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德尔菲法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宏 孙海舰 +1 位作者 孟达理 朱永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2期376-379,共4页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辨证分型及各证型诊断标准进行专家调研分析,制定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医诊断标准。方法共对全国46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反馈的数据,评价专家意见的集中和协调程度、问卷... 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辨证分型及各证型诊断标准进行专家调研分析,制定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医诊断标准。方法共对全国46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利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反馈的数据,评价专家意见的集中和协调程度、问卷信度情况。结果第一轮专家咨询共22名,专家积极系数为95.45%;第二轮专家咨询共24名,专家积极系数为87.5%。第一轮专家调查的内部一致信度值0.353,第二轮信度值0.613。结论符合临床实际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医辨证分型:肝郁痰凝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气滞痰凝证、气阴两虚证、阳虚痰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规范化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对单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康 汪晓明 +1 位作者 王建国 马朝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5期119-123,153,共6页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对于单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对于单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受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甲状腺癌术后常规护理及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术后连续3 d头痛及颈肩背部肌肉酸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连续3 d颈部引流液量;比较两组术后第3天促甲状激素(TSH)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3天VAS评分、颈部引流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颈部引流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可以通过穴位及局部渗透的作用明显缓解单侧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肩背部肌肉酸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颈部肿胀等不适症状,同时能够明显减少颈部创面的渗出,降低引流液量,加速术后康复,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奄包 甲状腺癌 术后康复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全切除术方式的选择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明 高国宇 +1 位作者 郭嵩 孙海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27-128,137,共3页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且由于其发病缓慢,临床早期症状较为隐蔽,临床确诊时多数患者已经进入疾病中后期阶段,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问题。目前,规范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手术的综合护理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除术 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 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淋巴结清扫方案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谢晓东 李峻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8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实施改良淋巴结清扫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76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腹腔镜胃癌根...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实施改良淋巴结清扫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76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采用常规淋巴结清扫方案,观察组采用改良淋巴结清扫方案。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手术切口长度、进流质饮食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脾门区、幽门区、贲门区、腹腔干区淋巴结清扫数及淋巴结清扫总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改良淋巴结清扫方案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可能有助于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根治性手术 淋巴结清扫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冬 杨飞 夏存冰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且易转移,患者就诊时常因病灶局部进展而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虽然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疗效已取得明显提高,但患者生存率依然很低,预后差。近年兴起的免疫治疗已在肺癌、黑色素瘤治疗中取得可喜的效果,但由...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且易转移,患者就诊时常因病灶局部进展而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虽然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疗效已取得明显提高,但患者生存率依然很低,预后差。近年兴起的免疫治疗已在肺癌、黑色素瘤治疗中取得可喜的效果,但由于胰腺癌病灶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低数量的T细胞浸润以及低突变负荷,使得胰腺癌免疫治疗疗效欠佳。该文就目前胰腺癌免疫治疗的药物品种和治疗方式展开了综述,比较各类药物单用及联用的临床疗效,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免疫治疗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功能预康复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加速康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龚冠闻 成汇 +3 位作者 葛苗苗 刘江 潘华峰 江志伟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肠功能的预康复措施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64例,根据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导管组(28例)、支架组(16例)和急诊组(20例),其中导管组采... 目的观察肠功能的预康复措施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64例,根据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导管组(28例)、支架组(16例)和急诊组(20例),其中导管组采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早期无渣型肠内营养5~7 d后手术;支架组采用肠道支架减压,联合肠内营养、心肺功能锻炼、并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急诊组在入院后即行手术。观察三组腹腔镜成功率、一期吻合成功率、根治比例、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切口感染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比较三组术后的炎症、营养、免疫指标。结果首次入院时,三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预康复处理后,支架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低于急诊组(P<0.05),导管组与急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康复前后各指标比较,AS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和支架组腹腔镜成功率、一期吻合成功率高于急诊组(P<0.01),三组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发热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急诊组(P<0.05),支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导管组、急诊组(P<0.05);支架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急诊组(P<0.05);导管组、支架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急诊组(P<0.05)。导管组、支架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均显著低于急诊组(P<0.01);两组的CD3^(+)、CD4^(+)和CD8^(+)T细胞计数均高于急诊组(P<0.05),CD4^(+)/CD8^(+)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功能的预康复措施,能有效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的炎症、营养和免疫状况,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功能预康复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 肠道支架 结直肠癌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7
作者 阚明韵 柳欣欣 江志伟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4期337-342,共6页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微创手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凭借3D立体成像、十倍高清术野、仿真灵活的机械手腕、有效滤除震颤、可远程操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外科医生的青睐。有研究表明,与传统开腹、腹腔镜手术同等疗效的情...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微创手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其凭借3D立体成像、十倍高清术野、仿真灵活的机械手腕、有效滤除震颤、可远程操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外科医生的青睐。有研究表明,与传统开腹、腹腔镜手术同等疗效的情况下,机器人胃癌手术在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术中失血、术后应激、术后营养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胃癌根治术 胃肿瘤 微创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鹏 柳欣欣 +3 位作者 王立文 刘江 戴洪山 江志伟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14例行机器人辅助经括约肌切除术根治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直肠恶性肿瘤,肿瘤...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14例行机器人辅助经括约肌切除术根治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直肠恶性肿瘤,肿瘤下缘距肛缘2.5~5.0cm,均未累及肛门括约肌。患者术前均具有良好的肛门功能,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进食、排尿、排气时间等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中转开腹或改变手术方式,未增加手术通道,平均手术总时间为(291.1±68.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0.0±7.6)ml。患者麻醉清醒后,术后2h可进少量流食。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尿潴留表现,术后1d拔出尿管,排尿顺畅,术后1d均完成造口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9±2.3)d,14例患者均行预防性回肠造口,于术后3~6个月行造口还纳,均在规定时间内成功行造口还纳。所有患者术后肛门的控便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出现结肛门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伤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机器人辅助手术 括约肌间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腹股沟疝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西医预防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鲲 任明 +2 位作者 陈晨 郭嵩 高国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6期121-123,共3页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为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人的特点,术后疝复发、皮下出血、阴囊水肿及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相应地预防和治...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为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老年人的特点,术后疝复发、皮下出血、阴囊水肿及疼痛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相应地预防和治疗,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作者临床工作的长期总结,对腹股沟疝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逐一讨论,以期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这些临床常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腹股沟疝 术后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未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嗜酸细胞癌一例
10
作者 李江利 张士虎 +1 位作者 王昆 曹雯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2-73,共2页
病人,女,58岁。因发现甲状腺结节5年入院。5年前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2021年12月7日甲状腺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双侧叶可见数个不均质回声,左侧叶一个大小约5.0 cm×2.6 cm,右侧叶一个大小约0.8 cm×0.4 cm,TI-RADS 3类。甲状... 病人,女,58岁。因发现甲状腺结节5年入院。5年前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2021年12月7日甲状腺彩超检查提示:甲状腺双侧叶可见数个不均质回声,左侧叶一个大小约5.0 cm×2.6 cm,右侧叶一个大小约0.8 cm×0.4 cm,TI-RADS 3类。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正常。血常规、肝功能无异常。既往有高脂血症、腔隐性脑梗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 甲状腺嗜酸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精准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敏 江志伟 +4 位作者 许睿 邵明月 毛珏霞 曾月 朱婷婷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精准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应激反应、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实行系统性、规范性、专业性的精准护理,对... 目的探讨围术期精准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应激反应、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在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实行系统性、规范性、专业性的精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比较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排便、下床活动、进食流质、术后住院时间,术前1 d及术后1、3、5 d监测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R-IR);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评估入院及术后48 h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下床活动、进食流质、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RP、IL-6水平术后均高于术前,且对照组术后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应激状态不同,术后3 d CRP、IL-6数值达到最高,之后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的HOMR-IR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 d、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患者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精准护理能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改善焦虑抑郁状况,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 精准护理 术后恢复 应激反应 焦虑抑郁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坏死性筋膜炎脓毒症10例外科急救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伟华 陆黎 +1 位作者 朱永康 乔威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 探讨蚕食分期清创理念联合创面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VAC)对坏死性筋膜炎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例坏死性筋膜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控制感染、保证内环境稳定的... 目的 探讨蚕食分期清创理念联合创面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VAC)对坏死性筋膜炎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例坏死性筋膜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控制感染、保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创面情况进行分期清创修复处理(包括直接缝合修复6例,植皮愈合1例,换药愈合3例)联合创面VAC治疗。结果 1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实施5次手术,4例患者分别实施13次、8次、7次、4次手术,余4例实施3次手术。1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脏器功能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创面愈合恢复良好。结论 蚕食分期清创理念联合创面VAC是坏死性筋膜炎脓毒症患者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脓毒症 创面 溃疡 蚕食分期清创 封闭负压治疗
原文传递
降逆止呕方穴位贴敷对胃肠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敏 张园园 +1 位作者 邹健如 毛珏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785-788,793,共5页
目的:探讨降逆止呕方穴位贴敷对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136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穴位贴敷组(n=71)。... 目的:探讨降逆止呕方穴位贴敷对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136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5)和穴位贴敷组(n=71)。对照组化疗前30 min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推注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静脉滴注;穴位贴敷组在该基础上给予降逆止呕方穴位贴敷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在急性期和延迟期恶心、呕吐、干呕的发生率以及化疗前后的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评分。结果:穴位贴敷组在延迟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49.25%、0)低于对照组(67.69%、7.6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干呕症状评估量表评分在化疗后1 d、5 d、7 d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降逆止呕方穴位贴敷在预防胃肠肿瘤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方面具有明确临床疗效,尤其是对延迟期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心 呕吐 降逆止呕方 穴位贴敷 化学治疗 胃肠肿瘤
原文传递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太阳 何领 +4 位作者 徐鲲 陈晨 任明 高国宇 王高元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623-1627,共5页
目的对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首次行甲状腺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患者共601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比较MPTC与单灶... 目的对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MPT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首次行甲状腺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患者共601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比较MPTC与单灶性PTC(SPTC)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对MPTC的发病风险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M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601例患者中,MPTC共202例,占33.6%,其中甲状腺双侧癌150例,占MPTC的74.3%。MPTC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9%(123/202)和13.4%(27/202)。MPTC组患者在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肿瘤最大径≥1 cm、甲状腺包膜受侵、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比例均高于SPTC组(P<0.05)。M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男性、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1 cm、全部肿瘤最大径之和≥1 cm及甲状腺包膜受侵的比例高于无转移患者(P<0.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比例低于未转移组(44.7%vs 62.0%,χ^(2)=5.770,P<0.05)。结论MPTC患者双侧癌比例高;BMI≥25 kg/m^(2)、合并HT及甲状腺包膜受侵的PTC患者存在MPTC可能性大,建议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男性、年龄<55岁、甲状腺包膜侵犯的M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更高,建议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多灶性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结节性甲状腺肿 桥本甲状腺炎 包膜侵犯
原文传递
甲状腺结节病例特点分析及其临床诊治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玉亮 朱宏 +2 位作者 陈德轩 王高元 江志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特点及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77例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分别行甲状腺单侧切除、全切、根...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特点及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77例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分别行甲状腺单侧切除、全切、根治性淋巴清扫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男43例(24.3%),女134例(75.7%)。男性与女性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1%vs 76.9%,51.6%vs 52.4%,P>0.05)。20~40岁年龄段的男性及女性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女性(69.2%vs 35.9%,χ^(2)=4.392,P<0.05)。40岁以上年龄段,男、女性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4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的男性甲状腺结节恶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0~40岁淋巴结转移率高(69.2%vs 33.3%,P<0.05);20~40岁年龄段女性甲状腺结节恶性率高于40岁以上女性(90.7%vs 70.3%,P<0.05),但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双侧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明显高于单侧(88.5%vs 60.7%,P<0.01)。结论性别、年龄、甲状腺结节分布特点可作为甲状腺结节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可为患者选择针对性治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 双侧结节
原文传递
双吻合器联合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柳欣欣 李玉萍 +4 位作者 江志伟 龚冠闻 潘华峰 王海锋 邵万金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2期107-111,121,共6页
目的观察双吻合器联合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在中低位直肠癌TME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7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TME术并完成双吻合器法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械吻合后是否进行加固缝合... 目的观察双吻合器联合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在中低位直肠癌TME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7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TME术并完成双吻合器法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械吻合后是否进行加固缝合吻合口分为观察组(经肛加固缝合,n=53)与对照组(未加固缝合,n=44)。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理、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造口还纳前肠镜下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远切缘使用闭合器数量、小肠造口率、下切缘距肿瘤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病例术后肿瘤切缘均为阴性,CRM切缘均完整。两组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造口还纳前行肠镜检查(对照组有1例患者未完成造口还纳),可见对照组吻合口常伴有肉芽增生及典型的直线吻合器处理后残角,观察组吻合口则呈管型通畅平顺,无肉芽增生及残角。结论在中低位直肠癌TME术中使用双吻合器法进行消化道吻合重建后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操作简便,可提高吻合口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系膜切除术 经肛加固缝合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减压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冠闻 张雅 +5 位作者 孙辰华 潘华峰 刘江 成汇 李正军 江志伟 《现代医学》 2021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介绍小肠减压管临床应用,观察小肠减压管与鼻胃管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小肠减压管减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每组20例... 目的:介绍小肠减压管临床应用,观察小肠减压管与鼻胃管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小肠减压管减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的小肠减压管的使用方法实用有效,采用的方法对肠功能起到了康复作用,能有效快速缓解患者的肠梗阻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小肠减压管 胃肠减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