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肺转移前微环境形成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韩鸿宽 陶睿智 +4 位作者 王爱云 吴媛媛 李晓曼 韦忠红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5-979,共5页
乳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临床上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往往因发生远端转移而死亡。在转移这一复杂的级联反应过程中,转移前微环境(PMN)的形成近年来被认为在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原发部位的肿瘤通过分泌肿瘤来源的分... 乳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临床上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往往因发生远端转移而死亡。在转移这一复杂的级联反应过程中,转移前微环境(PMN)的形成近年来被认为在肿瘤发生远端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原发部位的肿瘤通过分泌肿瘤来源的分泌因子(TDSF)、细胞外囊泡(EV)等至转移靶器官,从而改变靶器官的微环境以适应之后的肿瘤远端转移。乳腺癌是一种具有多器官转移倾向性的癌症,近年来,大量研究揭示了乳腺癌PMN形成机制,并表明抑制乳腺癌PMN的形成过程能够减少乳腺癌转移。中医药多靶点,多成分的作用特点目前已被报道可以有效干预PMN形成。该文综述了乳腺癌肺PMN形成的机制以及中医药干预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转移前微环境(PMN) 机制 中医药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顾任钧 邹得方 +3 位作者 陶睿智 陆可沁 任浪 孙志广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5期482-490,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伤寒论》经方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对象为从建库到202... 目的:系统评价《伤寒论》经方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对象为从建库到2022年2月1日收录的所有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并对所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治疗FD有效率RR=1.25,95%CI[1.19,1.32];半夏泻心汤降低FD患者综合症状评分WMD=-1.90,95%CI[-2.53,-1.28];缓解腹痛WMD=-1.45,95%CI[-2.20,-0.69];缓解腹胀WMD=-0.79,95%CI[-1.01,-0.57];缓解嗳气WMD=-0.42,95%CI[-0.67,-0.16];缓解反酸WMD=-0.40,95%CI[-0.75,-0.04];降低胃半排空时间:MD=-10.19,95%CI[-14.79,-5.59];降低胃全排空时间:MD=-25.00,95%CI[-29.31,-20.69];提升胃蠕动幅度(短直径):MD=0.25,95%CI[0.16,0.34];提升胃蠕动幅度(长直径):MD=0.97,95%CI[0.89,1.05];提升胃蠕动频率:MD=1.07,95%CI[0.29,1.85];减少胃肥大细胞个数:MD=-5.15,95%CI[-7.69,-2.61];增加胆囊收缩素分泌:MD=18.25,95%CI[10.61,25.89];增加胃动素分泌MD=39.01,95%CI[30.35,47.66]。所纳入的文献中没有报道使用半夏泻心汤后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可以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腹痛、腹胀、嗳气等相关症状、增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分泌,且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的思路,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新生解析活血化瘀的科学内涵--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学术思想概述
3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0期1587-1592,共6页
一、创新团队简介(参见本期封面)防治肿瘤一直是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创新团队融东西方医学于一体,围绕中医药参与防治肿瘤过程引发的关键科学问题联合国内外著名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创新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体系,构建创新... 一、创新团队简介(参见本期封面)防治肿瘤一直是世界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创新团队融东西方医学于一体,围绕中医药参与防治肿瘤过程引发的关键科学问题联合国内外著名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创新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理论体系,构建创新研究方法与技术平台,形成创新技术与产品,楔合世界及我国"一带一路"在民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团队 活血化瘀 江苏省高校 西方医学 血管生成 理论体系 中医药人才 肿瘤病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抗肿瘤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梗所致心衰大鼠模型复制的改良初探及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喻斌 周静 +3 位作者 吕高红 许惠琴 李伟 方泰惠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80,共4页
目的对心梗所致心衰大鼠模型的复制提供改良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方法在常规大鼠心梗诱导心衰模型的基础上,对大鼠体重、麻醉药剂量、气管插管方式、心脏暴露方法、缝合处理、心肺按压处理等进行优选和改良。造模后进行死亡... 目的对心梗所致心衰大鼠模型的复制提供改良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方法在常规大鼠心梗诱导心衰模型的基础上,对大鼠体重、麻醉药剂量、气管插管方式、心脏暴露方法、缝合处理、心肺按压处理等进行优选和改良。造模后进行死亡率、体征、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左心室微循环、左室质量指数、心肌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与常规方法相比,本实验心衰组大鼠术后死亡率可见减少。同时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明显减少,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质量(LVW)、心脏质量(HM)、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脏质量指数(HMI)明显增加,左心室微循环灌注不足。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心衰组心肌细胞肥大,肌纤维排列紊乱,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超微结构中也发现线粒体、核膜以及肌纤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本实验中的模型复制方法能明显提高心衰大鼠存活率和模型复制成功率,并为心衰模型提供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梗所致心衰 模型改良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超微结构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理学呼吸系统药章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设计
5
作者 李晓曼 吴媛媛 +5 位作者 余苏云 韦忠红 王爱云 陈文星 马宏跃 陆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为了探讨“互联网+”时代如何合理、适当地设计并运用线上教学资源构建新型课堂,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成既定目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药理学中“呼吸系统药”章节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探... 为了探讨“互联网+”时代如何合理、适当地设计并运用线上教学资源构建新型课堂,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达成既定目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药理学中“呼吸系统药”章节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发现线上与线下课堂的有效融合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枯燥单一、学生主体地位易被忽略、师生缺乏互动、教学内容不可重温及单纯线上教学学生自觉性差等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活力,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呼吸系统药 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活性成分DATS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黑色素瘤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沈颖 刘玉萍 +5 位作者 王旭 沈培亮 祝娉婷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0-1676,共7页
目的探讨大蒜的重要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介导的黑色素瘤的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采用MTT的方法检测DATS对B16F10和A375两种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数目的影响;2分别采用划痕法及Transwell法检测DATS对... 目的探讨大蒜的重要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介导的黑色素瘤的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采用MTT的方法检测DATS对B16F10和A375两种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数目的影响;2分别采用划痕法及Transwell法检测DATS对细胞迁移运动能力的影响;3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了DATS对PAF诱导的细胞MMP-2、ERK、p38等相关转移蛋白的影响;4采用尾静脉注射肿瘤转移模型,检测DATS体内抑制PAF介导的黑色素瘤转移。结果 DATS浓度达50、100μmol·L-1时,B16F10细胞的相对生长率分别降至73.21%、48.78%。DATS对PAF诱导的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明显抑制PAF诱导的B16F10细胞的MMP-2、桩蛋白、局部黏着斑激酶(FAK)等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DATS能够明显抑制PAF诱导的肿瘤转移,且与使MAPKs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DATS PAF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颗粒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静 梁晓雯 +1 位作者 龙军 方泰惠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1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GC颗粒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水浸液灌胃16 d复制大鼠脾虚模型,给药7 d,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大鼠灌胃给药7 d,测定APTT,PT,TT及出凝血时间。结果 GC颗粒能降低脾虚大鼠全血低、中、高切变... 目的观察GC颗粒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水浸液灌胃16 d复制大鼠脾虚模型,给药7 d,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大鼠灌胃给药7 d,测定APTT,PT,TT及出凝血时间。结果 GC颗粒能降低脾虚大鼠全血低、中、高切变率血液粘度、血浆粘度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缩短大鼠凝血系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大鼠出凝血时间。结论本研究为GC颗粒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颗粒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挖掘丹参-苦参药对提取物的抗炎药效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成鹏 黄帅 +4 位作者 杨宇 吴佳伟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丹参-苦参药对的潜在靶点,探索其对于炎症模型的抗炎药效,为新药开发以及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研究药对提取物的抗炎药效...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丹参-苦参药对的潜在靶点,探索其对于炎症模型的抗炎药效,为新药开发以及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采用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研究药对提取物的抗炎药效;基于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探究丹参-苦参提取物经皮给药后外周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改变;采用伊文思蓝腹腔注射实验模拟炎性因子的渗出,探究药对提取物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预测药对提取物发挥抗炎作用主要与免疫过程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相关,说明机制与抑制促炎因子,改善血管通透性等相关。结论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确证了抗炎作用涉及降低STAT3通路中IL-6、G-CSF水平及血管通透性,此作用与丹参苦参药对中主要成分丹参酮、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苦参药对 网络药理学 耳肿胀模型 白介素-6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发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气道重塑特征的方法和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婷 钱佩瑶 +2 位作者 洪敏 刘成勇 郑劼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3,共7页
气道重塑是慢性哮喘最复杂的病理基础之一,建立具有气道重塑特征的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对评价药效及阐明病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相关动物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可行的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气道重塑 动物模型 TH2型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新苷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威 甘啸阳 +5 位作者 许惠琴 朱逸晖 束安梅 富莹雪 喻斌 吕高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山茱萸新苷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雄性KK-Ay小鼠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周复制DN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氨基胍组(阳性对照,100 mg/kg)、山茱萸新苷组(100 mg/kg),另取雄性C57... 目的探讨山茱萸新苷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雄性KK-Ay小鼠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周复制DN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氨基胍组(阳性对照,100 mg/kg)、山茱萸新苷组(100 mg/kg),另取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6只。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8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观察其肾组织病理损伤、纤维化改变和肾小球微观结构,检测其肾皮质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Ⅳ型胶原(COL-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皮质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改变,肾小球系膜增生严重且基底膜有大量不规则块状暗色致密物沉积;其FBG、24 h尿蛋白水平,血清IL-12、BUN、Scr水平,肾皮质RAGE、COL-Ⅳ、i NOS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纤维化改变及肾小球微观结构均有明显改善,上述各定量指标均普遍好转(P<0.05或P<0.01)。结论山茱萸新苷对DN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尿蛋白水平,缓解肾脏纤维化;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晚期糖基终末产物/RAGE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新苷 糖尿病肾病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 炎症 肾脏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酸调控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改善胆汁淤积肝病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欣 成鹏 +1 位作者 陆茵 韦忠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58,共9页
目的基于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探讨丁香酸对胆汁淤积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香酸低、高剂量(70、140 mg·kg^(-1))组。连续7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于第5天给药2 h后腹腔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 目的基于胆汁酸代谢和肠道屏障探讨丁香酸对胆汁淤积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香酸低、高剂量(70、140 mg·kg^(-1))组。连续7 d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于第5天给药2 h后腹腔注射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末次给药后,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肝质量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验证小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mRNA的表达,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检测肝脏和粪便中总胆汁酸变化。结果丁香酸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P<0.05,P<0.01),减轻肝脏损伤和坏死;降低模型组小鼠结肠的淋巴细胞浸润,恢复隐窝形态。丁香酸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结肠中ZO-1、Occludin、Claudin-5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11个代谢物,下调29个代谢物,代谢产物主要涉及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胆汁分泌通路。丁香酸降低肝脏中总胆汁酸含量及增加粪便总胆汁酸的排出(P<0.05,P<0.01)。结论丁香酸可以显著改善胆汁淤积小鼠肠道屏障的受损,并且促进胆汁酸的代谢,这可能是丁香酸改善胆汁淤积的关键调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酸 胆汁淤积 肝损伤 肠道屏障 胆汁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玥珂 钱程 +3 位作者 唐彧 韦忠红 陆茵 王爱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外渗和转移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癌症患者的血小板增多与患者不良生存率相关。由于大量的微粒和外泌体,血小板还能够很好地协调局部和远处的肿瘤-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以血小板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以下将对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受体 肿瘤 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 抗肿瘤药 肿瘤发生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及其活性物质调控干细胞分化与功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章腾 宋梦瑶 +3 位作者 钱程 邹伟 王爱云 陆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至今已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和临床验证。古代医家依据中医药理论,使用天然药物和自然手段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损伤修复。近年来,干细胞作为修复机体损伤的重要工具,掀起了研究热潮。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至今已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和临床验证。古代医家依据中医药理论,使用天然药物和自然手段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损伤修复。近年来,干细胞作为修复机体损伤的重要工具,掀起了研究热潮。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中医药与干细胞之间的潜在关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投入研究。从再生医学与干细胞、中药调控干细胞的优势以及中医药和再生医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梳理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理论 中药 再生医学 干细胞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邹得方 顾任钧 +5 位作者 朱明喜 任浪 陶睿智 陆可沁 王爱云 孙志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948,共8页
目的 评估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模方法的效果,并探讨半夏泻心汤对FD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碘乙酰胺组、洛哌丁胺组、夹尾组和食醋组。经过1周干预,观察各组小鼠状态并检测其胃肠动力、激素水平及... 目的 评估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FD)造模方法的效果,并探讨半夏泻心汤对FD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碘乙酰胺组、洛哌丁胺组、夹尾组和食醋组。经过1周干预,观察各组小鼠状态并检测其胃肠动力、激素水平及病理变化,评估并确定一种较为理想的FD造模方法。造模后给予不同剂量半夏泻心汤进行干预,观察小鼠胃肠功能的改变,并通过免疫组化、ELISA、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研究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4种造模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碘乙酰胺组、洛哌丁胺组和食醋组小鼠与空白组相比体质量有所减轻;碘乙酰胺组和食醋组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下降;夹尾组及食醋组小鼠血清中胃肠激素发生变化。最后评估碘乙酰胺法为最优的FD造模方法。给药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对FD小鼠进食量及体质量无明显影响,中、高剂量可改善FD小鼠身体状态,提高其胃排空率与小肠推进率。免疫组织化学、ELISA、Western blot等实验结果证实,中、高剂量半夏泻心汤可显著降低FD小鼠十二指肠及血清内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结论 碘乙酰胺法是一种更优的FD造模方法。半夏泻心汤可改善FD小鼠状态,提高胃肠动力,通过降低炎症因子分泌达到治疗F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模型比较 半夏泻心汤 碘乙酰胺 TNF-Α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保护大鼠缺血心肌与炎症小体NLRP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新宇 王曼 +3 位作者 孙帅军 陈叶香 蒋宝平 许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83-1388,共6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所致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小体NLRP3(NL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相关蛋白的表达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所致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小体NLRP3(NL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相关蛋白的表达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al B低、中、高剂量组。Sal B各剂量组腹腔注射给予Sal B 5、10、15 mg·kg^(-1),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连续给药7 d;从d 5开始,皮下多点注射ISO(30 mg·kg^(-1)),连续2 d造模。末次造模24 h后观察Sal B对大鼠心电图、血清中心肌酶、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含量、心肌组织中炎症小体NLRP3相关蛋白表达及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Sal B可以明显减轻心肌组织坏死和炎细胞浸润,明显降低心电图中T波值(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各剂量组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值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值,Sal B中、高剂量组的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值及中剂量组的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Sal B中、高剂量组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值明显升高(P<0.05,P<0.01);Sal B给药组的心脏组织中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Sal B具有抗ISO所致大鼠心肌缺血作用,该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小体NLRP3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NLRP3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缺血 白细胞介素1-Β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抗肿瘤机制及其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婷婷 仲金秋 +4 位作者 曹玉珠 吴佳伟 陈文星 王爱云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5-1199,共5页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IFNs能够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转移及血管新生、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将其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联合...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IFNs能够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转移及血管新生、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将其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抑制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的发展进程。同时,采用IFNs诱导剂或将IFNs与新兴免疫疗法联合应用能明显增加肿瘤治疗效果。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报道的IFNs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为后续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肿瘤 分子机制 转移 免疫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朱晓静 张峰 +4 位作者 孔德松 陆茵 王爱云 陈文星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结合,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有效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肝中所有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都能表达TLR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中的一些... 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脂多糖结合,启动天然免疫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有效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肝中所有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都能表达TLR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肝中的一些细胞如肝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能通过各自表面的脂多糖/TLR4信号转导途径,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共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就对脂多糖/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脂多糖 信号转导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兜铃酸Ⅰ对大鼠体内PI3K/Akt/NF-кB通路的影响к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召聪 陆茵 +5 位作者 顾亚琴 钱知知 汪思亮 韦忠红 盛晓波 张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诱导的马兜铃酸肾病可能病变机制,分析其对PI3K/Akt/NFкB通路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AAⅠ高、低剂量(9.0、2.25mg/kg)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d后,取血...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诱导的马兜铃酸肾病可能病变机制,分析其对PI3K/Akt/NFкB通路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AAⅠ高、低剂量(9.0、2.25mg/kg)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d后,取血清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KP),并用HE法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PI3K、Akt、NFкB蛋白的表达,此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AⅠ对肾脏组织IL-6和TNF-的表达变化。结果给药AAⅠ组与对照组比较,Cr、BUN、AKP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肾脏病变和炎症改变,IL-6、TNF-表达显著增多(P<0.01);PI3K、Akt、NFкB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AAⅠ能导致肾脏毒性,并且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NFкB通路,诱发炎症,从而加重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Ⅰ 肾损伤 PI3K/Akt/NFкB通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地-山茱萸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斌 许惠琴 +4 位作者 吴诚 吴佳蕾 农伟虎 李伟 陶玉菡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50-2752,共3页
目的探讨生地-山茱萸药对干预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筛选合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2 w。12 w末,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血,制备血浆和血清。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总-氧化氮合酶(T-NOS)... 目的探讨生地-山茱萸药对干预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的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筛选合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2 w。12 w末,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取血,制备血浆和血清。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总-氧化氮合酶(T-NOS)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放射免疫测定血清中血栓素(TXB2)和前列腺素(6-keto-PGF1α)及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NO下降,灌胃生地-山茱萸药对组有上升趋势,ET和SOD与之相反。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XB2升高,用药后,药对组明显下降(P<0.01),6-keto-PGF1α与之相反。结论生地-山茱萸药对可恢复NO/ET和TXA2/PGI2平衡,SOD活力增加,表明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从而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因糖尿病引起的包括心脏病变、主动脉病变和肾病变在内的多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山茱萸药对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一氧化氮/内皮素 血栓素/前列腺素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的转化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阮鸣 张李阳 +2 位作者 喻斌 陈玉胜 庄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前后黄芪甲苷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法、柱色谱分离法、波谱鉴定技术进行发酵前后的成分变化研究;观察转化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效应。结果:在黄芪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转化形成6-O-β-D-葡萄糖基... 目的:研究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前后黄芪甲苷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法、柱色谱分离法、波谱鉴定技术进行发酵前后的成分变化研究;观察转化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效应。结果:在黄芪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转化形成6-O-β-D-葡萄糖基-环黄芪醇,该转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结论: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经药用真菌(灵芝)双向性固体发酵后发生了生物转化,这一转化具有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黄芪 黄芪甲苷 双向性固体发酵 6-O-β-D-葡萄糖基-环黄芪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