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蚕素类抗菌肽CLP的设计及其活性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臣 张巫凡 +3 位作者 牛明福 郭香玲 李德元 陈溥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0-604,共5页
为设计研发新型天蚕素类抗菌肽(Cecropin-like antibacterial peptide,CLP),本研究参照抗菌肽Cecropin P1的作用机理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人工方法设计合成CLP,并分别测定其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CLP对金黄色葡... 为设计研发新型天蚕素类抗菌肽(Cecropin-like antibacterial peptide,CLP),本研究参照抗菌肽Cecropin P1的作用机理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人工方法设计合成CLP,并分别测定其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CL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74)、鸡白痢沙门氏菌(ATCC10398)、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1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这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μg/mL、1.56μg/mL、3.12μg/mL和6.25μg/mL。酸稳定性试验显示,新型CLP在pH值为6-8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试验显示新型CLP于100℃加热2 h后仍具有抑菌活性。在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雏鸡的体内疗效试验中,新型CLP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为临床上设计有效的天蚕素类抗菌肽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CECROPIN P1 抑菌活性 热酸稳定性 体内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猪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株的部分基因进化分析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海凤 董静 +3 位作者 姜辰龙 孙涛 白娟 姜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287,共5页
为研究目前引起江苏省免疫猪场暴发的伪狂犬病病原的毒力变化,本研究通过细胞分离从江苏某猪场发病猪病料样品中获得一株病毒株,将其命名为PRV NJ02,该病毒株的gC和gD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之前报道的病毒株相比分别有7个与2个氨基酸... 为研究目前引起江苏省免疫猪场暴发的伪狂犬病病原的毒力变化,本研究通过细胞分离从江苏某猪场发病猪病料样品中获得一株病毒株,将其命名为PRV NJ02,该病毒株的gC和gD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之前报道的病毒株相比分别有7个与2个氨基酸的插入,且g C和g D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位于相对独立的分支,与传流病毒株PRV LA亲缘关系较远,而与亚洲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将PRV NJ02与PRV LA病毒株分别以相同剂量感染100日龄健康猪,结果显示,PRV NJ02分离株滴鼻感染组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且于感染后6d内全部死亡,其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而PRV LA株感染组猪仅表现轻微体温变化和呼吸道症状,其组织病理变化轻微,表明PRV NJ02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感染猪各脏器组织中PRV病毒载量结果显示,NJ02株感染猪脑、肺脏和肝脏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均高于LA株感染猪的相应组织。以上结果表明,分离株PRV NJ02较传统病毒株PRV LA来说,致病性增强,毒力明显增加。该研究可为江苏省PRV流行株病原学研究提供参考,提示须重视PRV的变异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江苏省部分猪场猪伪狂犬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珊珊 徐璇 +3 位作者 孙涛 白娟 李玉峰 姜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8期17-19,共3页
2011年底,我国再次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采集2016年江苏省13个地市56个规模猪场的1 741份猪血清,采用伪狂犬病病毒(PRV)gE-ELISA、gB-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场PRV野毒... 2011年底,我国再次暴发猪伪狂犬病疫情,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研究采集2016年江苏省13个地市56个规模猪场的1 741份猪血清,采用伪狂犬病病毒(PRV)gE-ELISA、gB-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猪场PRV野毒抗体阳性率为94.6%(53/56),血清gE抗体阳性率为43.2%,其中苏北地区显著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公猪野毒感染阳性率为55%,后备母猪野毒感染阳性率高达69.4%;经产母猪野毒感染阳性率为44%,gE抗体阳性率与母猪胎次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猪伪狂犬病在江苏省流行依然广泛,野毒感染较为严重,尤其是苏北地区;应重点关注种猪群,并加强伪狂犬病的疫苗免疫和抗体检测,从而更好地防控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流行病学调查 血清学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氏囊活性五肽BP5特异性结合肽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臣 郭香玲 +5 位作者 李小康 汪洋 张春杰 吴庭才 李德元 陈溥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6-970,共5页
为鉴定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抗肿瘤潜能的法氏囊活性五肽(BP5)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本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BP5-BSA为靶分子,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结合ELISA鉴定和竞争抑制试验,筛选出3个能够特异性与BP5结合的噬菌体... 为鉴定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抗肿瘤潜能的法氏囊活性五肽(BP5)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本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BP5-BSA为靶分子,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4轮亲和筛选,结合ELISA鉴定和竞争抑制试验,筛选出3个能够特异性与BP5结合的噬菌体阳性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其编码的12肽序列分别为:PINMQTLNCMAA(P2-12)、GCTLNPMSDLLG(P6-12)和MSSTLNGMLNSL(P7-12),其核心基序为TLNXM。通过人工合成P2-12、P6-12、P7-12多肽,并采用MTT法检测其对BP5抗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P2-12和P7-12肽在0.2μg/m L^20μg/m L浓度下,P6-12肽在2μg/m L^20μg/m L浓度下均能够抑制BP5抗小鼠WEHI-231 B淋巴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中P2-12在20μg/m L浓度下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此外,p53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这3种BP5结合肽在实验浓度下均能够下调BP5促p53基因转录的活性。以上结果表明,这3种BP5特异性结合肽具有下调BP5抗肿瘤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P5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提供了相关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氏囊 活性五肽 噬菌体随机肽库 抗肿瘤 结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免疫融合肽Tα1-BP5的表达及其免疫佐剂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臣 张巫凡 +3 位作者 杨静 郭香玲 李德元 陈溥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6-330,共5页
胸腺素α1(Tα1)和法氏囊活性五肽(BP5)均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但二者在蛋白水平上的联合应用尚未见报道。为探究重组表达融合肽Tα1-BP5(r Tα1-BP5)是否具有免疫佐剂特性,本实验设计合成融合肽Tα1-BP5基因,将其克隆至p ET-32a中进... 胸腺素α1(Tα1)和法氏囊活性五肽(BP5)均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但二者在蛋白水平上的联合应用尚未见报道。为探究重组表达融合肽Tα1-BP5(r Tα1-BP5)是否具有免疫佐剂特性,本实验设计合成融合肽Tα1-BP5基因,将其克隆至p 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并采用MTT法检测其体外活性。同时以rTα1-BP5联合H9N2型禽流感病毒(AIV)灭活疫苗免疫小鼠,检测免疫后小鼠的HI抗体、IgG抗体亚型和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分泌水平,并通过攻毒试验评价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rTα1-BP5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可溶性表达;rTα1-BP5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后HI抗体、平衡IgG1和IgG2a抗体、提高Th2型(IFN-γ)和Th1(IL-4)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表明rTα1-BP5能够同时增强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rTα1-BP5有助于鼠肺脏中H9N2型AIV的清除。以上结果提示,rTα1-BP5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的潜能。本研究为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Tα1 法氏囊活性五肽BP5 融合表达 免疫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氏囊新分离活性肽种类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聪 王臣 陈溥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88-1890,1895,共4页
法氏囊( Bursa of fabricius ,BF)是禽类特有的体液免疫的中枢淋巴器,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场所. 其中,三肽囊素( BS) Lys-His-Gly-NH2 是法氏囊组织中提取的第一个活性肽,是法氏囊的重要活性组成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而... 法氏囊( Bursa of fabricius ,BF)是禽类特有的体液免疫的中枢淋巴器,是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场所. 其中,三肽囊素( BS) Lys-His-Gly-NH2 是法氏囊组织中提取的第一个活性肽,是法氏囊的重要活性组成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而且对哺乳动物也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活性及生理作用[1-4].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囊素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在蛋白质分离鉴定方面的广泛应用,法氏囊组织中陆续分离鉴定出多条生物活性肽,在免疫学活性功能及作用机制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本文旨在对新分离法氏囊活性肽的种类及免疫学功能做一个综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分离鉴定 生物学功能 种类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学活性 细胞增殖分化 免疫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氏囊活性肽-Ⅱ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香玲 王臣 +3 位作者 李小康 汪洋 吴庭才 陈溥言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研究法氏囊活性肽(Bursal-derived pentapeptide,BPP)-Ⅱ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02、0.2、2、20μg/ml)的BPP-Ⅱ分别处理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WEHI-231、人鼻咽癌细胞CNE、大鼠肝癌... 目的:研究法氏囊活性肽(Bursal-derived pentapeptide,BPP)-Ⅱ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02、0.2、2、20μg/ml)的BPP-Ⅱ分别处理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WEHI-231、人鼻咽癌细胞CNE、大鼠肝癌细胞RH-35和正常细胞系人胚肾细胞293、猪肾细胞PK15、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BPP-Ⅱ对荧光素酶标记的p53-Luc质粒转染的Vero细胞中p53转录活性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BPP-Ⅱ特异性结合肽,人工合成BPP-Ⅱ结合肽,采用MTT法检测BPP-Ⅱ结合肽对BPP-Ⅱ抗WEHI-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2和20μg/ml的BPP-Ⅱ对肿瘤细胞WEHI-231、CNE、RH-35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均P<0.05),而对正常细胞系293、PK15、CHO的增殖均不表现出抑制作用。BPP-Ⅱ明显激活p53基因的转录,并上调P53蛋白的表达。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获得3个BPP-Ⅱ结合肽P3-12、P5-12、P6-12,其中2和20μg/ml的P3-12能显著抑制BPP-Ⅱ的抗WEHI-231细胞增殖能力[(97.5±3.4)%、(98.9±3.5)%vs(86.3±1.9)%,P<0.05];20μg/ml的P5-12和P6-12均能显著抑制BPP-Ⅱ的抗WEHI-231细胞增殖能力[(96.7±3.1)%、(95.4±3.8)%vs(86.3±1.9)%,P<0.05]。结论:BPP-Ⅱ可特异性抑制WEHI-231、CNE、RH-35等肿瘤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激动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氏囊活性肽-Ⅱ 肿瘤细胞 抗肿瘤 结合肽 p5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氏囊活性肽BP5免疫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聪 王臣 +1 位作者 李德元 陈溥言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39-1042,共4页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BF)是禽类特有的中枢体液免疫器官,相当于哺乳动物的骨髓。B淋巴细胞在此发育分化成熟并且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三肽囊素(Bursin,BS)是从BF组织中分离的第一个活性肽。作为BF的重要活性组成成分,不仅...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BF)是禽类特有的中枢体液免疫器官,相当于哺乳动物的骨髓。B淋巴细胞在此发育分化成熟并且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应答。三肽囊素(Bursin,BS)是从BF组织中分离的第一个活性肽。作为BF的重要活性组成成分,不仅可以提高禽类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5 生物学功能 法氏囊活性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lnikowin类抗菌肽MLP的设计及其抗菌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臣 廖成水 +2 位作者 牛明福 郭香玲 陈溥言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41-846,共6页
为设计新型Metalnikowin类抗菌肽并评价其抗菌活性,依据抗菌肽Metalnikowin的作用机理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人工方法设计合成Metalnikowin类抗菌肽(Metalnikowin-like antibacterial peptide,MLP)并测定其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体外抑菌... 为设计新型Metalnikowin类抗菌肽并评价其抗菌活性,依据抗菌肽Metalnikowin的作用机理和氨基酸组成,通过人工方法设计合成Metalnikowin类抗菌肽(Metalnikowin-like antibacterial peptide,MLP)并测定其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肽MLP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 1、猪致病性大肠杆菌K 99(A TCC39302)、鸡白痢沙门菌(ATCC10398)、猪霍乱沙门菌(ATCC13312)、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VCC47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均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对这6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6.25、3.12、6.25、1.56和12.5 g/m L。酸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肽MLP在p H值为5~6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抗菌肽MLP 100℃加热40 min后仍具有抑菌活性。在对雏鸡感染鸡大肠杆菌和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疗效试验中,抗菌肽MLP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为临床上设计有效的Metalnikowin类抗菌肽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Metalnikowin 抗菌活性 热酸稳定性 体内疗效
原文传递
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重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挺杰 刘星 +4 位作者 孙涛 朱雪蛟 范宝超 白娟 姜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73,共9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目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两种重要病原。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构建PRRSV疫苗株TJM-F92全长cDNA克隆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目前危害世界养猪业的两种重要病原。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构建PRRSV疫苗株TJM-F92全长cDNA克隆载体pCMV-TJM,并在其ORF7和3′UTR之间插入AflⅡ/MluⅠ酶切位点和转录调控序列TRS6,构建获得pCMV-TJM-TRS表达载体。将PCV2ORF2基因插入该载体AflⅡ/MluⅠ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CMV-TJM-Cap。将pCMV-TJM、pCMV-TJM-TRS和pCMV-TJM-Cap分别转染Marc-145细胞,拯救获得3种重组病毒rTJM、rTJM/TRS和rTJM/Cap。基因测序列、酶切鉴定、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和病毒生长特性结果显示,3种重组PRRSV病毒都含有特征性分子标记,在Marc-145细胞增殖特性与亲本病毒相似;rTJM/Cap传至第8代,仍含有外源Cap基因,病毒感染细胞能有效表达PCV2Cap蛋白,从而为PRRSV致病机制和PRRSV-PCV2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反向遗传 重组病毒
原文传递
猪源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抗体阻断ELISA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海凤 徐旋 +3 位作者 董静 孙涛 白娟 姜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2-716,共5页
利用伪狂犬病病毒(PRV)ZJ01毒株重组gB蛋白及其对应的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旨在建立一种检测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的阻断ELISA。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具体为:包被抗原的质量浓度为0.5 g/mL;待检血清的稀释比例为1∶1,孵育条件是3... 利用伪狂犬病病毒(PRV)ZJ01毒株重组gB蛋白及其对应的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旨在建立一种检测伪狂犬病病毒gB抗体的阻断ELISA。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具体为:包被抗原的质量浓度为0.5 g/mL;待检血清的稀释比例为1∶1,孵育条件是37℃作用1 h;酶标单抗的稀释度为1∶15 000,作用时间为37℃0.5 h。ELISA结果的判定标准为:血清样品阻断率PI≥28.67%时判为阳性;PI≤18.27%时判为阴性;18.27%〈PI〈28.67%时判为可疑。该ELISA能特异性地识别PRV阳性血清,而与PRRSV、PCV2、CSFV和FMDV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性。ELISA的重复性试验表明,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ELISA的相对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9%和96.4%,与IDEXX PRV gB 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为85.1%。用建立的此ELISA对田间采集的535份猪临床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RV抗体阳性率达61.87%。综上所述,本试验建立的猪源伪狂犬病病毒gB蛋白抗体阻断ELISA具有特异、简单、快速的优点,为建立标准化的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B蛋白 阻断ELISA
原文传递
伪狂犬病病毒gB和g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海凤 顾真庆 +3 位作者 董静 孙涛 白娟 姜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7-252,共6页
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获得了伪狂犬病病毒(PRV)超强毒株ZJ01的gB和gE重组蛋白,用其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P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细胞培养上清的ELISA抗体效价在1∶1 600~1∶... 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获得了伪狂犬病病毒(PRV)超强毒株ZJ01的gB和gE重组蛋白,用其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P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细胞培养上清的ELISA抗体效价在1∶1 600~1∶6 400之间,腹水抗体效价达1∶4×105;连续培养20代,抗体效价基本一致。抗gB单克隆抗体B1B6和B3D7属于IgG2b,抗gE单克隆抗体E1B11和E5C10属于IgG1,轻链均为κ型。Western-blot和IFA结果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PRV流行毒株ZJ01、HZ、SD、NJ、LA发生特异性反应,B1B6和B3D7还能与PRV gE基因缺失疫苗毒株Bartha-K61发生反应,但E1B11和E5C10不能与Bartha-K61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B蛋白 gE蛋白 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法氏囊活性五肽BP5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香玲 王臣 +3 位作者 李小康 吴庭才 李德元 陈溥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目的】法氏囊活性五肽Bursopentin(BP5)是一种多功能生物学活性因子,不仅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BP5发挥抗肿瘤生物功能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方法】本研究利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鸡DT40细胞T7噬菌体c ... 【目的】法氏囊活性五肽Bursopentin(BP5)是一种多功能生物学活性因子,不仅具有免疫调节和抗氧化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BP5发挥抗肿瘤生物功能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方法】本研究利用T7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鸡DT40细胞T7噬菌体c DNA文库,以BP5-BSA为靶分子对文库进行亲和淘选,通过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BP5的结合蛋白。通过分析BP5诱导的鸡DT40细胞mRNA基因表达谱和检测BP5对HCT116细胞中p53 Luciferase活性和p5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来探讨BP5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结果】构建的鸡DT40细胞T7噬菌体c DNA文库原始滴度为1.2×104pfu/m L,重组率为91.7%,扩增后滴度为1.9×109pfu/m L;通过生物淘选获得3条与BP5结合的鸡源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和运输蛋白颗粒复合体2(trafficking protein particle complex 2)。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BP5参与调节多条与抗肿瘤功能有关的通路,其中包括p53信号通路,且p53信号通路涉及的5个差异表达基因均与细胞周期调控或抗肿瘤相关,其中SIAH1、TP53(p53)、CIP1(p21)基因被上调,CHEK2、CCNE1基因被下调。RT-PCR方法检测10个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的差异基因,其结果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相符;BP5对p53 Luciferas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P5在0.2-20μg/m L浓度下能够明显提高HCT116细胞中p53相对Luciferase活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BP5能显著促进p53、p21蛋白的表达水平,而CCNE1和CHEK2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BP5通过p53信号通路途径发挥其抗肿瘤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BP5抗肿瘤具体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sopentin(BP5) 鸡DT40细胞 T7噬菌体c DNA文库 相互作用蛋白 p53信号通路 抗肿瘤
原文传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捕获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时晓丽 谈晨 +3 位作者 赵攀登 白娟 李玉峰 姜平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2-1267,共6页
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蛋白单克隆抗体IgG包被酶标板,以纯化的PEDV作为捕获抗原,建立了PEDV抗原捕获ELISA抗体检测方法。优化后该方法的反应条件为:单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2μg/mL,37℃包被2h加4℃过夜;含50g/L脱脂奶粉的磷酸盐缓冲... 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N蛋白单克隆抗体IgG包被酶标板,以纯化的PEDV作为捕获抗原,建立了PEDV抗原捕获ELISA抗体检测方法。优化后该方法的反应条件为:单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2μg/mL,37℃包被2h加4℃过夜;含50g/L脱脂奶粉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封闭液,37℃封闭3h;捕获抗原的质量浓度为5μg/mL,37℃作用3h;被检猪血清做1∶50稀释,37℃作用1h;山羊抗猪IgG-HRP稀释度为1∶2 000,37℃作用45min;底物最佳作用时间为37℃10min。设定阴阳性血清抗体对照,计算血清样品的S/P值,S/P值≥0.37判为阳性,S/P值<0.323判为阴性,介于两者之间为可疑。用建立的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等阳性血清,结果均无交叉反应性。该方法的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相对国产商品化抗体检测试剂盒,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94.6%、91.3%和93.3%。应用本方法检测山东、浙江和江苏省的308份猪血清样品,结果 PEDV抗体阳性率达89.29%。结果表明,建立的抗原捕获ELISA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PEDV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抗原捕获ELISA 抗体
原文传递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结合肽的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臣 杨静 +3 位作者 张巫凡 郭香玲 吴庭才 陈溥言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78,共6页
为鉴定与I型鸭肝炎病毒(DHV-1)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DHV-1 VP1蛋白,并以DHV-1 VP1蛋白作为靶标,利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3轮亲和筛选。ELISA鉴定结果显示,10个噬菌体克隆与VP1蛋白有较强的体外结合特性;竞争抑制试验... 为鉴定与I型鸭肝炎病毒(DHV-1)特异性结合的多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DHV-1 VP1蛋白,并以DHV-1 VP1蛋白作为靶标,利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3轮亲和筛选。ELISA鉴定结果显示,10个噬菌体克隆与VP1蛋白有较强的体外结合特性;竞争抑制试验结果表明,VP1蛋白对噬菌体克隆P4与P6结合具有阻断作用。对P4和P6克隆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插入的12肽序列分别为P4-12:LLSPGTHHSPWP;P6-12:LLADTTHHRPWT,其保守序列为THHXPW。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多肽P4-12和P6-12本身对鸭胚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多肽P4-12和P6-12在0.02、0.2、2、20 g/m L浓度时均能显著降低DHV-1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病毒效价和病毒拷贝数。以上结果表明,多肽P4-12和P6-12均能抑制DHV-1在鸭胚成纤维细胞中的增殖,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DHV-1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抗病毒制剂的开发提供了试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鸭肝炎病毒 VP1蛋白 鸭胚成纤维细胞 噬菌体展示 结合肽
原文传递
重组融合肽Tβ4-BP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佐剂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臣 郭香玲 +2 位作者 李小康 李德元 陈溥言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76-1482,共7页
胸腺肽Tβ4和法氏囊活性五肽BP5均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为探讨重组融合肽Tβ4-BP5是否也与免疫功能相关,本试验按照大肠杆菌偏嗜密码子设计并合成重组融合肽Tβ4-BP5基因,将其克隆至pET-32α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 胸腺肽Tβ4和法氏囊活性五肽BP5均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为探讨重组融合肽Tβ4-BP5是否也与免疫功能相关,本试验按照大肠杆菌偏嗜密码子设计并合成重组融合肽Tβ4-BP5基因,将其克隆至pET-32α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为进一步评价重组融合肽Tβ4-BP5的免疫佐剂特性,以Tβ4-BP5联合灭活H9N2型AIV疫苗免疫鸡,检测免疫后鸡的HI抗体效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AIV中和抗体效价及Th1型(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通过动物免疫保护试验来评价其对鸡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重组融合肽Tβ4-BP5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Tβ4-BP5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后HI抗体、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促进AIV中和抗体的产生、提高Th1型(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表明Tβ4-BP5既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应答,又能增强细胞免疫应答。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Tβ4-BP5有助于鸡肺脏中H9N2型AIV病毒的清除。以上结果提示,重组融合肽Tβ4-BP5具有良好的免疫佐剂的潜能。本研究为新型疫苗佐剂的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Tβ4 法氏囊活性五肽BP5 融合基因 克隆 表达 免疫佐剂特性
原文传递
两株抗猪伪狂犬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璇 董静 +2 位作者 白娟 王先炜 姜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120,共3页
采用猪伪狂犬病毒(PRV)ZJ01株纯化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利用融合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抗体筛选技术,制备并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P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B3和5C10,其中,2B3单抗为Ig G2a亚类,5C10为Ig G1亚类,轻链均为κ链。间接免疫... 采用猪伪狂犬病毒(PRV)ZJ01株纯化病毒免疫BALB/c小鼠,利用融合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抗体筛选技术,制备并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PR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B3和5C10,其中,2B3单抗为Ig G2a亚类,5C10为Ig G1亚类,轻链均为κ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PRV发生特异性反应。Western-blot结果表明,2B3单抗针对PRV g C蛋白,5C10单抗针对PRV g E蛋白。本研究为建立快速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原文传递
扬子鳄源变形杆菌的致病性测定及毒力因子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林俐 周永康 费荣梅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59-864,共6页
为确定人工养殖条件下越冬期间扬子鳄尿酸盐沉积的发病原因,对2012—2013年分离于发病扬子鳄或卵的18株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进行PCR鉴定、致病力试验、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18株普通变形杆菌中强毒株的小鼠LD50为2.5... 为确定人工养殖条件下越冬期间扬子鳄尿酸盐沉积的发病原因,对2012—2013年分离于发病扬子鳄或卵的18株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进行PCR鉴定、致病力试验、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18株普通变形杆菌中强毒株的小鼠LD50为2.5×10^6~5.3×10^6CFU/m L。采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到18株菌的Fli L、Zap A、Hpm A、Hpm B、Rpo A毒力因子基因。鉴定出3株强毒性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但并未发现毒力因子与菌株的毒力强弱有直接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变形杆菌引发扬子鳄发生尿酸痛风并造成死亡的原因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普通变形杆菌 毒力因子 痛风
原文传递
安徽部分地区猪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建鸾 张鹏 +4 位作者 殷晗杰 黄豪胜 杨德鸿 曾颃 李一昊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1,共5页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猪场仔猪黄白痢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调查安徽省猪场中ETEC的感染情况,在2018年对该省6个地区的17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黄白痢样品进行了ETEC的分离鉴定。结果:经PCR鉴定,在479...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猪场仔猪黄白痢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调查安徽省猪场中ETEC的感染情况,在2018年对该省6个地区的17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黄白痢样品进行了ETEC的分离鉴定。结果:经PCR鉴定,在479份病料中分离出110株ETEC菌株。对这些菌株进行血清型、耐药性和致病力分析表明,该110株ETEC菌株共鉴定出13种血清型,以O8、O20、O128为优势血清型。110株ETEC菌株表现出高耐药性,对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110/110);对新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达70%以上,且多数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其中9、10重耐药菌株数最多。分别将优势血清型O8、O20、O128菌株对小鼠进行攻毒,结果同一血清型中强毒株数量分别占该血清型菌株总数的50%(55/110)、72.7%(8/11)和66.7%(4/6),表明这些优势血清型菌株的毒力普遍较高。本研究为猪场ETEC引起的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血清型 耐药性 毒力
原文传递
苏北地区规模化猪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效果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德鸿 张鹏 +6 位作者 于沛欣 任建鸾 李德志 王娟芳 孙建和 汤芳 戴建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1-272,共12页
[目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通过调查苏北地区规模化猪场ETEC的流行情况,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研制具有免疫保护效果的优势血清型菌株的灭活疫苗,以期对苏北地区ETE... [目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通过调查苏北地区规模化猪场ETEC的流行情况,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研制具有免疫保护效果的优势血清型菌株的灭活疫苗,以期对苏北地区ETEC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苏北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3-30日龄的仔猪新鲜粪样、肛拭子及小肠组织样,分离出ETEC,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耐药性测定、小鼠致病力测定;最后通过动物免疫试验研究优势血清型菌株灭活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从21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病料562份,通过PCR鉴定及测序得到141株ETEC;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出85株菌的O抗原血清型,其中08、0101和0128为优势血清型,占定型菌株的61.2%(52/85),其他血清型包括09、03、020、0148、0149等;分析141株ETEC对14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得出分离株对新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高度耐药,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对恩诺沙星敏感性较高,敏感率达50.4%(71/141);对多粘菌素B和头孢噻肟中介耐药,占比分别为66%(93/141)和51.8%(73/141);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其中10重耐药的菌株占比最大,为19%(27/141);小鼠攻毒试验测得08血清型强毒株YC-6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为1.4×10^7 CFU/只,最低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MLD)为3×10^7 CFU/只;08血清型强毒株YC-6和0101血清型强毒株LYG-3制备的单价灭活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均达到100%,因此利用08血清型强毒株YC-6和0101血清型强毒株LYG-3研制二价灭活疫苗,结果显示该二价疫苗对感染不同血清型ETEC小鼠的保护率在83%以上。[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苏北地区ETEC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其优势血清型,并研制出针对对优势血清型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二价灭活疫苗,给临床ETEC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血清型 耐药性 灭活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