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治疗内翻膝患者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李庆奇 张防 +2 位作者 王小沛 翟喜成 刘宝帅 《大医生》 2025年第6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内翻膝患者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BKA)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内翻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KA组... 目的 探讨内翻膝患者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BKA)中应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内翻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KA组(44例)和辅助BKA组(43例)。BKA组患者采用传统BKA治疗,辅助BKA组患者采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BK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轴相关角度、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两组患者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MPTA)均大于术前,且辅助BKA组均大于BKA组;两组患者关节线收敛角(JLCA)均小于术前,且辅助BKA组小于BKA组(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辅助BKA组大于BKA组;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均降低,且辅助BKA组低于BKA组;两组患者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均升高,且辅助BKA组高于BKA组(均P<0.05)。辅助BK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KA组(P<0.05)。结论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治疗内翻膝患者的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手术精度,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 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 内翻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防 杨凯 +2 位作者 韩修福 殷国栋 赵留静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7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 目的分析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研究组患者手术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研究组治疗效果(97.50%)优于对照组(8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5,P=0.11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872),治疗后,研究组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对比,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治疗对创伤骨科的患者进行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患者的临床指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术后恢复比较快,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骨外科实践教学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邓亦奇 邹士东 +2 位作者 郭玫 高丹 牟成志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154-157,共4页
为使骨外科临床实践教学在新医科背景下同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落实高等医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研究从骨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必要性、德育目标、教学设计、教育成效等方面,介绍思想政治教育... 为使骨外科临床实践教学在新医科背景下同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落实高等医学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研究从骨外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必要性、德育目标、教学设计、教育成效等方面,介绍思想政治教育与骨外科学临床实践协同教学情况,阐述了临床实践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内容设计和应用效果。笔者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并融入思政元素推动新时代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品质做出探索;通过着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进而加强医德医风、医者仁心教育,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思想政治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科学 临床实践 课程思政 新医科 医学教育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克正 孙文省 +2 位作者 陶文静 邹士东 汪明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44-46,49,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引起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单县中心医院就诊的17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骨折组36例与非骨折组140例,记录... 目的:分析总结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引起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单县中心医院就诊的176例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骨折组36例与非骨折组140例,记录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术后随访情况等,采用单、多因素回归分析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评估数字X射线摄影(DR)及磁共振成像(MRI)在骨水泥渗漏及新发骨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组年龄偏大(P <0.05)。骨折组术前骨密度T值为(-3.9±0.86)、非再发骨折组术前骨密度T值为:(-2.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骨折椎体后凸Cobb角纠正不当、骨质密度偏低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CT检查发现30个椎体35个部位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旁静脉渗漏20个,椎管渗漏3个,椎间孔渗漏2个,椎旁软组织渗漏10个。DR发现23个部位发生骨水泥渗漏,MRI发现28个部位发生骨水泥渗漏;MRI诊断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骨折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DR检查,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DR检查,同临床综合诊断进行一致性分析,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79)。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有可能产生再发骨折,引发因素很多,可从多方面干预以减少椎体再发骨折的产生;DR应作为术后影像学评价必要的检查方法,MRI可以作为重要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PVP PKP 再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邹士东 聂文波 +3 位作者 孙付杰 陈山成 汪明星 邓亦奇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究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采用人工单髁置换术治疗的49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43~57岁,平均(49.34±3.98)岁。根据选... 目的探究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采用人工单髁置换术治疗的49例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43~57岁,平均(49.34±3.98)岁。根据选择的平台类型分成固定平台组21例和活动平台组28例。结果活动平台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固定平台组(P<0.05);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两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分比较,活动平台组明显优于固定平台组(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的解剖股胫角、胫骨后倾角、解剖轴股骨远端外侧角和解剖轴胫骨近端内侧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平台组患者的垫片脱位率明显高于固定平台组(P<0.05),其余早期和晚期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平台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自发性骨坏死可以取得更佳的早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术 活动平台 固定平台 自发性骨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功能分级的影响
6
作者 邹士东 胡克正 +3 位作者 陈山成 聂文波 汪明星 邓亦奇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29-32,43,共5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8月-2022年11月收治的95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 目的:探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8月-2022年11月收治的95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2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椎体前缘高度及疼痛程度、Frankel分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rankel功能分级E级为40例,高于对照组的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疼痛程度,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Frankel功能分级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杨依勇 周加平 王亚青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3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拟于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 目的:分析直接前入路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拟于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A评分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减轻疼痛,提高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直接入路 外侧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防 韩修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7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4年2月单县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研... 目的探讨在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4年2月单县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采取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脊柱功能相关指标、腰椎功能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伤椎前高压缩比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椎段骨折患者采取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因疾病与手术带来的疼痛感,加快患者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椎段骨折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腰椎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干创伤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杨凯 谢孔庆 +3 位作者 田娜 姜新强 陶祥贞 汪明星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7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干创伤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3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干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干创伤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3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四肢骨干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Ⅰ型原胶原羟基端延长肽、骨γ-羟基谷氨酸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干创伤骨折,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骨代谢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干创伤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术 愈合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骨代谢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驱血带协助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被引量:8
10
作者 陶祥贞 孙付杰 翟喜成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7期553-554,共2页
目的探讨驱血带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胫骨骨折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19~56岁,平均42岁。术中复位后应用驱血带将骨折部位加压裹紧,维持复位,然后扩髓置入髓内钉固定。结果 51例患... 目的探讨驱血带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手法闭合复位治疗胫骨骨折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19~56岁,平均42岁。术中复位后应用驱血带将骨折部位加压裹紧,维持复位,然后扩髓置入髓内钉固定。结果 5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患者均未行髓内钉动力化,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应用驱血带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过程中,能有效地维持复位状态。在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血带 闭合复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付杰 陈山成 +2 位作者 张振华 汪明星 谭国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0期3032-3034,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BPA-TLIF)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DLSS患者86例,采用双侧传统后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BPA-TLIF)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DLSS患者86例,采用双侧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BMA-PLIF)的4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BPA-TLIF术的43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女17例,男26例,年龄(68.06±2.98)岁;病程(2.21±0.69)年;严重程度:6例Ⅰ度,13例Ⅱ度,20例Ⅲ度,4例Ⅳ度;病变节段:2例L3~4,27例L4~5,14例L5~S1。观察组女18例,男25例,年龄(67.72±3.02)岁,病程(2.37±0.62)年;严重程度:7例Ⅰ度,14例Ⅱ度,17例Ⅲ度,5例Ⅳ度;病变节段:3例L3~4,25例L4~5,15例L5~S1。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3个月腰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5.02±1.17)cm比(8.04±1.42)cm,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125.63±10.58)ml比(187.44±15.32)ml、(102.36±9.33)ml比(126.12±10.27)ml,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17±15.34)min,对照组为(121.89±16.5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部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3.41±0.45)分比(3.96±0.56)分、(13.27±0.99)分比(15.21±1.06)分,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0%(0/43),对照组为4.65%(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A-TLIF术治疗老年DLSS患者手术时间短,可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降低腰部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双侧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清创联合智能负压创伤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计划 陶文静 +2 位作者 黄伟 吴燕 徐萌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0期1567-157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联合智能负压创伤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60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联合智能负压创伤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60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清创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超声清创联合智能负压创伤疗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细菌定量、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灌注量,以及溃疡创面愈合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溃疡创面愈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6.67%比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细菌定量[(6 233.10±762.50)cfu/cm2]、经皮氧分压[(34.50±6.25)mmHg]及创面血流灌注量[(0.78±0.15)P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菌定量[(1 320.25±221.10)cfu/cm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经皮氧分压[(54.85±9.05)mmHg]及创面血流灌注量[(0.95±0.25)PU]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应用超声清创联合智能负压创伤疗法治疗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创 智能负压创伤疗法 糖尿病足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付杰 陈山成 +2 位作者 邓亦奇 聂文波 汪明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0期82-85,共4页
目的 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开放性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 目的 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开放性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影像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1.29±9.86)ml少于对照组的(210.63±23.15)ml,住院时间(8.64±1.22)d短于对照组的(12.16±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术后恢复,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综合临床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 开放性内固定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足合并近端跖腱膜炎所致跟痛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新强 张喜善 樊鸿雁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索研究扁平足合并近端跖腱膜炎致跟痛症的相关性。方法双侧合并跖腱膜炎跟痛症的扁平足患者20例,X线片上测量跟骨倾斜角(CP)、距骨第一跖骨(MA)、跟骨骨刺增生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测量的轻重度侧的MA、CP、跟骨骨刺增生长... 目的探索研究扁平足合并近端跖腱膜炎致跟痛症的相关性。方法双侧合并跖腱膜炎跟痛症的扁平足患者20例,X线片上测量跟骨倾斜角(CP)、距骨第一跖骨(MA)、跟骨骨刺增生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测量的轻重度侧的MA、CP、跟骨骨刺增生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MA、CP、跟骨增生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回归分析结果跟骨增生程度与CP无统计学相关性,与MA有统计学相关性,提示跟骨增生程度与足弓形态的改变有相关性,与跟骨外翻角度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内侧足弓的变形对骨刺的增生有影响作用。跟骨位置角度改变与跖腱膜下跟骨增生无明显相关。本实验将X线下足弓结构改变、跟骨位置、骨刺增生长度进行测量分析,有助于对扁平足与跟痛症影像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跖腱膜炎 跟痛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清运 刘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51-152,共2页
目的:通过对67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我们分别采取以下2种术式:A组,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34例,Ⅰ度14例,Ⅱ度20例;B组,减压、... 目的:通过对67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我们分别采取以下2种术式:A组,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34例,Ⅰ度14例,Ⅱ度20例;B组,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33例,Ⅰ度4例,Ⅱ度10例,Ⅲ度5例,包括椎管狭窄8例(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2例),椎间盘突出6例(Ⅱ度4例、Ⅲ度2例)。结果:随访半年 ̄5年,平均3年零8个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A组)的34例中33例融合,其融合率97%,滑脱复位率85%;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B组)融合率100%、滑脱复位率92%。根据病人术后恢复情况,采用Prolo腰椎术后功能评定标准,59例为治愈,8例为有效。结论:减压、复位、固定和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基本原则,术中的彻底减压及术后植骨的坚固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内固定的应用可复位滑脱的椎体,并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计算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振华 刘永涛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的计算方法。方法1、用数学方法推导人工全髋关节前曲和后伸时股骨假体柄上臼柄撞击点位置的数学表达式:(1)设股骨假体前倾角a,股骨假体颈干角的补角的余角J,股骨假体颈柄的半径为L。(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的计算方法。方法1、用数学方法推导人工全髋关节前曲和后伸时股骨假体柄上臼柄撞击点位置的数学表达式:(1)设股骨假体前倾角a,股骨假体颈干角的补角的余角J,股骨假体颈柄的半径为L。(2)通过函数求导数的方法确定股骨假体柄上头颈结合圆上距矢状面距离最小点位置。(3)人工髋关节前曲和后伸时股骨假体柄上臼柄撞击点位于头颈结合截面圆上距该圆圆心距离h=L(1-sin2a)/(1+sin2a)的水平弦与圆在后方的交点。2、求出人工髋关节屈伸活动时臼柄撞击点所具有的外展角或前倾角b=arcsin[cosa2k2-2-2(1+sin2a)]/2k(k为头颈比)。3、根据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动态变化规律得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数学表达式。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ROM=180°-arcsin[tg2Atg2B-(tg2A+tg2B)(tg2b-tg2A)-tgAtgB]/(tg2A+tg2B)-arcsin[tg2Atg2B-(tg2A+tg2B)(tg2b-tg2B)-tgAtgB]/(tg2A+tg2B)(A和B分别为髋臼杯前倾角和外展角)。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前屈后伸活动范围与头颈比呈正相关,与股骨假体颈前倾角呈负相关。髋臼杯外展角与后伸活动度正相关与前屈活动度呈负相关、髋臼杯前倾角与后伸活动度负相关与前屈活动度呈正相关,该公式准确、可靠,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前屈 后伸 活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粘连和伸直挛缩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国华 郭洪敏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2期228-229,共2页
1Thompson股四头肌成形术Thompson于1944年首先描述股四头肌成形术。术中取髌旁前内侧、前外侧切口或前正中切口,把股直肌与股四头肌其余部分完全分离,必要时切开髌骨内外侧支持带。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挛缩 股四头肌成形术 关节镜检查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方法及临床有效性评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凯 姜新强 +3 位作者 黄伟 朱一鹏 陶祥贞 汪明星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7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脊柱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脊柱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的关节损伤骨愈合X射线评分.治疗后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并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恢复情况、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关节损伤骨愈合X射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5.0%和71.4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随访期间均未见严重的感染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Ⅰ/甲级愈合,2~3个月开始进行负重行走锻炼时,3例患者锻炼时有轻微疼痛症状,但几乎不影响步态,1例患者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经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后可缓解.结论: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效果显著,不仅能够促进跖跗关节复合体的重建,提高其稳定性,而且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安全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LISFRANC关节损伤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小切口松解术治疗严重膝关节伸直型挛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国华 孟茹 +2 位作者 宗慧 张防 翟喜成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0期1743-174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松解术治疗严重膝关节伸直型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松解术治疗严重膝关节伸直型挛缩病人21例(21膝)。首先通过髌骨外上方的小切口逐步解除阻碍膝关节屈曲的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必要时行股四头肌肌腱延长,最后... 目的:探讨小切口松解术治疗严重膝关节伸直型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松解术治疗严重膝关节伸直型挛缩病人21例(21膝)。首先通过髌骨外上方的小切口逐步解除阻碍膝关节屈曲的关节内和关节外因素,必要时行股四头肌肌腱延长,最后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和最后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度分别为(26.2±14.2)°和(122.1±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92,P<0.01)。术前和最后随访时HSS评分分别为(77.5±4.9)和(95.9±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93,P<0.01)。3例病人在最后随访时存在轻度伸膝缺失(分别为5°,5°,10°),2例切口不愈合,无切口或关节内感染。结论:小切口松解术治疗严重膝关节伸直型挛缩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和疗效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伸直型挛缩 小切口 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祥贞 朱一鹏 翟喜成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718-719,共2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 骨折 锁定加压接骨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