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的蓝斑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方一心 吴良芳 宋玉芳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作者用马桑内酯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取蓝斑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去甲肾上腺素(NA),并用显微摄影自动曝光时间和图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荧光强度。结果:均显示大脑皮质包埋马桑内酯微粒的大鼠癫痫持续发作6小时后,蓝斑中NA荧光增强。用... 作者用马桑内酯致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取蓝斑用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去甲肾上腺素(NA),并用显微摄影自动曝光时间和图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荧光强度。结果:均显示大脑皮质包埋马桑内酯微粒的大鼠癫痫持续发作6小时后,蓝斑中NA荧光增强。用单胺氧化酶组化和图像分析法观察到该处酶活性增强。观察到在癫痫持续状态时NA起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马桑内酯 蓝斑 NA M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桑内酯致大鼠点燃效应癫痫间期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荧光组织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良芳 方一心 宋玉芳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用去甲肾上腺素(NA)荧光组化法研究马桑内酯致大鼠点燃效应癫痫发作间期的蓝斑,荧光强度通过显微摄影的自动曝光系统进行相对定量。结果显示:点燃效应癫痫发作间期蓝斑NA比对照组减少,作者认为NA的抑制作用减弱是导致癫痫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点燃效应 癫痫 马桑内酯 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备用根猫背角组织中促神经突起生长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夏阳 吴良芳 廖德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39-40,共2页
本组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备用根猫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大于50KD组份内存在促神经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本实验采用双侧备用根猫模型(切除双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每日针刺动物一侧L6脊神经支配范围的足三里... 本组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备用根猫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大于50KD组份内存在促神经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本实验采用双侧备用根猫模型(切除双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每日针刺动物一侧L6脊神经支配范围的足三里与悬钟、伏兔与三明交两组穴位之一,以进一步证实针刺时该类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的影响。术后5天取双侧T12~SZ脊髓背角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电泳分析,并与鸡胚背根节(DRG)联合培养。结果显示:1.对聚丙烯酸胺梯度电泳的电泳谱分析,发现在相对迁移率(RM)0.11带的蛋白质,针刺侧吸收峰面积百分比(11.78±1.08%)较非针刺侧(10.12f0.83%)明显增高(P<0.05)。2.取RM0.11带及空白凝胶小片分别与DRG联合培养,48小时后测量DRG神经突起平均长度。发现针刺侧(22043±6.01pm)、非针刺侧(187.08±8.01pm)、以及参照组(15577±2.04pm)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以上结果提示,部分去传入猫背角组织中存在某种促神经突起生长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针刺通过增加该活性物质的含量来加强这种促神经突起生长效应。由此推测,部分去传入和针刺引起的这类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增加,可能与备用根猫在体的侧支出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用根 背角组织 神经突起 生长活性物质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脑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研究
4
作者 吴良芳 王开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3年第1期2-5,共4页
马桑内酯致大鼠癫痫持续发作6小时,用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大脑,小脑和海马的溶酶体性酸性磷酸酶和镁激活的三磷酸腺苷酶的变化,观察到在大部分脑区酶活性增强,阐明了在癫痫持续状态下分解代谢及能量代谢均较活跃。
关键词 马桑内酯 癫痫 磷酸酶 三磷酸腺苷酶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备用根猫脊髓背角组织促神经元存活活性的研究
5
作者 夏阳 吴良芳 廖德阳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1期39-39,共1页
本研究组已证实,部分去传入猫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中存在某种促神经元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为了探讨针刺对该活性物质含量及其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5只双侧备用根猫(切除双侧Ll~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每... 本研究组已证实,部分去传入猫脊髓背角组织提取液中存在某种促神经元存活的神经营养活性物质。为了探讨针刺对该活性物质含量及其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5只双侧备用根猫(切除双侧Ll~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每日针刺一侧L6背神经支配范围内的两组穴位(足三里与悬钟、伏兔与三阴交)之一,术后5天分别取双侧T12~S2背角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溶液进行电泳和细胞培养。经聚丙烯酸胺梯度电泳后行光密度扫描,发现针刺侧相对迁移率(RM)0.11蛋白带的吸收峰面积百分比(11.78±l.08%)较非针刺侧着(10.12±0.83%)明显增高(P<0.05),表明针刺使RM0.11带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用本组建立的简易细胞钓蛋白带法将鸡胚背根节(DRG)的神经细胞悬液倒于电泳凝胶条上进行培养,发现凝胶条上RM0.11蛋白带所在区域内(RM0.10~0.13),有密集的神经细胞贴附。恒定面积由(1.02×104μm2/视野)内,针刺侧平均细胞数(19.09±2.12个)较非针刺侧者(8.64±1.12个)明显增多(P<0.05)。聚丙烯酸胺梯度电泳测定分子量后显示RM0.11带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30KD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部分去传入猫背角组织中分子量约130KD左右的蛋白质具有营养DRG神经元的作用,针刺可能通过该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用根 脊髓背角组织 神经元存活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猫部分去传入脊髓Ⅱ板层可塑性的影响──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董红心 吴良芳 保天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0,共5页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针刺能促进脊髓的可塑性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引起可塑性变化的最小疗程以及是否对非针刺侧也有影响。10只猫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及背根节,保留L6。术后电针刺激手术侧后肢L6神经支配范...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针刺能促进脊髓的可塑性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引起可塑性变化的最小疗程以及是否对非针刺侧也有影响。10只猫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及背根节,保留L6。术后电针刺激手术侧后肢L6神经支配范围的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穴位。用电镜定量方法计数针刺一疗程(5只)和二疗程(5只)对脊髓Ⅱ板层不同突触性终末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动物对照侧两类突触性终末数与非针刺动物比无明显变化,实验侧背根来源的复合终末数分别为对照侧的45%与88%,二疗程组比一疗程组和非针刺动物都明显增加。非背根来源的简单终末数在二疗程组虽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与非针刺动物一致。表明针刺促进备用根纤维可塑性变化在二疗程时才明显,而对非针刺侧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第Ⅱ板层 可塑性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增强备用背根猫背核组织提取液的促神经突起生长效应 被引量:9
7
作者 薛庆善 吴良芳 保天然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4年第1期13-18,共6页
切除10只雄猫的一侧L1~L5、L7~S2背根节(DRG)。保留L8背根为备用背根。电针刺激5只猫术侧L6背根分布区的足三里和悬钟、三阴交和伏兔两组穴位10天,另5只不针刺。术后第11天取脊髓背核组织,制备提取液,加... 切除10只雄猫的一侧L1~L5、L7~S2背根节(DRG)。保留L8背根为备用背根。电针刺激5只猫术侧L6背根分布区的足三里和悬钟、三阴交和伏兔两组穴位10天,另5只不针刺。术后第11天取脊髓背核组织,制备提取液,加入培养液。参照组以Hanks平衡盐溶液代替提取液。用不同的条件培养液培养鸡胚DRG。于培养24与48小时测定各DRG神经突起的长度,以同一批培养各组平均长度与参照组平均长度的比值衡量各组提取液对DRG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组间比较发现,针刺手术侧组的平均比值明显大于非针刺手术侧组和非手术侧组,非针刺的求侧组又明显大于非手术侧组。提示,部分去背根传入猫的背核组织提取液,其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增强,电针刺激穴位能进一步提高其促神经突起生长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起生长 背核 电针刺激 备用背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备用背根猫脊髓背核组织提取液对鸡胚背根节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薛庆善 吴良芳 保天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应用Liu和Chambers创立的备用背根模型,切除成年雄猫(5只)一侧的L_1~L_5、L_7~S_2背根节,保留L_6背根为备用背根,术后动物存活5d。分别制备脊髓T_(12)~L_3节段手术侧(实验组)、非手术侧(对照组)背核组织及其条件培养液。以Hanks平衡... 应用Liu和Chambers创立的备用背根模型,切除成年雄猫(5只)一侧的L_1~L_5、L_7~S_2背根节,保留L_6背根为备用背根,术后动物存活5d。分别制备脊髓T_(12)~L_3节段手术侧(实验组)、非手术侧(对照组)背核组织及其条件培养液。以Hanks平衡盐溶液的条件培养液作为参照组。用实验组、对照组以及参照组条件培养液对Hamburger 35期Leghorn鸡胚腰段背根部进行悬滴法培养,每只动物进行一批实验。于培养24h,48h观察测量各个背根节神经突起的平均长度。在各组背根节从培养24h到48h神经突起明显增长的基础上,求出每批培养物实验组、对照组背根节平均突起长度与参照组平均突起长度的比值以及5批培养物之平均比值。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平均比值在同一观测时间内的差异,发现两个观测时间实验组平均比值都明显大于对照组者。结果提示,猫脊髓经部分去后肢背根传入后,背核组织提取液促进神经突起生长的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起生长 背根 备用背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块联合培养法探讨备用背根猫脊髓背核组织对鸡胚背根节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薛庆善 吴良芳 保天然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4,T004,共6页
5只单侧备用背根猫,于术后第5d分别切取手术侧、非手术侧脊髓L_3节段背核组织植块,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DRG)进行植块联合悬滴培养,以单独DRG培养作为参照。于培养24h、48h观察DRG神经突起... 5只单侧备用背根猫,于术后第5d分别切取手术侧、非手术侧脊髓L_3节段背核组织植块,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DRG)进行植块联合悬滴培养,以单独DRG培养作为参照。于培养24h、48h观察DRG神经突起的生长情况并测量其长度。结果发现:1.所有DRG从培养24h到48h其神经突起都有明显增长;2:同一观察时间内,参照组与对照组(DRG与非手术侧背核植块联合培养组)神经突起的生长状况较为相似,神经突起少而短,从DRG迁移出的细胞多。而实验组(DRG与手术侧背核植块联合培养组)神经突起多且长,从DRG迁移出的细胞少;3:在分别求出每批培养物的实验组、对照组DRG神经突起平均长度与参照组者的比值及5批培养物的平均比值后,发现两个观测时间实验组的平均比值都明显大于对照组者。本研究结果提示,猫脊髓在部分腰骶背根切除后,背核组织的促神经突起生长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起生长 背核 腰骶脊神经后根 联合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对脾脏免疫功能神经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家媛 欧可群 +2 位作者 王蕾 陈文玉 马玉琼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 PVN不同亚核在调控脾脏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4只 SD大鼠脾脏内注射假狂犬病毒 (PRV)96 h后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体视学方法研究被假狂犬病毒跨突触感染的神经元在 PVN不同亚核内的分布特点及其与 PVN内 AVP神经元位置配布间... 目的探讨 PVN不同亚核在调控脾脏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4只 SD大鼠脾脏内注射假狂犬病毒 (PRV)96 h后 ,采用免疫组化法和体视学方法研究被假狂犬病毒跨突触感染的神经元在 PVN不同亚核内的分布特点及其与 PVN内 AVP神经元位置配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PRV感染的神经元主要聚集于 PVN尾段的尾侧大细胞亚核 (PM)和外侧小细胞亚核 (L P) (占总面积的 73.49% ) ,少量分布于喙段的前小细胞亚核 (L P)、中段的背侧小细胞亚核 (DP)和室周小细胞亚核内(PP)。其中 L P及 PM内的部分 PRV感染神经元分布在 AVP阳性神经元聚集的区域内。结论 PVN对脾脏免疫功能的调控除了传统神经内分泌途径外 ,还可能存在下列途径 :PM内的 AVP阳性神经元和 L P、DP及 AP内的神经元通过向延髓背侧及脊髓中间外侧柱的投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下丘脑室旁核 假狂犬病毒 脾脏 跨突触追踪 免疫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脊髓背核突触性终末可塑性的影响——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静 吴良芳 保天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51,共5页
实验采用切断猫一侧L_1-L_5、L_7-S_2脊神经背根,保留L_6背根(备用根)模型,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与悬钟、伏兔与三阴交两组穴位30天后对背核可塑性的影响。应用体视学方法测知背核及其神经毯面积均未缩小的情况下,在电镜下比较了两侧背核... 实验采用切断猫一侧L_1-L_5、L_7-S_2脊神经背根,保留L_6背根(备用根)模型,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与悬钟、伏兔与三阴交两组穴位30天后对背核可塑性的影响。应用体视学方法测知背核及其神经毯面积均未缩小的情况下,在电镜下比较了两侧背核神经毯单位面积内三种突触性终末的数量变化。发现:针刺的手术侧来自背根有髓纤维的巨大终末数恢复到非手术侧的正常水平,与本室另一组非针刺资料(单纯备用根,其手术侧巨大终末数为正常数量的75%)比较,巨大终末数有显著性增加。表明电针刺激能促进同侧备用根有髓纤维的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非背根来源的小扣型终末数在手术侧虽有增多,但其增加幅度与单纯备用根手术侧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针刺对小扣型终末的数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背核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神经元的相互关系──免疫组化双重反应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蕾 欧可群 +1 位作者 操高原 陈文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视交叉上核具有生物钟功能已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功能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本实验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三大神经元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VIP样扣结... 视交叉上核具有生物钟功能已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功能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本实验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三大神经元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VIP样扣结广泛分布于AVP样神经元周围,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而SOM样扣结贴附于VIP及AVP样神经元的数量次之;(2)AVP样扣结与VIP样神经元之间,VIP样扣结与SOM样神经元之间也形成联系.上述发现为视交叉上核功能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P AVP SOM 视交叉上核 神经元 神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对备用根大鼠背根内神经纤维侧支出芽的影响——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曾园山 吴良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3-56,共4页
过去已通过电镜定量研究观察到吗啡能够促进备用根大鼠(切断一侧脊神经L_(1-3)、L_5、L_6背根,保留L_4背根)在脊髓Ⅱ板层重建了突触联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备用根大鼠L_4背根内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以及吗啡对神经纤维数量或... 过去已通过电镜定量研究观察到吗啡能够促进备用根大鼠(切断一侧脊神经L_(1-3)、L_5、L_6背根,保留L_4背根)在脊髓Ⅱ板层重建了突触联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备用根大鼠L_4背根内神经纤维的数量变化以及吗啡对神经纤维数量或侧枝出芽的影响。结果显示:1.有髓纤维:对照组大鼠手术侧与非手术侧L_4背根内有髓纤维的数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吗啡组两侧L_4有髓纤维的数量也无明显差别。2.无髓纤维:与对照组非手术侧L_4背根内无髓纤维数目比较,吗啡组手术侧与非手术侧的无髓纤维数分别有所增加,但两者的增加幅度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大鼠手术侧L_4背根内无髓纤维的增幅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此时吗啡对备用背根内无髓纤维的侧支出芽无明显的影响。而对非手术侧相应背根无髓纤维的侧支出芽有促进作用;除备用根大鼠非手术侧外,吗啡备用根大鼠手术侧与非手术侧,备用根手术侧L_4背根内增加的无髓纤维可能参与了Ⅱ板层,特别是手术侧Ⅱ板层的突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备用背根 侧支出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交叉上核与室旁核的联系──病毒跨神经元顺行追踪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文玉 王蕾 +3 位作者 欧可群 操高原 张军 马玉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实验采用假狂犬病毒(猪疱疹病毒)作为跨神经元追踪示踪物,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与下丘脑室旁核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大鼠于摘除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向单侧眼球内注入假狂犬病毒,术后动物分别存活48、56、72及96h.结果显示:56... 本实验采用假狂犬病毒(猪疱疹病毒)作为跨神经元追踪示踪物,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与下丘脑室旁核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大鼠于摘除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向单侧眼球内注入假狂犬病毒,术后动物分别存活48、56、72及96h.结果显示:56h组仅在视交叉上核内有极少数的细胞被病毒感染;72h组机交叉上核内被病毒标记的细胞增多,定劳核内也出现了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背内侧帽区;96h组在室旁核内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增加,除背内侧帽区外,其它亚孩也出现了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各实验组的亚室旁带未见有被病毒标记的神经元.以上表明视交叉上核的传出纤维直接投射到室旁核,两核团神经无间可能存在有直接的突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上核 假狂犬病毒 跨神经元追踪 室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AVP神经元联系的研究Ⅱ.假狂犬病毒顺行追踪与免疫荧光双重标记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军 欧可群 +4 位作者 吴良芳 陈文玉 操高原 王蕾 马玉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视交叉上核,注射对侧优于同侧,主要位于视交叉上核的腹外侧部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二者之外;(3)视交叉上核内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这一结果为视交叉上核节律机制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狂犬病毒 免疫荧光 视交叉上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部分去传入脊髓Ⅱ板层内突触性终末的可塑性变化-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红心 吴良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1-31,35,共2页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观测猫单侧腰骶背根切除术后15天和30天脊髓L_5II板层内两类突触性终末数量,大小变化.因两组动物手术侧Ⅱ板层面积,Ⅱ板层神经毯面积分数,胞体和血管的面积分数末发生改变,两组动物非手术侧Ⅱ板层两类突触性终末数量无...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观测猫单侧腰骶背根切除术后15天和30天脊髓L_5II板层内两类突触性终末数量,大小变化.因两组动物手术侧Ⅱ板层面积,Ⅱ板层神经毯面积分数,胞体和血管的面积分数末发生改变,两组动物非手术侧Ⅱ板层两类突触性终末数量无明显差民.直接比较了两组动物手术侧Ⅱ板层两类突触性终未数量及大小,术后15天组和30天组,手术侧复合终末(主要来源于背根的初级传入纤维)数量分别为非手术侧的36%和51%,30天组明显高于15天组,复合终末数的面积大小及突触数目与手术侧相比无差异.表明手术后30天.从L_(?)备用根来的初级传入纤维在L_(?)平面有侧支出芽并重建突触联系.30天组,手术侧简单终末(主要来源于下行投射纤维和中间神经元)数量比非手术侧增加18%.表明除背根来源的神经纤维有侧支出芽外,还有非背根来源的神经纤维出芽并形成突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背根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去背根传入猫脊髓Ⅱ板层神经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龙双涟 吴良芳 保天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部分去背根传入猫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成年雄猫15只,建立单侧备用根模型(即切断一侧L1~5、L7~S2节段脊髓背根,保留L6背根),术后分别存活3、5和11d,灌流固定,取L5、L6、L7脊髓冻切....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部分去背根传入猫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成年雄猫15只,建立单侧备用根模型(即切断一侧L1~5、L7~S2节段脊髓背根,保留L6背根),术后分别存活3、5和11d,灌流固定,取L5、L6、L7脊髓冻切.用2.5sNGF抗体进行ABC法免疫组化反应.每例在7张切片上测两侧Ⅱ板层内、中、外三个固定大小对应区域的灰度值。结果:三个时间组手术例L6平面Ⅱ板层NGF的平均灰度均显著地小于非手术例(P<0.05);而手术侧L5、L7平面Ⅱ板层NGF的平均灰度3d时均大于非手术侧(P<0.05),5d时无显著差异(P>0.05),11d时小于非手术侧(P<0.05),即手术侧L5、L7Ⅱ板层灰度值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减小。结果表明,手术侧L6Ⅱ板层NGF含量在三个时间组均有增加;而L5、L7Ⅱ板层NGF含量在3d时下降,5d恢复,11d增多.这种内源性NGF含量的变化可能与部分去背根脊髓Ⅱ板层的可塑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Ⅱ板层 神经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内的神经纤维终末同松果体细胞的联系—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亮生 陈文玉 +3 位作者 欧可群 王蕾 马玉琼 杨正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研究松果体内神经纤维终末同松果体细胞间的联系方式。方法 :取 1 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浅松果体 ,作常规电镜包埋 ,电镜下等距随机选点观察拍照并作形态定量测试。结果 :(1 )松果体细胞体积约占松果体体积的75 .9%± 3 .8( X... 目的 :研究松果体内神经纤维终末同松果体细胞间的联系方式。方法 :取 1 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浅松果体 ,作常规电镜包埋 ,电镜下等距随机选点观察拍照并作形态定量测试。结果 :(1 )松果体细胞体积约占松果体体积的75 .9%± 3 .8( X±S x) ,松果体细胞间隙和血管周围间隙体积占整个松果体体积的 2 2 .0 %± 3 .5 ;在血管周围间隙中松果体细胞游离面表面积占松果体细胞整个界面面积的 46% ;(2 )松果体细胞的球状突起轮廓数共计数 1 5 5个 ,其中 1 0 1个游离在血管周围间隙内 ;(3 )共计数各种类型的神经纤维终末轮廓数 2 48个 ,其中 2 2 1个游离在血管周围间隙内 ,2 3个与松果体细胞胞体相贴 ,1个与细胞突起相贴 ,3个与松果体细胞形成突触。结论 :提示进入松果体的交感神经纤维终末对松果体细胞活动的调控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交感神经 形态定量 大鼠 电镜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后肢背根全切后背核突触性终末的可塑性—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晓菊 吴良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5-50,共6页
用超微结构定量法,观察分析了猫脊髓L_3节段背核内三种突触性终末在后肢背根(L_1~S_2)全切后的数量变化。术后动物存活4~10个月,以对侧为对照。在测得实验侧背核面积无变化的情况下,比较了两侧单位面积内终末的数目变化。结果证明,背... 用超微结构定量法,观察分析了猫脊髓L_3节段背核内三种突触性终末在后肢背根(L_1~S_2)全切后的数量变化。术后动物存活4~10个月,以对侧为对照。在测得实验侧背核面积无变化的情况下,比较了两侧单位面积内终末的数目变化。结果证明,背核单位面积内终末总数保持不变。其中背根来源的巨大终末数还残存正常水平的50%;而来源于中间神经元和下行传导束的小型终扣样终末数明显增加(增加了109%);来源于背核边缘细胞的扁平小泡终末数目无显著性变化。此结果说明,当去除了背核全部后肢背根传入后,发生了相邻部位背根,如尾侧骶尾背根和非背根来源的神经纤维的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以代偿损伤脱落的背根终末。此结果支持背核具有可塑性的看法,为中枢神经系统突触水平的可塑性增添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核 突触性终末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神经生长因子的细胞内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谌宏鸣 吴良芳 +1 位作者 保天然 周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分布进行了定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 :(1)神经生长因子免疫反应主要局限于神经组织 ,尤其是神经元 ;非神经组织除颌下腺的颗粒曲管外基本上都呈阴性反应 ;(2 )在神经元 ,...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神经组织和非神经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分布进行了定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 :(1)神经生长因子免疫反应主要局限于神经组织 ,尤其是神经元 ;非神经组织除颌下腺的颗粒曲管外基本上都呈阴性反应 ;(2 )在神经元 ,神经生长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但以胞核为主 ,少量位于胞质靠近细胞膜的部位 ;(3 )雄性小鼠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的NGF主要定位于分泌颗粒的界膜区。神经生长因子在胞内定位的精确性和分布的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细胞内定位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