)和司盘(S)系列的单体以及复配在西柚乳化香精中的乳化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以及相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西柚乳化香精来说T 20、SE 15的乳化效果较好。适宜的乳化剂配比为:35%蔗糖酯 15、55%吐温 20、10%司盘 60;均质压力为:一级110bar二级50bar;均质次数为2次;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精 复合乳化剂 蔗糖酯 单体 复配 配比 正交实验 均质压力 吐温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可可香料的氨基酸和还原糖的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跃 罗昌荣 陈正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5-80,共6页
本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选取缬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葡萄糖、果糖11个可能的可可风味相关因子进行筛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苯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精氨... 本研究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选取缬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葡萄糖、果糖11个可能的可可风味相关因子进行筛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苯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对美拉德反应的可可风味产物中的几种重要的致香成分具有最显著的影响。未发现葡萄糖和果糖对可可风味有任何差异贡献。选择这5种氨基酸和两种还原糖制备反应型可可香料,产物进行感官分析,并用GC-MS分析其中的致香成分和含量,鉴定出52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KETT-BURMAN设计 氨基酸 还原糖 可可风味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水解玉米芯制备还原糖液及其在烟用反应型香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利 侯亚龙 罗昌荣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1-387,共7页
玉米芯中富含木糖和阿拉伯糖,研究表明玉米芯是生产Maillard反应香料前驱体—戊糖的良好原料。以玉米芯为原料,提取得到戊聚糖,运用稀酸水解法获得还原糖液。HPLC-ELSD法测定表明还原糖液富含木糖和阿拉伯糖。将标准化的还原糖液与氨基... 玉米芯中富含木糖和阿拉伯糖,研究表明玉米芯是生产Maillard反应香料前驱体—戊糖的良好原料。以玉米芯为原料,提取得到戊聚糖,运用稀酸水解法获得还原糖液。HPLC-ELSD法测定表明还原糖液富含木糖和阿拉伯糖。将标准化的还原糖液与氨基酸混和后,经Maillard反应获得了不同风味的反应型香料,为反应型香料的生产找到了一种廉价易得的戊糖原料,并为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玉米芯找到了新的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酸法水解 还原糖 烟用反应型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酶水解和氧化热裂解组合制备天然奶香料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汉荣 陈玉铭 +1 位作者 史清龙 罗昌荣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8年第C00期125-130,共6页
通过脂肪酶水解天然奶油和随后的氧化热裂解制备得到一种天然奶香料。为了发现酶水解制得的奶香料和牛奶的相似化合物,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和气质联用仪器对两个品牌的商业奶粉和脂肪酶水解奶油产物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脂肪酶水解天然奶油和随后的氧化热裂解制备得到一种天然奶香料。为了发现酶水解制得的奶香料和牛奶的相似化合物,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和气质联用仪器对两个品牌的商业奶粉和脂肪酶水解奶油产物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奶粉中发现的大部分香味化合物同样出现在奶香料中。一些在奶粉中存在的烯醛类化合物在脂肪酶水解制得的奶香料中没被发现。这些差异导致制得的奶香料不够理想。最后,一种氧化热裂解技术被用于弥补奶香料的缺陷,结果表明,氧化热裂解技术是一种制备天然奶香料成分——烯醛类物质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香精 酶水解 热裂解 奶油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产地烤烟烟叶香气风格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乔学义 王兵 +9 位作者 吴殿信 范坚强 陈晶波 熊斌 张朝平 刘晓晖 赵瑞峰 张天栋 赵震毅 罗登山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75,共6页
为明确全国烤烟烟叶香气风格特征,以典型产地烤烟烟叶样品为试验材料,对其香韵种类和强度进行感官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烤烟烟叶呈现出8种香气风格特征。云南、四川等典型产地烟叶以干草香、清甜香、青香为主体香韵,清甜香突出,青... 为明确全国烤烟烟叶香气风格特征,以典型产地烤烟烟叶样品为试验材料,对其香韵种类和强度进行感官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烤烟烟叶呈现出8种香气风格特征。云南、四川等典型产地烟叶以干草香、清甜香、青香为主体香韵,清甜香突出,青香明显;贵州烟叶以干草香、蜜甜香为主体香韵,蜜甜香突出;重庆、陕西、湖北、湖南(桑植)等典型产地烟叶以干草香、醇甜香为主体香韵,醇甜香突出;河南烟叶以干草香、焦甜香、焦香、烘焙香等为主体香韵,焦甜香突出,树脂香微显;湖南(桂阳、江华)、广东、江西、安徽等典型产地烟叶以干草香、焦甜香、焦香、烘焙香为主体香韵,焦甜香突出,醇甜香明显;福建烟叶以干草香、清甜香、蜜甜香为主体香韵,清甜香突出,蜜甜香明显,花香微显;山东烟叶以干草香、焦香为主体香韵,焦香突出;黑龙江、内蒙古等典型产地烟叶以干草香、木香为主体,木香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香气 风格特征 香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标示量度卷烟感官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崔凯 屈展 +8 位作者 马骥 刘强 李智宇 霍现宽 邱家丹 万敏 卢红兵 孟广宇 刘艺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78,共5页
为了对大批量样品卷烟之间的感官评价结果进行细化区分,建立了感知标示量度(Labeled Affective Magnitude scale,LAMs)感官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并应用于烟用香料在参比卷烟中的作用评价工作中。LAMs感官评价方法由9个评价指标... 为了对大批量样品卷烟之间的感官评价结果进行细化区分,建立了感知标示量度(Labeled Affective Magnitude scale,LAMs)感官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并应用于烟用香料在参比卷烟中的作用评价工作中。LAMs感官评价方法由9个评价指标(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透发性、细腻、柔和、刺激、残留)和具有-100.00至100.00量程(包括-100.00、-75.51、-55.50、-31.88、-10.63、0.00、11.24、36.23、56.11、74.22、100.00等11个类项)的LAMs构成。在月桂叶油和羟基香茅醛等烟用香料的评价过程中,利用LAMs感官评价方法与传统的5分制感官评价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大批量样品卷烟评价时,LAMs感官评价方法更能够对不同香料的作用效果进行差异性区分。感官评价软、硬件系统的应用,减少了数据录入及数据处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大批量样品评价时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标示量度 香料 感官评价 卷烟 量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热裂解行为 被引量:9
11
作者 解万翠 顾小红 +2 位作者 罗昌荣 王光雨 汤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9-342,共4页
为了研究香叶醇的糖苷类香料前体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热裂解行为,在200,300,400℃条件下,分别采用在线模式的裂解仪无氧裂解和离线模式的高温熔盐加热裂解,热解产生的物质均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根据实... 为了研究香叶醇的糖苷类香料前体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热裂解行为,在200,300,400℃条件下,分别采用在线模式的裂解仪无氧裂解和离线模式的高温熔盐加热裂解,热解产生的物质均经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根据实验结果,对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裂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在200℃条件下裂解量很少;300℃条件下裂解产生大量香叶醇,而其他杂质较少;随着温度的升高,400℃条件下裂解产生的副产物明显增加。实验结果表明以300℃条件下裂解效果最好。同时,香叶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热裂解产生了特征香味成分香叶醇,其裂解的基本反应是O-糖苷键的断裂。在试验的两种方法中,在线裂解模式实验方法先进,定性直接,结果准确;离线裂解模式实验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而且在定性基础上可以实现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热裂解 香叶醇 葡萄糖旨 香料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醇糖苷的合成、纯化与表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解万翠 顾小红 +2 位作者 罗昌荣 王光雨 汤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6,共5页
为了开发热稳定的、致凉型香原料,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法立体选择性的合成了薄荷醇-β-D-葡萄糖苷(Menthyl--βD-Glycoside,MGLY);以反相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并确定最优反应条件。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梯度洗脱分离制备样品,产物... 为了开发热稳定的、致凉型香原料,采用改进的Koenigs-knorr法立体选择性的合成了薄荷醇-β-D-葡萄糖苷(Menthyl--βD-Glycoside,MGLY);以反相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并确定最优反应条件。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梯度洗脱分离制备样品,产物纯度达到99.2%,综合IR、LC/MS/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确证制备的产物为薄荷醇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前体 薄荷醇糖苷 合成 纯化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钾对卷烟主流烟气焦油、烟碱、游离烟碱、pH值及劲头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彭斌 金征宇 +1 位作者 翁昔阳 刘艺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0,共3页
为分析添加碳酸钾影响卷烟劲头的原因,进行了碳酸钾对卷烟总粒相物游离烟碱和主流烟气pH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卷烟中添加碳酸钾可使其主流烟气中的pH值增加,主流烟气中游离烟碱的转化率提高,导致卷烟劲头增加。
关键词 碳酸钾 卷烟 劲头 烟碱 游离烟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茶渣蛋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圆圆 王洪新 +2 位作者 殷飞 兰海崇 佘世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7-251,共5页
以茶渣为原料,选用碱性蛋白酶,利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影响茶渣蛋白提取率的因素水平进行综合研究,优化茶渣蛋白的提取工艺参数。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加酶量和pH为影响因子,茶渣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确定... 以茶渣为原料,选用碱性蛋白酶,利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影响茶渣蛋白提取率的因素水平进行综合研究,优化茶渣蛋白的提取工艺参数。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加酶量和pH为影响因子,茶渣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确定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h,液固比20:1,加酶量2.5%,pH9.5,此时茶渣蛋白提取率为56.95%。与之前报道相比,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法提取茶渣蛋白,提取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法 茶渣蛋白 响应面分析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A/SDTA、DSC和Py-GC-MS分析叶醇糖苷热降解性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解万翠 顾小红 +2 位作者 高彦祥 王光雨 汤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5-479,共5页
为了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采用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法(TGA/S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叶醇糖苷的热降解行为及产物进行了研究.TG—DTC曲线显示主要失重区间在230—370℃,峰值为33... 为了开发热稳定型香原料,采用热重分析/同步差热分析法(TGA/S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叶醇糖苷的热降解行为及产物进行了研究.TG—DTC曲线显示主要失重区间在230—370℃,峰值为339.8℃,总失重96.9%;DTA显示在290—360℃有一个吸热峰,峰值为339.8℃;DSC显示230~340℃为吸热区间,峰值为301.3℃;Py—GC—MS测定了在200,350,500,650℃各温度下叶醇糖苷裂解的主要产物.在200℃,裂解量很少,350℃时则产生大量的叶醇和少量副产物,随着温度的升高,500℃和650℃时产生的副产物增加,使叶醇糖苷释放叶醇的最佳温度是350℃;热裂解的特征产物是叶醇,说明主要的裂解反应是氧糖苷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醇糖苷 叶醇 热降解 TGA/SDTA DSC Py—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离方法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玥 牟伯中 +1 位作者 罗昌荣 钟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796-15798,15827,共4页
[目的]确立既不破坏大米淀粉天然结构与性质,又能有效分离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与工艺。[方法]研究并比较了碱法、表面活性剂法和酶法3种不同的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分离大米淀粉与蛋白的效果,以及对大米淀粉各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 [目的]确立既不破坏大米淀粉天然结构与性质,又能有效分离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与工艺。[方法]研究并比较了碱法、表面活性剂法和酶法3种不同的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分离大米淀粉与蛋白的效果,以及对大米淀粉各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3种制备方法除蛋白的能力相近,但酶法制备的大米淀粉,其颗粒的破损率最小;DSC测量的热力学参数显示,不同方法制备的淀粉其糊化热力学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粒径分布图显示,酶法制备的大米淀粉具有最小的颗粒粒径。[结论]综合各项物理指标,得出酶法制备大米淀粉的方法相对于碱法和表面活性剂法有较高的优越性,能较好地保持大米淀粉的天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分离方法 破损率 物理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低焦油卷烟劲头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斌 金征宇 +1 位作者 翁昔阳 刘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为了分析碳酸钾影响卷烟劲头的原因,作者研究了碳酸钾对卷烟总粒相物游离烟碱、主流烟气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钾使卷烟主流烟气pH值增加,提高了主流烟气中游离烟碱的转化率,导致卷烟劲头增加。
关键词 碳酸钾 卷烟 劲头 烟碱 游离烟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氧化鸡脂对D-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Maillard反应生成鸡肉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阳 金青哲 +1 位作者 罗昌荣 王兴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145,148,共6页
加入氧化鸡油到D-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的Maillard反应体系中,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氧化鸡脂对鸡肉风味的影响。反应体系为:(1)空白(D-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的Maillard反应),(2)加入未氧化鸡脂到Maillard反应体系,(3)加入... 加入氧化鸡油到D-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的Maillard反应体系中,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的方法,研究氧化鸡脂对鸡肉风味的影响。反应体系为:(1)空白(D-阿拉伯糖/L-半胱氨酸的Maillard反应),(2)加入未氧化鸡脂到Maillard反应体系,(3)加入氧化鸡脂到Maillard反应体系,(4)Maillard反应后加入氧化鸡脂,(5)Maillard反应后加入氧化鸡脂并在60℃下保持30min。结果表明,加入鸡脂参与Maillard反应可产生大量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尤其是加入氧化鸡脂,所得到的呋喃、噻吩、酸、含硫物质和噻唑等挥发性组分的种类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脂 氧化 鸡肉风味 MAILLARD反应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甜橙油在高温下的释放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柱 陈正行 罗昌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对采用β- 环糊精法和乳化喷雾干燥法所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在温度 10 0、12 0、14 0、16 0、180和 2 0 0℃下的释放进行了研究 ,利用Avrami’s公式分析了微胶囊化甜橙油在高温下的释放。结果表明 ,2种不同方法所制备的微胶囊化甜橙油由... 对采用β- 环糊精法和乳化喷雾干燥法所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在温度 10 0、12 0、14 0、16 0、180和 2 0 0℃下的释放进行了研究 ,利用Avrami’s公式分析了微胶囊化甜橙油在高温下的释放。结果表明 ,2种不同方法所制备的微胶囊化甜橙油由于其制备原理上的不同而使其在高温下的释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化 橙油 甜橙 喷雾干燥法 乳化 制备原理 释放 高温 利用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柱 陈正行 +1 位作者 罗昌荣 王营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4年第6期17-21,共5页
研究了以β-环糊精为载体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的工艺,比较了溶液法和悬浊液法所制备的微胶囊化甜橙油在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上的不同,研究了悬浊液法制备工艺中不同因素对产品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悬浊液法载量5%,... 研究了以β-环糊精为载体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的工艺,比较了溶液法和悬浊液法所制备的微胶囊化甜橙油在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上的不同,研究了悬浊液法制备工艺中不同因素对产品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采用悬浊液法载量5%,温度55℃,时间6小时可以制备出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都比较理想的微胶囊化产品。另外从产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IR)的分析结果可以初步认定甜橙油与β-环糊精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化 制备 产率 精制 溶液法 Β-环糊精 研究 橙油 甜橙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