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汉族人群TRAIL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糜远源 李久明 +4 位作者 邵宁 闵治超 许斌 华立新 冯宁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提取187例PCa患者和237例非PCa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PC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提取187例PCa患者和237例非PCa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PCR-LDR)分析186例PCa患者和237例对照组TRAIL基因-716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PCa易感性的关系。结果:TRAIL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一个SNP位点(-716A/G),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和GG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AG、GG和AG+GG基因型的个体与PCa发病风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OR=0.89,95%CI=0.54~1.47;OR=0.94,95%CI=0.69~1.27;OR=0.87,95%CI=0.54~1.41)。结论:中国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TRAIL基因-716位点基因多态性对PCa易感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健康人群QCT测定腰椎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鹏 蒋炳虎 周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法对52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法对52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腰椎BMD与年龄(r=-0.531,P〈0.01)、体重(r=-0.098,P〈0.05)、BMI(r=-0.142,P〈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0.001),而体重(P〉0.05)和BMI(P〉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4-5p调控PI3K/Akt/FoxO1轴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国新 唐红悦 +1 位作者 郭畅 张明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3-1181,共9页
目的 探究miRNA-224-5p在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HC)的血浆检测miRNA-224-5p及生化指标。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H/R组、H/R+miR-224-5pNC组、H/R+m... 目的 探究miRNA-224-5p在缺氧/复氧(H/R)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1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HC)的血浆检测miRNA-224-5p及生化指标。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H/R组、H/R+miR-224-5pNC组、H/R+miR-224-5p mimics组。噻唑蓝(MTT)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乳酸脱氢酶(LDH);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24-5p与PTEN的靶向关系;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靶基因的潜在机制进行分析;qRT-PCR检测miRNA-224-5p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Bcl-2、Bax、Cleaved caspase-3、SOD2、p-PI3K/PI3K、p-Akt/Ak及p-FoxO1/FoxO1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HC组相比,AMI组的血糖、 C反应蛋白、CK、CK-MB和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和H/R组miR-224-5p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细胞活力呈缺氧/复氧时间依赖性减少;PTEN是miR-224-5p的靶基因;PI3K/Akt通路是最显著富集的通路;与Control组相比,H/R组SOD2的活性降低,LDH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均上升,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细胞中p-PI3K、p-Akt、p-FoxO1、SOD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TEN、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H/R组比较,H/R+miR-224-5p mimics组SOD2的活性显著上升,LDH、MDA的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p-PI3K、p-Akt、p-FoxO1、SOD2和Bcl-2的表达均上调,PTEN、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miR-224-5p过表达通过PI3K/Akt/FoxO1轴上调抗氧化基因SOD2的表达,缓解H/R诱导的H9c2细胞的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微小RNA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疗效分析 被引量:58
4
作者 王洪生 刘圣 +4 位作者 赵林波 周春高 夏金国 祖庆泉 施海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栓塞的安全有效性及操作技术要点。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21例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患者,其中单纯MCA栓塞14例,伴发颈...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栓塞的安全有效性及操作技术要点。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21例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患者,其中单纯MCA栓塞14例,伴发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有房颤病史患者11例。分析即时取栓效果、术后出血情况,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取栓手术,术中未出现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即时脑梗死溶栓(TICI)血流分级为平均(2.6±0.5)级。术中留置支架10例,有房颤病史患者留置支架比例低于无房颤病史患者(P=0.02)。术前和术后1周患者平均NIHSS评分分别为18.4±6.0和6.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或梗死后出血死亡,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m RS评分≤2分者17例。结论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MCA血栓栓塞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操作安全简便,临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栓清除术 Solitaire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23
5
作者 夏素琴 吴鑫 +2 位作者 王俊宏 李东 周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内皮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按血清Hcy水平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66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9例),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弹性、内皮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 目的探讨影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内皮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按血清Hcy水平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66例)和单纯高血压组(39例),检测两组患者血管弹性、内皮功能,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H型高血压组血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及踝-臂脉搏波反射指数(baPWV)均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0.01)。血清Hcy水平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baPWV、ADMA水平呈正相关(P<0.05~0.001)。baPWV与年龄、吸烟史、糖尿病、hs-CPR、ADMA及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年龄、糖尿病、Hcy水平及ADMA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 HHcy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减退及内皮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弹性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储小燕 毕志刚 +6 位作者 芦桂青 康莉 刘艳 张亚平 富志良 尹晓晴 王羿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26-628,共3页
目的:评价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治疗。结果:459例中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约20种。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 目的:评价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慢性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459例慢性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治疗。结果:459例中共检测出常见过敏原约20种。采用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进行治疗,痊愈79例,显效171例,有效117例,有效率54.5%。结论: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在诊治慢性过敏性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且检测、治疗过程安全、无痛苦,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过敏性疾病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 过敏原检测 脱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布他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HIF1、γ-GC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莉 汪诚 +2 位作者 叶盛 冯起甲 蒋鹏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HIF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噻...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HIF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γ-GC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噻托溴铵组、联合用药组,每组60例。噻托溴铵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联合用药组在噻托溴铵组基础上再加用特布他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γ-GCS、HIF1水平、肺功能、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噻托溴铵组(93.33%vs.78.33%,χ^2/P=5.551/0.018);治疗后联合用药组γ-GCS、HIF1表达低于噻托溴铵组(t/P=14.511/0.001、2.239/0.027);联合用药组FEV 1/FVC、FEV 1、FVC及PaO 2水平高于噻托溴铵组(t/P=2.129/0.035、4.687/0.001、3.378/0.001、9.434/0.001),而PaCO 2低于噻托溴铵组(t/P=5.587/0.001);治疗后联合用药组CRP、TNF-α水平低于噻托溴铵组(t/P=5.431/0.001、7.192/0.001);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噻托溴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P=2.157/0.142)。结论特布他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效果显著,可降低HIF1、γ-GCS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布他林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低氧诱导因子1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脓疱性及红皮病性银屑病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储小燕 芦桂青 +3 位作者 康莉 刘艳 富志良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及红皮病性银屑病(EP)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115例GPP及E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阿维A组31例、甲氨蝶呤组33例以及阿维A联合甲氨碟呤组(联合治...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及红皮病性银屑病(EP)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115例GPP及E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3组:阿维A组31例、甲氨蝶呤组33例以及阿维A联合甲氨碟呤组(联合治疗组)51例。观察3组治疗后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于GPP,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甲氨蝶呤组(P<0.05);对于EP,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阿维A组和甲氨蝶呤组(P<0.05)。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联合甲氨蝶呤治疗GPP和EP,可提高病情严重者的疗效,可作为单一疗法无效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甲氨蝶呤 红皮病性银屑病 脓疱性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高占辉 缪冬梅 +1 位作者 孙艳华 刘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09-110,共2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方式,然而血液透析(HD)对于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作用较差,长时间蓄积可导致患者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失调。血液灌流(HP)通过血液体外循环来吸附并清除毒素,对于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作用较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方式,然而血液透析(HD)对于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作用较差,长时间蓄积可导致患者代谢紊乱和多脏器功能失调。血液灌流(HP)通过血液体外循环来吸附并清除毒素,对于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作用较强,HD和HP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已经取得了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樊忠民 傅元凤 +4 位作者 夏正坤 高远赋 高春林 任献国 何旭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新月体的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治疗新方法。方法:对33例伴有新月体的儿童HSPN进行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患儿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泼尼松、霉酚酸酯等治疗。结果:33例HSPN患儿分为4种临床类型:(1)孤立性蛋白尿1例(3.... 目的:探讨伴有新月体的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治疗新方法。方法:对33例伴有新月体的儿童HSPN进行临床分型及病理分级,患儿予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泼尼松、霉酚酸酯等治疗。结果:33例HSPN患儿分为4种临床类型:(1)孤立性蛋白尿1例(3.0%);(2)血尿和蛋白尿15例(45.5%);(3)急性肾炎型4例(12.1%);(4)肾病综合征型13例(39.4%)。病理分级:32例为Ⅲ级,即系膜增生,伴有<50%肾小球新月体形成;1例Ⅴ级,中~重度系膜增生伴88%肾小球新月体形成。经新方案治疗后,33例HSPN患儿完全缓解30例,占91%,好转2例,死亡1例,其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以往接受常规治疗的患儿。结论:儿童HSPN伴有新月体者使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序贯泼尼松+霉酚酸酯治疗,其疗效好于以往常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儿童 新月体 甲基泼尼松龙 霉酚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关藤对U937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东 欧阳建 +1 位作者 李翠萍 陈军浩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目的利用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比较通关藤作用前后U93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探讨通关藤诱导U937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经和未经50μL/mL通关藤处理的U937细胞的m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用含89个目的... 目的利用细胞凋亡基因芯片比较通关藤作用前后U93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探讨通关藤诱导U937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经和未经50μL/mL通关藤处理的U937细胞的m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用含89个目的基因的细胞凋亡基因芯片(APH-012)进行杂交,GEArray软件分析,通过比较得到通关藤处理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通关藤作用前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共36条(占芯片基因总数的44.4%),其中28条(28/89,31.5%)基因表达上调,8条(8/89,8.9%)基因表达下调。这些改变的基因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配体和受体家族、bcl-2家族、caspase家族、P53家族成员。结论通关藤主要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及下调凋亡抑制基因来诱导U937细胞凋亡,其中死亡受体途径活化可能在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关藤 U937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正祥 杜丽 +3 位作者 刘新亚 张莺芳 叶民 丁新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PD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给予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2组PD非运动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PD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给予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2组PD非运动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DMT)、Rey文字记忆测试(RAVLT)、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韦氏智力测试-积木测验(B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觉异常、尿频尿急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PD效果确切,能够显著优化患者非运动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盐酸普拉克索 美多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及临床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庭赞 陈志坦 +4 位作者 朱晓蕾 颜兆寰 孙希芹 周艳 刘冬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9-11,13,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及产毒株(Tox+HP)在疣状胃炎(VG)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VG时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及内镜下微波疗法对于VG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将VG分为成熟型(MVG)...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及产毒株(Tox+HP)在疣状胃炎(VG)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VG时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及内镜下微波疗法对于VG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将VG分为成熟型(MVG)和非成熟型(UMVG)两类,每例均进行病理观察,HP感染分为HP感染阴性和阳性,根据以上情况将患者分为8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及微波治疗,比较各组HP及Tox+HP感染、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及不同疗法的效果情况,并与91例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对照组)患者相对照。结果疣状胃炎时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以Tox+HP感染为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在MVG组明显高于对照组,UMVG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UMVG,单纯药物治疗一月治愈好转率达88%~94%,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达近100%;对于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28%~35%,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达近100%。结论HP尤其Tox+HP的感染在VG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VG尤其MVG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VG有癌变倾向;单纯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疗法对于UMVG有效,对于MVG疗效差;内镜下微波疗法适用于MVG及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UMVG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幽门螺杆菌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药物疗法 微波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缺血性J波的机制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振峰 杨士伟 +1 位作者 周玉杰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3-945,共3页
正常情况下,心室肌除极方向由心内膜面向心外膜面进行,复极时由于受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心外膜面向心内膜面进行,结果后除极的心肌反而先复极。最后除极和最早复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持续时间约10ms,这在体表心电图上... 正常情况下,心室肌除极方向由心内膜面向心外膜面进行,复极时由于受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心外膜面向心内膜面进行,结果后除极的心肌反而先复极。最后除极和最早复极的过程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持续时间约10ms,这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的一个突发性转折点,即J点。J点通常位于基线水平,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和复极的开始。1953年Osborn研究表明,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过渡区增宽,即出现J点从基线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电描记术 动作电位 肌细胞 心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XL表达在前列腺癌细胞多西他赛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建中 朱佳庚 +3 位作者 吴宏飞 李久明 德伟 王增军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2-308,共7页
目的:观察AXL表达在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多西他赛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测定多西他赛刺激PC-3和DU145后AXL蛋白表达,通过多西他赛浓度递增间断刺激PC-3和DU145细胞,建立耐药细胞PC-3-DR和DU145-DR,应用W... 目的:观察AXL表达在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多西他赛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测定多西他赛刺激PC-3和DU145后AXL蛋白表达,通过多西他赛浓度递增间断刺激PC-3和DU145细胞,建立耐药细胞PC-3-DR和DU145-DR,应用Western印迹测定PC-3和DU145细胞耐药前后AXL,AXL磷酸化蛋白激酶(p-AXL)及配体蛋白生长阻滞特异性因子-6(Gas6)蛋白表达。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经过筛选证实有效的AXL-shRNA序列和阴性NCshRNA序列转染PC-3和DU145细胞,应用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加入多西他赛后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应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AXL抑制剂MP470和多西他赛单独及联合应用的细胞增殖率、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AXL抑制剂R428,多西他赛单独或联合处理耐药细胞后ABCB1的表达情况。结果:多西他赛刺激PC-3和DU145细胞后,AXL表达上升(P<0.05);与PC-3和DU145细胞相比,PC-3-DR和DU145-DR中AXL,p-AXL蛋白表达明显上升,Gas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均<0.05)。AXL转染PC-3和DU145后的细胞经多西他赛处理48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51.03±3.16)%和(57.39±2.37)%,明显高于未转染细胞(36.41±4.28)%和(45.5±3.93)%(P<0.05),转染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2.37±3.43)%和(39.54±2.39)%,明显低于未转染细胞(65.48±3.16)%和(54.98±2.84)%(P<0.05)。MP470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耐药细胞凋亡,MP470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后的耐药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联合应用后G2/M期细胞百分数亦明显高于单独应用(P均<0.05)。R428可明显降低耐药细胞的ABCB1表达,与多西他赛联用后,ABC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独用药组(P均<0.05)。结论:AXL表达上调可促进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耐药,AXL抑制可增加细胞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这一作用可能与G2/M期细胞凋亡率升高和ABCB1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多西他赛 耐药 细胞周期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脉冲技术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志波 芦桂青 +2 位作者 孙慧 李冬花 李丙燕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luse Technology,OPT)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OPT组和联合组。OPT组:39例,仅接受OPT治疗;联合组:35例,接受OPT治疗的同时皮内注... 目的:探讨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luse Technology,OPT)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OPT组和联合组。OPT组:39例,仅接受OPT治疗;联合组:35例,接受OPT治疗的同时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OPT组治愈率20.5%,有效率64.1%;联合组治愈率31.4%,有效率85.7%,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OPT联合局部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能有效治疗黄褐斑,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氨甲环酸 优化脉冲技术 皮内注射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庭赞 陈志坦 +4 位作者 朱晓蕾 颜兆寰 孙希芹 周艳 刘冬冬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及其产毒株(Tox+HP)在疣状胃炎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疣状胃炎(VG)时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及内镜下微波疗法对于疣状胃炎的确切疗效。方法...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及其产毒株(Tox+HP)在疣状胃炎发生中的作用,了解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疣状胃炎(VG)时的发生情况,观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及内镜下微波疗法对于疣状胃炎的确切疗效。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将疣状胃炎分为成熟型(MVG)和非成熟型(UMVG)两类,每例均进行病理观察,HP感染分为HP感染阴性和阳性,根据以上情况将患者分为8组,分别予以药物治疗及微波治疗,比较各组HP及Tox+HP感染、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及不同疗法的效果情况。结果疣状胃炎时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以Tox+HP感染为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在成熟型胃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UMVG组稍高于对照组,但是无显著性差异;对于U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88%~94%,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近100%;对于MVG,单纯药物治疗1月治愈好转率达28%~35%,微波疗法治愈好转率近100%。结论HP尤其Tox+HP的感染在疣状胃炎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疣状胃炎尤其MVG时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疣状胃炎有癌变倾向;单纯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抗HP)疗法对于UMVG有效,对于MVG疗效差;内镜下微波疗法适用于MVG及药物不理想的UMVG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肠上皮化生 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奥沙利铂与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晓东 潘良喜 陈廷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比较放疗同步XELOX与放疗同步X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局部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奥沙利铂组与顺铂组,两组皆给予常规分割调强放疗,在此基础上,奥沙利铂组给予XELOX方案,顺铂组给予X... 目的比较放疗同步XELOX与放疗同步X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局部晚期胃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奥沙利铂组与顺铂组,两组皆给予常规分割调强放疗,在此基础上,奥沙利铂组给予XELOX方案,顺铂组给予XP方案。放疗结束后4~6w复查CT,比较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沙利铂组KPS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顺铂组,而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纳差、腹泻、外周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且以Ⅰ、Ⅱ度为主。奥沙利铂组Ⅰ度血小板减少及Ⅱ度恶心、呕吐、纳差显著低于顺铂组,而Ⅱ度外周神经毒性显著高于顺铂组。结论放疗同步XELOX与放疗同步X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近期疗效相当,但XELOX同步放疗方案能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KPS评分,且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顺铂 卡培他滨 放疗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隔离症3例诊治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9
作者 石余先 汪诚 +1 位作者 施一峰 冯起甲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5期968-970,共3页
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ration)是呼吸系统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疾病;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不具特征性表现,常容易导致临床误诊。以下是我院3例肺隔离症诊治过程。
关键词 肺隔离症 文献复习 诊治 先天性肺发育畸形 呼吸系统 临床症状 临床误诊 特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耳聋患者线粒体DNA 12S rRNA及tRNA^(Ser(UCN))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戴大春 鲁雅洁 +4 位作者 陈智斌 魏钦俊 曹新 邢光前 卜行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2S rRNA基因及tRNASer(UCN)基因突变与非综合征耳聋的相关性,以及常见致聋突变携带频率。方法: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135例和听力正常对照人群126例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2S rRNA基因及tRNASer(UCN)基因突变与非综合征耳聋的相关性,以及常见致聋突变携带频率。方法: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135例和听力正常对照人群126例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tDNA 12S rRNA基因及tRNASer(UCN)基因,扩增产物经直接测序进行耳聋相关突变的鉴定。结果:135例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11种mtDNA 12S rRNA碱基变异,其中4种已知致病突变的携带率分别为:A827G,4.4%;T961C,1.5%;T1095C,0.7%;A1555G,1.5%。两组人群均未检测到12S rRNA C1494T突变以及tRNASer(UCN)基因任何形式的致聋突变。结论:mtDNA 12S rRNA是南京地区汉族非综合征耳聋人群的突变热点基因,其常见致聋突变总携带率约为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耳聋 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 tRNASer(UCN)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