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头痛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青光眼19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茜 姜建东 罗玉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2502-2503,共2页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资料完整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全身症状体征、眼部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19例中,头痛伴有眼痛、恶...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资料完整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首诊于神经内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全身症状体征、眼部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结果:19例中,头痛伴有眼痛、恶心、呕吐等14例,头痛、眼痛但无恶心、呕吐5例。神经科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异常病变。眼部表现,常单眼发病,视力差,球结膜充血明显,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中等散大,眼压明显升高,降眼压治疗症状很快好转。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以头痛为首发症状首先就诊于神经内科,仔细进行眼部检查或请眼科会诊可以有效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头痛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尿液儿茶酚胺代谢物及血清癌胚抗原、神经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杜同信 方群 +5 位作者 王自正 俞杨 傅雷 赵飞浪 周俊山 周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尿中儿茶酚胺代谢物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烯醇化酶(NSE)在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别对36例NB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尿液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VMA... 目的探讨尿中儿茶酚胺代谢物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烯醇化酶(NSE)在神经母细胞瘤(NB)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分别对36例NB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尿液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扁桃酸(VMA)、高香草酸(HVA)和血清CEA、NSE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NB患者尿液VMA、HVA和血清CEA、NSE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MA、HVA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6.1%、75.0%,两项同时检测可提高到91.7%,结合NSE、CEA进行三项或四项联合检测,其阳性率可分别提高至94.4%和97.2%。结论尿液儿茶酚胺代谢物VMA、HVA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水平变化对N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高效液相 化学发光分析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微创碎吸术与内科治疗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杰 潘雷 +3 位作者 姜建东 王景涛 袁存国 周俊山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比较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碎吸术与内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别。方法:利用南京市第一医院脑卒中登记数据库,登记微创碎吸术脑出血患者33例,同期登记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影像学等资料并前瞻性随访其... 目的:比较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碎吸术与内科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别。方法:利用南京市第一医院脑卒中登记数据库,登记微创碎吸术脑出血患者33例,同期登记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影像学等资料并前瞻性随访其预后。运用SPSS10.0对微创碎吸术与患者预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微创碎吸术并未显著增加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并且可降低脑出血患者第3月末死亡/残疾率。(2)手术治疗组一例患者并发气颅症。结论:(1)微创碎吸术治疗脑出血是有效的,可以降低患者3个月末的残疾/死亡率。(2)微创碎吸术是安全可行的,其未增加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碎吸术 对照研究 卒中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抑制大鼠伏核神经元谷氨酸介导的传入电活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维 朱学江 袁孝如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6期576-576,共1页
关键词 酒精滥用 酒精依赖 伏核神经元 谷氨酸 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麻痹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林望 唐冰 赵红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14-115,共2页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表现为一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同侧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其病因不同、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科自去年起将瞬目反射(BR)广泛应用于...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表现为一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同侧眼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其病因不同、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科自去年起将瞬目反射(BR)广泛应用于面神经麻痹诊断中.现将其应用价值做一总结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目反射 面神经麻痹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神经肌电图表现 被引量:9
6
作者 唐冰 姜建东 +2 位作者 赵红东 袁存国 林望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6期366-367,共2页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病因不明,患者因其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笔者试用神经肌电图对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早期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神经肌电图 早期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教学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红东 姜建东 陆敏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出现了学用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重视体格检查、规范检查手法、实施目标化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反...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方法,出现了学用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重视体格检查、规范检查手法、实施目标化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反复强化训练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教学方法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浓度的酒精对大鼠伏核神经元传入电活动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朱维 朱学江 袁孝如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研究酒精对伏核神经元的影响 ,初步探讨酒精依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 以两倍阈强度电刺激大鼠脑片嗅结节区 ,记录伏核神经元的传入电活动 ,观察3种浓度的酒精对该传入电位的影响 ,并分析了44mmol·L... 目的··:研究酒精对伏核神经元的影响 ,初步探讨酒精依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 以两倍阈强度电刺激大鼠脑片嗅结节区 ,记录伏核神经元的传入电活动 ,观察3种浓度的酒精对该传入电位的影响 ,并分析了44mmol·L-1 的酒精对此传入电位的时间 -强度变化曲线。结果··:(1)酒精能降低伏核神经元传入电位的幅值 ;(2)44mmol·L -1酒精对伏核神经元传入电位的抑制作用最强 ;(3)44mmol·L-1 的酒精在作用9 -17min时发挥了最大抑制作用。结论·· :酒精能抑制伏核神经元的传入电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传入电位 脑片 伏核 酒精依赖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梦怡 周俊山 +1 位作者 刘宇恺 张利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29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 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29例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患者(ACA组)及17名健康体检者(NC组)的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NC组均未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CI组易损斑块的比例(69.2%)及检出率(47.6%)均明显高于ACA组(46.4%,20.7%)(均P<0.05)。ACI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高于ACA组(均P<0.05);ACA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5)。ACI组中,易损斑块亚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及MMP-9/TIMP-1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均P<0.05);稳定斑块亚组血清MMP-9、TIMP-1、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均P<0.05)。结论血清MMP-9、TIMP-1、hs-CRP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MMP-9/TIMP-1比值增高及颈动脉易损斑块可能提示中青年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陆敏 姜建东 +2 位作者 袁存国 王军 赵艳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ICS)复发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303例初发、97例复发I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73例(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170例(腔梗组)、心源性脑栓塞57例(栓塞组)]及200例...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ICS)复发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303例初发、97例复发I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173例(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170例(腔梗组)、心源性脑栓塞57例(栓塞组)]及20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对ICS复发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ICS患者血浆Hcy水平[血栓组(16.17±10.83)μmol/L、腔梗组(14.64±7.71)μmol/L、栓塞组(15.75±6.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61±4.22)μmol/L](均P<0.01);各类型ICS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ICS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18.04±10.68)μumol/L]显著高于初发患者[(14.57±8.50)μmol/L](P<0.01),以及高Hcy血症比率(50.5%)显著高于初发患者(32.3%)(P<0.01);(3)各类型ICS复发患者之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高Hcy血症、糖尿病是IC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5)。结论ICS复发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以及高Hcy血症比率显著高于初发患者,高Hcy血症是IC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与帕金森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丽 张利丽 +1 位作者 鲁明 张颖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帕金森病(PD)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先描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7%,目前我国的PD患者已经超过200万[1]。
关键词 帕金森病 PARKINSON 运动障碍性疾病 尿酸 神经元变性 中老年人 多巴胺能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CA、hs-CRP和Hcy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杜同信 王自正 +5 位作者 傅雷 陈兴国 刘春燕 周俊山 杨雪梅 潘雷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检测,探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与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时间偏振荧光化学发光分析对21...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检测,探讨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与其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时间偏振荧光化学发光分析对21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ACA、hs-CRP、Hcy含量进行检测,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并对脑梗死患者三项指标之间(ACA、hs-CRP、Hcy)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脑梗死患者组血清中ACA、hs-CRP、Hcy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脑梗死患者组血清hs-CRP与Hcy水平比较呈正相关(r1=0.714);ACA与hs-CRP和Hcy比较呈正相关(r2=0.893、r3=0.597)。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ACA、hs-CRP、Hcy含量变化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发生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三项联检更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抗心磷脂抗体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3
作者 刘春梅 周俊山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953-955,共3页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具有多种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普遍的、慢性的、多因素机能紊乱综合征。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偏头痛无论给患...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具有多种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普遍的、慢性的、多因素机能紊乱综合征。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偏头痛无论给患者个人还是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诊断标准 发病机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红东 陈祖舜 沈鸣九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 研究制作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利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加佛氏佐剂多次免疫豚鼠制成实验性肌炎模型,观察其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的改变。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作比较。结果 发现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 目的 研究制作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利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加佛氏佐剂多次免疫豚鼠制成实验性肌炎模型,观察其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的改变。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作比较。结果 发现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PM)在肌酶、肌电图(EMG)、病理上的改变有相似之处。结论提示其可作为研究人类PM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人类肌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动物模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与血管内支架治疗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颂伟 姜建东 +3 位作者 顾建平 周俊山 王景涛 杨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1,共1页
2003年4月~2004年11月,我们对53例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的程度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CAS)治疗,报告如下。
关键词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内支架治疗 颈动脉系统 临床分析 支架置入 血管病变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俊山 姜建东 +3 位作者 王景涛 杨杰 陈亮 顾建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54-556,共3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其中动脉溶栓组21例,接受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30例,给予巴曲酶降纤治疗。观察两组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动脉溶栓组21例患者中完全再通13例,部分再通5例,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死亡1例,术后90d优者(BI≥90)12例,良者(50≤BI<90)6例,差者(BI<50)1例,术后6个月生活状态优者15例,良者3例,差者1例。两组14d、90d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溶栓能够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急性期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溶栓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手术及介入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杰 刘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前,脑卒中在全球全因死亡中占第2~3位,是成人首位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为主要发病类型,占脑卒中的43.70%~80.50%。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5%~20%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因此,切实有效地治疗... 目前,脑卒中在全球全因死亡中占第2~3位,是成人首位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为主要发病类型,占脑卒中的43.70%~80.50%。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5%~20%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狭窄引起。因此,切实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概述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血管内治疗如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其证据分级主要参考国际指南(如2007年美国《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和2008年欧洲《缺血性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中所采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分级标准(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管成形术 循证医学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利贞 周俊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Hhcy组(42例,血Hcy≥15μmol/L)和非Hhcy(NHhcy)组(97例,血Hcy<15μmol/L)。给予入组者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控制已...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Hhcy组(42例,血Hcy≥15μmol/L)和非Hhcy(NHhcy)组(97例,血Hcy<15μmol/L)。给予入组者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控制已知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治疗;随访5年,观察两组脑梗死复发率及死亡率,分析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Hhcy组脑梗死复发率(38.1%)和死亡率(19.0%)明显高于NHhcy组(15.5%,6.1%)(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与Hhcy(OR=1.110,95%CI:1.051~1.171,P<0.01)及糖尿病(OR=4.816,95%CI:1.693~13.697,P<0.01)有关。结论 Hhcy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降压策略对早期血肿增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梦怡 周俊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评价脑出血急性期不同降压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将41例连续入院且发病在6h内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积极降压组(入院即开始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40mmHg)24例,指南降压组(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07年指南,收缩压... 目的评价脑出血急性期不同降压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将41例连续入院且发病在6h内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积极降压组(入院即开始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40mmHg)24例,指南降压组(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07年指南,收缩压≥180mmHg才开始降压治疗)17例。24h后复查头部CT并随访至90d,记录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24h的血肿增大状况、90d死亡/残疾率及不良事件。结果采取降压措施后两组平均收缩压较入院时均有所下降,在随机分组后1、24 h时间点上,两组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①积极降压组与指南降压组24h血肿增加中位数分别为1.64 ml(-1.02~13.03)和3.52 ml(0.57~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4h平均血肿增长率,积极降压组中位数为16%(-5%~63%),指南降压组为29%(3%~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分别为4.17%和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②两组90d死亡/残疾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早期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显著减缓了24 h内血肿的增大,但对90 d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降压 控制性 预后 血肿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Hcy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陆敏 赵红东 唐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将4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脑梗死类型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梗死组(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组(腔梗组)及心源性脑栓塞组(栓塞组),同时200例非急性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将4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脑梗死类型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梗死组(血栓组)、腔隙性脑梗死组(腔梗组)及心源性脑栓塞组(栓塞组),同时200例非急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浆Hcy水平。并在发病后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确定有无梗死复发。研究患者血浆Hcy水平及1年脑梗死复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1)血栓组、腔性脑梗死及栓塞组患者急性期血浆Hcy分别为16.93±11.46μmol.L-1、14.66±7.57μmol.L-1和16.58±8.72μmol.L-1,均高于对照组9.61±4.22μmol.L-1,P值均<0.001。各类型脑梗死患者之间Hcy无显著差异;(2)随访12个月血栓组、腔梗组及栓塞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08%、7.05%和7.55%。各类型脑梗死患者复发率无显著差异;(3)高Hcy血症患者1年复发率11.68%,较非高Hcy血症患者的复发率(5.15%)高(P=0.022);(4)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18.75±10.27μmol.L-1)高于无复发患者(14.57±8.50μmol.L-1,P=0.014);(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梗死复发与高血压(P=0.000)、糖尿病(P=0.000)、高Hcy血症有关(P=0.035)。结果缺血性脑卒中1年复发率与血浆Hcy升高有关,高Hcy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