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控制血透患者HCV感染问题的对策
被引量:
5
1
作者
沈霞
朱亚梅
+2 位作者
俞香宝
张苏明
翁亚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通过技术流程管理和感染控制方法探索,以减少丙型肝炎HCV新感染病例。方法:将13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A组27例为血液透析≤1年者;B组71例为血液透析1~5年者;C组34例为血液透析>5年者。检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抗体及HCV-RNA滴...
目的:通过技术流程管理和感染控制方法探索,以减少丙型肝炎HCV新感染病例。方法:将13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A组27例为血液透析≤1年者;B组71例为血液透析1~5年者;C组34例为血液透析>5年者。检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抗体及HCV-RNA滴度,分析与血液透析时间、方式、使用血液制品几率、是否采用复用透析器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剔除输血和复用透析器的影响,HCV感染几率与透析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即当透析时间每增加一个等级时,抗HCV转阳率将平均增加2.99倍。HCV-RNA滴度提高一个几何级数的可能性将平均增加1.29倍。结论:制订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特别是透析器复用环节RC接头的使用,复用机设计新观点,以及血液透析区域中间清场制等有效对策,可控制HCV新感染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血液透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13例次内瘘血管临床应用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霞
钟惠琴
+3 位作者
王小京
叶红
汤兵
马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97-1799,共3页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瘘的长期使用寿命与手术吻合方式、护士的穿刺使用技巧及对各种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性干预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身血液包裹透析膜对透析器生物不相容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宁霞
沈霞
+3 位作者
孙治平
叶红
汤兵
杨俊伟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3期42-43,共2页
目的对频繁发生透析器生物不相容反应的患者进行自身血液闭式循环,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方法将出现生物不相容性反应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行自身对照,分别使用改良血液透析上机方法(透析器首次使用时用自身血液闭式循环)20例次及传统上机...
目的对频繁发生透析器生物不相容反应的患者进行自身血液闭式循环,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方法将出现生物不相容性反应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行自身对照,分别使用改良血液透析上机方法(透析器首次使用时用自身血液闭式循环)20例次及传统上机方法(透析器首次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闭式预冲循环)20例次。结果改良法患者首次使用透析器发生急性生物不相容临床反应的分级显著低于传统法(P<0.05);两种方法下患者血清C3a、C5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血液透析上机流程,采用体外循环自身血液包裹透析膜技术能减少生物不相容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器
生物不相容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控制血透患者HCV感染问题的对策
被引量:
5
1
作者
沈霞
朱亚梅
俞香宝
张苏明
翁亚丽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医学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肾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感染管理科
南京医科大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感染科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2-274,共3页
文摘
目的:通过技术流程管理和感染控制方法探索,以减少丙型肝炎HCV新感染病例。方法:将13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3组,A组27例为血液透析≤1年者;B组71例为血液透析1~5年者;C组34例为血液透析>5年者。检测血液透析患者抗HCV抗体及HCV-RNA滴度,分析与血液透析时间、方式、使用血液制品几率、是否采用复用透析器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剔除输血和复用透析器的影响,HCV感染几率与透析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即当透析时间每增加一个等级时,抗HCV转阳率将平均增加2.99倍。HCV-RNA滴度提高一个几何级数的可能性将平均增加1.29倍。结论:制订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特别是透析器复用环节RC接头的使用,复用机设计新观点,以及血液透析区域中间清场制等有效对策,可控制HCV新感染病例。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血液透析
对策
分类号
R758.6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13例次内瘘血管临床应用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霞
钟惠琴
王小京
叶红
汤兵
马玥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医学中心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97-1799,共3页
文摘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瘘的长期使用寿命与手术吻合方式、护士的穿刺使用技巧及对各种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性干预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内瘘
生存分析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身血液包裹透析膜对透析器生物不相容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宁霞
沈霞
孙治平
叶红
汤兵
杨俊伟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医学中心
出处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3期42-43,共2页
文摘
目的对频繁发生透析器生物不相容反应的患者进行自身血液闭式循环,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方法将出现生物不相容性反应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行自身对照,分别使用改良血液透析上机方法(透析器首次使用时用自身血液闭式循环)20例次及传统上机方法(透析器首次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闭式预冲循环)20例次。结果改良法患者首次使用透析器发生急性生物不相容临床反应的分级显著低于传统法(P<0.05);两种方法下患者血清C3a、C5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血液透析上机流程,采用体外循环自身血液包裹透析膜技术能减少生物不相容反应。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器
生物不相容反应
分类号
R473.5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控制血透患者HCV感染问题的对策
沈霞
朱亚梅
俞香宝
张苏明
翁亚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13例次内瘘血管临床应用的生存分析
沈霞
钟惠琴
王小京
叶红
汤兵
马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自身血液包裹透析膜对透析器生物不相容反应的影响
李宁霞
沈霞
孙治平
叶红
汤兵
杨俊伟
《护理学杂志》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