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蒋真 李向培 +1 位作者 陶金辉 左婷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350-2353,共4页
目的研究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按入院先后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按出院时总费用分为:A组(<5 000元),B组(5 000~<7 000元)和C组(≥7 000元),比较三组关节症状、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胸部... 目的研究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按入院先后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按出院时总费用分为:A组(<5 000元),B组(5 000~<7 000元)和C组(≥7 000元),比较三组关节症状、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胸部高分辨CT、肺功能及合并症分布的差异。结果 A、B、C三组住院费用分别是:(4 328. 4±627. 2)元、(5 712. 9±406. 4)元和(10 113. 0±3 162. 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症状、自身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双手X线积分、治疗方案在三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在C组较A和B组明显增加,病程C组较A组明显延长。A、B、C三组间质性肺病(ILD)的阳性率分别为53. 3%,66. 7%,93. 8%,C组较A和B组均明升高。异常胸部高分辨CT在C组较A组明显升高,C组有更多网状、蜂窝、条索、肺气肿、肺大疱,A和B组有更多正常、细小结节、结节、斑片、毛玻璃病变。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除ILD的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在C组分布明显增加。结论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ILD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提醒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处理这类并发症(合并症),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住院费用 间质性肺病 呼吸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3/mTOR/S6K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和抗体水平的相关性
2
作者 白文花 李向培 +2 位作者 刘娟 刘焱 蒋真 《中华全科医学》 2025年第2期207-210,252,共5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中miR-223表达与mTOR/S6K通路的相关性及miR-223/mTOR/S6K通路与疾病活动性和抗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7例中重度RA住院患者和同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组织中miR-223表达与mTOR/S6K通路的相关性及miR-223/mTOR/S6K通路与疾病活动性和抗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7例中重度RA住院患者和同期9例因膝骨关节炎(OA)手术住院的患者。超声引导下获取或由骨科医生术中获取膝关节滑膜组织。QRT-PCR检测滑膜组织中mTOR、S6K、RPS6 mRNA和miR-223表达水平。分析2组间miR-223水平以及mTOR、S6K、RPS6 mRNA水平的差异。RA组分析miR-223表达水平与mTOR、S6K、RPS6 mRNA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miR-223水平和mTOR、S6K、RPS6 mRNA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指标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RA组miR-223水平较OA组显著升高(P<0.001),RA组S6K、RPS6 mRNA水平较OA组均显著降低(P<0.05),RA组与OA组mTOR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组miR-223表达水平与S6K、RPS6 mRNA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miR-223表达水平与mTOR mRNA水平无相关性。RA组miR-223、mTOR mRNA水平与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RPS6 mRNA水平与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09)。RA组miR-223表达水平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43),RPS6、mTOR和S6K mRNA水平与血清CRP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中存在miR-223/mTOR/S6K通路异常,且与抗CCP抗体、CRP水平相关,为R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miR-223 mTOR/S6K通路 C-反应蛋白 抗CCP抗体
原文传递
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111例主诉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孟德钎 孙凌云 +13 位作者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3317-3318,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好发于育龄女性,占病人的90%~95%,但也见于儿童和老人。其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变化多样,以周期性静止和加重为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好发于育龄女性,占病人的90%~95%,但也见于儿童和老人。其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变化多样,以周期性静止和加重为特征,虽以多系统受累为主要特点,但在病程的某一时期,可以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统为突出表现,以致易被误诊为肾炎、心包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痛(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流行病学方法 主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孟德钎 孙凌云 +13 位作者 邹耀红 潘文友 王向党 潘解萍 张缪佳 张育 谭魁麟 李晶 陈志伟 丁翔 钱先 达展云 陶娟 王美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发病形式及患者就诊时的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10年来1 958例SLE住院患者的病历,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1...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发病形式及患者就诊时的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10年来1 958例SLE住院患者的病历,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1 958份病例中,临床特征以关节痛(炎)最多(53.8%),其次为面部红斑(48.3%)、发热(36.1%)、肾损害症状(24.5%)。②男女发病比例为1.0︰15.0,男性以皮疹最多见,占59.0%,高于女性47.6%,其次为发热(47.5%),高于女性(35.3%),关节痛(炎)(45.9%低于女性(54.3%),男性肾损害(36.9%),高于女性(23.7%)。③不同年龄患病率:≤20岁(19.2%),>40岁(18.8%),20~40岁(62.0%)。④从出现症状到住院:发热13.8个月,肾损害症状19.5个月,关节痛(炎)36.9个月,面部红斑37.2个月。结论关节痛(炎)、面部红斑、发热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就诊的主因。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男性皮疹、发热、肾损害发生率高,而女性关节痛(炎)发生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流行病学方法 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患者sLAIR-1和LAIR-1 mRNA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何亚亚 陈闪闪 +1 位作者 李永胜 刘娟 《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915-920,共6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sLAIR-1)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AS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S患者81例(AS组),收集其一般资...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sLAIR-1)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AS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AS患者81例(AS组),收集其一般资料、病史资料和入院后首次实验室检测结果,检测其血清sLAIR-1、白细胞介素(IL)-6、IL-17水平和PBMC中LAI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检测81例AS患者中17例活动期患者英孚利昔单抗治疗6周后的sLAIR-1和LAIR-1 mRN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sLAIR-1、LAIR-1 mRNA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S组血清sLAIR-1、IL-17及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LAIR-1 mRN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LAIR-1与IL-17、IL-6、C反应蛋白(CRP)、基于CRP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CR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24、0.4753、0.3916、0.5657,P<0.01),与LAIR-1 mRNA呈负相关(r=-0.4466,P<0.001);LAIR-1 mRNA与IL-17、IL-6、CRP、ASDA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996、-0.2278、-0.2651、-0.3668,P<0.05)。与治疗前比较,AS患者采用英孚利昔单抗治疗6周后,血清sLAIR-1水平显著下降,LAIR-1 mRNA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IR-1水平与AS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或可作为临床评估AS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 炎症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强直性脊柱炎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精氨酸肽的瓜氨酸化与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3
6
作者 蒋真 潘文友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1-64,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液中存在许多针对大量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其中被广泛了解的是类风湿因子(RF),但RA中RF阳性率仅约75%,而且RF也可出现在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甚至一部分正常人中,对RA...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液中存在许多针对大量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其中被广泛了解的是类风湿因子(RF),但RA中RF阳性率仅约75%,而且RF也可出现在其他风湿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甚至一部分正常人中,对RA的诊断价值受到限制。四十余年研究发现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丝聚蛋白抗体(anti-fi-laggrin antibody,AFA)、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是RA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几乎不出现在其他风湿性疾病、炎症疾病以及正常人中.特别是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达80%,特异性达90%~100%。这些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肽均包含非标准氨基酸一瓜氨酸,瓜氨酸肽是由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ADI)对包含精氨酸的肽脱亚氨基而来.因此这些抗体统称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肽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抗体 精氨酸 抗角蛋白抗体 风湿性疾病 特异性抗体
原文传递
NSAIDs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治疗痛风27例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真 潘文友 +1 位作者 刘焱 孟德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33-135,共3页
长期以来痛风治疗的难点之一在于易反复,延误治疗或不适当治疗可导致关节破坏、残疾、肾衰等。我科近4年来通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治疗了部分住院患者,在这里予以总结。
关键词 秋水仙碱 急性期 糖皮质激素 关节炎 规范治疗 胃肠道副反应 急性痛风 复发率 治疗剂量 治疗前后
原文传递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淋巴细胞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蒋真 左婷 +1 位作者 潘文友 李向培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2期2000-2002,2062,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DM/PM-IL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计数及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DM/PM-ILD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1月—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6例DM/PM-ILD患...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DM/PM-IL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计数及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DM/PM-ILD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1月—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6例DM/PM-ILD患者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得BALF,并行总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总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6^ +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计算每种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DM/PM-ILD患者与正常对照BALF中细胞总数及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DM/PM-ILD患者BALF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DM/PM-ILD患者外周血不同淋巴细胞百分比大多均正常;BALF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多,明显淋巴细胞占优势(每例均>15%)。DM/PM-ILD患者BALF中CD3^+总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显著增加,并且较外周血中百分比显著增加;DM/PM-ILD患者BALF中NK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显著下降,B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较外周血中显著下降。结论DM/PM-ILD患者BALF中存在明显的淋巴细胞计数增多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其中CD8^+T细胞明显增加,可能在DM/PMILD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间质性肺病 淋巴细胞亚群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CD8^+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首发临床症状分析
9
作者 孟德钎 潘文友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15-216,F000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首发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抽取我院2000年至2010年135例幼年SLE患儿的病历,了解其自发病以来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后的就诊情况,分析其首发症状。结果首发症状以面部红斑最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的首发临床症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抽取我院2000年至2010年135例幼年SLE患儿的病历,了解其自发病以来的临床表现及发病后的就诊情况,分析其首发症状。结果首发症状以面部红斑最多,占60.0%(81例),其次为关节痛(炎)40.7%(55例)、发热38.5%(52例)、肾损害症状23.O%(31例)。从出现症状到患儿住院的时间:发热19.9个月、肾损害症状21.2个月、关节痛(炎)35.7个月、面部红斑43.9个月。男女发病比例为1:12.5,男性以面部红斑最多见,其次为发热,均高于女性,关节痛、肾损害发生率,男性略低于女性。结论面部红斑、关节痛(炎)、发热是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患儿住院的主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以关节痛(炎)、肾损害症状就诊多见,而男性患儿皮疹、发热发生率高。此外,患儿出现发热、浮肿等症状时就诊时间短,而以关节痛(炎)、皮疹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就诊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流行病学 儿童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