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05年间医院内感染念珠菌败血症4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兵侠 章莉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菌株构成、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01~2005年间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念珠菌阳性共45例,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病原学长期趋势显示白色... 目的: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菌株构成、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01~2005年间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念珠菌阳性共45例,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病原学长期趋势显示白色念珠菌呈下降趋势,而非白色念珠菌逐年上升;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占58.3%。所有病例均有严重基础疾患,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3.3%)、血管内置管(37.3%)为主要易感因素;老年、嗜中性粒细胞减少、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多重感染是预后不良的信号。氟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总病死率55.6%。结论:氟康唑不能作为所有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应重视病原学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早期、足量、足疗程进行抗真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败血症 危险因素 抗真菌药物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管理团队模式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波 张卫红 +2 位作者 张苏明 李松琴 许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87-389,共3页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学科知识,日常工作内容较为繁杂。目前国内感控团队模式存在构成模式偏差、引入非护理专业的认识不足,以及团队未考虑专业分工等主要问题。可以通过团队模式下的合理分工,或组建新式的感控团队模式来解决当前感控团...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学科知识,日常工作内容较为繁杂。目前国内感控团队模式存在构成模式偏差、引入非护理专业的认识不足,以及团队未考虑专业分工等主要问题。可以通过团队模式下的合理分工,或组建新式的感控团队模式来解决当前感控团队模式的不足及团队建设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团队建设 模式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感染科护理工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晓露 赵晓玲 沈艳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4期131-133,共3页
目的:分析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感染科护理工作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 目的:分析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感染科护理工作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感染康复时间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感染康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文书书写过程便捷程度、数据统计便捷程度、交接班内容一致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书写重复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能改善感染科护理工作现状,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节约科室人力及物力资源,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下感染科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不到位、预警不及时的护理现状,实现科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 感染科 护理质量 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逆行感染的诊断及风险:1例病例报道
4
作者 姜楠 蒲琴琴 +3 位作者 戴艳 胡南南 金柯 李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8-89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因“意识不清17个月余,反复发热50余天”收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外院行“全麻下下颌骨接骨”手术,术中出现血压、血氧测不出,查体大动脉搏动微弱,胸前区大片红斑,立即停止手术,行床边心... 1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因“意识不清17个月余,反复发热50余天”收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外院行“全麻下下颌骨接骨”手术,术中出现血压、血氧测不出,查体大动脉搏动微弱,胸前区大片红斑,立即停止手术,行床边心肺复苏,同时给予“肾上腺素、甲强龙”静推。术后出现意识不清伴肢体活动障碍,转至外院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水降颅压、控制癫痫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状葡萄球菌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并发症 腹腔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逆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5
作者 蒲琴琴 李军 《肝脏》 2024年第11期1427-1430,共4页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这一人群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CMV感染常在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深入认识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本文从...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这一人群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CMV感染常在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深入认识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降低发病率至关重要。本文从术前相关因素、术中相关因素及术后相关因素,结合国内外研究对肝移植术后CMV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管理理论在放射科护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沈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8-858,共1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放射科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部门,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放射科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要求。放射科护理涉及到医学影像检查的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放射科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部门,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放射科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要求。放射科护理涉及到医学影像检查的全过程,包括患者接待、检查前准备、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及检查后的随访等。其特点包括:工作量大、时间紧迫、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等。然而,当前放射科护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护理服务质量不稳定、护理流程不规范、护理操作不标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流程 医学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检查 护理操作 质量管理理论 放射科护理 护理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星星 陈帆 +2 位作者 乔慧捷 李爽 周东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 :分析近5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并发症、微生物学及预后,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23例感染性心内膜... 目的 :分析近5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并发症、微生物学及预后,提高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共收集到223例,平均年龄(46.0±17.8)岁,患者主要表现有发热(90.6%),心脏杂音(87.4%)。并发症以心功能不全最多(41.7%),其次为栓塞事件(19.7%),且以左侧居多。致病菌以链球菌属最常见,其次为葡萄球菌属,真菌感染比例上升。截至出院后30 d,死亡27例(12.1%),对于有外科适应证的左心IE患者,肾功能衰竭(OR=33.761,P=0.003)及多器官功能衰竭(OR=17.958,P=0.003)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外科治疗(OR=0.077,P=0.001)可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外科手术可改善IE患者预后,尤其是对于有适应证的左心IE患者,所以在内科积极抗病原治疗的同时,消除危险因素后应及早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并发症 微生物学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多学科协作优化管理 被引量:38
8
作者 徐晶晶 谢晓峰 +7 位作者 黄晓萍 何畏 赵婷 王琴 刁玲玲 蒋晶 殷蓉 林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3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内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并评价效果。方法 将非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231例按住院时间分组,2012年7~12月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会诊、糖尿病教育护士巡视为主的管理模式;2013年1~6... 目的 探讨院内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治疗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并评价效果。方法 将非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231例按住院时间分组,2012年7~12月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会诊、糖尿病教育护士巡视为主的管理模式;2013年1~6月的141例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胰岛素泵治疗特点,采用包括内分泌专科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其他非内分泌科室医护人员、营养师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胰岛素泵运行及血糖管理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泵运行中意外事件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胰岛素泵治疗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保证了非内分泌科室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糖尿病 胰岛素泵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多学科协作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血透患者HCV感染问题的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沈霞 朱亚梅 +2 位作者 俞香宝 张苏明 翁亚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通过技术流程管理和感染控制方法探索,以减少丙型肝炎HCV新感染病例。方法:将13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A组27例为血液透析≤1年者;B组71例为血液透析1~5年者;C组34例为血液透析>5年者。检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抗体及HCV-RNA滴... 目的:通过技术流程管理和感染控制方法探索,以减少丙型肝炎HCV新感染病例。方法:将13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A组27例为血液透析≤1年者;B组71例为血液透析1~5年者;C组34例为血液透析>5年者。检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抗体及HCV-RNA滴度,分析与血液透析时间、方式、使用血液制品几率、是否采用复用透析器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剔除输血和复用透析器的影响,HCV感染几率与透析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即当透析时间每增加一个等级时,抗HCV转阳率将平均增加2.99倍。HCV-RNA滴度提高一个几何级数的可能性将平均增加1.29倍。结论:制订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特别是透析器复用环节RC接头的使用,复用机设计新观点,以及血液透析区域中间清场制等有效对策,可控制HCV新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血液透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部分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天然耐药的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发仁 李爽 +4 位作者 韩亚萍 董莉 陈念 刘源 李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30-533,共4页
目的 通过连续监测江苏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发生天然耐药基因变异的频度及耐药位点的分布特点,为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未服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3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目的 通过连续监测江苏部分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发生天然耐药基因变异的频度及耐药位点的分布特点,为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未服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的3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及双脱氧链终止法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 352例CHB患者中,345例基因测序成功,7例测序失败.8例有耐药基因突变,天然耐药突变检出率为2.32%.主要耐药位点为rtV173L、rtL180M、rtA181T、rtM204V、rtV207L、rtS213T、rtV214I、rtN236T.2004~2006年间145例CHB患者均未检测出耐药突变,2007、2008、2009及2010年耐药突变的检出率分别为2.63%、3.92%、4.69%和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耐药突变的发生与感染者年龄相关.结论 江苏部分地区CHB患者有天然耐药基因突变,耐药突变检出率为2.32%.2004~2010年耐药突变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年龄超过30岁是耐药突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基因耐药 天然耐药 焦磷酸测序 Sange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某地既往有偿献血人员HCV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红波 徐银 +6 位作者 黄鹏 张媛袁 董莉 张永祥 王洁 喻荣彬 苏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1-756,共6页
目的 :了解江苏省某地区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C virus,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该地区部分有既往有偿献血史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肝脏B超检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检测。应用Epi Data和SPSS软... 目的 :了解江苏省某地区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s C virus,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该地区部分有既往有偿献血史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肝脏B超检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相关生化检测。应用Epi Data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781名调查对象共检测出抗-HCV抗体阳性510例,感染率为65.3%,抗体阳性者中持续感染者占70.6%(360/510),自限清除者占29.4%(150/510)。HCV持续感染者以1b+3混合型(51.7%)和1b型(32.9%)为主。持续感染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异常率高于未感染组和自限清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献全血史和单采血浆史是既往有偿献血人群感染HCV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0、2.27和3.27;年龄是HCV感染慢性化的危险因素,OR值为1.62。结论 :既往有偿献血人群的HC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不洁采供血特别是单采血浆可能是导致HCV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偿献血 丙型肝炎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者HBV自然感染后抗-HBs阴性的抗-pre-S1/pre-S2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永林 孟钵 +2 位作者 傅强 马贵明 黄祖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目的研究HBsAg的抗-preS在HBV自然感染后抗-HBs阴性献血者中的应答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从8 265名5项血液学指标合格的献血者中筛选抗-HBs阴性,抗-HBc阳性的个体,然后再检测其抗-preS。结果共筛选抗-HBs阴性,抗-HBc阳性211例,其中抗-pr... 目的研究HBsAg的抗-preS在HBV自然感染后抗-HBs阴性献血者中的应答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从8 265名5项血液学指标合格的献血者中筛选抗-HBs阴性,抗-HBc阳性的个体,然后再检测其抗-preS。结果共筛选抗-HBs阴性,抗-HBc阳性211例,其中抗-pre-S1/pre-S2阳性165例。结论 HBV自然感染后抗-HBs阴性个体大多数产生了针对HBsAg的抗-preS,该抗体具有更为良好的免疫原性;抗-preS检测能对抗-HBs无应答者进行进一步区分,免除不必要的免疫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前S抗体(抗-pre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献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急性肠道感染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翁亚丽 严友德 +2 位作者 张永祥 李军 于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方法,完成可供评估病例216例,其中试验组109例,对照组107例。试验组用药利福昔明胶囊(200mg/次,每6h1次)+氧氟沙星胶囊模拟胶囊(2粒,每日3次),对照组...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方法,完成可供评估病例216例,其中试验组109例,对照组107例。试验组用药利福昔明胶囊(200mg/次,每6h1次)+氧氟沙星胶囊模拟胶囊(2粒,每日3次),对照组用药氧氟沙星胶囊(每次200mg,每日3次)+利福昔明胶囊模拟胶囊(2粒,每6h1次),疗程3天。结果:在治疗急性肠道感染中,利福昔明和氧氟沙星在止泻时间、大便常规复常率、细菌清除率、主要症状复常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1%和95.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4%、2.75%。利福昔明和氧氟沙星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福昔明胶囊治疗急性肠道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昔明 氧氟沙星 急性肠道感染 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1b型慢性感染者IgG亚类检测及其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边维良 孙南雄 +3 位作者 张永祥 苗祥宇 孙俊 谈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抗HCVIgG亚类的出现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以第 3代抗 HCV检测抗原ELISA法检测不同HCV感染状态患者血清中IgG亚类及滴度。结果 :HCV 1b慢性肝炎患者标本中IgG1、IgG2、IgG4检出率分别为 87.5 %、7....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抗HCVIgG亚类的出现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以第 3代抗 HCV检测抗原ELISA法检测不同HCV感染状态患者血清中IgG亚类及滴度。结果 :HCV 1b慢性肝炎患者标本中IgG1、IgG2、IgG4检出率分别为 87.5 %、7.5 %、5 2 .5 %。其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5 49.5、1∶1.6、1∶2 1.9。未检测到IgG3。慢性肝炎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单纯抗体阳性组。结论 :HCV 1b慢性肝炎特异性体液免疫有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为抗体的滴度较低和抗体亚类的限制性。本文认为 ,这种缺陷可能与HCV 1b感染的慢性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G亚类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IGG亚类 检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儿科床旁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毓雯 朱传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4期15-18,共4页
目的将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床旁临床教学中,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本院90例实习生,经随机数字分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儿科床旁教学模式。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法... 目的将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床旁临床教学中,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本院90例实习生,经随机数字分2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儿科床旁教学模式。在观察组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模式,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教学后的改善效果和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测试取得成绩差异较小,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病例成绩及总分较高,组间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模式在临床儿科学床旁带教中应用效果明显,比传统常规教学方式取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在临床中存在广泛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教学模式 儿科 床旁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春明 李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362-1364,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IG,根据Child-Pugh评分分层观察治疗效...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IG,根据Child-Pugh评分分层观察治疗效果。结果:Child-Pugh<10分患者,2组感染1周后均有胆红素升高、胆固醇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组治疗1周感染控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10~15分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46.15%,无效率为20.00%和53.85%(P<0.05)。结论:对Child-Pugh评分10~15分的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患者,早期联合应用IG治疗能提高抗感染的疗效,可能有助于减少二重霉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免疫球蛋白 感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下继发感染对策及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文 朱传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3-679,共7页
肝移植技术的广泛发展和移植成功率的提高在近十年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得益于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引入,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显著降低。然而,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也导致了肝移植后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 肝移植技术的广泛发展和移植成功率的提高在近十年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得益于新的免疫抑制药物的引入,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显著降低。然而,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也导致了肝移植后一系列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代谢紊乱和新生肿瘤,其中感染是肝移植后主要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以及术后感染的相关研究对于提高肝移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回顾近年来临床常见免疫抑制药物,概述了肝移植的几种常见感染类型,并提出减少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抑制 移植后感染 肝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例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龙凤 李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9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防治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本科收治的27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结果27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31株,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15例次(48.39%)。肝衰竭...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防治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本科收治的27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结果27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31株,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15例次(48.39%)。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长,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激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的应用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相关。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为63.0%。结论肝衰竭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机会明显增加,需积极早期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素,不用或慎用激素,减少侵袭性操作,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免疫与持续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江华 孙南雄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4年第5期298-300,共3页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容易转变为持续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慢性HCV感染中存在细胞免疫 (尤其是HCV特异性记忆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本文就有关细胞免疫,特别是记忆T细胞在丙型肝炎慢性化 过程中的意义以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细胞免疫 记忆T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急性丙型肝炎 慢性HCV感染 慢性化 患者 数量 特异性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综合医院处方点评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巍 张又文 +1 位作者 严友德 赵萍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第6期736-739,750,共5页
目的:构建一套标准化的处方点评模式,以促进合理用药,改善医疗质量。方法:某三甲综合医院制定处方点评制度、优化点评流程、确定处方点评内容、配备处方点评系统、发挥点评专家组职能及加强处方点评结果应用,建立一套高效的处方点评模... 目的:构建一套标准化的处方点评模式,以促进合理用药,改善医疗质量。方法:某三甲综合医院制定处方点评制度、优化点评流程、确定处方点评内容、配备处方点评系统、发挥点评专家组职能及加强处方点评结果应用,建立一套高效的处方点评模式。对2018年-2020年处方点评比例、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等关联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考察该点评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2018年-2020年处方点评比例分别为3.08%、3.51%和4.79%,医嘱点评比例分别为11.73%、16.68%、17.02%;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逐年升高,由2018年的27.94%升至2020年的32.41%;3年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占比持续下降,由2018年的96.32%降至2020年的90.73%。结论:处方点评模式实现了处方点评比例、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等多项药事指标的持续改进,在促进合理用药,改善医疗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点评 模式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