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土的研究——Ⅺ.低湿地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铁还原酶活性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梁永超 马同生 朱克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低湿地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铁还原酶活性特征与氧化铁的形态、铁的活化及水稻土的发育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土壤剖面的耕层的铁还原酶活性都较高,不同发育度的水稻土具有不同的剖面分布规律。脱潜型... 本文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低湿地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铁还原酶活性特征与氧化铁的形态、铁的活化及水稻土的发育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土壤剖面的耕层的铁还原酶活性都较高,不同发育度的水稻土具有不同的剖面分布规律。脱潜型水稻土剖面上下层铗还原酶活性均较高,且有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而脱潜潴育型水稻土则随深度而下降。铁还原酶活性是与土壤通气、透水、氧化还原状况、氧化铁活化度、有机质含量等理化性状有密切关系的综合性生物学参数。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低湿地水稻土的发育度。此外,本文还对铁还原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作了探索,尝试性地提出了自然铁还原酶活性的概念。自然铁还原酶活性的测定,简便易行,洲定时条件较为接近田间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稻 土壤 铁还原酶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的研究——Ⅻ.锌用量对稻麦生长及其在土壤植株中积累的影响
2
作者 李家金 薛继澄 +1 位作者 陈春宏 钱非凡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61,共5页
以两种性质不同的水稻土为材料,研究水稻和小麦在不同锌用量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以及锌在土壤、植株中积累的状况。结果如下:(1)土壤有效锌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幅度因土壤类型而异,黑粘土有效锌积累率为35.4%,是黄砂土的4倍。(2... 以两种性质不同的水稻土为材料,研究水稻和小麦在不同锌用量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以及锌在土壤、植株中积累的状况。结果如下:(1)土壤有效锌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的幅度因土壤类型而异,黑粘土有效锌积累率为35.4%,是黄砂土的4倍。(2)水稻能在所设计的锌用量范围内正常生长。小麦耐锌能力因土壤类型而有很大差异,_黄砂土上的小麦表现出较强的耐锌能力,黑粘土施锌量在20mg/kg土时,小麦出现受害现象。(3)糙米含锌量为17.8~33.15ppm,麦粒含锌量17.02~66.72ppm,黑粘土Zn_(20)和Zn_(40)处理的麦粒中锌已超过自然含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粘土 黄砂土 毒性 水稻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孢粉分析法在土壤地理中的应用——以连云港土壤孢粉研究为例
3
作者 于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6-98,共3页
古代和近代气候变化及植被变化对土壤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因而重建古气候与古植被,孢粉分析法在目前是一种有效而且较成熟的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遗体——维管植物中蕨类植物孢子,裸子和被子植被的花粉(spore... 古代和近代气候变化及植被变化对土壤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因而重建古气候与古植被,孢粉分析法在目前是一种有效而且较成熟的方法。它的研究对象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遗体——维管植物中蕨类植物孢子,裸子和被子植被的花粉(spore-pollen,简称孢粉)。孢粉产量高、体积小、孢粉壁抗酸碱,能长期保存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同时各植物孢粉外壁各具有结构和纹饰,能在显微镜下辨认,以鉴定植物的科属乃至种~[1]。根据地植物学原理,用孢粉重建植被类型及生态环境,与现今植被类型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理 连云港地区 落叶阔叶林 孢粉 分析法 植被类型 植被变化 稀树草地 落叶阔叶树种 土壤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土的腐殖质特性与暗色起源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瑞采 吴珊眉 +1 位作者 高锡荣 陆长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72-78,共7页
本文研究鲁豫鄂变性土的腐殖质特征以阐明土壤暗色的起源。主要结果是: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在1.02~1.47和1.85~2.27间,E_4及E_4/E_6比值高(4.36~4.71),近似或大于东北的黑土。A组胡敏酸占胡敏酸总量的52%以上,B组占30%,... 本文研究鲁豫鄂变性土的腐殖质特征以阐明土壤暗色的起源。主要结果是: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比在1.02~1.47和1.85~2.27间,E_4及E_4/E_6比值高(4.36~4.71),近似或大于东北的黑土。A组胡敏酸占胡敏酸总量的52%以上,B组占30%,C组占5%~13%。残渣分析表明胡敏素约占有机碳的20%。A组胡敏酸的C/H比为2.17~2.38,B组为2.29~2.10,比一般土壤胡敏酸大一倍,近似或大于风化煤胡敏酸,而C/N比特高(19.82~26.34),推断含角式稠环化合物的芳香核网构成的骨架,C组C/H比低(1.09~1.27),C/N比亦低(9.60~9.78),结构较简单。胡敏酸中芳香核、羧基和羟基的吸收峰明显,A及B组含较多的邻位羧基,而C组不多。A组含氮基团的吸收峰强度小,C组多酰胺衍生物和酚羟基。高芳构化胡敏酸提供的大量共轭双键以及与土粒牢固结合的胡敏素是土壤呈暗色的基础,而与蒙脱石等以不同牢度的结合,形成了对细土部分的浸染效果。供试变性土的暗色物质是母质形成时代的产物。由于这些土壤有机-无机物间的牢固结合以及胡敏酸的高C/H和C/N比,使之在变性土成土过程中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土 胡敏酸 胡敏素 C/H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DRIS)用于枇杷树体营养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谭正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正> 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下简称DRIS)~[1]根据植物组织的养分平衡原理,采用养分浓度比计算被测对象各元素的DRIS指数,以指数零为理想平衡标志,按偏离零值的犬小来判别其丰、缺度,并以营养平衡指数(NBI-各元素DRIS指数绝对值之... <正> 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下简称DRIS)~[1]根据植物组织的养分平衡原理,采用养分浓度比计算被测对象各元素的DRIS指数,以指数零为理想平衡标志,按偏离零值的犬小来判别其丰、缺度,并以营养平衡指数(NBI-各元素DRIS指数绝对值之和)作为总体营养状态的量度。因此,DRIS指数值不仅能指出当时最重要限制因子的元素,而且可以反映出可能成为限制因子元素的排列顺序,从而有效地指导施肥~[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树 营养 诊断 DRIS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