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水热传输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凝 吕川根 +1 位作者 姚克敏 夏士健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针对两系杂交稻制种易遇夏季低温危害制种纯度的技术瓶颈,为正确采用以水调温预防技术,本文依据热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制种稻田的水热传输多层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模型稳定、可靠。对模型输入不同灌水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 cm气温(不... 针对两系杂交稻制种易遇夏季低温危害制种纯度的技术瓶颈,为正确采用以水调温预防技术,本文依据热量平衡原理,建立了制种稻田的水热传输多层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模型稳定、可靠。对模型输入不同灌水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20 cm气温(不育系敏感期的幼穗高度)随着净辐射通量、灌水深度、进水及出水口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增温幅度受这些因子的综合影响。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必须考虑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对育性的实测表明,以水调温对防御夏季低温,提高制种纯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灌水 培矮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2 位作者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3-1058,共6页
基于北京城区太阳辐射和污染气体观测资料,运用TUV4.4辐射传输模型,研究了城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总量平均为329DU,并呈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基于北京城区太阳辐射和污染气体观测资料,运用TUV4.4辐射传输模型,研究了城市大气中太阳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总量平均为329DU,并呈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受城区大气污染的影响,地面处的紫外辐射量大幅减少(最大50%),且在夏季波动较大;云和污染物对紫外辐射的影响要大于总辐射,紫外辐射衰减约为总辐射衰减的2倍;城市低层大气中O3和NOx浓度的增加是造成紫外辐射衰减的重要原因,午后O3浓度与紫外辐射衰减相关系数为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空气污染 臭氧 大气气溶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引种的24种常绿阔叶树种耐寒性比较 被引量:31
3
作者 谢晓金 郝日明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89,共5页
选取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和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等24种常绿阔叶树种,以其枝条为测试材料,运用电导法进行耐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 选取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和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等24种常绿阔叶树种,以其枝条为测试材料,运用电导法进行耐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来测试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计算得到的各树种半致死温度能定量地反映这些树种本身的耐寒能力高低,并且与它们在南京地区越冬适应性观察结果基本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常绿树种 耐寒性 电导法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沌人工鱼群算法及其在灌区优化配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高玉芳 张展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1,共5页
对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灌区优化配水问题,建立了灌区优化配水的混沌人工鱼群算法模型。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进行优化计算,算法能有效地搜索到灌区净效益最高点,优化后与现状种植结构相比,粮食作物面积减少,经济效... 对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了改进,结合灌区优化配水问题,建立了灌区优化配水的混沌人工鱼群算法模型。通过对山东省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进行优化计算,算法能有效地搜索到灌区净效益最高点,优化后与现状种植结构相比,粮食作物面积减少,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面积增大,灌区净效益提高56%。优化结果表明,混沌人工鱼群算法应用于灌区优化配水计算切实可行,为复杂的灌区优化配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群算法 混沌人工鱼群算法 灌区优化配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中CO体积分数与风速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2 位作者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3-157,共5页
CO是城市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在城市的光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2004-08—2005-07期间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连续观测的CO体积分数和风速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北京市大气中CO体积分数与风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大气... CO是城市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在城市的光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2004-08—2005-07期间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连续观测的CO体积分数和风速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北京市大气中CO体积分数与风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CO体积分数受排放源和大气扩散能力的影响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白天8h(09:00-16:00)CO体积分数与风速分布频率存在负的统计相关性,相关系数r=0.93,K值为3.5±0.5。受观测点地理位置和周边道路机动车分布的影响,偏东气流控制时的CO体积分数是偏西气流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风速 风向 采暖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要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光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米娜 姚克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根据 10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生育期及期间的温度和日长资料,研究了它们的光、温生态特性。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各不育系生育期变化的决策变量。结果表明:晚籼及晚粳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强,中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弱到中等,早籼类型... 根据 10个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生育期及期间的温度和日长资料,研究了它们的光、温生态特性。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决定各不育系生育期变化的决策变量。结果表明:晚籼及晚粳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强,中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弱到中等,早籼类型不育系的感光性一般都弱。10个雄性不育系中感温性弱的只占少数,感温性属弱到中强的品种占多数。除HS 3和SE21S的生育期决策变量为日长外,其他各不育系的决策变量均为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雄性不育系 光温特性 感光性 感温性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FLOW2000在沿海地区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耀登 高玉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6,43,共3页
在MODFLOW 2000地下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沿海地区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借鉴含水层-湖泊边界的计算方法,将海岸边界设置成具有周期性和高渗透性的定水头边界,建立了沿海地区地下水模型。此模型在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实际应用表明,模型是... 在MODFLOW 2000地下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沿海地区地下水系统的特点,借鉴含水层-湖泊边界的计算方法,将海岸边界设置成具有周期性和高渗透性的定水头边界,建立了沿海地区地下水模型。此模型在威海市节水灌溉示范区的实际应用表明,模型是可靠的,能有效地模拟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FLOW2000模型 地下水系统 海岸边界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PS模型在武汉市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与检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波 申双和 冯光柳 《湖北气象》 2006年第4期18-20,共3页
为了深入了解CAPPS模型对武汉市空气质量的预报效果,使用2004年10月7日至2005年5月31日逐日武汉市有关环境监测资料和CAPPS模型的预报结果,对CAPPS模型在武汉市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效果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CAPPS模型对武汉市空气... 为了深入了解CAPPS模型对武汉市空气质量的预报效果,使用2004年10月7日至2005年5月31日逐日武汉市有关环境监测资料和CAPPS模型的预报结果,对CAPPS模型在武汉市空气质量预报中的效果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CAPPS模型对武汉市空气质量的预报效果总体较好,预报精确度评分平均达81.99,其中PM10 API的预报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达到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PS模型 空气质量 污染物浓度 污染潜势指数 精确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中NO、NO_2和O_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6
9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3 位作者 李昕 孙扬 申双和 石立庆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6-711,共6页
臭氧(O3)是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氮氧化物(NOx=NO+NO2)关系密切.采用49C臭氧分析仪和42CTL氮氧化物分析仪对北京城区O3和NOx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时间为2004—08~2005—07.结果显示,O3和OX(O3+NO... 臭氧(O3)是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氮氧化物(NOx=NO+NO2)关系密切.采用49C臭氧分析仪和42CTL氮氧化物分析仪对北京城区O3和NOx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时间为2004—08~2005—07.结果显示,O3和OX(O3+NO2)浓度在午后15:00左右出现峰值,NOx呈双峰态日变化,在07:00和23:00左右出现峰值.不同季节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存在差异,O3和NOx浓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达到最大.NOx浓度存在100×10^-9(体积分数)的“分界点”,NOx低浓度时以NOx为主,NOx高浓度时NO占大部分.OX区域贡献和局地贡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前者主要受区域背景O3的影响,在春季最大,后者主要受局地NOx光化学反应的制约,在夏季最强,同时OX组分呈现显著的昼夜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气污染 光化学氧化剂 臭氧 区域贡献 局地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大气环境持续严重污染过程中SO_2的垂直分布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孙扬 王跃思 +4 位作者 刘广仁 安俊琳 马志强 石立庆 徐宏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8-414,共7页
在2004-09-27~2004-10-12期间,以325m气象与环境观测塔为平台,使用43CTL型高精度脉冲荧光SO2分析仪,分别布置在观测塔8m、47m、120m和280m 4层观测平台,对大气中的SO2气体浓度、PM10和PM2.5粒子质量浓度及同步气象因素进行了垂直... 在2004-09-27~2004-10-12期间,以325m气象与环境观测塔为平台,使用43CTL型高精度脉冲荧光SO2分析仪,分别布置在观测塔8m、47m、120m和280m 4层观测平台,对大气中的SO2气体浓度、PM10和PM2.5粒子质量浓度及同步气象因素进行了垂直梯度、连续观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观测期间大气中SO2气体浓度的垂直梯度分布及变化形势,进行了SO2浓度与混合层高度变化、海平面气压变化,风速、风向变化等要素的相关分析,观测到在实验期间大气边界层中SO2浓度由上向下递减分布的现象.由于地形与污染源分布的影响,北风最有利于污染扩散等状况.观测期间捕捉到一次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的大气环境严重持续污染及污染清除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垂直分布 大气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 被引量:26
11
作者 朱彬 马力 +2 位作者 杨军 李子华 曾祥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2-668,共7页
利用2001—2002年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质量浓度、谱分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与我国其他大城市处于同一水平,大于0.3μm气溶胶粒子的平... 利用2001—2002年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溶胶粒子的数浓度、质量浓度、谱分布、化学元素组成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与我国其他大城市处于同一水平,大于0.3μm气溶胶粒子的平均数浓度为225.3个/cm^3(最大337.8个/cm^3);冷空气入侵和降水是局地气溶胶的主要清除机制,雾的存在可以显著地改变气溶胶数浓度的一般日变化规律;PM10占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60%~80%;人为污染元素S、zn、As、Ph等在细粒子中富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大气气溶胶 物理 化学特性 气象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稻田CO_2通量及其环境响应特征 被引量:26
12
作者 宋涛 王跃思 +3 位作者 宋长春 石立庆 黄耀 王盘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7-661,共5页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于2004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稻田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CO2通量日变化特征明硅;月平均的CO2通量日变化幅度很大,6-9月,夜间最大净排放通量分别为0.23,0.23,0.18,0.12mg/(m^2·s);白天最大净...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于2004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稻田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CO2通量日变化特征明硅;月平均的CO2通量日变化幅度很大,6-9月,夜间最大净排放通量分别为0.23,0.23,0.18,0.12mg/(m^2·s);白天最大净吸收通量分别为-0.14,-0.68,-0.66,-0.22mg/(m^2·s).白天CO2通量的变化与光合有效辐射明显相关,并且逐月变化.利用摩擦速度(队)的闽值进行筛选,夜间通量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同期观测的静态箱法结果表明。夜间通量与空气和土壤温度相关,整个生长季,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吸收的C为5.30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涡度相关法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一次持续重污染过程O_3、NO_x、CO的垂直分布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扬 王跃思 +3 位作者 李昕 安俊琳 辛金元 胡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6-1622,共7页
在2004年9月27日至10月12日期间,北京地区大气环境出现了严重污染事件,其间,使用紫外光度法O3分析仪、化学发光NO-NO2-NOx分析仪和气体相关过滤CO分析仪,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325 m气象与环境观测塔上进行了污染物浓度梯度观... 在2004年9月27日至10月12日期间,北京地区大气环境出现了严重污染事件,其间,使用紫外光度法O3分析仪、化学发光NO-NO2-NOx分析仪和气体相关过滤CO分析仪,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325 m气象与环境观测塔上进行了污染物浓度梯度观测,分别在8、1202、80 m三层观测平台对大气中的O3、NOx、CO体积比浓度进行了垂直梯度的连续观测.通过分析该过程中大气污染物和相关气象因素的垂直分布数据得知,污染物浓度在280 m以内分布很不均一;较低气压控制下,24 h变温为正时,易形成由辐合、堆积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增高.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近地层臭氧光化学生成处于VOC敏感,是垂直梯度分布的主要因素;边界层顶存在高浓度氧化污染气团的振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NOx CO 垂直分布 大气严重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_4的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雪松 申双和 +1 位作者 李俊 于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为-18.3μg.m-2.h-1,波动范围为-4.3^-24.4μg.m-2.h-1;在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中,观测到麦田土壤在午间和夜间都有一个吸收峰,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试验期间CH4通量日平均值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而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α=0.01);日变化中土壤CH4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5 cm地温相关密切。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随NH4+-N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减规律,农田秸秆还田后不利于土壤对CH4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麦田 静态箱/气相色谱(GC)分析 土壤CH4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对冰雹云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周非非 肖辉 +1 位作者 黄美元 李子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利用三维对流风暴云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短时间施加人工抑制上升气流的方法对强冰雹云和降水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雹云发展阶段的早期,对云中上升气流施加人工抑制将对冰雹云的发展和降水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地面降水量增加,尤其... 利用三维对流风暴云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短时间施加人工抑制上升气流的方法对强冰雹云和降水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雹云发展阶段的早期,对云中上升气流施加人工抑制将对冰雹云的发展和降水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地面降水量增加,尤其是使降雹量显著增加;而在云发展阶段的后期,这样的抑制不会导致地面降水明显的增加。当抑制强度足够大且范围较大时,只有在云发展到旺盛阶段时进行人工抑制才能使影响云的降雹量和固态降水总量明显减小。最后,文中还分析了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影响云中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降水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大气中SO_2、NO_x、CO和O_3体积分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29
16
作者 安俊琳 王跃思 +3 位作者 李昕 漏嗣佳 银燕 申双和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85-1589,共5页
为了探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和变化特征,2004年8月—2005年7月对北京大气中SO2、NOx、O3和CO体积分数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比分析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O2体积分数呈双峰曲线日变化,在08:00和23:00出现峰值。SO2采暖季... 为了探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和变化特征,2004年8月—2005年7月对北京大气中SO2、NOx、O3和CO体积分数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对比分析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O2体积分数呈双峰曲线日变化,在08:00和23:00出现峰值。SO2采暖季日振幅明显高于非采暖季日振幅,采暖季SO2体积分数要比非采暖季高出3倍以上。NOx、CO体积分数在早晨07:00和傍晚20:00左右出现峰值,NOx体积分数最大值可达130×10-9,而CO体积分数最大值可达3300×10-9。NO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而NO2白天夜晚都维持在同一水平,且季节变化也不大。O3体积分数夏季远远高于冬季,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午后14:00—15:00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采暖季 非采暖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黑碳气溶胶观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绪鑫 马雁军 +2 位作者 向旬 董秀辉 安俊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095,共5页
以2009年5月鞍山大气成分站AE-31黑碳仪器观测数据,并结合GRIMM180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ρ(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紫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15μg·m-3,以可见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3.965μg·... 以2009年5月鞍山大气成分站AE-31黑碳仪器观测数据,并结合GRIMM180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ρ(BC)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紫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15μg·m-3,以可见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3.965μg·m-3,以红外光为检测光源测量的黑碳日平均浓度为4.051μg·m-3,PM1.0日平均浓度为30.4μg·m-3.黑碳气溶胶的各波段ρ(BC)变化趋势相同,紫外光和红外光为检测光测量的黑碳浓度较可见光的测量值高.ρ(BC)与ρ(PM1.0)有很好地相关性,ρ(BC)占ρ(PM1.0)的比例为22.6%.ρ(BC)与能见度大小呈反比,其对光的吸收是影响能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PM1.0 能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L中心区自动识别、跟踪和临近预报 被引量:20
18
作者 梁明珠 胡志群 +2 位作者 夏文梅 汤达章 马玉岩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12,共8页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体扫数据资料计算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用逐步增大初始阈值法识别VIL中心区;利用动态预测面积比法、分类跟踪法以及中心区面积守恒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心区进行跟踪;运用线性最小二乘法、线性集成法和线性外推...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体扫数据资料计算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用逐步增大初始阈值法识别VIL中心区;利用动态预测面积比法、分类跟踪法以及中心区面积守恒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心区进行跟踪;运用线性最小二乘法、线性集成法和线性外推法对中心区的重心位置进行临近预报。实例结果表明:所使用的方法能很好地识别、跟踪和预报VIL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L中心区 识别 跟踪 临近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夏季热岛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石春娥 王兴荣 +3 位作者 吴必文 何彬芳 吴息 陈万隆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2-678,共7页
根据2002年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 根据2002年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模式曲线非常相似,而冬季与高纬地区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接近。这反映了冬、夏两季人类活动、能源消耗量的不同;2)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合肥市热岛面积、分布形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主要分布特征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城市热岛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学习率神经网络预测气温的尝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慧 朱彬 +2 位作者 陈万隆 朱国强 黄赛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8-403,共6页
采用单站气象资料建立动态学习率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逐日气温模拟预测,并与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和固定学习率的神经网络模型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能力较好,但训练时间长。采用动态学习率的网络模型在不损失预测精度的前提... 采用单站气象资料建立动态学习率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逐日气温模拟预测,并与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和固定学习率的神经网络模型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能力较好,但训练时间长。采用动态学习率的网络模型在不损失预测精度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训练时间,为神经网络在气象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BP算法 气温预测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