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一流专业高质量建设探究——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现状分析
1
作者 段志富 干玲玲 +2 位作者 陈建伟 支文星 丁莹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16期164-167,172,共5页
文章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为例,首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一流专业高质量建设思路,包括落实先进教育理念,引领一流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 文章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为例,首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一流专业高质量建设思路,包括落实先进教育理念,引领一流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拓展专业建设内涵;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优势;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专业 专业建设 高质量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实验室管理现状调查
2
作者 刘叶兰 任海燕 +1 位作者 李麦宁 干玲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5年第2期22-27,共6页
为建立“双一流”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达成全面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目标并赋能科研创新,2023年1—9月,采用腾讯在线自编问卷软件对江苏省六所“双一流”高校的106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调查抽样,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对自... 为建立“双一流”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达成全面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目标并赋能科研创新,2023年1—9月,采用腾讯在线自编问卷软件对江苏省六所“双一流”高校的106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调查抽样,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对自编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和信度与效度检验。运行多元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并分析自编量表中评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对实验室管理中的相关性因素和研究生培养的影响要素进行复杂统计学分析,以期为“双一流”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能力构建与评价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高校 研究生培养 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
3
作者 干玲玲 段志富 +1 位作者 高锦飈 刘叶兰 《科技风》 2025年第6期138-140,共3页
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要素,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更... 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要素,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更是开展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探讨如何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创新性配置,对管理机制、制度环境、人才队伍、数智建设等要素进行创造性改革,从而大幅提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加快形成并发展中医药院校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背离”到“融合”:专创融合共同体的逻辑起点、内在机理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启霞 高锦飚 +1 位作者 祖强 宋宝香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陷入价值取向偏离、主体身份游离的“背离”困境。文章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从“背离”困局到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破局逻辑,创新性地将社会学的共同体理念融入专创融合的具体情境,构建一个“专创融合共同体”的解...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陷入价值取向偏离、主体身份游离的“背离”困境。文章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从“背离”困局到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破局逻辑,创新性地将社会学的共同体理念融入专创融合的具体情境,构建一个“专创融合共同体”的解释框架,以实现专创融合教育的内在价值联结和主体身份凝结。专创融合共同体内在机理在于各主体价值、情感与文化联结,其建设路径包括:将专创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构建价值联结,以精细化专创融合教育实现情感联结,建立开放式合作机制以形成文化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共同体建设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协同发展研究
5
作者 朱泉同 房莲 +2 位作者 张惠东 董琬月 孙建平 《卫生经济研究》 2025年第4期13-18,共6页
目的: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为推动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及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三大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 目的: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为推动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及β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三大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的地区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趋势。结果:2009—2022年三大城市群卫生人力资源水平持续提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且呈现正向溢出效应,具有不同程度的β收敛性特征。结论:三大城市群应继续利用好政策优势,加快推进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重视正向溢出效应,加快推动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同时,重视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和协同发展的作用,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地域辐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卫生人力资源 均衡布局 协同发展 京津冀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