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非编码RNA与肿瘤干细胞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楠 李占峰 +2 位作者 姚建新 潘志尧 姚志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373-379,共7页
肿瘤包含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功能细胞亚群,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这些细胞亚群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CSC亚群的关键调节因子,具有诱导CSC自我更新、迁移、侵袭、... 肿瘤包含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功能细胞亚群,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这些细胞亚群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CSC亚群的关键调节因子,具有诱导CSC自我更新、迁移、侵袭、耐药和分化的重要能力。本文对近年来lncRNA在不同CSC发生、维持和调节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通过lncRNA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以选择性消除CSC,最终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干细胞 自我更新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T1在肿瘤诊断、发生发展、预后和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子秋 徐天蔚 王朝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138-1144,共7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是lncRNA的一种,其不具备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但对肿瘤增殖、迁移和侵袭有影响。...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是lncRNA的一种,其不具备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但对肿瘤增殖、迁移和侵袭有影响。在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PVT1高表达。因此,PVT1可能是肿瘤诊断和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有希望成为改善药物治疗耐药性的新靶点。本文针对PVT1在肿瘤诊断、发生发展、预后和耐药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PVT1 肿瘤 诊断 发生发展 预后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天蔚 魏晨晨 王朝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3,共7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MA)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SNHG1)在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发挥原癌基因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肺癌、肝癌中,SNHG...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MA)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SNHG1)在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发挥原癌基因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肺癌、肝癌中,SNHG1可作为诊断性相关指标,在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发挥预后判断的作用。经典的分子通路如Wnt/β-Catenin、Notch等已被证实是SNHG1的相关下游机制,而多种microRNA也参与了SNHG1对肿瘤恶性表型的调控。SNHG1作为这些分子调控网路的重要中间分子,具有靶向治疗、逆转耐药等潜力。因此,本文针对SNHG1在恶性肿瘤中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长链非编码核仁小RNA宿主基因1(lncRNASNHG1) 生物学功能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1234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牛 王朝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40-944,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一般不参与基因编码和蛋白质合成,但是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目的基因表达。lncRNA的亚细胞定位对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细胞核中的lncRNA主要在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而细胞质中的lncRN...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一般不参与基因编码和蛋白质合成,但是可在表观遗传水平、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调控目的基因表达。lncRNA的亚细胞定位对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细胞核中的lncRNA主要在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而细胞质中的lncRNA则倾向在转录后起作用,并影响级联信号传导通路。近年来研究发现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01234(LINC01234)功能较为复杂,在乳腺癌、肺癌、胃癌、肾细胞癌等多种肿瘤中均高表达,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肿瘤诊断、预后的生物标记。lncRNA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优势,且在多种体液中能被检测到,在临床上用来作为肿瘤检测指标显示出很大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对LINC01234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LINC01234 生物学功能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2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志峰 潘志尧 +1 位作者 姚毅文 陈锦飞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8-594,共7页
目的:探讨Linc00662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以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WPMY-1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PC-3、LNCaP和22RV1... 目的:探讨Linc00662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6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以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WPMY-1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PC-3、LNCaP和22RV1)检测Linc00662的表达,并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Linc0066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RNA干扰(siRNA)转染PC-3和DU145细胞,qRT-PCR验证干扰效率。通过CCK-8、Caspase 3/9活性测定、划痕试验、Transwel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干扰Linc00662的表达对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邻近及正常组织前列腺上皮细胞相比,Linc00662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系的表达呈显著上调(P<0.01)。Linc00662的高表达与肿瘤分期(P=0.002)、原发灶大小(P=0.006)、淋巴结转移(P=0.001)及远处转移(P=0.001)呈正相关。si-Linc00662转染PC-3和DU145细胞后,Linc00662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Linc00662干扰组在PC-3和DU145细胞中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P<0.01),而凋亡增加(P<0.01)。结论:Linc00662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中呈相对高表达,敲低Linc00662的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可作为前列腺癌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2 增殖 凋亡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海玉 李波 +3 位作者 许小飞 童金龙 魏晨晨 葛小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274-227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7例[骨转移组(n=113)、无骨转移组(n=94)]。检测血清CA125、CEA、NSE、CYFRA21-1、LDH和ALP的水平,记录...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7例[骨转移组(n=113)、无骨转移组(n=94)]。检测血清CA125、CEA、NSE、CYFRA21-1、LDH和ALP的水平,记录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临床分期、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两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CA125、CEA、NSE、CYFRA21-1、LDH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SE、CYFRA21-1在腺癌和鳞状细胞癌血清中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A125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A125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EA、CYFRA21-1联合ALP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海玉 魏晨晨 +3 位作者 王礼学 童金龙 许小飞 李波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第6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ALP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9例[骨转移组(n=82)、无骨转移组(n=77)]和83例肺炎患者(肺炎组)。检测血清CEA、CYFRA21-1和ALP的水平,记录年龄、性别等信息。采用Pearson相...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ALP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9例[骨转移组(n=82)、无骨转移组(n=77)]和83例肺炎患者(肺炎组)。检测血清CEA、CYFRA21-1和ALP的水平,记录年龄、性别等信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EA、CYFRA21-1和ALP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未发生骨转移77例,发生骨转移82例,骨转移发生率为51.6%,腺癌与鳞状细胞癌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CEA、CYFRA21-1和ALP的水平均高于非骨转移组和肺炎组(P<0.05),非骨转移组血清CEA、CYFRA21-1和ALP的水平均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与CYFRA21-1、CEA呈正相关(r=0.278,P<0.01;r=0.34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FRA21-1、CEA和ALP是NSCL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CEA、CYFRA21-1和ALP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61~0.884,约登指数为0.512,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0%和79.2%。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ALP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 碱性磷酸酶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及耐药后对化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君 黄佳丽 +2 位作者 陈臻瑶 王朝霞 程志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建立非小细胞肺癌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1975AR,对亲本和耐药细胞株进行鉴定,探讨耐药机制。方法:在体外采用浓度递增的方法予奥希替尼处理诱导H1975细胞建立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1975AR;光镜及Giemsa染色比较2种细胞形态学差异;第二... 目的:建立非小细胞肺癌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1975AR,对亲本和耐药细胞株进行鉴定,探讨耐药机制。方法:在体外采用浓度递增的方法予奥希替尼处理诱导H1975细胞建立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1975AR;光镜及Giemsa染色比较2种细胞形态学差异;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磺酰罗丹明B(sulforthodamine 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评估细胞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和化疗药的敏感性;分别予0、10、100、1000 nmol/L奥希替尼处理6 h,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及下游增殖信号的变化。结果:①SRB法测得H1975AR的耐药指数为3634.75,显示H1975AR是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②耐药细胞株形态发生改变且核浆比增大;③与H1975相比,给予奥希替尼处理对H1975AR的p-EGFR和p-ERK抑制作用不明显,且相同的给药浓度对H1975AR的p-AKT抑制作用较弱,同时下调c-Met的表达;④H1975和H1975AR对第一代EGFR-TKI耐药,对顺铂和紫杉醇敏感。结论:H1975AR细胞EGFR C797S顺式突变的产生是奥希替尼主要耐药机制,并对顺铂和紫杉醇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希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耐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梦玮 徐天蔚 王朝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84-1094,共11页
免疫治疗已经在肺癌治疗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P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重新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其可以显著改善多种类型癌症包括肺癌... 免疫治疗已经在肺癌治疗策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P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重新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其可以显著改善多种类型癌症包括肺癌的临床终点。基于各项临床研究成果,目前已有4个PD-1/PD-L1抑制剂——Pembrolizumab、Nivolumab、Atezolizumab、Durvalumab经FDA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或小细胞肺癌的一二线治疗或巩固治疗。文章将对PD-1/PD-L1抑制剂在肺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包括单药或联合用药的疗效、安全性、疗效预测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肺癌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力 朱娅 王朝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期37-40,54,共5页
肺癌是常见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大量患者死于晚期远处转移,尤其是脑部转移。由于血脑屏障、血液-肿瘤屏障的存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大量研究表明表达失衡的分子在肿瘤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编码RN... 肺癌是常见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大量患者死于晚期远处转移,尤其是脑部转移。由于血脑屏障、血液-肿瘤屏障的存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大量研究表明表达失衡的分子在肿瘤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编码RNA、细胞黏附分子等众多分子被报道参与调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进程,同时在诊断、治疗及评估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临床转化价值。本文现就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望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非编码RNA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HCC827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耐药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佳丽 陈臻瑶 +2 位作者 雷天瑶 王朝霞 程志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18-21,31,F0004,共6页
目的体外构建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并探讨耐药机制。方法使用NSCLC细胞株HCC827,通过浓度递增法构建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并比较两种细胞株形态学、增殖能力、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 目的体外构建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并探讨耐药机制。方法使用NSCLC细胞株HCC827,通过浓度递增法构建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并比较两种细胞株形态学、增殖能力、细胞凋亡以及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半抑制浓度(IC50)及耐药指数(RI)结果显示,HCC827OR对奥希替尼高度耐受,且HCC827OR与HCC827细胞形态差异明显。CCK8增殖实验第1天,HCC827OR的细胞活性高于HCC827(P<0.05),第2、3、4天,HCC827OR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HCC827(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HCC827OR集落形成数高于HCC827(P<0.01)。EdU染色后,HCC827OR的EdU阳性细胞数高于HCC827(P<0.01)。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HCC827比较,HCC827OR细胞凋亡减少(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HCC827,HCC827OR细胞的EGFR和p-EGFR的表达下降,p-AKT、p-ERK和Vimentin的表达上升。结论成功构建NSCLC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推测耐药机制与EGFR、p-EGFR表达减少,p-AKT、p-ERK和Vimentin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奥希替尼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34a在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占峰 肖楠 +2 位作者 姚建新 姚紫阳 姚志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7期109-113,共5页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单链非编码RNA,长度只有20~24个核苷酸。它们可以与mRNAs的3'非翻译区域(untranslated regions,UTR)结合,抑制信使RNA(mRNA)翻译,或诱导mRNA降解或脱腺苷化,从而在转录后沉默基因表达[1]。miRNAs...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单链非编码RNA,长度只有20~24个核苷酸。它们可以与mRNAs的3'非翻译区域(untranslated regions,UTR)结合,抑制信使RNA(mRNA)翻译,或诱导mRNA降解或脱腺苷化,从而在转录后沉默基因表达[1]。miRNAs通过调控靶基因表达,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途径,调控包括细胞增殖、转移、凋亡、衰老、分化、自噬和免疫反应等诸多生物学过程[2],并与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miRNAs可能发挥肿瘤抑制因子或癌基因作用[4]。miRNA 34a(miR-34a)作为miR-34家族成员[5],是首个被证实受p53直接调控的miRNA[6]。miR-34a在大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肝癌和骨肉瘤等组织中均有异常表达。许多研究表明,miR-34a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34a 微RNAS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细胞 竞争内源性RN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肺癌诊治、预后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力 徐天蔚 王朝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膜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泌体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肿瘤细胞转移侵袭、肿瘤病理进程调节及肿瘤细胞耐药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与... 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膜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泌体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肿瘤细胞转移侵袭、肿瘤病理进程调节及肿瘤细胞耐药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与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以及耐药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外泌体在肺癌的诊治、预后以及耐药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泌体 诊治 预后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5型早期区1A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4
作者 徐党辉 姚建新 +2 位作者 李占峰 潘志尧 姚志峰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86-1890,共5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5型早期区1A(E1A)基因对人肝癌细胞HepG2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HepG2-E1A组、HepG2-vect组、HepG2组(未转染的HepG2细胞)。HepG2-E1A组、HepG2-vect组以聚乙烯亚胺纳米凝胶(PEI)... 目的探讨腺病毒5型早期区1A(E1A)基因对人肝癌细胞HepG2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HepG2-E1A组、HepG2-vect组、HepG2组(未转染的HepG2细胞)。HepG2-E1A组、HepG2-vect组以聚乙烯亚胺纳米凝胶(PEI)为载体,分别将含E1A基因的重组质粒psv-E1A、未携带E1A基因的质粒转染进入HepG2细胞中。检测转染后3组HepG2细胞中E1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3组细胞均分别接受0、1、2、4和8 Gy的6 MV-X线照射,72 h后检测3组的细胞存活率,24 h及72 h后检测3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在HepG2-E1A组的细胞中可见E1A mRNA、E1A蛋白表达。当辐射剂量为2 Gy及以上时,HepG2-E1A组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其他两组细胞(P<0.05);以1 Gy、2 Gy、4 Gy、8 Gy的剂量分别照射24 h及72 h后,HepG2-E1A组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与HepG2-vect组和HepG2组相比,HepG2-E1A组G2/M期细胞比例升高,而S期细胞比例降低(均P<0.05),但3组G1期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能将质粒psv-E1A转染至肝癌细胞。EIA基因能够明显提高人肝癌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1A促进凋亡并导致S期抑制、G_2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细胞 腺病毒5型早期区1A 基因转染 聚乙烯亚胺载体 辐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占峰(综述) 肖楠(综述) +1 位作者 姚毅文(综述) 姚志峰(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29-1135,共7页
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肿瘤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乏开放读码框架,并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转录本。LncRNAs在包括PCa在内的大多数肿瘤中都有异常表达,并且与... 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肿瘤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乏开放读码框架,并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转录本。LncRNAs在包括PCa在内的大多数肿瘤中都有异常表达,并且与PCa的复发、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LncRNAs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等多水平调控基因表达,改变代谢途径,在PCa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致癌或抑癌作用。持续的雄激素受体(AR)信号转导是去势抵抗性PCa的关键特征之一。本文首先对lncRNAs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PCa发生、发展过程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lncRNAs通过AR信号途径介导PCa发生、以竞争内源性RNA(ceRNA)为代表的转录后调控以及肿瘤代谢等方面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为PCa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雄激素受体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ceRNA 生物标记物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肿瘤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党辉 李占峰 +2 位作者 姚建新 潘志尧 姚志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19-1725,共7页
与正常细胞比较,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的代谢特征,包括葡萄糖摄取的增加、有氧糖酵解、谷氨酰胺摄取和谷氨酸分解的增强以及脂质代谢改变等.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具有有限或不具有蛋白质编码能力的调节性RNA分... 与正常细胞比较,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的代谢特征,包括葡萄糖摄取的增加、有氧糖酵解、谷氨酰胺摄取和谷氨酸分解的增强以及脂质代谢改变等.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具有有限或不具有蛋白质编码能力的调节性RNA分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lncRNA可以通过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相互调节来改变肿瘤代谢.此外,lncRNA与关键转录因子、代谢酶或微小RNA(miRNA)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有效地调节肿瘤代谢过程.本文对lncRNA与肿瘤细胞代谢,特别是葡萄糖、谷氨酰胺和脂质代谢的最新进展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代谢 糖代谢 脂代谢 谷氨酰胺代谢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和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楠 李占峰 +3 位作者 李锐 姚建新 潘志尧 姚志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1-235,共5页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非实体肿瘤的主要类型。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白血病患者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现主要对长链非编码RNA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非实体肿瘤的主要类型。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白血病患者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监测的生物标志物。现主要对长链非编码RNA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白血病 急性 靶向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