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D联合复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
1
作者 张晓倩 胡幼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2期115-119,136,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复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及对体格指标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复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及对体格指标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2组均常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行为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组联合维生素D治疗。比较2组疗效、体格指标[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率、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糖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7%,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质量、BMI、体脂率、WHtR分别为(51.75±5.23)kg、(22.32±2.29)kg/m2、(30.89±4.20)%、(0.50±0.05),均低于对照组的(55.12±6.25)kg、(23.79±2.51)kg/m2、(35.84±5.81)%、(0.5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分别为(1.38±0.20)mmol/L、(5.03±0.28)mmol/L、(2.08±0.2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64±0.14)mmol/L、(5.47±0.31)mmol/L、(2.58±0.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DL-C为(1.62±0.27)mmol/L,高于对照组的(1.31±0.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NS、FBG分别为(7.05±1.40)mIU/L、(4.16±0.5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9.47±1.82)mIU/L、(5.34±0.6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OH)D水平为(70.38±7.40)nmol/L,高于对照组的(50.06±5.0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复合肠道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体格指标、糖脂代谢指标,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并可以升高25-(OH)D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复合肠道微生态制剂 单纯性肥胖 体格指标 糖脂代谢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5岁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田慧琴 周骁俐 胡幼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71例3~15岁粉尘螨致敏的变应性鼻炎儿童在进行标准化的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3、6、9、12个月的疗效情况。疗效评估包括鼻炎症状总评分...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71例3~15岁粉尘螨致敏的变应性鼻炎儿童在进行标准化的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3、6、9、12个月的疗效情况。疗效评估包括鼻炎症状总评分、药物总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情况。结果:进行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3、6、9、12个月时患者的鼻炎症状总评分、药物总评分以及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个月与3个月相比,以及9个月与6个月相比,鼻炎症状总评分、药物总评分和VA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个月与9个月相比药物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鼻炎症状总评分和VAS评分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短期疗效良好,在3个月就能起效,并在6、9、12个月时得到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尘螨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期头胎儿童同胞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边思倩 田甜 +8 位作者 李婧 宋佳 张丹 张桂香 沈蒙蒙 袁慧 陈瑶 仲逢钰 胡幼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8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研究学龄前期头胎儿童同胞关系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同胞关系的积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至7月在南京、无锡、镇江、扬州、南通、宿迁、连云港7个市中选择符合条件的4~6岁城市学龄前期头胎... 目的研究学龄前期头胎儿童同胞关系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同胞关系的积极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至7月在南京、无锡、镇江、扬州、南通、宿迁、连云港7个市中选择符合条件的4~6岁城市学龄前期头胎儿童,应用"3~6岁城市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及自拟的儿童同胞关系问卷、家庭社会人口学问卷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研究影响同胞关系的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2份(95.78%),其中男童382人(44.3%),女童480人(55.7%),女童的同胞亲密维度得分高于男童(F=7.752,P<0.05),同胞冲突维度和同胞竞争维度得分无性别差异(均P>0.05);同胞年龄差为1~3岁组的儿童在同胞亲密维度得分高于年龄差为4~6岁组儿童,在同胞冲突、同胞竞争维度得分低于年龄差为4~6岁组儿童(F值分别为5.765、81.097和27.231,均P<0.05);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在同胞亲密、冲突、竞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中等环境和不良环境(F值分别为67.977、26.943和7.959,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同胞年龄差、家庭养育环境、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教养方式、父亲陪伴时间显著影响儿童的同胞关系(均P<0.05)。结论学龄前期头胎儿童同胞关系受个体性别、同胞年龄差和家庭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应进行早期的干预以促进儿童同胞关系及其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期 头胎儿童 同胞关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7个城市二胎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同胞关系与行为问题探索分析
4
作者 宋佳 李婧 +4 位作者 田甜 张丹 袁慧 沈蒙蒙 胡幼芳 《当代医学》 2023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7个城市二胎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同胞关系与儿童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3—7月南京、无锡、扬州、镇江、宿迁、南通、连云港7个城市二胎家庭中1688名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取《4~16岁Achenbach儿童... 目的分析江苏省7个城市二胎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同胞关系与儿童行为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3—7月南京、无锡、扬州、镇江、宿迁、南通、连云港7个城市二胎家庭中1688名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取《4~16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自拟《同胞关系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和同胞关系。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和不同Ae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结果、人口学特征同胞关系各维度分数,分析学龄前儿童同胞关系对行为异常的影响。结果1688名学龄前儿童中,存在行为异常169名,行为异常发生率为10.0%,其中头胎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4.7%,明显高于二胎儿童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2.9%,明显高于男童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L评分正常儿童同胞亲密、同胞冲突、同胞竞争得分均高于CB-CL评分异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次、年龄、性别儿童的同胞亲密、同胞冲突、同胞竞争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胞亲密是儿童行为异常的保护因素(OR>0,P<0.05),同胞冲突与同胞竞争对儿童行为是否异常无显著影响。结论江苏省二胎家庭中4~5岁儿童行为异常受出生胎次、性别及同胞亲密关系的影响,增进学龄前儿童同胞间亲密关系,能减少学龄前儿童行为异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同胞关系 行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ADC联合血清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茜 李婧 +2 位作者 袁慧 朱小华 张晓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PWML早产儿114例(观察组),其中PWML病情程度轻度35例、中度46例、重度33例,规范治疗后预...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PWML早产儿114例(观察组),其中PWML病情程度轻度35例、中度46例、重度33例,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85例、预后不良29例,同期另选无颅脑疾病的早产儿34例(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2周内接受颅脑MRI检查,常规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ADC;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62、0.96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951、5.033,P均<0.05)。PWML早产儿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PWML早产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22、0.636、0.95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预测PWML早产儿预后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887、5.292,P均<0.05)。结论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降低,二者变化与PWML早产儿病情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二者联合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表观扩散系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营养与双生子散光眼形成的关系
6
作者 周文娣 张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双生子散光眼形成的关系。方法:对28对双生子于生后3个月、6个月至少进行1次屈光检查,将双生子的眼散光状况与孕母孕期及双生子出生前、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期随机抽取56例单胎儿作为对照。结果:双生子柱镜≥2...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与双生子散光眼形成的关系。方法:对28对双生子于生后3个月、6个月至少进行1次屈光检查,将双生子的眼散光状况与孕母孕期及双生子出生前、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同期随机抽取56例单胎儿作为对照。结果:双生子柱镜≥2D散光眼的检出率为53.57%,显著高于单胎婴儿(χ2=21.35,P<0.05)。双生子中有和无散光家族史的两组间,散光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P=0.01)。母亲有早孕反应(OR=1.40,95%CI:1.10~5.13)、母亲孕中期骨密度(OR=1.44,95%CI:1.30~6.19)、血色素(OR=1.69,95%CI:1.03~2.78)、分娩时血清镁(OR=1.39,95%CI:1.03~1.89)、维生素A(OR=1.03,95%CI:1.01~1.06)、双生子脐血维生素D(OR=1.02,95%CI:1.00~1.04)和出生体重(OR=1.02,95%CI:1.00~1.03)与双生子散光眼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孕期营养状况影响双生子散光眼的形成,应在整个孕期针对性地对孕母进行营养指导,以降低婴儿散光眼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生子 婴儿 散光眼 孕期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84通过靶向MAPK8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被引量:1
7
作者 仲逢钰 秦振英 +4 位作者 李婧 田甜 牟雨虹 田慧琴 胡幼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32,共8页
目的:探讨miRNA-484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qPCR、CCK-8法、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定量检测研究miR-484对人脂肪细胞增殖及成脂分化的作用。运用Targetscan7.2对miR-484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并使用双荧光素酶... 目的:探讨miRNA-484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qPCR、CCK-8法、油红O染色及甘油三酯定量检测研究miR-484对人脂肪细胞增殖及成脂分化的作用。运用Targetscan7.2对miR-484的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并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484与靶基因的结合,使用Western blot及RT-qPCR验证miR-484对靶基因的作用。结果:miR-484在人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逐渐低表达。过表达miR-484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而沉默miR-484与过表达作用相反。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APK8是miR-484的下游靶基因,且miR-484可抑制其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过表达MAPK8可部分挽救miR-484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抑制。结论:miR-484可以通过抑制MAPK8的表达从而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与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84 人前体脂肪细胞 增殖 成脂分化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在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瑶 秦振英 胡幼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468,共4页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相关疾病,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节蛋白的表达,参与多种病理...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相关疾病,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密切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节蛋白的表达,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现有研究显示,miRNA参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本文综述了部分调控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的miRNA,及它们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调节机制,为探寻2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锌对未成熟大鼠视网膜锌离子转运体3(ZnT-3)mRNA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肖海燕 张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4-65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锌离子转运体3(ZnT-3)mRNA表达对低锌饮食的反应,探索低锌是否会引起ZnT-3转录水平的调节。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4周龄)随机分为三大组分别喂养2周(第1组)、4周(第2组)、6周(第3组),每组大鼠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锌离子转运体3(ZnT-3)mRNA表达对低锌饮食的反应,探索低锌是否会引起ZnT-3转录水平的调节。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4周龄)随机分为三大组分别喂养2周(第1组)、4周(第2组)、6周(第3组),每组大鼠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分别给予正常锌含量饮食和低锌饮食,第3组低锌饮食大鼠从第4周开始恢复正常饮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ZnT-3以及碳酸酐酶2(CA2)、碳酸酐酶14(CA14)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大鼠锌摄入低下2周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视网膜CA2和CA14的mRNA水平有所降低,而ZnT-3 mRNA表达量有所增高;锌摄入低下4周后,视网膜ZnT-3、CA2和CA14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恢复正常锌饮食后2周,实验组视网膜ZnT-3、CA2和CA14的mRNA的表达回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饮食锌的变化将导致大鼠视网膜ZnT-3在转录水平上的调节,含锌酶CA2和CA14 mRNA表达也同时发生变化。为保持视网膜组织内锌含量的稳定,ZnT-3 mRNA表达量随饮食含锌量降低的时间和程度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锌饮食 锌离子转运体3 碳酸酐酶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93对睾丸畸胎瘤细胞增殖、心肌分化的影响及其与NFATC3的调控关系
10
作者 许耿 仲逢钰 顾海涛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miR-93对常用于心脏发育研究的睾丸畸胎瘤细胞P19增殖与心肌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3(NFATC3)在此过程中的调控关系。方法将P19细胞分为三组,miR-93组、NC组分别转染miR-93 mimic及阴性对照空白质粒,对照组... 目的观察miR-93对常用于心脏发育研究的睾丸畸胎瘤细胞P19增殖与心肌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与活化T细胞核转录因子3(NFATC3)在此过程中的调控关系。方法将P19细胞分为三组,miR-93组、NC组分别转染miR-93 mimic及阴性对照空白质粒,对照组不转染;采用CCK-8法观察转染0、24、48 h后miR-93对P19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R-93对心肌分化标志基因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锌指转录因子CATA结合蛋白4(GATA4)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human7.2数据库筛选发现NFATC3为miR-93的下游靶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验证两者的结合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R-93对P19细胞中NFATC3表达的影响。再将P19细胞另分为三组,miR-93组、miR-93+NFATC3组及NC组分别转染miR-93 mimic、miR-93 mimic+NFATC3 mimic及阴性对照空白质粒,采用CCK-8法、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NFATC3对miR-93过表达所致细胞增殖及心肌分化的影响。结果miR-93组除0 h外同时点细胞OD值及cTnT、GATA4蛋白表达均低于NC组及对照组(P均<0.05),NC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NFATC3 wt+NC质粒的P19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与转染NFATC3 wt+miR-93 mimic质粒的细胞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转染NFATC3 mut+NC质粒的P19细胞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与转染NFATC3 mut+miR-93 mimic质粒的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iR-93组NFATC3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及NC组(P均<0.05),除0 h外同时点细胞OD值及cTnT、GATA4蛋白表达NC组>miR-93+NFATC3组>miR-93组(P均<0.05)。结论miR-93可抑制P19细胞增殖及心肌分化,该作用可能通过沉默NFATC3表达来实现,或可为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miR-93 睾丸畸胎瘤细胞 细胞增殖 心肌分化 NFATC3 先天性心脏病 信号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单纯性肥胖患儿黑皮素4受体基因筛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星 秦锐 韩蓓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对南京单纯性肥胖患儿进行黑皮素4受体(Mc4R)基因筛查,了解南京单纯性肥胖患儿Mc4R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105例单纯性肥胖患儿(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参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 目的对南京单纯性肥胖患儿进行黑皮素4受体(Mc4R)基因筛查,了解南京单纯性肥胖患儿Mc4R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105例单纯性肥胖患儿(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参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4年标准),且各项检查排除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疾病。男58例,女47例;年龄为(10.32±2.99)岁;BMI为(27.61±2.51)kg.m-2。健康对照组为体检健康儿童127例。男67例,女60例;年龄(8.78±2.95)岁;BMI(16.87±2.32)kg.cm-2。家长均知情同意。采用梯度PCR扩增,对Mc4R基因进行测序。比较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患儿生化指标(ALT、AST、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清蛋白/球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皮质醇、胰岛素、C肽)。结果肥胖组与健康对照组血三酰甘油,空腹与餐后2h胰岛素、C肽及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IVa110311e杂合子在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86%(3/105例)和0(0/127例)。肥胖组患儿中3例IVa110311e杂合子携带者生化指标与其他肥胖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a110311e是南京单纯性肥胖儿童Mc4R基因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黑皮素4受体 多态性 突变 儿童
原文传递
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蕊 黄丹 +8 位作者 竺慧 孙启刚 王玥 张小寒 赵晓燕 何婧 刘磊 周佳佳 刘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9-196,共8页
目的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弱视危险因素(ARF)的精确度。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9至12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对4~5岁学龄前儿童使用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非散瞳屈光度数筛查及综合性眼科检查。对其中疑... 目的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弱视危险因素(ARF)的精确度。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9至12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对4~5岁学龄前儿童使用双目屈光筛查仪进行非散瞳屈光度数筛查及综合性眼科检查。对其中疑似眼部异常儿童及主动接受详细检查的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CR)检查,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双目屈光筛查仪与CR检查屈光度数的差异,并用Bland-Altman法评估二者的一致性。参照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AAPOS)2013年发布筛查指南中的标准,以CR检查结果判定受试儿童是否具有屈光性ARF,并以此为金标准,评估双目屈光筛查仪以5种常用转诊标准(敏感性标准、Matta/Silbert标准、AAPOS2013标准、阿拉斯加州盲童探索组织2012标准、特异性标准)判定受试儿童屈光性ARF的准确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双目屈光筛查仪判定屈光性ARF的最佳截断值作为最佳转诊标准。结果共有1986名儿童行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年龄(4.57±0.29)岁,包括1084名男童和902名女童。双目屈光筛查仪的检查成功率为99.04%(1967/1986)。共有1892名儿童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取得了检测数值,其中1827名(96.56%)儿童可在3次检测内获得可信结果。共有538名儿童接受了CR检查,除外1名被双目屈光筛查仪直接识别为"远视"的儿童后,剩余537名儿童进行了屈光度数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目屈光筛查仪较CR低估球镜度数[0.75(0.50,1.25)D与1.25(1.00,1.75)D比较;Z=-10.36,P<0.01],高估柱镜度数[-0.50(-0.75,-0.25)D与-0.25(-0.75,0.00)D比较;Z=-11.10,P<0.01],低估等效球镜度数[0.63(0.38,0.88)D与1.00(0.75,1.50)D比较,Z=-13.33,P<0.01]。一致性分析显示,分别有96.28%(517/537)、95.34%(512/537)、96.65%(519/537)儿童的双目屈光筛查仪及CR检测值在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的95%一致性界限内。CR检查结果显示47名儿童(8.74%)具有屈光性ARF,以此为金标准,双目屈光筛查仪以5种常用转诊标准判定屈光性ARF的敏感度为63.83%~97.87%,特异度为53.36%~97.56%,约登指数为0.51~0.80,阳性预测值为16.73%~74.51%,阴性预测值96.57%~99.62%。ROC曲线计算得出双目屈光筛查仪判定散光性ARF的最佳转诊标准为散光度数>1.38 D。结论双目屈光筛查仪在4~5岁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判定屈光性ARF的精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儿童 学龄前 弱视 屈光筛查
原文传递
儿童户外活动及体质指数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秦振英 梁冠禹 +4 位作者 胡幼芳 符艳蓉 杨梓 赵艳 秦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0~6岁儿童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探讨户外活动时间及体质指数与VitD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2个地区0~6岁健康儿童5 289名,常规体检,测量体重、身长/高,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血清25-... 目的了解江苏省0~6岁儿童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探讨户外活动时间及体质指数与VitD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2个地区0~6岁健康儿童5 289名,常规体检,测量体重、身长/高,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1)江苏省0~6岁儿童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66.59±30.27)nmol/L,以25-(OH)D<75nmol/L作为VitD缺乏和不足的标准^([1]),VitD缺乏和不足者3 471例(65.6%);2岁以上儿童VitD水平[(61.65±27.57)nom/L]明显低于2岁以下婴幼儿[(70.25±32.55)nom/L]。2)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时间、BMI与VitD水平相关,每日户外活动时间达4h以上者VitD水平最佳,随BMI增加,VitD水平呈上升趋势(F=4.168,P<0.05);以BMI>P 97th为肥胖标准,本研究中肥胖儿童409例(7.73%),肥胖儿童血清VitD水平[(65.94±29.56)nmol/L]低于正常儿童[(66.65±30.34)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4,P=0.650)。结论江苏省儿童VitD营养状况处于相对缺乏状态,2周岁以上儿童VitD水平显著低于2岁以下儿童;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利于维持较好的VitD营养状况;在未达到肥胖标准时,儿童BMI与VitD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活动时间 体质指数 儿童 维生素D
原文传递
0~6岁儿童睡眠时间分布情况
14
作者 杨梓 胡幼芳 +4 位作者 李婧 张琳 梁冠禹 秦锐 秦振英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分析0~6岁儿童睡眠时间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3个城市0~6岁健康儿童5248例,统计不同年龄段、BMI/Kaup指数及性别的睡眠时间分布情况,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不同年龄段及BMI/Kaup... 目的分析0~6岁儿童睡眠时间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13个城市0~6岁健康儿童5248例,统计不同年龄段、BMI/Kaup指数及性别的睡眠时间分布情况,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不同年龄段及BMI/Kaup指数儿童的睡眠时间分布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童睡眠时间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岁不同睡眠时间儿童血清25(OH)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岁睡眠时间10~12h和13~14h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高于睡眠时间<10h和>14h的儿童(P<0.01)。结论不同年龄和BMI/Kaup指数的0~6岁儿童睡眠时间分布不同。≥2岁儿童睡眠时间与血清25(OH)D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睡眠时间 25-羟维生素D
原文传递
0~1岁婴儿精细动作发育商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张茜 李婧 《科技与健康》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探讨0~1岁婴儿精细动作发育落后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龙江院区儿童保健科进行过《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评估的191例0~1岁婴儿的评估结果,根据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分为精... 探讨0~1岁婴儿精细动作发育落后的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龙江院区儿童保健科进行过《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评估的191例0~1岁婴儿的评估结果,根据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分为精细DQ正常组(DQ≥80)和精细DQ异常组(DQ≤7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0~1岁婴儿精细动作发育落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运动发育商、适应能力发育商、社会行为发育商分数低,早产的0~1岁婴儿发生精细发育异常的风险较高。0~1岁婴儿精细动作发育落后的影响因素可能与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会行为、早产有关。研究发现,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应关注早产儿童的大运动、社会行为、适应能力发展,从而行早期干预以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健康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动作发育 发育商 《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小于胎龄儿早期追赶生长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琳 秦振英 +1 位作者 张丹 胡幼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分析足月小于胎龄(SGA)儿早期生长轨迹,探讨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为SGA儿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随访体检的足月(37周≤胎龄<42周)SGA儿纳入研究组,按1∶1... 目的分析足月小于胎龄(SGA)儿早期生长轨迹,探讨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为SGA儿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定期随访体检的足月(37周≤胎龄<42周)SGA儿纳入研究组,按1∶1比例匹配同期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AGA)儿纳入对照组,采用Z评分比较生长速度及有无追赶生长,并分析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54例,其中SAG儿76例,AGA儿78例,两组间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月龄期间两组△WAZ、△LA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8、-1.149,P>0.05)。在1~6月龄及7~12月龄间SGA儿生长加速显著,△WAZ、△LAZ均大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2.494、4.170、3.587,P<0.01)。SGA组在1岁内追赶生长发生率为81.6%,且主要出现在6个月以内。追赶组儿童6月龄内体重增长速度为(0.71±0.16)kg/月、身长增长速度为(3.29±0.33)cm/月,显著高于无追赶组(0.47±0.06)kg/月、(2.75±0.48)cm/月(t=-6.790、-2.341,P<0.05);出生后7~12月龄阶段,两组间体重和身长增长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追赶组男童占比高,且在生后6月龄时骨密度Z值(-1.56±0.87)低于无追赶组(0.51±1.13,t=2.071,P=0.046),而在12月龄时两组间骨密度Z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SGA出生后存在加速追赶生长且呈现动态变化,追赶高峰期发生在生后6月龄内,且男童追赶比例更高;快速追赶生长期骨矿物积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于胎龄 足月 追赶生长
原文传递
难治性便秘患儿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仪 刘志峰 +2 位作者 张新华 黄怡璇 陆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1期4075-4078,共4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便秘患儿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的45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难治性便秘组(150例)及非难治性便秘组(300例),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 目的:探讨难治性便秘患儿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的450例功能性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难治性便秘组(150例)及非难治性便秘组(300例),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评估其生活质量,并与15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比较。采用便秘症状评估表对难治性便秘患儿症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难治性便秘患儿的症状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50例难治性便秘患儿出现较多的症状为:硬便148例(98.67%)、排便困难144例(96.00%)、排便频率减少(>3 d/次)117例(78.00%)。与非难治性便秘组比较,难治性便秘组的便秘症状6个条目得分与总分均明显增加(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难治性便秘组和非难治性便秘组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非难治性便秘组比较,难治性便秘组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学校表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难治性便秘患儿便秘症状总分与情感功能、学校表现和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难治性便秘患儿的生活质量下降,患儿便秘相关症状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难治性便秘患儿治疗过程中,重视生理功能恢复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社会心理健康的恢复,从而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便秘 儿童 症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碘营养状况与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振英 胡幼芳 +3 位作者 张桂香 张丹 刘昔荣 秦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558-356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尿碘检测及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评估,探讨碘营养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 329名婴幼儿,检测尿碘浓度,填写调查表,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①江苏省5地区婴...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尿碘检测及神经行为发育水平的评估,探讨碘营养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 329名婴幼儿,检测尿碘浓度,填写调查表,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①江苏省5地区婴幼儿尿碘中位数(MUI)为200μg/L,尿碘浓度(UIC)<100μg/L者为12.1%,UIC>300μg/L的为5.2%。②碘适宜组婴幼儿智能发育指数(MDI,105.91±15.574)高于碘缺乏组(103.22±18.144),F=-2.693,P=0.013;城市组婴幼儿MDI(106.62±15.879)明显高于农村组(101.62±14.265),t=7.656,P<0.001。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DI与父母亲文化程度、尿碘水平可能有关,PDI与母亲文化程度、尿碘水平可能有关。结论:江苏省婴幼儿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水平;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可能与其生活环境、父母文化程度尤其是母亲文化程度有关,碘缺乏可能对婴幼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尿碘 碘营养 神经行为发育
原文传递
家庭干预支持度对高危儿运动功能早期干预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月意 田甜 陆晓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168-1173,共6页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的投入程度与0~3岁高危儿运动功能干预效果的关系,以期为高危儿早期干预策略提供思路。方法将2020年6月—2022年4月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81例运动发育迟缓高危儿纳入研究进行随访。所有患儿定期进行医院干...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的投入程度与0~3岁高危儿运动功能干预效果的关系,以期为高危儿早期干预策略提供思路。方法将2020年6月—2022年4月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81例运动发育迟缓高危儿纳入研究进行随访。所有患儿定期进行医院干预,同时予以家庭指导,根据平均每日家庭参与干预时长将患儿分为<15min/d组和≥15min/d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全部患儿干预后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0、5.601、5.705,P<0.05);进一步分组比较,开始干预年龄段为0~12月龄与13~36月龄的患儿在<15min/d组和≥15min/d组中,干预后GMQ、FMQ、TMQ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min/d组中和≥15min/d组中,0~12月龄患儿干预后GMQ、FMQ、TMQ较13~36月龄患儿均提高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MRI异常患儿的家庭比无异常患儿的家庭更容易每日投入较多干预时间(χ^(2)=4.516,P=0.034),干预后GMQ、FMQ、TMQ提高得也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4、2.264、2.757,P<0.05)。结论医院康复干预结合家庭干预的早期干预训练模式对提高0~3岁运动发育迟缓高危儿的运动功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投入程度较高以及尽早开始投入的家庭干预能更好地改善患儿运动发育水平。患儿头颅MRI结果对家庭干预的积极性及干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儿 早期干预 家庭干预 运动发育迟缓
原文传递
家庭支持训练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秦月意 宋佳 +1 位作者 田甜 胡幼芳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886-889,共4页
目的观察家长主导的家庭支持训练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 80例0~2岁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四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每组20例。A组未行家庭支持训练;B、C和D组分别加用家庭支持训练每日5 min~、20 min~和≥40 ... 目的观察家长主导的家庭支持训练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 80例0~2岁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四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每组20例。A组未行家庭支持训练;B、C和D组分别加用家庭支持训练每日5 min~、20 min~和≥40 min。采用《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评估患儿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总发育商。将干预前某项发育商<80的患儿分为E组(未行家庭支持训练)和F组(行家庭支持训练),比较干预前后发育商差异。结果干预前,A、B、C、D组患儿总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四组总发育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D组干预前后总发育商差值大于A、B、C组(P<0.05)。F组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方面发育商差值高于E组(P<0.01),但两组语言和社会行为方面发育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长主导的家庭支持训练能提高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康复训练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运动发育迟缓 家庭支持训练 发育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