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0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晓卫 钟天鹰 +2 位作者 岳玉林 陈晓军 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3-1465,1537,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检测血清标本31843例,总阳性率为41.35%;2008年阳性率最高,达45.08%;≤1岁、1-3岁、3-5岁、>5岁的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32.48%、38.24%、57.57%;男性患儿为36.08%,女性患儿为48.16%;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39.56%、36.51%、42.11%、48.69%。结论:MP可能为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感染率为高;婴儿感染率较低,而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南京及周边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该地区MP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定量PCR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正霞 徐阳 +3 位作者 徐进梅 杨明夏 马磊 朱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分析的影响。方法:通过Primer Express 2.0软件对目的基因CCND1、C-JUN分别设计4对不同引物进行SYBR Green染料法定量PCR扩增,并分别使用2-△... 目的:研究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分析的影响。方法:通过Primer Express 2.0软件对目的基因CCND1、C-JUN分别设计4对不同引物进行SYBR Green染料法定量PCR扩增,并分别使用2-△△CT法、Pfaffl法及相对标准曲线法计算肺癌紫杉醇敏感细胞株及耐药细胞株间目的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不同引物和数据计算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引物的扩增效率对定量PCR结果分析有显著影响,不同引物特异性扩增得到的样本间表达倍数有显著差异(P<0.05)。3种计算方法中,Pfaffl法与相对标准曲线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CT法与其他2种方法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物的选择对于定量PCR结果有显著影响;Pfaffl法是更准确,更合理的相对定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2^-△△CT法 Pfaffl法 相对标准曲线法 扩增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素华 林丹丹 +5 位作者 张美娟 陈雪松 徐进梅 单昊 吴观陵 吴海玮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最佳分离条件,为寄生虫免疫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使用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在不同离心转速和时间条件下分离猪PBMC,观察所得云雾状PBMC层的厚度,计算细胞得率及细胞活力,以确定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 目的探讨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最佳分离条件,为寄生虫免疫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使用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在不同离心转速和时间条件下分离猪PBMC,观察所得云雾状PBMC层的厚度,计算细胞得率及细胞活力,以确定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猪PBMC的最佳实验条件。同时采用文献报道的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猪PBMC的分离条件(1500r/min,30min)分离猪PBMC,比较两者分离PBMC效果。结果使用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1.110ng/L),在20~25℃室温下以1500r/min(半径15cm)离心30min,接着低温(4℃)1500r/min离心10min,洗涤2次,这样获得的猪PBMC效果最好。同样条件下,用人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猪PBMC,不仅所得细胞沉淀中混杂细胞如红细胞及其他细胞碎片较多,而且PBMC细胞得率及活力也不好。结论本实验提出了获得大量有活力的猪PBMC的方法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寄生虫学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应用价值的评估 ⅠIHA筛查法对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评价 被引量:29
4
作者 林丹丹 刘跃民 +5 位作者 胡飞 陶波 王新明 左小星 李剑瑛 吴观陵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分析IHA筛查法评估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可靠性。方法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选取一个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对象收集2次新鲜粪便标本各制作6张Ka-to片(2粪12片)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分析常... 目的分析IHA筛查法评估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可靠性。方法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选取一个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对象收集2次新鲜粪便标本各制作6张Ka-to片(2粪12片)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分析常规1粪3张Kato片的阳性检出率与漏检率、IHA的诊断效率及IHA与Kato-Katz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张Ka-to片漏检率达19.7%~66.1%,1粪较2粪漏检率为23.0%。IH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89.4%,与Kato-Katz法的总符合率为86.7%。IHA的阴性预测值为96.8%,但阳性预测值较低(36.8%),阳性漏检率高达30.4%;IHA筛查法对试点区人群感染率估算的漏检率达35.8%。结论IHA筛查法对疫区人群实际感染率估算有较大的偏差,IHA作为筛查工具仍需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IHA阳性阈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诊断 KATO-KATZ法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寄生虫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思考 被引量:19
5
作者 季旻珺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8-454,共7页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人体寄生虫学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确立为生物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辉煌发展、遭遇挫折和下降,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复苏和新发展。寄生虫学新的发展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寄生虫学的...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人体寄生虫学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确立为生物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辉煌发展、遭遇挫折和下降,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复苏和新发展。寄生虫学新的发展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寄生虫学的研究融入了正在继续进行的生物学革命,以极快的速度将现代生物学新的理论、概念和技术引入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研究的许多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新理论与高新技术成就的渗透,不仅在微观水平上对宿主-寄生虫相互关系作出更加深刻的诠释,而且也为发展新的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尽管如此,作者明确指出,尽管寄生虫病仍然是一类分布广泛、对人类健康威胁甚大的疾病,但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忽视,包括医学教育中的寄生虫学教学日渐衰微的趋势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本文中作者还就我国寄生虫学学科发展需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国寄生虫学学科发展战略思考、当前人体寄生虫学研究的主流思维及优先研究领域布局思考等问题发表了若干探讨性意见;作者还涉及了在我国寄生虫(病)学学科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即它的学科定位,特别是在医学教育中的学科当前定位带来的困惑及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学科 发展战略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凡 尹慧彬 苏川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2-386,共5页
Th17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CD4+效应性T细胞亚群。最新研究表明,Th17细胞通过其主要表达产物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诱导及其发挥免疫效应也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发现,在抗寄生... Th17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CD4+效应性T细胞亚群。最新研究表明,Th17细胞通过其主要表达产物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诱导及其发挥免疫效应也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发现,在抗寄生虫感染过程中,根据宿主自身的免疫状态、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治疗情况,Th17发挥着保护或促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TH17细胞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焦健华 马磊 张东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获取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并探讨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作用。方法根据昆虫β-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扩增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 目的获取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并探讨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作用。方法根据昆虫β-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扩增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其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40S核糖体蛋白S4(RPS4)基因的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长911 bp,与其他几种蚊β-肌动蛋白基因对应序列的相似性在89%以上。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RPS4基因的C6/36细胞中,均可稳定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成功获得了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并且该片段完全可以用作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时的内参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C6/36细胞 β-肌动蛋白基因 PCR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6
8
作者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323-328,共6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免疫诊断 血吸虫病流行区 寄生虫学检查 化疗药物 防治效果评价 确定诊断 科学依据 传播控制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9
作者 闻礼永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2-425,429,共5页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纳入WHO和我国主要疾病防治规划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免疫机制和血吸虫基因组研究对血吸虫疫苗的研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血吸虫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价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作... 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工作已纳入WHO和我国主要疾病防治规划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免疫机制和血吸虫基因组研究对血吸虫疫苗的研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血吸虫蛋白疫苗、DNA疫苗和多价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蛋白疫苗 DNA疫苗 多价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胰蛋白酶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与表达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公茂庆 顾燕 +4 位作者 胡小邦 孙艳 马磊 李秀兰 朱昌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基因与抗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以淡色库蚊抗性品系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抗药性品系高表达的胰蛋白酶(trypsin)基因编码区。T/A克隆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构建重组昆虫细胞表达载...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基因与抗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以淡色库蚊抗性品系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抗药性品系高表达的胰蛋白酶(trypsin)基因编码区。T/A克隆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构建重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try。经酶切和PCR鉴定后,与带有筛选标记的pIE1neo质粒共转染蚊虫细胞C6/36,通过G418选择培养,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用RTPCR、Westernblotting鉴定胰蛋白酶基因的转录表达。结果酶切和PCR鉴定表明,成功构建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try;证实胰蛋白酶基因已转入C6/36细胞,并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结论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和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与抗药性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基因 昆虫细胞表达载体 抗药性 基因转染 C6/3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抗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丹 梁跃进 +2 位作者 毛雯倩 李冉 王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化以及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感染组和干预组,感染组和干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化以及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健康对照组、感染组和干预组,感染组和干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4±2)/只,感染后6周,干预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10 mg/kg)腹腔注射,2次/d,连续7 d,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注射12 h后剖杀小鼠,分别取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小鼠肝脏固定、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或天狼星红染色后镜下观察。检测3组小鼠肝脏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α1链(typeⅠcollagenα1,Col1α1)和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pithelial cell transforming sequence 2,Ect2)的mRNA水平。采用原位灌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肝星状细胞,检测α-SMA、Col1α1和Ect2的mRNA水平。结果感染组小鼠肝内汇管区和虫卵肉芽肿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健康对照组、感染组和干预组每克肝湿重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79.7±21.2)μg、(528.0±14.9)μg和(355.4±22.6)μg,干预组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感染组(P<0.01)。干预组肝脏和肝星状细胞的α-SMA、Col1α1和Ect2的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感染组(均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纤维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盐酸法舒地尔 RHO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多耐药大肠杆菌新噬菌体vB_EcoM_RZ的性质鉴定及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瑞阳 许靖 +1 位作者 于鑫焱 刘晓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9-1114,1159,共7页
目的:分离鉴定新型毒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用于治疗临床多耐药菌感染提供备选方案。方法:从南京城区污水中收集废水样本,以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药耐药菌株为宿主,采用双层琼脂法分离纯化新噬菌体,然后采用电镜观察其形态,一... 目的:分离鉴定新型毒性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用于治疗临床多耐药菌感染提供备选方案。方法:从南京城区污水中收集废水样本,以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药耐药菌株为宿主,采用双层琼脂法分离纯化新噬菌体,然后采用电镜观察其形态,一步生长曲线确定其潜伏期及爆发量,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及质谱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基因组及编码蛋白。结果:成功分离出一种新型大肠杆菌毒性噬菌体命名为vBEcoMRZ,其能感染并裂解多株大肠杆菌临床耐药菌株;生物学性质分析表明该噬菌体裂解速度快、宿主范围广、温度稳定性良好;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vBEcoMRZ不编码毒素或其他毒力因子基因,溶源周期相关基因及抗性基因;质谱分析发现vBEcoMRZ噬菌体颗粒含有43种已知蛋白和一些未知功能的假定蛋白;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vBEcoMRZ是一株新型噬菌体。结论:分离并鉴定出一株新型大肠杆菌毒性噬菌体vBEcoMRZ,性质优良,有进一步应用于治疗耐药菌引起感染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多耐药菌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肠壁损伤的影响
13
作者 孙思宇 杨宇轩 +8 位作者 陈璐 倪杨玥 常浩 陈琳 侯敏 徐志鹏 熊春蓉 杨坤 季旻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2-458,474,共8页
目的:探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肠壁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中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 目的:探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肠壁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中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IL⁃25组、正常+IL⁃25组小鼠于感染后或实验开始后第4周开始腹腔注射IL⁃25(0.5μg/只,隔天注射1次,持续3周)。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和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结肠病理学变化,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内杯状细胞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试验(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结肠部位炎症相关因子IL⁃10、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IL⁃1β等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6周后的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结直肠部位出现虫卵堆积,但是在经过IL⁃25注射之后,肠道损伤减轻,虫卵堆积减少;感染+IL⁃25组小鼠肠道单个肉芽肿面积显著低于感染组小鼠,但是感染组小鼠肝脏肉芽肿面积与感染+IL⁃25组小鼠无明显区别;AB⁃PAS结果显示IL⁃25能够显著增加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杯状细胞数量;ELIS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结肠1型、2型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注射IL⁃25之后,呈现2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上升、1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下降的趋势。结论:IL⁃25可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分化缓解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肠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肠壁损伤 IL⁃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J2_5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14
作者 支娅茹 张莹 +1 位作者 于鑫焱 刘晓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65-1072,1079,共9页
目的:分析多耐药大肠杆菌J2_5的进化分群、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J2_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进行数据比对分析。结果:该菌的全基因组总长度为4.7 Mb,G... 目的:分析多耐药大肠杆菌J2_5的进化分群、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J2_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进行数据比对分析。结果:该菌的全基因组总长度为4.7 Mb,GC含量为50.78%。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发现其ST型为ST2491,和大肠杆菌野生株MG1655分型ST10不同。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表明J2_5与MG1655的亲缘关系较近。抗生素耐药性综合数据库(CARD)分析发现该菌有65个耐药基因,主要通过4类耐药机制(抗生素外排泵、抗生素失活、抗生素靶点改变、降低对抗生素的渗透性)产生耐药性。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分析发现该菌有7类40个毒力基因,编码黏附素、侵袭、自主转运蛋白等毒素蛋白。使用Prophage Hunter网上工具发现J2_5基因组存在3个前噬菌体,并且前噬菌体上带有1个毒力基因。结论: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J2_5携带更多的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是其致病性强和具有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全基因组 MLST 系统发育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原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血吸虫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秦圆方 祁贤 吴海玮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05-310,共6页
血吸虫病目前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多聚酶链反应(PCR)是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DNA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在近期血吸虫病检测与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虽然各研究所用PCR技术的检测标本、靶基因选择各异,诊断效率也不尽相同... 血吸虫病目前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多聚酶链反应(PCR)是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DNA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在近期血吸虫病检测与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虽然各研究所用PCR技术的检测标本、靶基因选择各异,诊断效率也不尽相同,但是PCR作为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检测方法,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仍颇具优势。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血吸虫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PCR 核酸检测技术 敏感性 特异性 综述
原文传递
SYBR Green荧光定量粪检PCR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圆方 刘云 +5 位作者 杜学利 孟睿 储凯 季旻珺 Jonathan D Kurtis 吴海玮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准确评估其敏感性。方法将计数的日本血吸虫虫卵掺入健康水牛粪样中,制备人工阳性粪样。采用改良QIAamp DNA Stool Kit粪样DNA提取方法,提取人工阳性粪样DNA,进...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准确评估其敏感性。方法将计数的日本血吸虫虫卵掺入健康水牛粪样中,制备人工阳性粪样。采用改良QIAamp DNA Stool Kit粪样DNA提取方法,提取人工阳性粪样DNA,进行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建立Ct值与粪样中克粪虫卵数(EPG)的关系;提取单独(不与牛阴性粪样混合)日本血吸虫虫卵DNA与虫卵生理盐水冲洗液DNA,行定量PCR检测,以对本方法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结果每200mg粪样仅含1个虫卵时,荧光定量PCR仍呈阳性,人工阳性粪样EPG的对数与PCR的Ct值存在线性关系。结论SYBR Green荧光定量粪检PCR法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DNA敏感性高,EPG对数与PCR的Ct值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粪样 血吸虫 日本 敏感性
原文传递
我国常用血吸虫病诊断方法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苏川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3-594,共2页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6亿人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约有2亿人被感染,其中2千万人有较重临床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我国至2011年底,仍有45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患者约28.7万例。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脏纤维化,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诊断方法 问题 展望
原文传递
8种植物提取物对2种不同品系淡色库蚊的敏感性研究(英文)
18
作者 孙立新 丁永健 +3 位作者 马磊 孙艳 董慧琴 朱昌亮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675-678,684,共5页
目的研究开发有效的天然植物杀虫剂。方法按照WHO推荐的蚊幼虫敏感性测定方法,用8种植物的叶、茎、果和皮等提取物,对野生和敏感2个品系淡色库蚊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银杏外果皮提取物对淡色库蚊2个品系杀虫效果最强,其次为三尖杉和水杉... 目的研究开发有效的天然植物杀虫剂。方法按照WHO推荐的蚊幼虫敏感性测定方法,用8种植物的叶、茎、果和皮等提取物,对野生和敏感2个品系淡色库蚊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银杏外果皮提取物对淡色库蚊2个品系杀虫效果最强,其次为三尖杉和水杉,其他5种植物(重阳木、乌桕、香椿、杜仲和山茱萸)杀虫效果较弱。随后用银杏外果皮提取物对淡色库蚊卵、幼虫、蛹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Ⅰ龄幼虫最敏感,其次为Ⅱ龄、Ⅲ龄和Ⅳ龄幼虫。银杏外果皮提取物对敏感品系Ⅰ龄、Ⅱ龄、Ⅲ龄和Ⅳ龄的LC50分别为2.52、8.62、3.3和18.6mg/L;对野生品系Ⅰ龄、Ⅱ龄、Ⅲ龄和Ⅳ龄的LC50分别为7.4、15.2、19.2和25.0mg/L,明显高于敏感品系。银杏外果皮提取物在5~100mg/L浓度范围内不影响卵的孵化,在100mg/L以上时,影响蛹的羽化。结论8种植物提取物对淡色库蚊的敏感性各不相同,银杏外果皮提取物有明显的杀幼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淡色库蚊 银杏外果皮 毒力
原文传递
辐照致弱血吸虫尾蚴诱导不同动物宿主产生高保护性免疫力的效应机制比较
19
作者 林丹丹 张素华 +2 位作者 吴海玮 季旻珺 吴观陵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致弱血吸虫尾蚴免疫不同动物宿主,可诱导宿主产生抗攻击感染的高保护力。该文综述并比较了近年来阐明这种在不同动物宿主的高保护性现象及其相关的效应机制,为最终寻找行之有效的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血吸虫 致弱尾蚴 动物宿主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淡色库蚊自然种群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致细胞质不亲和相关基因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英藩 何坤 +5 位作者 郭蔚 王海防 张东辉 公茂庆 季旻珺 陈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东部地区3个地理种群淡色库蚊由沃尔巴克氏体导致细胞质不亲和的相关基因,为制定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病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反交实验确定江苏南京、江苏无锡和山东唐口3个淡色库蚊自然种群间细胞质不亲和,应用... 目的探讨我国东部地区3个地理种群淡色库蚊由沃尔巴克氏体导致细胞质不亲和的相关基因,为制定基于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媒病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反交实验确定江苏南京、江苏无锡和山东唐口3个淡色库蚊自然种群间细胞质不亲和,应用PCR技术检测淡色库蚊沃尔巴克氏体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和沃尔巴克氏体基因组中Octomom增殖区域WD051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江苏南京与无锡淡色库蚊自然种群双向亲和(t=0.57、0.15,P均>0.05),山东唐口和江苏无锡淡色库蚊自然种群双向不亲和(t=63.81、43.51,P均<0.01),江苏南京和山东唐口淡色库蚊自然种群双向不亲和(t=39.62、43.12,P均<0.01)。3个地理种群淡色库蚊基因组均扩增出wsp基因条带。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3个自然种群淡色库蚊感染的沃尔巴克氏体wsp基因表达水平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P>0.05)。山东唐口与江苏南京、山东唐口与江苏无锡淡色库蚊自然种群WD0513基因表达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42、7.84,P均<0.05),但江苏南京与江苏无锡淡色库蚊自然种群WD0513基因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0,P>0.05)。结论江苏南京、江苏无锡和山东唐口3个地理种群淡色库蚊所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数量不同,淡色库蚊自然种群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导致的细胞质不亲和可能与WD0513基因表达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沃尔巴克氏体 细胞质不亲和 WD0513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