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妍妍 金黑鹰 丁义江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35期299-299,320,共2页
结直肠癌治疗日前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其辅助作用,主要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直肠癌放化疗并发症的治疗等方面。在针对结直肠癌本身的治疗中,目前使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 结直肠癌治疗日前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其辅助作用,主要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直肠癌放化疗并发症的治疗等方面。在针对结直肠癌本身的治疗中,目前使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健脾益气等中药治疗结直肠癌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南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其效果不十分肯定,其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结直肠癌 手术后并发症 化疗并发症 随机对照研究 辅助作用 活血化瘀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及结直肠恶性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感染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万里 耿建祥 +5 位作者 樊志敏 陈建宁 吴崑岚 周伟 孙继花 王小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癌病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HPV 16/18型在肛管及结直肠恶性肿瘤(anal canal and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ACCR...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癌病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HPV 16/18型在肛管及结直肠恶性肿瘤(anal canal and colorectal malignant tumor,ACCRM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的221份ACCRMT的组织标本中检测HPV16/18型的基因,分为直肠恶性肿瘤(rectal malignant tumor,RMT)组(129份)、乙状结肠腺癌(sigmoid colon adenocarcino-ma,SCAC)组(39份)、升横降结肠腺癌(ascending transversal descending colon adenocarcinoma,ATDCAC)组(33份),肛管恶性肿瘤(anal canal malignant tumor,ACMT)组(20份),采用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ISHT)对其肿瘤组织进行HPV 16/18型的基因检测,并对其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RMT组HPV感染率为89.15%(115/129)、SCAC组为87.18%(34/39),ATDCAC组为84.85%(28/33),ACMT组为90.00%(18/20),且每组都与HPV感染密切相关(r分别为64.32、33.11、28.40、25.60,P<0.01)。结论 ACCRMT与HP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HPV 16/18型是感染ACCRMT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 结直肠 恶性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杂交技术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薛雅红 丁曙晴 +4 位作者 丁义江 王静 李敏 曹建葆 周惠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同期118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和103例无症状人群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法采集表面肌电值,包...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盆底表面肌电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同期118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和103例无症状人群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法采集表面肌电值,包括波幅、变异系数、反应时间和中值频率.绘制ROC曲线,对表面肌电值诊断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在持续收缩阶段的收缩波幅明显小于无症状组(23.81±13.75 vs 30.55±16.14,P<0.05),持续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无症状组(0.43±0.12 vs0.30±0.07,P<0.05),耐久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也大于无症状组(0.40±0.15 vs 0.28±0.09P<0.05).ROC曲线显示,持续收缩和耐久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35和0.3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和0.761.结论: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受试者工作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结直肠癌筛查初步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章秀 刘萍 +3 位作者 林慧萍 金黑鹰 冷强 王小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571-573,共3页
目的:对南京地区结直肠癌筛查的初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检查在南京地区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结果:1年内共开展筛查850例,其中初筛阳性并行结肠镜检查者722例。共诊断结直肠癌37例,结直肠息肉222例,结直肠其... 目的:对南京地区结直肠癌筛查的初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结肠镜检查在南京地区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查。结果:1年内共开展筛查850例,其中初筛阳性并行结肠镜检查者722例。共诊断结直肠癌37例,结直肠息肉222例,结直肠其他病变170例。3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5例于我院手术切除,病理分期均为Ⅰ期。对临床症状与肿瘤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血及便秘与结直肠癌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筛查能够提高结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肠癌的诊断率,应该对一般人群尤其是存在便血及便秘的人群积极开展结直肠癌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筛查 大便隐血试验 结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5
作者 薛雅红 丁曙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03-1806,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RP)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信号参数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同期146例FARP患者(FARP组)和125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两组盆底表面肌电信... 目的: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RP)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信号参数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同期146例FARP患者(FARP组)和125例无症状人群(无症状组),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两组盆底表面肌电信号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FARP组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特征表现为:(1)5次快速收缩阶段:FARP组最大波幅小于无症状组;(2)5次持续收缩阶段:FARP组平均波幅明显小于无症状组,变异系数、中值频率大于无症状组;(3)60s耐久收缩阶段:FARP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无症状组;(4)60s后基线休息阶段:FARP组中值频率明显大于无症状组。FARP组男性患者收缩波幅大于女性,而变异系数小于女性。结论:盆底表面肌电能较好地评估FARP患者盆底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疾病 直肠疾病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直肠常见病变中HPV感染基因型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崑岚 张金浩 +6 位作者 耿建祥 王小峰 王宏景 刘忠伦 李海 王晓红 赵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2516-2518,共3页
目的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 目的比较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组织标本进行23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302例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总阳性率为40.73%(123/302),一重感染阳性率为27.48%(83/302),多重感染阳性率为13.25%(40/302),两性HPV总阳性率、一重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肛门直肠组织HPV分型检测,对肛门直肠常见病变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基因型 分子生物学 肛管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薛雅红 丁义江 丁曙晴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RP)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在罗马Ⅲ诊断标准下回顾性分析46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FARP患者,男女之比1∶ 1.3;平均发病年龄51.43岁;主要表现为坠... 目的 探讨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RP)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在罗马Ⅲ诊断标准下回顾性分析46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FARP患者,男女之比1∶ 1.3;平均发病年龄51.43岁;主要表现为坠胀疼痛(56.5%);15例(32.6%)患者有耻直肌牵拉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为6.52;20例(43.5%)患者伴有其他盆底功能疾病;11例(23.9%)患者接受心理治疗;临床诊断肛提肌综合征15例(32.6%),非特异性肛门直肠痛18例(39.1%),痉挛性肛门痛13例(28.3%);治疗上采用生物反馈结合针刺的方法,总有效率73.9%. 结论 FARP以慢性肛门痛多见,常伴有其他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和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痛 功能性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30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薛雅红 刘飞 +2 位作者 朱勇 丁义江 丁曙晴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514-51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直肠肿瘤患者30例,采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肿瘤距肛缘4—10cm,平均6.5cm;直径0.5~4.0cm,平均2.1cm;肿瘤占肠腔周径比例10.0%~65.7%(平均28%)。所有患者术...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直肠肿瘤患者30例,采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肿瘤距肛缘4—10cm,平均6.5cm;直径0.5~4.0cm,平均2.1cm;肿瘤占肠腔周径比例10.0%~65.7%(平均28%)。所有患者术前行肠镜及三维腔内超声检查。结果30例患者均完整切除标本,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直肠腺瘤25例,直肠类癌2例,直肠腺癌3例,其中pTis期2例,pT1期1例。术后并发创面出血1例,直肠周围脓肿1例。随访3—16个月,1例局部复发,采用内镜下治疗。结论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是治疗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内镜 微创手术 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组织HPV感染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6 位作者 樊志敏 王旭波 刘飞 吴崑岚 王小峰 赵雪 王宏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 目的探讨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57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 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的23种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57例肛门及肛管CA病变组织中检出HPV阳性者183例,HPV感染率为71.21%(183/257)。其中一重HPV感染139例,阳性检出率为54.09%(139/257),多重HPV感染44例,阳性检出率为17.12%(44/257)。一重HPV感染中HPV6型66例,阳性检出率为25.68%(66/257),HPV6型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HPV11型,共有64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4.90%(64/257)。多重HPV感染中,HPV6+11型23例,占多重感染的52.27%(23/44),是多重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6+11+16型3例,占多重感染的6.82%(3/44)。结论 HPV6型、11型、6+11型、6+11+16型感染是肛门及肛管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高、低危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 肛管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别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30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丁曙晴 丁义江 +5 位作者 王小峰 谭妍妍 金洵 霍维宇 季新涛 丁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评估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疗效及作用特点。方法通过建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路径,以患者报告结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为疗效评估的主要方法,3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共采用两组穴位:第一组天枢、大横、腹结、... 目的评估针灸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疗效及作用特点。方法通过建立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临床路径,以患者报告结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s,PROs)为疗效评估的主要方法,3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共采用两组穴位:第一组天枢、大横、腹结、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第二组大肠俞、肾俞、八髎、四神聪,对腹部和背部穴位深刺,灸四神聪,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20次为1个疗程。采用患者评价便秘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问卷)评估法,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2、3周便质评分、便意感次数、排便次数、腹胀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2、3周比较,开塞露或泻药使用例数减少,Bristol便质评分达正常例数比例上升;便意感次数增多;排便次数增多;腹胀减轻(P<0·01)。治疗前后PAC-QOL比较,治疗后患者身体不适、心理不适、便秘相关的焦虑和关心、满意度4方面分值及总分差值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治疗结束时临床痊愈13例,好转9例,无效8例;治疗后1月随访临床痊愈10例,好转7例,无效13例。治疗后3月随访临床痊愈7例,好转8例,无效15例。结论在建立临床路径的基础上,采用PROs疗效评估法,凸显了针灸改善便秘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 临床路径 疗效评估 患者报告结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5 位作者 樊志敏 徐文华 吴崑岚 陈建宁 赵雪 王小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肿瘤和疣。文中旨在探讨南京地区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患者中HPV基因类型的感染情...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肿瘤和疣。文中旨在探讨南京地区肛管及肛门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患者中HPV基因类型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86份肛管及肛门区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芯片技术对其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类型的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86份肛管及肛门区CA患者组织标本中检出HPV阳性66例,感染率为76.74%(66/86),其中单一型的阳性检出率为56.98%(49/86);单一型的感染中HPV11型为2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30.23%(26/86),是最主要的感染类型;其次HPV6型为23例,阳性检出率为26.74%(23/86);混合型HPV感染17例,阳性检出率为19.77%(17/86);其中HPV6+11型8例,占混合型感染的47.06%(8/17),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类型;其次是5例4种类型的混合感染,占混合型感染的29.41%(5/17)。结论 HPV11型、6型、6+11型、4种类型的混合感染是肛管及肛门区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开展某种病变中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肛管及肛门区 基因类型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HPV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唐永发 耿建祥 +5 位作者 张金浩 刘飞 赵雪 吴崑岚 叶辉 吴金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303-1304,1307,共3页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196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芯片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196例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芯片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196例肛门及肛管CA病变组织标本中检出HPV总阳性率为67.86%(133/196),其中单一型别的阳性率为55.61%(109/196);单一型别的感染中HPV6型阳性率为28.06%(55/196),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为HPV11型,阳性率为27.04%(53/196);混合型HPV感染阳性率为12.25%(24/196),其中HPV6型与11型混合感染占50.00%(12/24),是混合型感染的主要型别,此外还有5例4种型别的混合感染,占混合感染的20.83%(5/24)。结论基因扩增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诊断方法,尤其适合开展某种病变中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肛门 肛管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3 位作者 吴崑岚 郭晓川 周伟 孙继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高危型HPV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tumor,CR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203例...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现已发现HPV感染可诱发人类的许多恶性肿瘤。文中旨在探讨高危型HPV在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tumor,CRT)中的感染情况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从203例结直肠肿瘤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16、18型HPV的基因,其中结直肠绒毛-管状腺瘤(colorectal villus-tubiform adenoma,CRVTAN)83例、结直肠腺癌(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CRAC)12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基因扩增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83例CRVTAN总的HPV感染率为57.83%(48/83)、120例CRAC总的HPV感染率为75.00%(90/120),且与HPV感染密切相关(r分别为23.4、47.3,P<0.01)。结论结直肠肿瘤与HP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腺瘤、还是腺癌,直肠及乙状结肠都是结直肠HPV的高感染部位,这合理的解释了长期以来直肠、乙状结肠腺癌在CRAC中的高发病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快速康复的护理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杜永红 张雪芳 +5 位作者 张莉 吴宝华 王玲丽 朱雅 李雯 雷芸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4期344-345,共2页
腹腔镜作为当今最常用的微创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虽然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 腹腔镜作为当今最常用的微创技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虽然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病人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结直肠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6例尖锐湿疣患者肛门及肛管组织HPV基因型检测及性别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金浩 耿建祥 +6 位作者 路斌 吴崑岚 鞠梅 时磊 李良 李东斌 赵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国内有关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组织HPV分型研究的大样本资料报道极少。文中旨在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男女肛门及肛管CA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况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85年8月至2017年7月江苏省和安徽省4家医院病... 目的国内有关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组织HPV分型研究的大样本资料报道极少。文中旨在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男女肛门及肛管CA组织中HPV感染基因型分布状况和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85年8月至2017年7月江苏省和安徽省4家医院病理组织学诊断为两性肛门及肛管乳头瘤样增生伴挖空细胞(疑似CA)的石蜡组织标本326例。从其CA组织中抽提HPV DNA,对HPV感染型别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两性肛门及肛管CA患者中,HPV总检出率为74.85%(244/326)。其中女147例,男179例,HPV总检出率分别为73.47%、75.98%。两性肛门及肛管CA组织阳性者检出不同型别HPV出现频数合计342次,低危型HPV出现频数合计267次,高危型HPV出现频数合计75次。其中6、11、16、18型HPV感染频数占前4位。30岁以下女性CA发病率较男性显著升高(32.65%vs 16.20%,P<0.05)。结论两性肛门及肛管CA组织中,以6、11、16、18型HPV感染最为常见;30岁以下女性CA发病率较高,应引起疾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及肛管 组织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突变中药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秀芳 金黑鹰 +6 位作者 丁义江 陆茵 李璘 丁曙晴 刘飞 倪敏 王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研究抗突变中药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具有抗突变作用的14种中药(冬凌草甲素、茶多酚、穿心莲内酯和黄芩苷等)处理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采用MT... 目的:研究抗突变中药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结直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使用具有抗突变作用的14种中药(冬凌草甲素、茶多酚、穿心莲内酯和黄芩苷等)处理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采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各浓度时Lovo细胞微卫星不稳定变化.结果:冬凌草甲素、茶多酚、穿心莲内酯和黄芩苷对Lovo细胞和SW48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冬凌草甲素、茶多酚和黄芩苷对Lovo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SW480细胞,特别是黄芩苷对Lovo细胞作用为SW480细胞的5倍,差异有显著意义.穿心莲内酯对SW480细胞的作用优于Lovo细胞,差异具有有显著意义.白藜芦醇、芦荟苷、丹参酮ⅡA、姜黄素4种中药成分作用于这2种细胞后,增殖抑制率较低,且加大药物浓度,增殖抑制率也无明显变化.仙灵脾等6种单味中药对2种细胞不但无明显抑制作用,反而显示有生长促进作用.另在各浓度,Lovo细胞微卫星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茶多酚和黄芩苷等具有抗突变作用的中药具有抑制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其作用与剂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突变作用 结肠癌 错配修复 MTT法 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峰 张春霞 +4 位作者 杜永红 王水明 何勇山 周阿成 金黑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5-536,共2页
目的:评价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对67例采用无支撑的回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14例(20.... 目的:评价无支撑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对67例采用无支撑的回肠造口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4岁,14例(20.8%)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10.4%)患者造口出现水肿,未经特殊处理,约2周后恢复正常;4例(5.9%)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3.0%)患者出现造口旁疝,1例(1.5%)患者于术后4个月时出现造口脱垂,未进行特殊处理;未发生造口回缩。结论:本组较大样本、较长的随访时间证实无支撑回肠造口具有制作简单、安全性好、粪便转流彻底、并发症少、易于护理、易于还纳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有效性,可较好地应用于低位结肠肛管吻合术中的预防性回肠造口,而且造口还纳后的并发症低于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支撑回肠造口 低位直肠切除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组织HPV感染基因型谱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金浩 蔡为民 +6 位作者 耿建祥 夏林 王宏景 吴崑岚 邵馨 梅静 赵雪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140例女性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 目的探讨女性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140例女性肛门及肛管尖锐湿疣(CA)石蜡组织标本中提取23种HPV-DNA,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组织进行23种HPV基因型别的检测,并对其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140例女性肛门及肛管CA组织标本中检出HPV阳性者103例,总的HPV感染率73.57%(103/140)。其中一型HPV感染68例,阳性检出率为48.57%(68/140),多型HPV感染35例,阳性检出率为25.00%(35/140)。一型HPV感染中HPV11型为34例,阳性检出率为24.29%(34/140),HPV11型是最主要的感染型别;其次是HPV6型,共有27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9.29%(27/140)。多型HPV感染中,HPV6+11型13例,占多型感染的37.14%(13/35),是多型感染的主要型别;其次是HPV11+18型和HPV6+11+16型各3例,各占多型感染的8.57%(3/35)。结论 HPV6型、11型、6+11型、11+18型和6+11+16型感染是女性肛门及肛管CA的主要致病类型。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临床开展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方法,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尤其适合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及肛管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别 基因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金黑鹰 丁义江 +4 位作者 刘飞 叶辉 王业皇 樊志敏 沈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18-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本院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的患者,以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Spearman质相关检验分析造口并发症与各个变... 目的探讨影响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并发症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本院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的患者,以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Spearman质相关检验分析造口并发症与各个变量间关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6例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患者,46例(43.4%)患者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其中造口旁疝42例,造口周围炎40例,造口脱垂10例,造口狭窄8例,造口回缩8例。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总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是否腹膜外造口、体重增加和是否得到ET指导有明显关系。腹膜外造口并发症较少,术前造口定位和手术后ET的指导可以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造口 造口并发症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戴功建 金黑鹰 +5 位作者 丁义江 夏建国 刘秀芳 刘飞 谈瑄忠 耿建祥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4周后使用皮下瘤接种法建立结肠造口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50、75、100mg/k... 目的:探索茶多酚对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裸小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MSH2缺失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建立裸鼠的皮下瘤模型,4周后使用皮下瘤接种法建立结肠造口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4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50、75、100mg/kg茶多酚组。腹腔注射茶多酚治疗5d后,计算肿瘤抑制率,并检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情况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GF-β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片段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50、75和100mg/kg 3个剂量茶多酚治疗后,在1、2、3和4周末,治疗组和模型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茶多酚治疗后肿瘤微卫星标志趋于稳定。结论:茶多酚对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微卫星不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DNA错配修复 基因缺失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裸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