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内涵、外延与特征
1
作者 翁李胜 王羽涛 朱利群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3-198,206,共7页
结合相关政策内容,探讨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内涵、外延及特征,研究认为先行县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可通过共建单位的协同努力和一系列重点任务的实施,为全国的农业科技现代化树立典... 结合相关政策内容,探讨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内涵、外延及特征,研究认为先行县是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可通过共建单位的协同努力和一系列重点任务的实施,为全国的农业科技现代化树立典范,具有主导产业特色化、产业链现代化、农业生产标准化、物质装备机械化、农业农村绿色化以及人才队伍专业化六大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的科学问题,以期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县域政策制定与决策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现代化 先行县 内涵 外延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52家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王羽涛 胡乃娟 朱利群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基于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理论框架,从生产要素创新、经营要素创新、产业综合效益、联农带农效益、生态发展效益5个维度,构建了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Person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对江苏... 基于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理论框架,从生产要素创新、经营要素创新、产业综合效益、联农带农效益、生态发展效益5个维度,构建了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Person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对江苏省52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处于中等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各地差异较大,呈苏南较高、苏中次之、苏北较弱的空间布局;联农带农不深、科技集成不够、产业融合不强和管理运营不到位制约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财政资金合理引导、智慧农业高效引领是提升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议优化管理运营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三产融合”、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及引导生产运营数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 高质量发展 影响因素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三产融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增收效应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估计
3
作者 于雪薇 胡乃娟 朱利群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141-147,共7页
本文基于江苏省6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参与三产融合对农户增收的影响效应及其不同路径的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在解决样本选择偏差和反事实问题之后,参与三产融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家... 本文基于江苏省6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参与三产融合对农户增收的影响效应及其不同路径的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在解决样本选择偏差和反事实问题之后,参与三产融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户家庭年农业收入有显著的影响;参与三产融合的不同路径对农户增收的带动效果不同,加入企业务工的路径带动效果最好,然后依次为参与土地转出和签订农业订单。因此,本文提出园区要催生新产业来发挥其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提供政策优待、强化农业契约合同的法律效力等措施,鼓励农户参与三产融合,拓宽增收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产融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农户增收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羽涛 翁李胜 朱利群 《农业展望》 2023年第12期87-96,共10页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是探索县域科技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科学内涵与理论框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过程-结果”3个维度构建了一套以管理机制、共建过程和共建效果为核心,用于评价...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是探索县域科技支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对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科学内涵与理论框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过程-结果”3个维度构建了一套以管理机制、共建过程和共建效果为核心,用于评价先行县主导产业竞争力、物质装备提升力、“三品一标”影响力、人才集聚驱动力、绿色发展引领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73个代表性指标及其权重,并对江苏省兴化市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水平监测情况进行评价与验证。结果表明:兴化市农业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水平中等偏上,管理机制较为健全,共建过程较为规范,但共建效果较不显著。基于此,在夯实组织管理的基础上,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要深化校地技术合作,强化农业科技在产业、装备、人才、生态等方面的支撑,为各地更好地建设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提供目标指引与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PDCA循环理论 “组织-过程-结果”三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湖北省稻虾综合种养环境影响空间差异研究
5
作者 史航 苗新宇 +2 位作者 刘海超 张晨扬 朱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60-67,71,共9页
基于湖北监利县、公安县、潜江市、洪湖市、石首市5个县(市)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能量流动模型,并运用能值分析方法,计算5个县(市)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揭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影响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 基于湖北监利县、公安县、潜江市、洪湖市、石首市5个县(市)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能量流动模型,并运用能值分析方法,计算5个县(市)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揭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环境影响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5个县(市)的稻虾综合种养活动尚未对环境造成显著压力,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效益。但内部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地区如监利、洪湖等依赖自然资源较多,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西北部地区如潜江等则呈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环境负载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 能值分析 空间差异 环境影响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技术应用与乡村社会分化研究——以江苏沭阳X“淘宝镇”为例
6
作者 曹鹏 朱利群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第3期3-3,共1页
本文以互联网技术在苏北乡村社会的引进和应用为例,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互联网技术在乡村社会扩散的三个阶段,互联网技术与当地特色花卉产业相结合激发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延伸,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 本文以互联网技术在苏北乡村社会的引进和应用为例,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互联网技术在乡村社会扩散的三个阶段,互联网技术与当地特色花卉产业相结合激发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延伸,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互联网+农业"经济模式,互联网技术在乡村广泛应用,对农民职业分化带来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 乡村社会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黎孔清 孙晓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2-1250,共9页
探讨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对推进都市农业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构建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借助耦合度模型,以南京市为例... 探讨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对推进都市农业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构建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借助耦合度模型,以南京市为例,对两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均呈上升态势,两者呈正相关,资源环境承载力每提高1%,南京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相应增加0.746%;两者耦合协调度在2000~2007年处于失调阶段,2008~2015年转变为协调阶段,2015年协调度为0.673,处于初级协调,目前耦合协调度处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滞后型。南京市应该立足资源环境基础,科学规划都市农业发展格局;转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模式,确保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农业 资源环境承载力 耦合协调 南京市
原文传递
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苏、鄂、湘3省为例
8
作者 朱晓雅 葛笑婷 +1 位作者 张玟 朱利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211-217,共7页
为明确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江苏、湖北及湖南3省67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 为明确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江苏、湖北及湖南3省67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技术了解程度和政府种养管控是深层根源因素,稻虾种养面积和稻虾种养环境污染认知为中间因素,农资投入依据和稻虾种养补贴是直接驱动因素。为进一步引导农户农资投入减量化、保护稻虾种养模式农业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稻虾共作的补贴执行机制,完善政府环境管控的奖惩机制,强化农户对稻虾种养技术的认知,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农户行为 减量化投入 影响因素 Logistic-IS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农田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的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文轩 张涵 +2 位作者 陈卓颖 陈倩 朱利群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2期61-65,共5页
农田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农田生物可降解地膜提升了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同时改善了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尽管面临制备技术的改进需求、较高的成本和不足的宣传等挑战,但生... 农田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实现“双碳”目标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农田生物可降解地膜提升了农作物的生长效率,同时改善了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尽管面临制备技术的改进需求、较高的成本和不足的宣传等挑战,但生物可降解地膜已展现出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农田生物可降解地膜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锐 邹露 +1 位作者 胡锋 郑华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诊断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配对样本T检验、IPA分析法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诊断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配对样本T检验、IPA分析法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得分达到3.747 5,其绩效水平达到"良好"等级,农用地整治项目结果绩效水平高于过程绩效水平。影响农用地整治项目农户满意度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立项决策农户意见采纳程度、规划设计征询农户意见情况、规划设计农户意见采纳程度、后期管护主体明确程度、生产成本降低、后期管护制度健全程度、后期管护资金供给程度、后期管护措施完善程度、立项决策农户参与程度、农业规模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抗灾能力、农田防护林质量、竣工验收中农户参与情况等。[结论]基于农户满意度建立的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测度指标体系和运用综合评价法、配对样本T检验、IPA分析法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绩效水平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 农户满意度 IPA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时空演变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知远 孙晓玲 +2 位作者 许雅婷 周子阳 胡乃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8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江苏省化肥施用规律并为化肥减量提出建议。[方法]以江苏省2000—2016年化肥施用量及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原始数据,计算得到该时期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化肥施用的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以研究其时空变化。[结果]江... [目的]研究江苏省化肥施用规律并为化肥减量提出建议。[方法]以江苏省2000—2016年化肥施用量及农作物播种面积为原始数据,计算得到该时期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化肥施用的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以研究其时空变化。[结果]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经历了受城镇化影响上升后受农业结构及相关政策影响下降的过程,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为463.40 kg/hm^2;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00—2014年逐年上升,近年有下降趋势,表明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区域差异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江苏省化肥施用强度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发展水平影响在空间上呈"北高南低"的特征;随着时间延长,大多数城市的化肥施用强度逐渐下降。[结论]从发展节肥技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政府引导3方面提出化肥减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施用量 化肥施用强度 时空演变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以江苏南京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乃娟 陈倩 朱利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1120,共10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稻麦主产区,辨析该区农业生产过程的环境效应,可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以稻麦轮作典型生产区江苏南京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该系统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清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稻麦主产区,辨析该区农业生产过程的环境效应,可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以稻麦轮作典型生产区江苏南京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该系统生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清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该稻-麦轮作体系中,水稻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富营养化、水体毒性、环境酸化和土壤毒性,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2.32、0.76、0.33和0.27;而小麦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为富营养化、水体毒性、土壤毒性和环境酸化,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2.50、2.09、0.32和0.23。肥料、农药、柴油的生产和使用是引起能源消耗和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农户超量施用氮肥是造成潜在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的关键;农药的使用是造成水体毒素和土壤毒素的最主要原因;而氮肥和农药投入对人类毒性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工业领域加快新型能源开发,实施清洁生产;在农业领域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如减少氮肥施用、研发多功能一体化农机及推广低毒高效农药)能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生产负面环境影响,提高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水稻 冬小麦
原文传递
基于Logistic-ISM模型的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及层次结构分解 被引量:55
13
作者 胡乃娟 孙晓玲 +2 位作者 许雅婷 周子阳 朱利群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0-1130,共11页
有机肥施用对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稻、麦等大田作物生产上施用率却较低。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拥有肥料施用的决策权,明确稻麦轮作区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及关键影响因素对促进有机肥在大... 有机肥施用对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稻、麦等大田作物生产上施用率却较低。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拥有肥料施用的决策权,明确稻麦轮作区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及关键影响因素对促进有机肥在大田作物的施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省稻麦轮作区4县(区)39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与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农户在稻麦轮作农田施用有机肥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结构。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有机肥的了解程度、对长期大量低效施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的认识、购买肥料时考虑对土壤无害、饲养家禽及农业部门针对农业施肥技术进行指导等因素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正向影响,购买肥料时考虑价格和省工对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对8个因素进行深层分析,形成了'一路径,三驱动'的层次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机肥推广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农户行为 有机肥施用 影响因素 Logistic-ISM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不同麦秸还田方式对周年稻麦轮作农田碳足迹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胡乃娟 史航 朱利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75-2783,共9页
为明确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碳足迹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设计了3种麦秸还田方式(麦秸旋耕还田、麦秸翻耕还田和麦秸沟埋还田),并以麦秸不还田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两年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 为明确麦秸不同还田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碳足迹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设计了3种麦秸还田方式(麦秸旋耕还田、麦秸翻耕还田和麦秸沟埋还田),并以麦秸不还田为对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两年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监测,并对不同麦秸还田方式的生产资料投入和生产过程碳排放及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与不还田相比,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稻季日均CH4排放,稻麦周年全球增温潜势95%来自稻田CH4排放;(2)在水稻季,农田CH4排放占碳足迹总量比例最大,3种麦秸还田方式中,麦秸沟埋还田处理下碳足迹最小,且能比麦秸旋耕还田处理减少4. 9%;(3)在小麦季,化肥投入造成的碳足迹所占比例最大,为64. 5%~77. 4%,其次是土壤N2O的排放;(4)从整个稻麦周年轮作系统来看,与麦秸旋耕还田和麦秸翻耕还田处理相比,麦秸沟埋还田处理能分别减少4. 6%和3. 6%的周年碳足迹及8. 7%和4. 9%的周年单位产量的碳足迹。因此,对于稻麦轮作地区,采用麦秸沟埋还田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麦秸还田方式 CH4 N2O 碳足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