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某儿童医院26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洪荣 史晓皓 +2 位作者 吕栋 陈艳华 洪远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某儿童医院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心报告的267例ADR,对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原患疾... 目的: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某儿童医院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心报告的267例ADR,对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原患疾病及新的/严重的ADR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7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 38例(14.23%);发生ADR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24∶1,0~3岁患儿占50.19%(134/26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2.77%);共涉及药物类别排名前3位的为抗感染药物(61.42%)、中药注射剂(7.49%)、平喘药物(4.12%);累及系统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46.44%),其次为胃肠道(30.71%)、全身性损害(11.99%)。结论:应加强对儿童尤其0~3岁患儿的用药监护,规范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平喘药物等在儿科临床的使用,重视ADR监测及药物咨询等工作,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儿童脑性瘫痪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陆莹 刘毅梅 张娜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期在我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就诊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观察组,按1∶2的比例选取同期在我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儿童父母完成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儿童性别、母亲生育年龄、孕期是否接触射线、孕期是否用药、孕期是否住新房坐新车、是否工作、吸烟史、饮酒史、流产史、是否保胎、是否服用叶酸、分娩方式、是否有不良情绪、孕期并发症、是否定期产检、胎次、新生儿早产、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性黄疸。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生育年龄、是否工作、吸烟史、流产史、是否有不良情绪、胎次、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性黄疸是发生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生育年龄、吸烟史、流产史、不良情绪、胎次、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小儿脑瘫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脑瘫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针对常见的发病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做好预防性措施,为减少小儿脑瘫的发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高危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儿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凯芹 方志宏 谢珺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6期72-74,81,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在儿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保胆取石术的10例胆囊结石患儿资料,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病情观察、管道护理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出院指导等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在儿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保胆取石术的10例胆囊结石患儿资料,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病情观察、管道护理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措施。结果9例患儿顺利保留胆囊,1例患儿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生2例肩膀酸痛,经过有效治疗与精细化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3.5±1.1)d;出院后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结石无复发,患儿饮食和生活无明显异常。结论对接受双镜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儿开展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围手术期 胆道镜 腹腔镜 保胆取石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6年某儿童医院呼吸内科病区病原菌的情况及其耐药分析
4
作者 王志远 吕栋 洪远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5期12-14,共3页
目的:监测呼吸内科病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儿童呼吸科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2016年儿呼吸内科病区送检标本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病原菌检出率13.28%,其中革兰阴性菌970株(49.06%);革兰阳性菌786株(3... 目的:监测呼吸内科病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儿童呼吸科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2016年儿呼吸内科病区送检标本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病原菌检出率13.28%,其中革兰阴性菌970株(49.06%);革兰阳性菌786株(39.76%);真菌221株(11.18%)。居其前7位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25株(31.61%),大肠埃希菌73株(15.63%),肺炎克雷伯菌220株(11.13%),鲍曼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95株(4.81%),铜绿假单胞菌78株(3.95%),阴沟肠杆菌78株(3.95%),肺炎链球菌60株(3.0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393株,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2.8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分别占39.48%和77.73%;鲍曼不动杆菌95株和铜绿假单胞菌78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较敏感;肺炎链球菌60株,其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较高,而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敏感性较好。结论:儿童呼吸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需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呼吸内科病区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儿童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1
5
作者 吴峤微 吉山宝 +1 位作者 林嘉 诸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1例)和BIPAP组(43例),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 d内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aO2/FiO2,P/F)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和患儿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动脉血p H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 0.05),BIPAP组的PO2、P/F值高于SIMV组(P <0.01),PCO2值低于SIMV组(P <0.05)。BIPAP组的pH值、PO2、P/F值在通气第2天即得到改善(P <0.05),而PCO2在通气第3天才出现明显改善(P <0.05);SIMV组通气第1、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 <0.01);而PCO2和pH值在第2天就有改善,p H值升高(P <0.01),PCO2降低(P <0.05)。两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SIMV组有3例气胸而BIPAP组未发生,BIPAP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好转率高于SIMV组(P <0.05)。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添加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及对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艳萍 井淼 +2 位作者 华颖 胡笑月 孙明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添加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份在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30例,随机分为硫必利+双歧杆菌组50例、硫必利组50例、双歧杆菌组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添加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份在无锡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30例,随机分为硫必利+双歧杆菌组50例、硫必利组50例、双歧杆菌组30例。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12周比较3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血清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水平,判断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12周三组均较治疗前YGTSS评分降低(P <0.05)。治疗后4周,硫必利+双歧杆菌组、硫必利组较双歧杆菌组YGTSS评分降低(P <0.05);治疗后12周,硫必利+双歧杆菌组YGTSS评分较其余两组降低(P <0.05)。治疗12周后3组血清Glu、As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硫必利+双歧杆菌组低于其余两组(P <0.05)。硫必利+双歧杆菌组、硫必利组、双歧杆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0%和0。结论双歧杆菌联合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显著,单用双歧杆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抽动障碍的诊治提供潜在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硫必利 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郁志伟 钱俊 +3 位作者 顾晓虹 张晓娟 潘剑蓉 居慧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的变化。方法纳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76例,其中轻度组98例、重度组78例,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相对百分数(N%)、C反应蛋白(CRP...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血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的变化。方法纳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76例,其中轻度组98例、重度组78例,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相对百分数(N%)、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IL-6、IL-10及s TREM-1。结果轻度肺炎组和重度肺炎组以及对照组间WBC、N%、CRP、IL-6、IL-10、IL-6/IL-10、PCT和s TREM-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肺炎组和重度肺炎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重度肺炎组的IL-6/IL-10和s TREM-1更高于轻度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和s TREM-1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42,P<0.01)。结论检测血s TREM-1可能有助于判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海斌 李雅雯 +2 位作者 过毅 胡彩莲 葛小丽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年龄﹤5岁的患儿,31例RSV合并inf-A感染患儿作... 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年龄﹤5岁的患儿,31例RSV合并inf-A感染患儿作为混合感染组,30例单纯RSV感染患儿作为RSV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混合感染组平均年龄、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RSV组,咳嗽发生率低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混合感染组更易发生重症肺炎、心肌损害(P﹤0.05),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住院时间高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混合感染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0 mg/L的患儿比例高于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V合并inf-A感染易发生于较大年龄儿童,更易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重症肺炎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病毒 临床特点 混合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对儿童消化性溃疡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琼 王叶红 +1 位作者 唐国荣 金玉 《中国医药》 2016年第3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及二者比值对儿童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儿童医院因腹痛、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12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水平及二者比值对儿童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儿童医院因腹痛、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12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PU者57例(PU组)、胃炎者72例(胃炎组);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7名为对照组.PU组、胃炎组、对照组所有儿童分别抽取静脉血,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PG Ⅰ、PGⅡ水平和PG Ⅰ/PGⅡ比值,分析血清PG Ⅰ、PGⅡ水平诊断儿童PU的效能.结果 PU组、胃炎组及对照组血清PG Ⅰ水平分别为197.0(147.0,265.0)、105.0(85.5,137.0)、83.0(69.0,106.0)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U组、胃炎组及对照组血清PGⅡ水平分别为14.1(9.8,22.8)、7.6(5.7,10.2)、7.0(4.9,10.7)μg/L,PU组与对照组、胃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对照组与胃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U组、胃炎组、对照组PG Ⅰ/PGⅡ比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血清PG Ⅰ水平诊断儿童PU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以PG Ⅰ>152 μg/L为诊断儿童PU的界值,其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84.7%;血清PGⅡ水平诊断儿童PU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以PGⅡ>8.8 μg/L为诊断儿童PU的界值,其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69.4%;血清PG Ⅰ、PGⅡ水平诊断儿童PU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血清PG Ⅰ、PGⅡ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PU的风险增加,血清PG水平检测对儿童PU的筛查、诊断均有一定临床意义,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儿童PU的筛查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蛋白酶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防与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华 姜源渊 +1 位作者 吴斌 吉山宝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47-552,556,共7页
目的:评价布拉氏酵母菌预防与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CNKI、Wan 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搜集关于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AAD的随机对... 目的:评价布拉氏酵母菌预防与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CNKI、Wan Fang Data、CBM和VIP数据库,搜集关于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儿童AAD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相关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语言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研究,共2 75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预防组患儿AA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54(95%CI=0.47~0.61,P<0.0001)],布拉氏酵母菌预防组患儿AAD发生后腹泻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SMD结果分别为-1.17(95%CI=-1.48^-0.87,P<0.0001)与-2.32(95%CI=-4.05^-0.60,P<0.0001)。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AAD有预防作用,并能缩短AAD治疗过程中的腹泻与住院时间。但由于研究的异质性等因素,其对儿童AAD特别是门诊患儿应用的具体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 儿童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干预性综合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甸萍 王洁 +3 位作者 孙建初 史惠琴 张晓燕 徐建伟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79,183,共3页
目的探讨干预性弱视治疗对比常规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例弱视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弱视治疗组(弱视治疗+行为干预)40例(80眼),弱视对照组(弱视治疗)40例(76眼),治疗时间均为1年以上。然后观察两组弱视疗效并以视觉诱发电位(P-VEP)作为... 目的探讨干预性弱视治疗对比常规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例弱视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弱视治疗组(弱视治疗+行为干预)40例(80眼),弱视对照组(弱视治疗)40例(76眼),治疗时间均为1年以上。然后观察两组弱视疗效并以视觉诱发电位(P-VEP)作为评估的依据。结果弱视治疗组经行为干预治疗弱视疗效明显高于弱视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治疗组和弱视对照组在治疗前P-VEP的N75和P100的振幅及潜伏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弱视治疗组经行为干预治疗后P100的振幅明显高于弱视对照组,而且P100的潜伏期较弱视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弱视疗效与患儿的依从性和弱视治疗的方法有关,持之以恒的综合训练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干预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结肠镜在儿童下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颖 林琼 +1 位作者 顾岚 唐国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3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静脉麻醉监护下对281例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1例患儿进行了286次结肠镜检查,其中5例因肠道准备不满意再次肠...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静脉麻醉监护下对281例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儿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对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1例患儿进行了286次结肠镜检查,其中5例因肠道准备不满意再次肠道准备后完成检查。其中155例检出病变,内镜下病变检出率为55.16%,其中结肠、直肠息肉89例,炎症性肠病21例,直肠结肠炎22例,回肠末端炎13例,肛裂和肛窦炎各3例,痔疮2例,回盲部肿瘤2例。结肠息肉病例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儿童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具有安全、有效,确诊率高等优势,值得在本病症临床诊治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结肠镜检查 儿童 下消化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检测对儿童急性CO中毒高压氧治疗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汤红卫 刘垚 郁志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0期111-112,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急性CO中毒高压氧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动态变化,探讨EEG检测对CO中毒高压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5例临床轻度,8例中度,6例重度急性CO中毒患儿在高压氧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前脑电图改变程度与临...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急性CO中毒高压氧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动态变化,探讨EEG检测对CO中毒高压氧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15例临床轻度,8例中度,6例重度急性CO中毒患儿在高压氧治疗前后进行脑电图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前脑电图改变程度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经高压氧治疗后脑电图明显改善,改善率与高压氧治疗时间有关。轻度患儿治愈率为100%,中度患儿治愈率为87.5%,重度患儿治愈率为83.3%。结论急性CO中毒患儿脑电图的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其动态演变可以反映病情的转归,是指导临床急性CO中毒高压氧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急性CO中毒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笑气镇静技术在儿童牙科的应用
14
作者 薛黛 龚中坚 朱金晓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3期33-33,共1页
目的:评价笑气镇静系统对于儿童牙科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013年我科4~8岁23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征得患儿家长同意下使用笑气镇静系统,记录术前术后的镇静情况。观察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90%以上的患... 目的:评价笑气镇静系统对于儿童牙科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013年我科4~8岁23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征得患儿家长同意下使用笑气镇静系统,记录术前术后的镇静情况。观察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90%以上的患儿达到儿童牙科治疗的镇静要求。结论笑气镇静可以有效提升患儿对牙科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焦虑症 笑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7
15
作者 居慧莉 谢娟娟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3期4303-4305,共3页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导致我国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与典型哮喘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且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比例较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CVA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通过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手段、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导致我国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与典型哮喘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且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比例较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CVA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通过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手段、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儿童CVA进行综述,以减少误诊误治,提高CVA诊断的正确率及治疗的有效性,以改善CVA的预后,为儿童CVA的规范化诊治起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多发性抽动症儿童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自云 章丽丽 +3 位作者 魏艳 管萍 郑瑞璇 徐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2期1808-181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多发性抽动症儿童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本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75例患儿。随访1年,采取统一制订的问卷调查量表,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 【目的】探讨影响多发性抽动症儿童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本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75例患儿。随访1年,采取统一制订的问卷调查量表,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好转与未愈患儿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病情反复次数、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反复次数(OR=1.072,95%CI:1.030~1.116)、病情严重程度评分(OR=1.100,95%CI:1.025~1.181)、反复呼吸道感染(OR=1.279,95%CI:1.153~1.419)、精神疾病家族史(OR=0.182,95%CI:0.034~0.964)是影响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制约儿童多发性抽动症预后的因素较多如病情反复次数、病情严重程度、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充分掌握多发性抽动症的预后影响因素,且采取相关的预防方案可有效控制病情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搐性运动障碍 儿童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腰椎穿刺术后常见不适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亚丽 《医疗装备》 2014年第12期126-127,共2页
腰椎穿刺术是通过患者腰椎间隙穿刺硬脊膜到达蛛网膜下腔,从而获取脑脊液达到诊断颅脑病变的目的,是神经系统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手段,2013年4~7月,笔者对我院儿神经内科120例患儿腰穿术后出现的不适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椎穿刺术 腰穿术后 不适 护理 儿童 神经系统疾病 蛛网膜下腔 椎间隙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
18
作者 许士娣 谢珺 王倩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年第12期61-64,共4页
建立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由哮喘专科护士轮流出诊,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药物管理、吸入技术管理、急性加重期管理、依从性管理、危险因素管理和随访管理等专业、系统的服务。认为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的生存质... 建立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由哮喘专科护士轮流出诊,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药物管理、吸入技术管理、急性加重期管理、依从性管理、危险因素管理和随访管理等专业、系统的服务。认为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还使哮喘患儿症状控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更促进了儿童慢性病的管理和儿童专科护理门诊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护理门诊 专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TOmed智能训练结合水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熊友红 何小辉 +2 位作者 唐巧萍 周碧波 惠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1-482,共2页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导致儿童残障的主要疾病。痉挛型脑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瘫患儿的60%-7...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导致儿童残障的主要疾病。痉挛型脑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瘫患儿的60%-70%,严重影响患儿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本研究旨在应用常规康复结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及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观察其对步行能力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患儿 临床研究 步行能力 智能训练 水疗 中枢性运动障碍 小儿脑性瘫痪 姿势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总IgE及ECP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羚 谢娟娟 +2 位作者 钱俊 谢平 穆惠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1,3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SP)、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CCSP含量,同时应用uniCAP100变态反应检测仪检测血清总IgE、ECP;另设25例正常婴幼儿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SV组患儿血清的CCSP含量显著降低(t=10.52,P<0.001)、血清总IgE显著增高(t=5.96,P<0.01)、血清E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RSV组患儿血清CCSP与总IgE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54,P<0.05)、血清CCSP与ECP(r=-0.166,P>0.05)以及总IgE与ECP(r=0.137,P>0.05)之间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血清CCSP的降低与总IgE水平的增高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ECP无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总IGE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呼吸道合胞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