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3%玻璃酸钠和0.1%玻璃酸钠对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改善效果
1
作者 万丽 隋文婕 《中外医疗》 2025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究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应用0.3%玻璃酸钠和0.1%玻璃酸钠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 目的探究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应用0.3%玻璃酸钠和0.1%玻璃酸钠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联合0.1%浓度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联合0.3%浓度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28 d,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 d、7 d,观察组干眼症状评分为(4.71±0.68)分、(3.71±0.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3±0.69)分、(4.18±0.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9,2.424;P均<0.05)。治疗前、治疗28 d,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 d、7 d,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治疗28 d两组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 d、7 d,观察组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浓度0.1%玻璃酸钠,浓度0.3%玻璃酸钠对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作用更好,患者干眼症状缓解较优,改善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不同浓度 白内障 术后干眼症 干眼症状 泪膜破裂时间 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K与PRK治疗近视的近远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烨宇 陈鑫 隋文婕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对近视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76例(152眼)近视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两组,A组采用PRK术治疗,B组采用LASEK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角膜上皮...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术(PR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对近视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76例(152眼)近视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两组,A组采用PRK术治疗,B组采用LASEK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术后1 d疼痛程度,术后1、3、6、12、24、36、48、60个月视力和屈光度恢复情况,以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度(Haze)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术后1 d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P <0.05)。术后两组的视力及屈光度均随时间延长有所下降,但两组术后同时间点视力和屈光度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1、3、6个月时,A组的Haze评分明显高于B组(P <0.05);术后12、24、36、48、60个月时,两组Haz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LASEK和PRK治疗近视均安全有效,且近期效果显著。其中LASEK能降低术后疼痛,减少Haze的发生。术后随着时间延长,患者视力和屈光度均会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 LASEK 近远期 疗效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俞秋丽 刘文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2162-2163,共2页
目的:探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12/2010-06于我院治疗的各型青光眼45例5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29眼采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GV),对照组21例28眼并与同期... 目的:探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12/2010-06于我院治疗的各型青光眼45例57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29眼采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GV),对照组21例28眼并与同期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30mo,观察组眼压控制率和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滤过道及结膜下注入适量Healon GV)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斌 柯根杰 +6 位作者 潘红飚 江顺华 沈烨宇 俞秋丽 万丽 唐于荣 孙光丽 《实用防盲技术》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6眼,手术方法为先通过两个0.7毫米的透明角膜穿刺口完成微创晶状体超...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6眼,手术方法为先通过两个0.7毫米的透明角膜穿刺口完成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再于上方结膜切口下切除2m中层角巩膜条带,周边虹膜切除及前房成形后球结膜连续缝合。观察记录手术前后眼压、前房、视力变化及滤过泡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术眼手术后眼压均低于21mmHg,滤过泡形成良好,虹膜新生血管大多消褪,全部眼球得以保留,其中11例视力保持不变,5例不同程度提高。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mm×2.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斌 柯根杰 +5 位作者 潘红飚 孙冰 江顺化 沈业宇 万丽 俞秋丽 《实用防盲技术》 2009年第4期30-32,21,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4例高度近视患者共32眼。在完成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后,透明晶状体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两个相距90度的0.7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分别插入一个22... 目的探讨微创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组病例包括24例高度近视患者共32眼。在完成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后,透明晶状体应用微创超声乳化技术通过两个相距90度的0.7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分别插入一个22G超声探头和一个22G灌注chopper进行摘除,然后再行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入囊袋内。研究参数包括手术前后的裸眼及矫正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12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矫正提高者共28眼,占87.5%.术后6月,1例发生后发障,予以激光后囊切开,在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有后囊膜破裂、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仅为2.2%。结论微创超声乳化是治疗高度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的术后随访工作仍需要继续,以便进一步全面了解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晶状体 超声乳化术 高度近视 双手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光丽 唐于荣 +1 位作者 沈烨宇 刘文斌 《实用防盲技术》 2011年第4期145-147,17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09月~2010年06月行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 目的探讨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09月~2010年06月行双手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30眼中0.02~0.1者3眼(10.00%);0.1~0.3者8眼(26.67%);0.3~0.5者12眼(40%);0.5~0.8者5眼(16.67%),其中>1.0者2眼(6.66%);术后平均眼压稳定在(13.57±3.31)mmHg;术后出现角膜水肿2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渗出膜6眼,后囊膜混浊3眼,经积极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较为确切,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控制达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7
作者 汤庆丽 沈烨宇 +1 位作者 徐婉文 唐于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52-1956,共5页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达标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及影响患者发生DR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2/2020-02... 目的:探究血糖控制达标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及影响患者发生DR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2/2020-02我院收治的142例血糖控制达标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眼底正常组(N组,74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36例)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液检查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DR的因素;构建预测患者发生D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PDR组患者的DM病程、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UA)、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NLR、PLR明显高于N组和NPDR组,C肽(C-P)、2h C-P明显低于N组和NPDR组(P<0.05);DM病程>12a、IGF-Ⅰ>145μg/L、C-P<0.75ng/mL、UA>245ng/mL、RBP4>54mg/L、NLR>1.8、PLR>110均是导致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较高,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除DM病程、IGF-Ⅰ、C-P、UA等常见的危险因素外,RBP4、NLR、PLR增加也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黄醇结合蛋白4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Net的视网膜眼底图像质量评估 被引量:4
8
作者 万程 游齐靖 +2 位作者 孙晶 沈建新 俞秋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8-612,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人类视觉注意力机制的FA-Net网络结构以使卷积神经网络(CNN)更适用于眼病筛查系统中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FA-Net主网络由VGG-19网络组成,本研究在该基础上将人类视觉注意力机制加入到CNN中,并在训练时使用迁移学习的方...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人类视觉注意力机制的FA-Net网络结构以使卷积神经网络(CNN)更适用于眼病筛查系统中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FA-Net主网络由VGG-19网络组成,本研究在该基础上将人类视觉注意力机制加入到CNN中,并在训练时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使用ImageNet的权重初始化网络。注意力网络采用前景提取的方法,提取血管和疑似病灶点等感兴趣区域,并赋予感兴趣区域更高的权重来加强对感兴趣区域的学习。结果在训练FA-Net时,使用了2894张眼底图像。FA-Net在包含2170张眼底图像的测试集上,分类准确率达97.65%,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78和0.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95。结论FA-Net对比于其他CNN具有更优越的分类性能,能够更准确、高效地评估视网膜眼底图像质量。该网络考虑了人类视觉系统(HVS)和人类注意力机制,通过在VGG-19网络结构中加入注意力模块,在获得更好分类性能的同时也使分类结果更具有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图像质量评估 眼底图像增强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晶晶 刘文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6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因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59例(92眼),观察记录眼轴长度,并根据眼轴长度分为两组,4... 目的:探讨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因超高度近视白内障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59例(92眼),观察记录眼轴长度,并根据眼轴长度分为两组,47眼眼轴长度为27.00~29.99 mm者为Ⅰ组,眼轴长度为30.00~37.46 mm的45眼为Ⅱ组。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数。观察术中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及有效超声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为(2.69±2.17)s,平均超声能量(4.54±4.27)%,48.9%术眼未使用超声;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05者90眼(97.8%),最佳矫正视力〉0.3者74眼(80.4%),最佳矫正视力〉0.6者42眼(45.6%),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Ⅰ组最佳矫正视力〉0.3者44眼(93.6%),明显高于Ⅱ组29眼(64.4%)(P〈0.05);术后1周平均散光度数为(0.94±0.75)D,与术前平均散光度[(1.17±1.0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35.43±449.92)个/mm2]与术前[(2748.38±409.74)个/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并发症,术后角膜内皮水肿7眼,后囊膜混浊15眼,无视网膜脱离。结论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早期手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 超高度近视 白内障 角膜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毫米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顺华 刘文斌 +3 位作者 柯根杰 万川 潘红飙 孙冰 《实用防盲技术》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0.7毫米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及其意义。方法对269人例306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和1月裸眼视力比术前提高显著,术后视力提高快,并发症少。结论良好的围手期护理和... 目的探讨0.7毫米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及其意义。方法对269人例306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和1月裸眼视力比术前提高显著,术后视力提高快,并发症少。结论良好的围手期护理和配合非常重要,对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超声乳化 白内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儿童旁中心眼轴长度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
11
作者 王宗胜 徐婉文 +2 位作者 隋文婕 陈鑫 沈烨宇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究学龄儿童旁中心眼轴长度(PAL)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9—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儿童206例(206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的不同分为低度远视/正视组(SE... 目的:探究学龄儿童旁中心眼轴长度(PAL)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3年9—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儿童206例(206眼)。根据等效球镜度(SE)的不同分为低度远视/正视组(SE>-0.50 D)65眼,低度近视组(-3.00 D<SE≤-0.50 D)94眼,中高度近视组(SE≤-3.00 D)47眼。均选取左眼采集数据,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复方托吡卡胺睫状肌麻痹后的SE、眼压。分别使用光学生物测量仪SWan与IOL Master测量中央眼轴长度(CAL),分析SWan与金标准设备IOL Master测量的精确性与一致性;使用SWan测量距中心凹鼻颞侧(3°、6°、9°)处的PAL,分析该区域眼轴长度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PAL之间的差异性,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PAL与屈光度的相关性,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数据的差异。结果:IOL Master与SWan测量学龄儿童的C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263),Pearson相关系数为0.96,Bland-Altman图显示0.024%(5/206)的点在95%可信区间之外。各测量角度的PAL均与屈光状态呈明显的负相关(均P<0.05)。在各组组间比较中,鼻颞侧3°、6°的PAL与CAL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31,P=0.736;F=0.11,P=0.893),鼻侧9°的PAL与CAL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1,P=0.026),颞侧9°的PAL与CAL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9,P=0.082)。结论:学龄儿童PAL与屈光度呈负相关,鼻颞侧眼轴长度不对称,近视度数越深,不对称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眼轴长度 旁中心 屈光状态
原文传递
FS-LASIK术中不同掀瓣时机进行静态眼球自旋识别成功率的对比
12
作者 沈烨宇 隋文婕 陈鑫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中不同的掀瓣时机之间静态眼球自旋(SCC)定位识别成功率的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7-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205例(410... 目的:探讨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中不同的掀瓣时机之间静态眼球自旋(SCC)定位识别成功率的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年7-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205例(410眼),其中行FS-LASIK的患者183例(366眼)为FS-LASIK组,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的患者22例(44眼)为TransPRK组。FS-LASIK组的366眼根据SCC定位识别时机不同分别为掀瓣前测量组(130眼)、掀瓣后测量组(126眼)和掀瓣后再覆盖测量组(110眼)。测量各组术眼的SCC方向和程度。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SCC定位识别成功率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的SCC度数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的SCC定位识别成功率为77.3%。FS-LASIK组和TransPRK组SCC成功率分别为74.9%和9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P<0.001)。右眼SCC成功率为82.4%,左眼为72.2%,两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13)。性别在SCC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掀瓣前测量组、掀瓣后测量组和掀瓣后再覆盖测量组SCC定位识别成功率分别为63.8%、84.1%和77.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7,P<0.001)。所有识别成功患者(317眼)SCC度数为3.0°±2.3°。而性别、眼别在SCC度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和TransPRK组SCC度数分别为3.1°±2.4°和2.2°±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07)。掀瓣前测量组、掀瓣后测量组和掀瓣后再覆盖测量组SCC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C>2°的占59.3%,>4°的占28.7%,>6°的占9.2%。结论:在FS-LASIK术中,掀开角膜瓣后进行SCC定位识别的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屈光手术 静态眼球自旋 飞秒激光辅助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原文传递
高度近视患者双手超声乳化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变化
13
作者 俞秋丽 万丽 刘文斌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4年第S2期47-47,共1页
目的探讨双手超声乳化手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ound,GCC)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46眼)行双手超声乳化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于术... 目的探讨双手超声乳化手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ound,GCC)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46眼)行双手超声乳化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周、1月应用OCT检测视盘旁RNFL和GCC厚度,扫描模式为视盘ONH及GCC程序。比较术后1周、1月RNFL和GCC厚度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视盘旁3.45mm直径范围内RNFL厚度为(89.7±17.0)μm,与术前(86.5±13.3)μm相比较术前轻度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1月RNFL厚度为(86.7±14.3)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0)。术后1周GCC平均厚度为(95.4±12.4)μm,与术前(91.3±11.1)μm比较较术前轻度变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1月GCC平均厚度为(90.8±10.9)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结论在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中双手超声乳化术对患者的眼底视网膜影响较小且可逆,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但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超声乳化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高度近视
原文传递
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隋文婕 唐于荣 万丽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ME)发生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170例(170眼)...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ME)发生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170例(170眼),均行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DR组(100例)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70例),比较两组术后的视力改善情况和眼底病变情况,分析DR严重程度与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ME发生率的相关性并分析DR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糖尿病病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6(IL-6)对ME的预测价值。结果DR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优于NDR组,血管渗漏面积和出血面积大于NDR组(均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增厚且ME发生率显著高于NDR组(均P<0.05)。DR严重程度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和ME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均P<0.05)。糖尿病病程、VEGF和IL-6均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三者预测M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7年、127.82 pg/ml和136.45 pg/ml,联合时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结论DR能够加速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ME的发生,且与DR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糖尿病病程、VEGF和IL-6不仅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ME的发生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对双通道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建峰 张启燕 +4 位作者 叶文婕 董月 戴成华 陈在根 沈烨宇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对双通道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450例根据手术切口方位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0例与对照组200例,两组都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研究组选择颞上侧切口,对照组选择正上方切口,记录双通道视觉... 目的:探讨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对双通道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患者450例根据手术切口方位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0例与对照组200例,两组都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研究组选择颞上侧切口,对照组选择正上方切口,记录双通道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1d,术后研究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前1d,两组的角膜散光度对比无差异;研究组术前1d、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对比无差异,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显著高于同组术前1d,且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显著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术前1d泪膜破裂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0SI值显著低于术前1d,研究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手术前后MTF cut-off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正上方切口,颞上侧切口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应用能提高白内障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改善角膜散光度和泪膜破裂时间,促进双通道视觉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方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双通道视觉质量 正上方切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