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FLIP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敏 王建宁 +2 位作者 孟庆齐 包红雨 陆化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3439-3444,共6页
目的探讨c-FLIP基因在血液肿瘤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2例血液肿瘤骨髓中的c-FLIP m RNA表达,Western-Blot蛋白质印迹(WB)方法检测其c-FLIP蛋白的表达。病例包括急性白血病(AL)12例(其中初... 目的探讨c-FLIP基因在血液肿瘤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2例血液肿瘤骨髓中的c-FLIP m RNA表达,Western-Blot蛋白质印迹(WB)方法检测其c-FLIP蛋白的表达。病例包括急性白血病(AL)12例(其中初治11例及反复复发1例)、完全缓解(CR)后AL 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2例、多发性骨髓瘤(MM)2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MDS-RAEB-2)2例。结果初治和复发AL,初治CML、CLL、MDS-RAEB-2、MM患者c-FLIP m RNA和蛋白均表达异常增高。初治AL c-FLIP m RNA及43 k D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慢性白血病(CL)(P<0.05)。MDS-RAEB-2、MM与ALc-FLIP m 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DS 55 KD、43KD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L(P<0.05),而MM无明显差异。对照组m RNA及其蛋白均阴性表达,CR后AL m RNA阴性表达,但其蛋白均有表达,低表达于AL,尤其43 k D明显低于AL(P<0.05)。c-FLIP表达在初治AL患者与其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数、LDH以及核型、免疫表型无关。AL患者c-FLIP m RNA及其蛋白表达与初治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c-FLIP m RNA及其蛋白表达异常增高,能够反映出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抑制情况,与恶性血液病的类型、疾病的状态以及病程中的临床疗效、预后等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LIP 恶性血液病 RT-PCR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护士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徐龙华 褚志平 +1 位作者 张力 陶连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护士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12月对江苏省13个市三级综合医院的167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基本特征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结果1674名护士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总分... 目的了解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护士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1—12月对江苏省13个市三级综合医院的167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基本特征和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结果1674名护士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总分122.04±23.40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职务的护士应对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参加新发传染病应急救援和传染病工作史、近5年参加传染病相关培训次数的护士应对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有无参加新发传染病应急救援、有无传染病工作史及近5年参加传染病相关培训次数是影响护士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参加新发传染病应急救援、有传染病工作史及近5年参加传染病相关培训次数多的护士新发传染病应对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今天,仍需加强护士培训,尤其是针对重点人群(缺少传染病应急救援及工作史的护士)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新发传染病 应对能力 三级综合医院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LIP mRNA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敏 王建宁 +3 位作者 张柳波 侯艳秋 孟庆齐 陆化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2186-2190,共5页
目的:探讨c-FLIP mRNA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恶性血液病骨髓单个核细胞c-FLIP mRNA的表达。包括急性白血病(AL)27例,其中初治21例及复发和完全缓解(CR)后AL各3例、慢性粒... 目的:探讨c-FLIP mRNA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恶性血液病骨髓单个核细胞c-FLIP mRNA的表达。包括急性白血病(AL)27例,其中初治21例及复发和完全缓解(CR)后AL各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5例、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1例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4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MDS-RAEB-2)2例。结果:在初治和复发AL、初治CML、CNL、CLL、MDS-RAEB-2、MM中c-FLIP mRNA均呈异常增高表达,初治AL中c-FLIP mRNA的表达与复发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FAB各亚型之间的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与CLLc-FLIP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初治CML(P<0.001),但初治AL与初治C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RAEB-2、MMc-FLIP mRNA的表达与AL的cFLIP 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CR后AL均为阴性表达。c-FLIP mRNA的表达与初治AL患者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数、LDH以及核型、免疫表型无关。初治未达CR的AL患者其c-FLIP mRNA表达高于CR者,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c-FLIP mRNA的表达异常增高。c-FLIP mRNA能反映恶性血液病骨髓细胞的凋亡抑制情况,并与恶性血液病的类型、疾病状态、临床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LIP 恶性血液病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警安 黄容 +3 位作者 朱奕霖 李田田 彭婕 施小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143-148,共6页
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是果蝇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KMT2)基因的哺乳动物同源物,编码一种特异性针对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的甲基转移酶。MLL蛋白家族共有6个成员(MLL1、MLL2、MLL3、MLL4、SETD1A和SETD1B),是哺乳动物发育... 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是果蝇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KMT2)基因的哺乳动物同源物,编码一种特异性针对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的甲基转移酶。MLL蛋白家族共有6个成员(MLL1、MLL2、MLL3、MLL4、SETD1A和SETD1B),是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造血系统中对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挥重要作用。MLL家族基因突变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常提示预后不良。深入了解MLL的异常改变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相关肿瘤的诊断、靶向药物的研发和预后的判断,现将MLL基因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 甲基化 恶性血液病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CAR-T治疗的靶点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邵若男 辛红蕾 施小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5-969,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将抗原抗体的靶向识别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在淋巴系肿瘤中,CAR-T显示出了强大的治疗效果,并已陆续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尚未发现如...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将抗原抗体的靶向识别与T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已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在淋巴系肿瘤中,CAR-T显示出了强大的治疗效果,并已陆续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然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中尚未发现如淋巴系肿瘤中CD19一样有效且特异的靶点,因此,尝试多种靶点,并且使用优化策略,以增强疗效、减轻毒性,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CAR-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并总结了研究中提到的优化构建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研究的进行以及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的临床应用进展
6
作者 朱奕霖 葛梦宇 施小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38,I0002,共7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和实体瘤的有效手段,其中造血干细胞动员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传统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和实体瘤的有效手段,其中造血干细胞动员是移植成功的关键。传统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化学治疗动员常导致动员失败。靶向造血干细胞与基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SDF-1)轴的新型动员剂普乐沙福和莫替沙福肽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还有一些处于研究阶段的动员剂如布利沙福、HF51116显示出更好的效果。普乐沙福无论在联合G-CSF或者联合G-CSF+化学治疗中均显著提高了CD34^(+)细胞的动员效率,在“抢先”“按需”“及时”“挽救”应用时有更好的效益/费用比。莫替沙福肽则具有更高的CXCR4结合亲和力和更长的临床活性时间。尽管新型动员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优越性,但成本、安全性和最佳应用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针对造血干细胞与基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动员剂,如P-选择素、VLA-4(α4β1)抑制剂、CXCR2抑制剂仍处于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动员 CXCR4/SDF-1 普乐沙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糖胞苷体外诱导HL-60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沈群 王毅军 +4 位作者 夏雯 傅行财 候艳秋 宋敏 张柳波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35-737,共3页
目的 利用HL 6 0细胞定向分化的特征 ,探讨小剂量阿糖胞甘 (Ara C)诱导HL 6 0细胞的分化方向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分别于Ara C 10ng/ml处理后 0 ,2 ,4 ,6 ,8天收集HL 6 0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CD13、CD14、CD15、CD11... 目的 利用HL 6 0细胞定向分化的特征 ,探讨小剂量阿糖胞甘 (Ara C)诱导HL 6 0细胞的分化方向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分别于Ara C 10ng/ml处理后 0 ,2 ,4 ,6 ,8天收集HL 6 0细胞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CD13、CD14、CD15、CD11b的表达 ,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 ;(2 )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不同时段bcl 2的表达 ;(3)细胞涂片瑞氏染色 ,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1)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 ,S期细胞逐渐减少 ,而G0 /G1期细胞逐渐增加 ,HL 6 0细胞增殖受抑 ;(2 )药物作用一定时间后 ,HL 6 0细胞部分向单核细胞、部分向粒细胞分化 ;(3)抗凋亡因子bcl 2在mRNA水平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 ;(4)药物作用下 ,HL 6 0细胞形态学渐出现分化或凋亡的特征。结论 HL 6 0细胞经小剂量Ara C诱导作用后 ,既有向单核 ,也有向粒细胞分化 ;小剂量Ara C随作用时间的延长 ,其细胞凋亡作用甚或细胞毒作用可能更为明显 ,不失为临床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诱导分化 细胞凋亡 阿糖胞苷 流式细胞术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N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超声对阿霉素杀伤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A02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孟庆齐 陈宝安 +3 位作者 吴巍 邵泽叶 高峰 赵慧慧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超声可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本研究中我们观测不同剂量的低频超声波联合阿霉素(adriamycin,A02)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生物学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表明,超声可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本研究中我们观测不同剂量的低频超声波联合阿霉素(adriamycin,A02)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生物学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K562/A0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阿霉素组、单纯超声组、阿霉素加超声组。24孔培养板上进行超声照射,台盼蓝拒染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应用瑞姬氏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药物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频率20kHz、声强0.25W/cm2、辐射时间60s的超声辐射联合7.5μg/mL阿霉素可诱导细胞凋亡,当超声频率20kHz,声强0.5W/cm2时,对细胞有急性杀伤作用。与单纯阿霉素组相比较,超声辐射增加了细胞内阿霉素的药物浓度,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但超声辐射没有影响细胞膜P-糖蛋白变化。结论:频率20kHz、声强0.25W/cm2、辐射时间60s的超声可以增强阿霉素对耐药细胞K562/A02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阿霉素 白血病 耐药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建宁 侯艳秋 +4 位作者 张柳波 包红雨 宋敏 孟庆奇 傅行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0-834,共5页
为了提高对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血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 为了提高对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酷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表现的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血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以及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无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白血病细胞酷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尤其是变异型M3(M3v)细胞;免疫表型主要为CD34-、HLA-DR-、CD117+、CD33+、CD13-、CD15+、CD56+、cMPO+和CD16-,伴有del(7)(q22q32)染色体异常,但无t(15;17)改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反应不佳。结论:髓系/NK细胞急性白血病临床少见,易与APL尤其是M3v混淆,应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 NK细胞急性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的贫血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朝霞 施为建 +5 位作者 王科明 陈锦飞 王继荣 李娟 陆彬彬 沈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所致贫血的疗效。方法:46例晚期NSCLC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患者分两组,EPO治疗组26例患者给予皮下注射EPO,剂量为150 ug/kg,3次/周,当血红蛋白(Hh)值>150...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所致贫血的疗效。方法:46例晚期NSCLC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患者分两组,EPO治疗组26例患者给予皮下注射EPO,剂量为150 ug/kg,3次/周,当血红蛋白(Hh)值>150g/L时,EPO剂量减半;对照组20例不给予EPO治疗,给予口服利血生20 mg/次,3次/d。结果:治疗后4周起EPO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总数(RBC)值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05)。EPO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6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PO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有肯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治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JWA基因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群 盛瑞兰 +3 位作者 陆化 曹海霞 夏薇 周建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6-407,414,共3页
目的 :探讨 JWA基因表达与不同病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4例不同病期的 ANL L 患者骨髓和 (或 )外周血中 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初发 ANL L为1... 目的 :探讨 JWA基因表达与不同病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ANL L )的相关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4例不同病期的 ANL L 患者骨髓和 (或 )外周血中 JWA基因的表达。结果 :JWA基因表达在初发 ANL L为13 /13 ( 10 0 %阳性 ) ,完全缓解时为 1/4,复发患者为 3 /4,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转化而来为 1/3。结论 :JWA可能参与原发 ANL L 的某个发病过程 ,其与白血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WA基因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原发性脾淋巴瘤为表现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建宁 宋敏 +5 位作者 孟庆奇 候艳秋 张柳波 包红雨 傅行财 张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2305-230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淋巴瘤(PSL)的诊断以及原发性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报告1例以PSL为表现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表现为左上腹疼痛,无发热、盗汗,无浅表淋巴结肿大,CT证实脾脏内有占位性病变...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淋巴瘤(PSL)的诊断以及原发性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报告1例以PSL为表现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表现为左上腹疼痛,无发热、盗汗,无浅表淋巴结肿大,CT证实脾脏内有占位性病变,脾脏病理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血和骨髓检查正常,脾切除术后PET/CT未见明显与淋巴瘤相关的18F-脱氧葡萄糖摄取异常增高表现,后给予联合化疗,随访8月余仍处于完全缓解期。结论:PSL是一少见肿瘤,采取脾切除后继以CHOP±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能够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脾淋巴瘤 脾脏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建宁 宋敏 +2 位作者 张柳波 孟庆奇 候艳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554-556,共3页
目的:研究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特点。方法:报告2例CNL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脾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无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骨髓粒系增生,无病态造血和明显纤维化依据,排除了... 目的:研究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特点。方法:报告2例CNL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脾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增高,无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骨髓粒系增生,无病态造血和明显纤维化依据,排除了如类白血病反应、其他克隆性血液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其中1例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2.5年后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结论:CNL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预后差,治疗无标准方案,年轻患者应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达到治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敏 王建宁 +5 位作者 孟庆齐 包红雨 付行财 侯艳秋 张柳波 蒋苏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3326-332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 目的:探讨成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1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初治时均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三系或二系受累。病因分析中7例(33.3%)为血液肿瘤相关性;10例(47.6%)为感染,其中3例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例(4.8%)肿瘤相关性(骨髓活检示转移癌);3例(14.3%)原因不明。随访中死亡16例,存活3例(最长至今已5年7个月),2例失访;生存时间为4天~5.7年(中位生存时间183天)。结论:HLH为罕见的致死性疾病,成人更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常伴有多脏器受损,病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大多不良。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1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宁 包红雨 +5 位作者 孟庆奇 宋敏 张柳波 候艳秋 蒋苏豫 傅行财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分析1例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诊断过程,提高对M/NKPAL的认识。方法对1例M/NKPAL采用细胞涂片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应用细胞遗传学和PCR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T细... 目的分析1例髓系/NK前体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诊断过程,提高对M/NKPAL的认识。方法对1例M/NKPAL采用细胞涂片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分析,并应用细胞遗传学和PCR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T细胞受体、白血病融合基因的检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骨髓原始细胞为90.4%,绝大部分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类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偶见Auer小体。免疫表型为CD34、HLA-DR、CD33、CD7、CD56、CD38阳性和cyCD3弱表达,而cyMPO、CD3、CD4等阴性。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未检测到克隆性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和白血病相关的融合基因。结论 M/NKPAL临床少见,诊断复杂,仅依据形态学难以诊断,应注意与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T/髓系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和母细胞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髓系 NK细胞 免疫表型 T细胞受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A6 mRNA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红雨 王建宁 +5 位作者 孟庆齐 宋敏 付行才 侯艳秋 张柳波 蒋苏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6-1469,共4页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A6(S100A6)mRNA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 time PCR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S100A6 mRNA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法分析相关结果,比较MM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以及不同分期患者之间S100A6 mRNA表达差...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A6(S100A6)mRNA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eal time PCR测定骨髓单个核细胞S100A6 mRNA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法分析相关结果,比较MM患者与正常人之间以及不同分期患者之间S100A6 mRNA表达差异,以及S100A6高表达组和S100A6低表达组化疗效果及髓外转移差别。结果:MM患者S100A6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Ⅲ期患者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Ⅰ、Ⅱ期患者间无明显差别(P>0.05),S100A6 mRNA高表达者预后较低表达者预后差(P<0.05),髓外转移发生率较低表达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S100A6 mRNA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有一定意义,有望作为骨髓瘤患者不同分期、髓外转移及评估病人预后的提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A6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血浆置换联合利妥昔单抗序贯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宁 候艳秋 +4 位作者 张柳波 宋敏 包红雨 孟庆奇 傅行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临床特征,提高利妥昔单抗治疗WM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采用预防性血浆置换后给予利妥昔单抗序贯治疗血清IgM>50g/L的WM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主要表现为血清... 目的:探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临床特征,提高利妥昔单抗治疗WM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采用预防性血浆置换后给予利妥昔单抗序贯治疗血清IgM>50g/L的WM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主要表现为血清IgM明显增高(IgM 63.1g/L)、伴有高黏滞血症表现、贫血,骨髓示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分型符合WM。经预防性血浆置换后给予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出现轻微IgM反跳,未发生高黏滞血症加重和其他并发症。接受治疗5月后获得主要反应(IgM下降>50%)、23月后接近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水平(IgM下降≥90%)。结论:WM属于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老年,有症状者需接受治疗。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后,可发生IgM反跳,严重时可使病情加重,治疗前IgM>50g/L者尤为明显,IgM反跳并不意味利妥昔单抗治疗失败,预防性血浆置换对降低反跳发生及IgM增高的程度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利妥昔单抗 IgM反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沈群 王学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444-446,共3页
慢性感染、炎症及肿瘤性疾病所伴有的贫血通常称为慢性病性贫血(ACD),是临床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本病以介导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及干扰素等产生增多为特征.ACD演变的全过程均与细胞因子有关,包括红... 慢性感染、炎症及肿瘤性疾病所伴有的贫血通常称为慢性病性贫血(ACD),是临床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本病以介导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及干扰素等产生增多为特征.ACD演变的全过程均与细胞因子有关,包括红细胞寿命缩短、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反应迟缓、红细胞系集落生成受损以及网状内皮系统贮存铁动员障碍.本文就慢性病性贫血的定义、诊断、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铁性贫血 细胞因子 诊断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泰霞 王建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探讨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3例不同类型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异常增多、BCR/AB... 目的:探讨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报告3例不同类型与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3例均为老年男性,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异常增多、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例1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脾大,外周血以成熟中性粒细胞增高为特征,胞浆内中毒颗粒易见,无明显病态造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强阳性,骨髓粒系增生明显活跃。例2诊断为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 CML),血涂片示不成熟粒细胞比例增高伴粒系病态造血,尤其核染色质异常浓聚更为明显,骨髓象表现为髓系增生和病态造血,原始细胞轻度增多。例3诊断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外周血成熟单核细胞数量和比例异常偏高,粒系病态如核分叶过多、环状核和假性Pelger-Huet畸形等易见,骨髓髓系增生明显活跃伴病态造血,无原始细胞增多。结论:中性粒细胞异常增殖相关的BCR/ABL-慢性白血病较为少见,易于误诊,细胞形态学特征是诊断BCR/ABL-慢性白血病的基础。临床表现、多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等有助于正确诊断这类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中性粒细胞增多 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链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建宁 宋敏 +4 位作者 孟庆奇 候艳秋 张柳波 包红雨 傅行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目的:提高对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P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轻链型LPL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62岁,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血涂片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易见,骨髓淋巴细胞弥漫性增多,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 目的:提高对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LPL)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轻链型LPL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62岁,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血涂片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易见,骨髓淋巴细胞弥漫性增多,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血清IgG、IgA、IgM水平较低,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单克隆性κ链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为sIg- CD5- CD10- CD19+ CD20+ CD23-,染色体正常。结论:LPL属于小B细胞淋巴瘤,血清中单克隆球蛋白异常主要为IgM,非IgM型少见并易于误诊,诊断依赖于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M蛋白的确定,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并排除其他CD5-的小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轻链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