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荟萃分析
1
作者 杨云云 苟玉东 +1 位作者 郑侠 周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17-124,共8页
目的探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nocarcimoma,PDA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和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并筛选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数据库... 目的探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nocarcimoma,PDA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和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检索并筛选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2月有关TIL和PDAC预后相关的研究,利用荟萃分析计算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使用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行系统评价TIL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7篇文献共804例患者,荟萃分析发现CD8^(+)TIL增加的PDAC患者具有更长的OS(HR=0.49;95%CI:0.38~0.63;P<0.001)与DFS(HR=0.56;95%CI:0.43~0.73;P<0.001);CD4^(+)TIL增加也意味着更长的OS(HR=0.66;95%CI:0.51~0.84;P=0.001),但与DFS无关(HR=0.76;95%CI:0.48~1.20;P=0.243);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TIL增加与OS延长具有显著相关性(HR=0.36;95%CI:0.22~0.59;P<0.001)。然而,CD3^(+)TIL、FoxP3^(+)TIL、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TIL增加与PDAC患者的OS和DFS均无相关性。结论某些TIL亚型对PDAC患者的生存和疾病复发风险具有预测价值,TIL可作为临床判断PDAC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预后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性手足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毛一鸣 郝利平 +1 位作者 郭慧君 王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269-270,共2页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是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临床常用尿素霜外用、塞来昔布口服等治疗,但效果不尽满意。中医治疗HFS有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浸泡法、湿敷法、油膏剂外用)、内外治结合、针灸等多种方法...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是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临床常用尿素霜外用、塞来昔布口服等治疗,但效果不尽满意。中医治疗HFS有中药内服、中医外治法(浸泡法、湿敷法、油膏剂外用)、内外治结合、针灸等多种方法,综述如下。1中药口服叶席忠等[1]认为化疗后HFS多因脾肾亏虚、瘀毒凝滞、阴血不足所致,将口服卡培他滨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用益气养阴活血汤口服,对照组用维生素B6口服,21天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4.34、对照组7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S 维生素 中医治疗 手足综合征 化疗性 化疗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相关手足皮肤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毛一鸣 郝利平 +1 位作者 郭慧君 王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期132-133,共2页
肿瘤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标,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靶点,阻断肿瘤血管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2]。根据靶点及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分为4类[3],靶向... 肿瘤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管生成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标,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靶点,阻断肿瘤血管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2]。根据靶点及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分为4类[3],靶向VEGF的单克隆抗体、靶向VEGFR的单克隆抗体、捕捉游离VEGF的Trap和靶向V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抗血管生成药物 单克隆抗体 肿瘤血管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治疗 VEGFR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治疗贝伐珠单抗导致蛋白尿1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成远 马兴群 +1 位作者 江超 陈映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9期3129-3131,共3页
晚期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贝伐珠单抗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批准用于晚期大肠癌的治疗。该药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胃肠穿孔、血栓等。本例患者长期应用贝... 晚期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贝伐珠单抗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批准用于晚期大肠癌的治疗。该药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胃肠穿孔、血栓等。本例患者长期应用贝伐珠单抗,现就其毒副反应蛋白尿的治疗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蛋白尿 贝伐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培他滨节拍治疗肝细胞癌伴脾亢所致血小板低下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岳丽 程颖 +3 位作者 耿海云 华海清 王锋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78-480,共3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最常见和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因无法手术而失去根治机会。门静脉高压是HCC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常继发脾功能亢进(脾亢),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从而影响抗...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最常见和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因无法手术而失去根治机会。门静脉高压是HCC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常继发脾功能亢进(脾亢),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从而影响抗肝癌药物的疗效。研究证明卡培他滨在晚期HCC中具有潜在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尤其当给予节拍式化疗(metronomic chemotherapy)时,被证实是一种积极而安全的选择[1⁃3]。我院收治1例晚期HCC合并脾亢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节拍治疗1年以上,患者不仅带瘤生存时间明显延长,而且血小板低下状况也得到了改善。现将本例患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卡培他滨 节拍治疗 血小板低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郑侠 陈晓锋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37-43,共7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诊断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等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自索拉非尼和奥沙利铂取得成功后的近10年,多项临床研究折戟沉沙,一度使晚期HCC治疗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近年来,随着瑞戈非尼...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诊断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等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自索拉非尼和奥沙利铂取得成功后的近10年,多项临床研究折戟沉沙,一度使晚期HCC治疗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近年来,随着瑞戈非尼、仑伐替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的成功,使得HCC系统治疗逐渐丰富。本文回顾近10年来HCC的大型临床研究数据,分析HCC系统治疗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系统治疗 仑伐替尼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优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瑜 姚琳 刘秀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51-854,共4页
胰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仅少数患者在确诊时存在手术根治机会。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介于明确可切除与不可切除胰腺癌之间,划分出了一种特殊类型,即边缘可切除胰腺癌(BRPC)。此类胰腺癌根治性手术难度大,R0切除率低、复发风险高,... 胰腺癌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仅少数患者在确诊时存在手术根治机会。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介于明确可切除与不可切除胰腺癌之间,划分出了一种特殊类型,即边缘可切除胰腺癌(BRPC)。此类胰腺癌根治性手术难度大,R0切除率低、复发风险高,新辅助治疗在提高BRPC的R0切除率和延长生存期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优化新辅助治疗策略、改善BRPC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边缘可切除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8
作者 郑侠 张源净 +4 位作者 苟玉东 韦琪 卫思慧 杨志慧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83-589,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为HCC精准管理探索可靠的预后生物标记物。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肝细胞癌数据集(TCGA-LIHC)中组织样品的RNA测序数据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TCGA-LIHC数据集);...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为HCC精准管理探索可靠的预后生物标记物。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肝细胞癌数据集(TCGA-LIHC)中组织样品的RNA测序数据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TCGA-LIHC数据集);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肝脏肿瘤切除术的HCC患者(临床HCC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和癌旁组织中Glut1的表达。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Glut1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CGALIHC数据集中共371例患者纳入分析。与癌旁组织比较,Glut1在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0.93±1.55vs.0.55±0.36,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Glut1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为0.68(95%CI:0.57~0.79);Glut1表达与性别、年龄、种族、病毒感染、组织学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Glut1低表达患者的OS更长(中位OS:71.0个月vs.54.1个月,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Glut1表达、T分期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5)。在临床HCC病例中,共纳入63例符合标准的HCC患者。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CC组织中Glut1阳性表达16例(25.4%),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6例(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分析显示,Glut1阳性表达患者的OS(中位OS:41.0个月vs.16.5个月,P<0.01)和DFS(中位DFS:10.2个月vs.3.5个月,P=0.017)短于阴性表达者;Glut1表达与AFP水平有关(P=0.046),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和邻近组织侵犯均无关(>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邻近组织侵犯和Glut1表达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Glut1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因素。结论 Glut1在HCC组织中表达升高,其表达是影响患者OS和DFS的独立因素,高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1 预后因子 回顾性分析 基因组图谱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上臂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伴胰腺、胃、腹腔转移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卫思慧 王锋 +1 位作者 华海清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8-480,共3页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欧美人多发生在皮肤而亚洲人多发生在肢端和黏膜,主要通过淋巴和血行转移,远处转移好发于肺、肝和脑等脏器,胰腺、胃转移较为罕见[1-2]。本院收治1例患者初诊时即发现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欧美人多发生在皮肤而亚洲人多发生在肢端和黏膜,主要通过淋巴和血行转移,远处转移好发于肺、肝和脑等脏器,胰腺、胃转移较为罕见[1-2]。本院收治1例患者初诊时即发现胰腺转移性黑色素瘤,后证实其原发灶位于左上臂皮肤,病程中逐渐出现胃、降结肠及右肾旁等多处转移。现将该例以胰腺占位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黑色素瘤患者的诊治和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胰腺转移瘤 胃转移瘤 BRAF抑制剂 PD-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ALB和HBV-DNA对晚期肝细胞癌快速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廖峰 郑侠 +1 位作者 秦叔逵 刘秀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ALB)和乙肝病毒DNA(HBV-DNA)对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疾病快速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HBV相关晚期HCC患者60例,接受化疗、分子靶向...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蛋白(ALB)和乙肝病毒DNA(HBV-DNA)对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疾病快速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HBV相关晚期HCC患者60例,接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或PD-1单抗治疗后根据无进展生存期(PFS)将患者分为快速进展组和非快速进展组各30例;收集并比较治疗前外周血NLR、总胆红素(TBIL)、ALB、前白蛋白(PA)、HBV-DNA、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甲胎蛋白(AFP)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的最佳截断值及其评估PF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非快速进展组相比,快速进展组患者的年龄更小,TBIL、LDH、AFP和NLR水平更高,而ALB和PA水平更低(P<0.05);两组间ALT水平和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快速进展组HBV-DNA>50 IU/ml及Child-pugh B7和A6分的患者更多(P=0.015、P=0.017)。ROC曲线显示NLR的最佳截断值为2.88,其中低NLR组24例,高NLR组36例。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低NLR水平、HBV-DNA<50 IU/ml、ALB>35 g/L和AFP≤400 ng/ml是患者获得较长PFS的独立因素。结论NLR、ALB和HBV-DNA是晚期HCC疾病快速进展的独立预后因子,高水平NLR预示着姑息治疗后PFS较短,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白蛋白 乙肝病毒DNA 快速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信行模式护理健康教育在肝癌晚期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艳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1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肝癌晚期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利用知信行模式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7.11-2018.05收治的60例进行肝癌晚期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知信... 目的:探讨肝癌晚期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利用知信行模式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及对其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2017.11-2018.05收治的60例进行肝癌晚期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知信行模式护理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对比其疗效及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p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切两组患者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消化道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其中观察组共出现3例患者(6.67%),对照组共出现7例患者(16.67%),发生率为17.50%,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晚期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患者利用知信行模式护理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较为明显,且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护理健康教育 癌因性疲乏 应用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R-TKIs药物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自噬与角化过度的机制研究
12
作者 李文明 郑侠 +2 位作者 时悦 苟玉东 杨爱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20-21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VEGFR-TKIs)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自噬与角化过度的机制,从而初步探索该药物诱导手足皮肤反应(hand foot skin reac...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VEGFR-TKIs)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自噬与角化过度的机制,从而初步探索该药物诱导手足皮肤反应(hand foot skin reaction,HFSR)的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VEGFR-TKIs代表药物索拉非尼和阿帕替尼分别干预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及肝癌细胞株HepG2,MTT法检测两种药物对HaCaT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自噬抑制剂3-MA预处理HaCaT后,再联合索拉非尼或阿帕替尼干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药物对HaCaT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Beclin 1、LC3-I/II和角蛋白K1、K10的表达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0.1~0.4μmol/L的索拉非尼和0.1~0.3μmol/L阿帕替尼对HaCaT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促进作用,但该浓度对肝癌细胞株HepG2却表现为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索拉非尼和阿帕替尼可诱导更多HaCaT细胞进入增殖期,但联合自噬抑制剂3-MA后,增殖期细胞显著减少。Western-blot结果发现,索拉非尼和阿帕替尼均能增加HaCaT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II、K1和K10的表达,而联合3-MA后,Beclin 1、LC3-II、K1、K10表达水平较单用索拉非尼或阿帕替尼显著降低。结论: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等VEGFR-TKIs药物诱导的HFSR的发病过程与细胞自噬相关,自噬可作为防治HFSR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手足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濮忠建 杨爱珍 +4 位作者 秦叔逵 许丹 陈惠英 徐海军 华海清 《湖北中医杂志》 2020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XAP)单药联合奥沙利铂(OXA)影响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荧光染色法分别观察XAP、OXA及两药联合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上述药物促进HepG-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情况。免疫...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XAP)单药联合奥沙利铂(OXA)影响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荧光染色法分别观察XAP、OXA及两药联合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上述药物促进HepG-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凋亡相关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染色表明,XAP、OXA及两药联合作用48h后,均不同程度引起HepG-2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是5.33%、11.67%、2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或<0.01),且XAP+OXA组凋亡率明显高于XAP组、OXA组(<0.01)。流式细胞技术结果显示,XAP、OXA及两药联合作用于HepG-2细胞48h后,凋亡率分别是16.7%、15.9%、2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0.05),XAP+OXA组明显高于XAP组、OXA组(<0.05);此外,XAP组将HepG-2细胞阻滞于G0/G1期,XAP+OXA组阻滞于S期。免疫组化提示Survivin在对照组着色强,各药物组弱于对照组(<0.01),且XAP+OXA组弱于XAP组、OXA组(<0.05)。结论XAP、OXA能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两药联合时,作用更为明显,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与降低Surviv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HEPG-2细胞 消癌平注射液 奥沙利铂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