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药用真菌“双向发酵”的起源、发展及其优势与潜力
被引量:73
- 1
-
-
作者
庄毅
潘扬
谢小梅
张李阳
-
机构
中国菌物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真菌研究中心
江西中医学院菌物药研究中心
南京晓庄学院药用菌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2期3-6,共4页
-
文摘
笔者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用药用真菌发酵药材的设想,实验证实在农副产品构成的营养基质内掺入适量经特选的含有活性成分的中药材作为药性基质,致使发酵具有双向性,其产物由药用菌质(如槐耳菌质)转为药性菌质(如槐芪菌质○F),可以显著增强其免疫活性,提高药效与疗效,这是现代“双向发酵”工程的起源,此后因理论与技术发展,使它被认为是生物技术的新起点,中药新药研制的新途径,各种菌质必将成为中药内菌物药的重要组成。较深入和更扩大的研究认为,它有增效、扩用、解毒持效等作用可发展为用中药二次开发和兽药领域。与其它有关生物技术比较,在现阶段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双向发酵”研发道路宽广,前景良好,也还存在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如怎样以中医药理论指导构成发酵组合和对各种菌质的科学定性等,尤其需要从基质发酵为菌质的大规模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
-
关键词
双向发酵
营养基质/药性基质/全性基质
药用菌质/药性菌质
无渣型/去渣型
增效/持效/扩用/解毒
二次开发
-
Keywords
Bi - directional fermentation
A nutrient ground substance, a medicinal ground substance, a medicinal and nutrient ground substances
A medicinal fungous substance, a fungous substance containing herbs
Disearding waste -type, no waste -type
Strengthening and maintaining the drug' s effects, widening the range of taking medication, detoxification of poisonous herbs, twic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s
-
分类号
S567.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药用真菌双向性固体发酵工程与中成药药渣再开发
被引量:33
- 2
-
-
作者
庄毅
洪净
-
机构
中国菌物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真菌研究中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教育司
-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918-1919,共2页
-
-
关键词
中成药
固体发酵工程
药用真菌
双向性
药渣
中医药理论
六味地黄丸
小柴胡汤
-
分类号
TQ461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
-
题名药用真菌新型(双向型)固体发酵工程
被引量:100
- 3
-
-
作者
庄毅
-
机构
中国菌物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真菌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共4页
-
文摘
简述药用真菌从制曲工艺到固体发酵、新型(双向性 )固体发酵的发展情况 ,着重介绍新型固体发酵工程的理论依据、工艺特色等以及将它研制新药的基本程序 。
-
关键词
药用真菌
双向型
固体发酵工程
营养基质
药性基质
药性菌质
全性菌质
-
分类号
TQ460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
-
题名中国药用真菌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 4
-
-
作者
庄毅
-
机构
中国菌物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真菌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食用菌》
2005年第5期3-5,9,共4页
-
文摘
药用真菌(含真菌药物)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均已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中国的药用真菌事业作概括说明,对优势与问题作基本分析,同时展望未来,提出目标与措施,即:一、争取在今后四十年左右时间内,在中药领域内出现一类菌物药;二、从人用扩大到兽用;三、为此应努力配合在相关院、校设立药用真菌专业,并成立专业性研究机构。实现以上目标需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尤需政策扶持。
-
关键词
中国药用真菌
现状
展望
-
分类号
S567.3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的转化研究
被引量:19
- 5
-
-
作者
阮鸣
张李阳
喻斌
陈玉胜
庄毅
-
机构
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药用菌物研究所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菌物学会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真菌研究中心
-
出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43,共5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JH07-17)
南京市科技局项目(2008创基030)
南京晓庄学院重点研究项目(20007NXY16)
-
文摘
目的:研究黄芪双向性固体发酵前后黄芪甲苷的转化。方法:采用HPLC测定法、柱色谱分离法、波谱鉴定技术进行发酵前后的成分变化研究;观察转化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氧化效应。结果:在黄芪发酵过程中,黄芪甲苷转化形成6-O-β-D-葡萄糖基-环黄芪醇,该转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结论: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经药用真菌(灵芝)双向性固体发酵后发生了生物转化,这一转化具有增效的作用。
-
关键词
灵芝
黄芪
黄芪甲苷
双向性固体发酵
6-O-β-D-葡萄糖基-环黄芪醇
-
Keywords
Ganoderma lucidum(Curtis:Fr.)P.Karst.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 Hsiao
Astragaloside IV
Bidirectional solid fermentation
6-O-β-D-glucoside cycloastragenol
-
分类号
R282.7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