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文健 王林 +3 位作者 严斌 蔡传宝 李剑 鲍旭东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下的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石膏牙颌模型的数字化信息,利用工程软件绘制真实大小的直丝弓托槽,在虚拟模型上实现托槽的定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出用于托槽定位的个体托盘,并利用快速...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下的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石膏牙颌模型的数字化信息,利用工程软件绘制真实大小的直丝弓托槽,在虚拟模型上实现托槽的定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出用于托槽定位的个体托盘,并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加工。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实现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结论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能够保证托槽的精确位置,同时节约椅旁占用时间,减少实验室操作步骤,可作为托槽间接粘接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托槽 间接粘接 计算机辅助 快速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矫治对根管治疗牙齿牙根吸收程度影响的CBCT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倪密 于蕾 +1 位作者 陈文静 吴国荣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利用CBCT评价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牙齿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上下颌牙齿轻中度拥挤的成年患者16例,患者上颌前牙中至少有一颗已行根管治疗。使用0.558 8 mm槽沟的MBT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CBCT,并分... 目的利用CBCT评价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牙齿牙根吸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上下颌牙齿轻中度拥挤的成年患者16例,患者上颌前牙中至少有一颗已行根管治疗。使用0.558 8 mm槽沟的MBT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CBCT,并分别测量根管治疗牙齿以及对侧同名牙齿的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一共有18颗上颌前牙接受过根管治疗,其中包括6颗中切牙,8颗侧切牙,4颗尖牙。平均治疗时间为(18.3±2.6)个月。治疗前,已行根管治疗牙齿牙根平均长度(22.68±2.14)mm;治疗后,牙根平均长度为(21.98±2.05)mm。治疗前,对侧同名活髓牙牙根平均长度(22.61±2.01)mm;治疗后,牙根平均长度为(22.01±2.37)mm。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按照牙位单独分析,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CBCT能够很好地观察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情况。在轻中度拥挤非拔牙的病例中,正畸治疗并不会增加上颌前牙已行根管治疗牙齿牙根吸收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根吸收 根管治疗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高美琴 顾永佳 +3 位作者 吴燕平 姚宁 陆建锋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 目的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在上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支抗应用,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支抗相比较,总结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以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上颌严重前突的拔牙矫正患者24人,矫治设计需强支抗,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2人,试验组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照组用口外弓加Nance弓或者横腭杆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对治疗前后利用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未发生明显移动(P>0.05),而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3.7 mm,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有效治疗上颌前突畸形,可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等传统强支抗,具有舒适、操作简便灵活,可即刻受力,不依赖于患者合作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 微螺钉型种植体 上颌前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及肿痛安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穆锦全 冯慧 +2 位作者 徐芸 陈文静 张玮明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肿痛安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组织学差异,为正畸临床疼痛控制提供参考。方法45只6~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肿痛安组、扑热息痛组,每组15只。通过切牙和磨牙区安装弹簧,建立正... 目的通过比较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和肿痛安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组织学差异,为正畸临床疼痛控制提供参考。方法45只6~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肿痛安组、扑热息痛组,每组15只。通过切牙和磨牙区安装弹簧,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运用HE染色、TRAP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观测磨牙破骨细胞数量及COX-2的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内破骨细胞量及COX-2变化量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扑热息痛和肿痛安在40g力加载时均不影响正畸牙移动,但是否可用于正畸临床有效控制疼痛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肿痛安 正畸牙移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正畸不锈钢弓丝的Ames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媛 樊新民 +5 位作者 环飞 邵胜 赵春洋 陈慧霞 倪密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22-123,130,共3页
目的对应用表面化学着色工艺研制的彩色正畸不锈钢弓丝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研究材料是否具有遗传危害和潜在的致癌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掺入法,计数TA97、TA98、TA100、TA102在材料4种人工唾液浸提浓度下的回复突... 目的对应用表面化学着色工艺研制的彩色正畸不锈钢弓丝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研究材料是否具有遗传危害和潜在的致癌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掺入法,计数TA97、TA98、TA100、TA102在材料4种人工唾液浸提浓度下的回复突变菌落数。结果无论在-S-9和+S-9的情况下,材料各剂量组均未引起测试菌株回变菌落数的明显增加。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应用表面化学着色工艺研制的彩色正畸不锈钢弓丝未见潜在致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不锈钢 正畸弓丝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在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的改变 被引量:5
6
作者 冯慧 穆锦全 +1 位作者 徐芸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破骨细胞和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变化和规律,探讨破骨细胞在正畸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模型,免疫组化检测OPG的表达... 目的初步研究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中破骨细胞和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变化和规律,探讨破骨细胞在正畸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性根吸收修复早期模型,免疫组化检测OPG的表达,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第1天,OPG表达量下降,第3天以后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实验第1天起,TRAP染色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实验第7、10、14天,TRAP染色阳性数量已逐渐恢复至生理水平。结论施力终止后,大鼠牙根即停止吸收,并于1—3d后开始牙根修复,OPG的量与此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吸收修复 骨保护因子 破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倪密 陈文静 +4 位作者 林汤毅 严斌 邵胜 李媛 陈慧霞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SanderⅡ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Ⅱ类错[牙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分为T、S两组,各13例患者,T组采用Twin—Block技术矫治,S组采用SanderⅡ矫治器矫治。全...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SanderⅡ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Ⅱ类错[牙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分为T、S两组,各13例患者,T组采用Twin—Block技术矫治,S组采用SanderⅡ矫治器矫治。全天戴用矫治器治疗4~10个月。测量治疗前、后摄X线头侧位片,测量项目28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上颌发育均受抑制,经Pancherz分析,覆盖均显著减小,骨、牙因素没有差别;下颌均有显著生长,S组下颌升支长(Co—Go)比T组增加明显,S组下颌Ar-Go—Me角增加明显;S组的平均矫治时间为5.5个月,T组为7个月。结论 2种矫治器均能明显促进下颌骨生长;SanderⅡ比较适合垂直生长型的Ⅱ类患者;SanderⅡ较Twin—Block疗程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SanderⅡ Twin—Block 类错殆 下颌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的meta分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顾月光 赵春洋 +2 位作者 马俊青 张彦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主动自锁托槽与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的大小。方法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Google文献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11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主动...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主动自锁托槽与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的大小。方法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Google文献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11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主动、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的随机对照实验。利用Revman4.2软件及Stata 7.0软件对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价主动、被动自锁托槽与不锈钢丝结合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结果有6项研究适合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被动自锁托槽在与圆丝结合时,摩擦力的大小没有统计学差异;而与不锈钢方丝结合时主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大于被动自锁托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矫治初期,主动、被动自锁托槽摩擦力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矫治后期,主动自锁托槽摩擦力大于被动自锁托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自锁托槽 被动自锁托槽 摩擦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tClip自锁矫治器排齐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馨 赵春洋 +3 位作者 陈文静 谷妍 张彦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SmartClip自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排齐拥挤上颌牙弓的效能是否有差异。方法选取48例牙列不齐指数>5mm、年龄12~15岁、采取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治疗的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抽选使用SmartClip自锁矫治器或传统结扎式... 目的探讨使用SmartClip自锁矫治器与传统结扎式矫治器排齐拥挤上颌牙弓的效能是否有差异。方法选取48例牙列不齐指数>5mm、年龄12~15岁、采取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治疗的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抽选使用SmartClip自锁矫治器或传统结扎式矫治器。结果使用SPSS15.0进行分析。结果排齐速度与初始不齐指数相关。矫治5周及10周时,自锁组前牙不齐指数及两侧拔牙间隙的减小、前段弓长的增加大于传统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锁组排齐速度快于传统组。结论使用SmartClip自锁托槽可以缩短、中重度拥挤采取拔牙矫治患者牙弓的排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Clip 自锁矫治器 排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患者前后颜面形态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倪密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微型种植体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规律,评估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15例。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微型种植体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规律,评估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15例。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设计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矫正结束,患者面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上切牙内收(3.12±0.90)mm,下切牙内收(2.63±0.83)mm,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了(3.45±1.19)mm和(2.18±0.38)mm,且鼻唇角增大。软硬组织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其中上下唇突度、鼻唇角大小的改变与前牙突度的改变呈高度相关。93.3%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使上下前牙得以有效内收,同时改善面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 双颌前突 软组织侧貌 视觉模拟量表 头影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优化金属托槽与普通金属托槽剪切强度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志芸 陈中坚 +3 位作者 邵胜 赵春洋 陈文静 樊新民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143-145,163,共4页
目的通过粘结强度实验比较新型的激光优化底板金属托槽和国产燕尾金属托槽的剪切粘结强度。方法90颗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人类前磨牙,按照2种托槽(激光优化底板金属托槽和国产燕尾底板金属托槽)和3种储存条件(室温蒸馏水中、37℃人工唾液... 目的通过粘结强度实验比较新型的激光优化底板金属托槽和国产燕尾金属托槽的剪切粘结强度。方法90颗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人类前磨牙,按照2种托槽(激光优化底板金属托槽和国产燕尾底板金属托槽)和3种储存条件(室温蒸馏水中、37℃人工唾液中、人工唾液冷热循环实验)随机均分为6组,在一定的压力下粘结托槽,并用外力使托槽与牙面分离后,测定并记录剪切粘结强度和牙釉质表面粘结剂残留指数(ARI)。结果方差分析显示2种托槽剪切粘结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激光优化底板金属托槽剪切粘结强度大于国产燕尾托槽,去除托槽后牙面粘结剂残留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槽底板 激光优化底板托槽 冷热循环 剪切粘结强度 AR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颅底软骨联合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优 王林 +2 位作者 马俊青 张卫兵 潘永初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颅底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现象,探讨颅底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出生后4d、8d、16d、32d、48d、64d及128d的SD大鼠,取颅底软骨联合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增殖细胞,末端脱核苷酸... 目的研究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颅底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现象,探讨颅底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出生后4d、8d、16d、32d、48d、64d及128d的SD大鼠,取颅底软骨联合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增殖细胞,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比较观察不同时间段大鼠颅底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出生后4d、8d及16d的大鼠可见大量的PCNA阳性细胞存在于软骨联合区,而32d、48d、64d及128d大鼠的软骨联合区仅有少量的PCNA阳性细胞,而在软骨联合区两侧的骨小梁之间的PCNA阳性细胞较多。在出生后4d、8d的大鼠软骨联合的肥大区,交界区发现少数细胞凋亡现象;而在出生后16d、32d、48d及64d的大鼠颅底软骨联合组织的肥大区、交界区和两侧的骨小梁之间发现较多散在的黄色荧光凋亡细胞,并随时间推移凋亡细胞逐渐增多;但在128d的大鼠又几乎未见凋亡细胞。结论在大鼠颅底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存在特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软骨联合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TUNEL法 PCN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慧霞 陈秀莲 +3 位作者 李媛 倪密 林汤毅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初步研究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的15名健康受试者拍摄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下颌姿势位时的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关节间隙进行面积测量及线性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透... 目的初步研究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的15名健康受试者拍摄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下颌姿势位时的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关节间隙进行面积测量及线性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透明保持器戴入后髁突向前下方移位,对logE(P/A)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种方法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结论透明保持器戴入前后,髁突位置发生了显著变化,髁突从基本中性位前移到前移位。但戴用不同时间后的改变情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保持器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早期远中移动尖牙速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倪密 于蕾 陈文静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6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比较拔牙治疗初期,Damon自锁托槽与普通MBT直丝弓托槽(3M Unitek金属托槽)远中移动尖牙的速度。方法选取上颌唇侧尖牙低位阻生的青少年正畸患者36例,均采用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A、B、C 3组,在双侧上颌... 目的比较拔牙治疗初期,Damon自锁托槽与普通MBT直丝弓托槽(3M Unitek金属托槽)远中移动尖牙的速度。方法选取上颌唇侧尖牙低位阻生的青少年正畸患者36例,均采用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A、B、C 3组,在双侧上颌尖牙处随机粘接Damon自锁托槽(分别标记为A_D,B_D,C_D组)或者MBT直丝弓托槽(分别标记为A_M,B_M,C_M组):A组不加任何辅助加力装置,B组配合使用II类牵引辅助尖牙远中移动,C组使用Laceback辅助尖牙远中移动,治疗开始后4周和8周分别测量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周后,B组中粘接自锁托槽的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粘接MBT托槽者(P<0.01);8周后,A组及B组中粘接自锁托槽的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粘接MBT直丝弓托槽尖牙者(P<0.05)。组间比较显示:4周后,B组中粘接自锁托槽的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A组以及C组(P<0.005);8周后,B组中粘接自锁托槽的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明显大于A组(与A_D、A_M相比P<0.005)以及C组(与C_D相比P<0.05,与C_M相比P<0.005)。结论在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唇侧低位尖牙阻生的病例中,使用自锁托槽矫治能够显著加快尖牙远中移动的速度,尤其配合早期Ⅱ类牵引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牙远中移动 自锁托槽 MBT直丝弓托槽 Ⅱ类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牙颌面演示分析系统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斌 王林 +2 位作者 张文健 朱鹏 鲍旭东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三维立体牙颌面影像演示分析系统。方法采用Microsoft Visual C++7.0和OpenGL2.0作为图形开发工具,在个人电脑平台下进行虚拟牙颌面演示分析系统的研制。结果该系统基于个体化牙颌面软硬组织影像学资料所... 目的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三维立体牙颌面影像演示分析系统。方法采用Microsoft Visual C++7.0和OpenGL2.0作为图形开发工具,在个人电脑平台下进行虚拟牙颌面演示分析系统的研制。结果该系统基于个体化牙颌面软硬组织影像学资料所形成的三维立体影像清晰、逼真、立体感强且具有良好的实时交互性,较传统的二维图像或平面三维图像能更清楚、精确地显示和分析牙颌面内外部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结论本系统可提高牙颌面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系统 三维 牙颌面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对骨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大动物模型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蓉宁 王林 +3 位作者 马俊青 张卫兵 巫云霞 张文健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目的建立绝对骨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只22个月龄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选取1只为空白对照,对其余3只以上颌骨种植体为支抗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扩弓持续12d后保持30d。通过X线片测量,组织学观察上颌牙弓扩开结果... 目的建立绝对骨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只22个月龄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选取1只为空白对照,对其余3只以上颌骨种植体为支抗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扩弓持续12d后保持30d。通过X线片测量,组织学观察上颌牙弓扩开结果。结果显示上颌骨中缝被有效扩开。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绝对骨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大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骨支持 上颌快速扩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方式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前牙定位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颖 赵春洋 +1 位作者 严斌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前牙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不易清楚判断埋伏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72例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埋伏前牙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根尖片不易清楚判断埋伏牙形态、位置及与邻牙关系的72例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容积再现法(volume rendering,VR)获得立体的牙体表面图像,显示上颌埋伏前牙的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结果经MIP、MPR、VR三种方式重建处理后,72例病例均清晰显示了上颌埋伏前牙的牙体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以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多方式三维重建的综合运用可为上颌埋伏前牙的定位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螺旋CT 三维重建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在牵引成骨区内移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贤寅 王林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545-547,共3页
目的建立牙在下颌牵引成骨区内移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在不同时间点上移动牙时牵引成骨区内应力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下颌骨及牙列的原始数据,采用CAD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的骨愈合时期,模拟移动牙齿,... 目的建立牙在下颌牵引成骨区内移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在不同时间点上移动牙时牵引成骨区内应力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获得下颌骨及牙列的原始数据,采用CAD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的骨愈合时期,模拟移动牙齿,利用Abqus软件对此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结果建立了能模拟牙齿在下颌牵引成骨区内移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各个骨愈合的时期,成骨区对牙移动产生的应力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早期,牙齿将发生较大的倾斜。结论在牵引成骨完成后,早期移动牙齿时宜使用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牵引成骨 有限元法 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早期大鼠腭中缝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巫云霞 王林 +3 位作者 张卫兵 马俊青 吴蓉宁 张文健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腭中缝在扩张力作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探讨细胞凋亡在腭中缝骨改建启动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成对照0、12、d组和实验加力1、2 d组,每组各5只。用两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约50 g/0.49... 目的观察大鼠腭中缝在扩张力作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探讨细胞凋亡在腭中缝骨改建启动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成对照0、12、d组和实验加力1、2 d组,每组各5只。用两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约50 g/0.49 N)于实验加力组大鼠的腭中缝。于加力后1 d、2 d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腭中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TUNEL法观察腭中缝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加力1 d后腭中缝组织明显扩宽,腭中缝边缘的骨细胞凋亡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加力2 d后腭中缝边缘细胞大量增殖,凋亡骨细胞数有所减少,但仍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扩张腭中缝组织改建的启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腭中缝 扩张力 骨改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derⅡ及Forsus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倪密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407-409,415,共4页
目的比较SanderⅡ和Forsus两种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男女患者26例,随机分为SanderⅡ(S)和Forsus(F)两组,每组各13例患者(男6例和女7例)。测量治疗前、后摄X线头侧位片,并对相关... 目的比较SanderⅡ和Forsus两种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男女患者26例,随机分为SanderⅡ(S)和Forsus(F)两组,每组各13例患者(男6例和女7例)。测量治疗前、后摄X线头侧位片,并对相关的软硬组织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两组矫治器治疗前、后,SNB、Y轴角、B-OLP距、Ii-OLP距显著增加。ANB角、覆盖显著减小。F组的LI-MP有显著增加。S组的SN-MP、Ans-Me(下面高)有显著增加。软组织测量指标中,两组治疗前后软组织面角,鼻唇角,颏厚有显著增加,H角、上唇-审美平面距、下唇-审美平面距显著减小。S组的治疗总疗程较F组长。结论两种矫治器对下颌后缩患者均有较好的矫治作用,SanderⅡ矫治器适于低角以及均角病例,Forsus矫治器更适于高角病例,易导致下前牙易唇倾,但治疗疗程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SanderⅡ FORS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