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姜秋平 李海霞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7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7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52),2023年8月~2024年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胃肠道反应、尿潴留、压力性损伤、谵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快速康复 协同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肩峰成形术联合鸡尾酒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症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许礼斌 娄方勇 姜海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肩峰成形术联合鸡尾酒封闭在肩峰下撞击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因肩峰下撞击行小切口肩峰成形术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小切口肩峰成形术联合鸡尾酒封闭在肩峰下撞击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因肩峰下撞击行小切口肩峰成形术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研究组患者在缝合切口前于肩关节周围使用鸡尾酒局部封闭,对照组术中给予肩峰下周围组织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随访时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患肩主动外展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患肩主动外展角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主动外展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在术前、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肩峰成形术在肩峰下撞击症治疗中的效果满意,且术中局部封闭能加快患者术后功能康复和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症 肩峰成形术 鸡尾酒封闭 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时股骨侧带袢钢板位置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许礼斌 娄方勇 姜海涛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股骨侧带袢钢板的位置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行单束解剖重建ACL患者43例,根据术后CT影像上带袢钢板在股骨侧的位置分为3组。第1组是带袢钢板在股骨前方,...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时股骨侧带袢钢板的位置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行单束解剖重建ACL患者43例,根据术后CT影像上带袢钢板在股骨侧的位置分为3组。第1组是带袢钢板在股骨前方,第2组是带袢钢板在股骨外侧皮质的前部,第3组是带袢钢板在股骨外侧皮质的后部。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术后1年第1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膝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85.09±1.81分、85.45±2.38分和117.27±5.78°,低于第2组的94.00±2.61分、94.75±1.88分和129.38±5.74°,也低于第3组的94.63±2.36分、94.43±4.22分和128.44±4.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2组与第3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膝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时带袢钢板在股骨外侧皮质的前部或后部对膝关节功能均无影响,但带袢钢板在股骨前方时会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需要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韧带重建 带袢钢板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在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姜秋平 李海霞 刘巧兰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在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髋部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113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2021年1月~6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7月~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设为观察... 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在髋部脆性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髋部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113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2021年1月~6月收治的5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7月~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在患者入院、出院、出院后1个月、3个月分别采用服药依从性评估量表比较患者服药依从性;采用健康调查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计数资料组间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Morisky服药依从性、健康调查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骨折联络服务 生活质量 脆性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高龄双膝前内侧间室 骨关节炎的疗效
5
作者 梅晓亮 朱伟 +1 位作者 张震祥 黄爱兵 《临床骨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同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高龄双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AMOA)的疗效。方法将行同期UKA治疗的52例老年双膝AMOA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24例)和低龄组(<75岁,2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后1周内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 目的探讨同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高龄双膝前内侧间室骨关节炎(AMOA)的疗效。方法将行同期UKA治疗的52例老年双膝AMOA患者按照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24例)和低龄组(<75岁,2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后1周内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术后引流量、输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HS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两组术后均无输血病例。两组均无膝关节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内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HSS评分:两组末次随访时均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UKA治疗老年双膝AMOA具有手术时间短、输血率低、早期恢复效果满意的优势,患者可以从一次住院和麻醉中获益。在快速康复技术的辅助下,高龄双膝AMOA患者也可选择同期UKA治疗,能获得与低龄双膝AMOA患者相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同期手术 膝骨关节炎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侧翼型接骨板治疗股骨远端蝶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6
作者 朱擎 郑钧文 +1 位作者 董永乐 李海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1-172,共2页
我们设计和研制出一种专用于治疗股骨远端蝶形骨折的新型侧翼型接骨板,能改善偏心型固定方式的不足。本试验旨在比较新型侧翼型接骨板与解剖锁定型接骨板的生物力学差距,探索新型侧翼型接骨板是否具有更佳的力学稳定性。一、材料与方法1... 我们设计和研制出一种专用于治疗股骨远端蝶形骨折的新型侧翼型接骨板,能改善偏心型固定方式的不足。本试验旨在比较新型侧翼型接骨板与解剖锁定型接骨板的生物力学差距,探索新型侧翼型接骨板是否具有更佳的力学稳定性。一、材料与方法1.接骨板:新型侧翼型接骨板(无锡倍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解剖锁定型接骨板(上海创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 接骨板 蝶形骨折 医疗器械 生物力学 力学稳定性 偏心型 固定方式
原文传递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固定平台与活动平台假体对髌骨高度影像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昭瑞 李兴彬 +2 位作者 王邦 黄爱兵 梅晓亮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5期485-491,共7页
目的基于X线图像对分别置入膝关节单髁固定平台假体与活动平台假体的患者进行术前与术后随访的测量,分析髌骨高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09—2022-09因膝关节单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共纳... 目的基于X线图像对分别置入膝关节单髁固定平台假体与活动平台假体的患者进行术前与术后随访的测量,分析髌骨高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2021-09—2022-09因膝关节单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共纳入100例,根据置入假体类型将患者分为固定平台假体组(51例)与活动平台假体组(49例),行双下肢单髁置换者均置入相同假体。两组术前及术后采用Insall-Salvati(IS)和Caton-Deschamps(CD)比值测量髌骨高度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根据固定平台假体组及活动平台假体组组内亚组间分析结果,固定平台假体组中体质量指数亚组术后IS有明显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IS较高,其余亚组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平台假体组中性别亚组术前与术后IS有明显差异(P<0.05),女性亚组术前、术后IS均高于男性亚组;年龄亚组术前CD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65岁亚组术前CD较高;体质量指数亚组术后CD有明显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后CD较高。根据固定平台假体亚组与活动平台假体亚组组间分析结果,固定平台假体组男性、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前IS高于活动平台假体组亚组(P<0.05),活动平台假体组年龄<65岁亚组术前CD高于固定平台假体组亚组(P<0.05),术后则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测量参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除固定平台假体组中男性及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前IS明显高于活动平台假体组亚组外,无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术式不同均未表现出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高度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固定平台 活动平台 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