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杨杨 王玮玮 +2 位作者 吕梦伟 徐增光 罗轶玮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2期154-159,共6页
为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应用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45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量化分析研究生基本情况、导师情况以及科研现状。结果显示自评量表均分为(178.43±57.70)分,影响研究... 为了解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应用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45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量化分析研究生基本情况、导师情况以及科研现状。结果显示自评量表均分为(178.43±57.70)分,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因素为性别、对专业最新进展的了解情况、是否开题、是否参与书写课题申报书等。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及导师要针对性地培养科研思维和提高其统计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医学硕士研究生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预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梦伟 章兴(综述) 张杨杨(审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双链闭合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具有相对稳定、特异表达、进化保守等生物学特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警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 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双链闭合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具有相对稳定、特异表达、进化保守等生物学特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警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circRNA在多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预警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心血管疾病 诊断 预测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相分离:细胞内的调控机制和疾病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 王拥军 +3 位作者 万兵 张允雷 郭忠良 张秀伟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液-液相分离(LLPS)作为细胞内的生物-物理现象,在细胞调控、信号传导和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LLPS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应用... 液-液相分离(LLPS)作为细胞内的生物-物理现象,在细胞调控、信号传导和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LLPS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应用。LLPS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细胞内的调控机制和疾病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药物开发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相分离 无膜细胞器 调控机制 生理功能 疾病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对骨骼肌挫伤小鼠肌肉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程子雯 陈寅生 +5 位作者 王锐雯 史辉燕 周辰 韩丹 唐冰 王清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36-344,共9页
目的探讨浮针对骨骼肌挫伤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机制。方法所有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浮针组(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group,FSN组)和针灸组(acupuncture group,ACP组)。除... 目的探讨浮针对骨骼肌挫伤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机制。方法所有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浮针组(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group,FSN组)和针灸组(acupuncture group,ACP组)。除了对照组,其他小鼠的左侧腓肠肌被挫伤损伤。FSN组每2 d治疗1次,配合再灌注方法,一共6次,分别为第1、3、5、7、9、11天。ACP组的治疗时间与FSN组相同。通过von Fery和Hargreaves实验评估痛觉过敏的改变,通过测量两侧腓肠肌湿重和周长评估肌肉水肿程度,通过组织学和RT-qPCR评估炎症和纤维化,使用流式细胞术评估巨噬细胞亚群。结果FSN组和ACP组的热痛反射潜伏期明显延长。浮针干预明显减轻损伤肌肉的水肿程度,针灸治疗无明显影响。FSN治疗在第3天降低了炎症因子和浸润白细胞的基因表达。同时,在第7天和第14天,它减少了受损肌肉的纤维化面积。FSN组在第7天,M1巨噬细胞的数量减少,而M2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ACP组巨噬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结论骨骼肌挫伤后FSN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热痛觉过敏,减轻肌肉损伤中的早期炎症水平和肌肉水肿,还可以减少纤维化。这些可以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挫伤 纤维化 炎症 巨噬细胞 浮针 针灸 疼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M1与胰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杨 徐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4期2234-2238,共5页
叉头框蛋白M1(forkhead box M1,Fox M1)是一种转录因子蛋白质,具有调节细胞周期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Fox M1与胰腺癌的发病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就Fox M1在胰腺癌的新生、增殖、转移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胰腺癌 叉头框蛋白M1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暄(综述) 任慧娟(审校) 唐伦先(审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23-529,共7页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脓毒症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凝血病两种形式。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促凝、抗凝、纤溶系统和内皮功能障碍等方面,临床医师很难早期识别。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脓毒症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凝血病两种形式。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促凝、抗凝、纤溶系统和内皮功能障碍等方面,临床医师很难早期识别。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有4个,研究发现其在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方面日益显示出不足。近年来研究发现,新的凝血监测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就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诊断和监测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标本取出的3D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高龄直肠癌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汤杰 傅传刚 +3 位作者 韩俊毅 高玮 纪昉 江期鑫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779-783,共5页
目的分析经直肠标本取出的3D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高龄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接受3D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高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目的分析经直肠标本取出的3D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高龄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接受3D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高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 NOSES)组和小切口手术(小切口手术组)患者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2组在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阳性率、回肠造口率及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OSE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进食、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小切口组(P<0.05)。结论 NOSES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高龄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与小切口组无差异,但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直肠 标本取出 腹腔镜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肌痛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小梅(综述) 廖丽君(综述) 王清秀(审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FM)是一种骨骼肌肉广泛持续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上往往伴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慢性疲乏或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目前尚无确切疗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 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FM)是一种骨骼肌肉广泛持续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临床上往往伴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慢性疲乏或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目前尚无确切疗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FM与氧化应激、中枢疼痛敏化、转运体蛋白遗传多态性、生物胺含量及功能异常、炎症因子过度释放、肠道菌群紊乱或维生素D缺乏等相关。本文就FM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肌痛症 氧化应激 生物胺 肠道菌群 中枢敏化 转运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余乐 王清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74-580,共7页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是当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尽管该药较之前的抗抑郁药取得明显进步,但依旧存在起效慢、副作用多等问题。常用的麻醉药氯胺酮具有抗抑郁特性和起效快、副作用小...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是当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尽管该药较之前的抗抑郁药取得明显进步,但依旧存在起效慢、副作用多等问题。常用的麻醉药氯胺酮具有抗抑郁特性和起效快、副作用小等众多优点。丙泊酚、异氟烷等麻醉药也相继被发现具有抗抑郁的效果。本文对常见麻醉药品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氯胺酮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异氟烷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子纯 蒋元桢 +1 位作者 张春生 李纪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环状RNA(circle RNA,circRNA)是一种单链、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其机制主要涉及到环状RNA的海绵吸附微小RNA(micro RNA,miRNA)、调节蛋白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与RNA结合蛋白作用及少许编码蛋白等。同时因环状RNA具有表达量丰足、高度保守... 环状RNA(circle RNA,circRNA)是一种单链、共价闭合的非编码RNA,其机制主要涉及到环状RNA的海绵吸附微小RNA(micro RNA,miRNA)、调节蛋白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与RNA结合蛋白作用及少许编码蛋白等。同时因环状RNA具有表达量丰足、高度保守、动态变化等特点,使其具有成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开发环状RNA疫苗以及环状RNA的基因编辑治疗等应用前景。心血管疾病位于全球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现有的诊疗方法虽然能够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仍需探索新的发病机制与诊疗靶点。目前已有诸多研究报道环状RNA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机制联系,因此本文旨在阐释心血管疾病中环状RNA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环状RNA参与的三种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心血管疾病 环状RNA疫苗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觉醒环路与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子雯 王清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438-445,共8页
自然睡眠与全身麻醉状态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可逆的意识丧失但是无意识的程度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操纵某些促觉醒神经元或促睡眠神经元会影响全身麻醉的诱导和苏醒。然而,全身麻醉出现苏醒延迟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全身麻醉与睡眠... 自然睡眠与全身麻醉状态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可逆的意识丧失但是无意识的程度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操纵某些促觉醒神经元或促睡眠神经元会影响全身麻醉的诱导和苏醒。然而,全身麻醉出现苏醒延迟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全身麻醉与睡眠共享一些重叠的皮层下机制,一些参与睡眠觉醒调节的神经核团与全身麻醉的意识丧失有关。多个神经核团参与睡眠觉醒的调节同时也影响全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后的觉醒。本文对调节睡眠觉醒和全身麻醉状态的神经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神经核团 睡眠觉醒环路 苏醒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抑制铁死亡减轻大鼠体外循环后肝损伤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玮 史辉燕 +4 位作者 徐蕴馨 程子雯 王锐雯 李健 王清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313-319,共7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保护体外循环后肝损伤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体外循环组(CPB)、体外循环+益生菌干预组(CPB+PRO)、体外循环+去铁胺组(CPB+DFO),每组5只。术后取肝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损伤... 目的探讨益生菌保护体外循环后肝损伤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体外循环组(CPB)、体外循环+益生菌干预组(CPB+PRO)、体外循环+去铁胺组(CPB+DFO),每组5只。术后取肝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GPX4蛋白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铁浓度,Real-time PCR检测铁死亡相关分子PTGS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53、GPX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FTH1(ferritin heavy chain1)和炎性因子IL-1β、TGF-β1、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PB术后肝损伤明显,GPX4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低,GSH耗竭,MDA和铁浓度增加,PTGS2和P53 mRNA水平升高,FTH1 mRNA水平降低,炎性因子IL-1β、TGF-β1、IL-4的mRNA水平升高,IL-10 mRNA水平降低;益生菌干预组大鼠的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并明显逆转CPB诱导的上述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及炎性因子的水平。结论益生菌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体外循环后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肝损伤 铁死亡 益生菌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蕴馨 王清秀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853-859,共7页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组织或器官缺血后重获血供反而加重损伤的现象。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组织或器官缺血后重获血供反而加重损伤的现象。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肠I/R损伤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MSCs移植治疗肠I/R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外泌体 免疫调节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心血管疾病的新兴要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沐嘉馨 林利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8期9-13,共5页
微小RNA是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通常在转录后负向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广泛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miRNA在心血管系统中有着独特作用,可调控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影响心脏发育和血管新生,并在心... 微小RNA是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通常在转录后负向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广泛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miRNA在心血管系统中有着独特作用,可调控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影响心脏发育和血管新生,并在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中发挥显著作用,因此可为心血管疾病提供有效切入点。本文就miRNA在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心脏发育血管生成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在心血管系统中的表达与功能
15
作者 王路鑫 黄建(综述) +1 位作者 张杨杨 陈义汉(审校)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507-515,共9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首尾通过共价键衔接构成封闭环状的单链RNA分子。与线性的RNA分子不同,它没有5′端帽子和3′端poly(A)尾巴,传统的RNA检测手段不易识别。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及日益成熟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circR...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首尾通过共价键衔接构成封闭环状的单链RNA分子。与线性的RNA分子不同,它没有5′端帽子和3′端poly(A)尾巴,传统的RNA检测手段不易识别。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及日益成熟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circRNAs在哺乳动物各组织大量、稳定存在,并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ircRNAs的生物合成、功能和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心血管疾病 生物合成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张引起高张应变刺激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形成
16
作者 蒋元桢 王亮 +3 位作者 张春生 王瑞杰 何涛 李纪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目的探索机械牵张(mechanical stretch,MS)引起的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OVAS,应用定制的硅胶板牵张器,牵张20%幅度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作为实验组,模拟... 目的探索机械牵张(mechanical stretch,MS)引起的高张应变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OVAS,应用定制的硅胶板牵张器,牵张20%幅度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作为实验组,模拟高血压下的高张应变环境;将不进行牵张的VSMCs作为对照组。使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α-SMA、Run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骨桥蛋白(osteopontin)的表达,使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定量检测两组细胞钙化沉积,使用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结果在细胞维持贴壁生长的72 h以内,随着牵张时间的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SMA表达下降,Runx2、osteocalcin、osteopontin表达水平增加,钙化沉积和ALP活性增加。结论牵张后的高张应变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钙化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僵硬度增加的发生机制及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子纯 李纪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0期50-53,57,共5页
动脉僵硬度被公认能够作为评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表明,动脉僵硬度的评估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动脉僵硬度的改变经常被错误地等同于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动脉僵硬度被公认能够作为评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表明,动脉僵硬度的评估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动脉僵硬度的改变经常被错误地等同于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且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同时在应用评估方法时不知其原理与局限。因此,本文旨在综述动脉僵硬度增加的概念,阐述近些年研究者对动脉僵硬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评估动脉僵硬度方法的原理、局限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脉搏波速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梓萌 向作林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作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治疗手段,相较于全乳照射(whole breast irradiation,WBI)具有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经确立的受Ⅰ级...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作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治疗手段,相较于全乳照射(whole breast irradiation,WBI)具有时间短、费用低等优势,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经确立的受Ⅰ级证据支持的APBI技术主要是近距离放疗和外照射放疗,此外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术中放疗、立体定向部分乳腺照射、无创图像引导近距离乳腺放疗、术前加速部分乳腺照射和质子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等,不同技术各具特点。本文将从APBI技术及其疗效、安全性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放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生与进展的关系
19
作者 宋际伟 姚俊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是诱发AD的危险因素。文章对睡眠相关生理学、睡眠障碍在加重AD中β‑淀粉样蛋白(Aβ)...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是诱发AD的危险因素。文章对睡眠相关生理学、睡眠障碍在加重AD中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聚集的相关机制,以及早期针对睡眠干预以治疗A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睡眠障碍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膜解剖指导的成人腹股沟疝腔镜腹膜前与开放腹膜前修补术疗效分析
20
作者 付平 刘怡菁 +5 位作者 谢云 黄亮 严卫忠 李东 冯学艺 汤睿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和采用超普网片的开放腹膜前修补术(UHS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膜解剖指导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63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和采用超普网片的开放腹膜前修补术(UHS组)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膜解剖指导手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63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TAPP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手术)92例及UHS组(行开放腹膜前修补术)71例,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UHS组患者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高于TAPP组,2组患者疝分类、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UHS组比较,TAPP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但住院费用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2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PP组无Clavien-DindoⅠ级以上并发症、UHS组有2例Ⅱ级和1例Ⅲ级并发症。结论基于膜解剖理念的TAPP和UHS腹膜前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安全有效;TAPP具有腔镜视野优势、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开放腹膜前术式的优势在于有多种麻醉方式选项,适用患者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膜解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