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危险化学品安全实施“7S”管理模式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海峰 顾栋桦 杜秀銮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76-576,F0003,共2页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等特性,对人体、设施、环境会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1]。危化品是医院病理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试剂。医院内人员密集且多为老弱病残难以疏散,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腐蚀等特性,对人体、设施、环境会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1]。危化品是医院病理科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试剂。医院内人员密集且多为老弱病残难以疏散,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就会严重威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医院内危化品的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危险化学品 “7S”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一例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刘燕翔 张锦 +2 位作者 赵东晖 杜秀銮 戴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2712-2715,共4页
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和组织,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可发生在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约占所有NEN的55%~70%[1]。发生于肝的神经... 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和组织,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可发生在全身许多器官和组织。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约占所有NEN的55%~70%[1]。发生于肝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胃肠胰转移来的,而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HNET)非常罕见,且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发现较晚[2]。现对1例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HNEC)合并慢性乙型肝炎(HBV)病毒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D多肽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3
作者 郑庆玲 张婷 +1 位作者 张明梅 顾栋桦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研究caveolin-1脚手架结构域(caveolin-1 scaffolding domain,CSD)多肽对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SD多肽在SKOV3细胞中的渗透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 目的:研究caveolin-1脚手架结构域(caveolin-1 scaffolding domain,CSD)多肽对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SD多肽在SKOV3细胞中的渗透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用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KOV3细胞中EGFR、PI3K、Akt蛋白的相对磷酸化水平。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显示CSD多肽能够顺利进入SKOV3细胞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SD多肽能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和侵袭能力(P<0.01),并且CSD多肽能增加细胞中E-cadherin蛋白水平(P<0.01)和下调Vimentin蛋白的表达(P<0.01);SKOV3细胞用CSD多肽处理后,EGFR、PI3K、Akt蛋白的相对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CSD多肽在体外能抑制SKOV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逆转上皮-间质转化表型,EGFR/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其重要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EOLIN-1 卵巢肿瘤 侵袭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发生发展及其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闫可 赵海峰 +3 位作者 吴杰 王为华 朱文昱 黄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癌症是一种炎症,其与常见炎症的区别在于不可控制以及难以明确病原体。大多数癌症与特定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感染相关,其中胶质瘤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已争论数十年,本文在客观阐述正反两方面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诠... 癌症是一种炎症,其与常见炎症的区别在于不可控制以及难以明确病原体。大多数癌症与特定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毒感染相关,其中胶质瘤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已争论数十年,本文在客观阐述正反两方面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诠释,并提出进一步解决争论的方案,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巨细胞病毒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GFP裸小鼠颅骨细胞的表形分析
5
作者 闫可 吴从严 +5 位作者 戴纯刚 赵海峰 王为华 赵耀东 朱文昱 黄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8-42,共5页
目的本研究建立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近交系裸小鼠(GFP裸小鼠)已在示踪研究胶质瘤微环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治疗自体颅骨成形术后骨吸收并发症的效果及机制方面未见报告,本文旨在分析体外培养GFP裸小鼠颅骨细胞的表形,为治疗颅骨吸... 目的本研究建立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近交系裸小鼠(GFP裸小鼠)已在示踪研究胶质瘤微环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治疗自体颅骨成形术后骨吸收并发症的效果及机制方面未见报告,本文旨在分析体外培养GFP裸小鼠颅骨细胞的表形,为治疗颅骨吸收准备工具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取生后3 d的GFP裸小鼠,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双侧顶骨,连同骨膜,将颅骨剪成1 mm2左右的小片,置于含有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中,在5%CO2培养箱中作短期传代培养,收集从骨片上长出的细胞作相关检测。结果对原代(P0)和继代(P1、P2)细胞观察表明,在60 mm皿底长满90%的传代时间约6~8 d,抽样细胞计数约2.3×106~2.5×106个/皿,形态以纤维形为主,也有星形和树突状;在荧光显微镜下所有细胞全部发绿色荧光,形态与白光镜下一致;标志蛋白检测表明,在整个细胞群中同时存在BMP-6+的成骨祖细胞和CD206+、CD68+的巨噬细胞。结论基于颅骨再生,除了成骨祖细胞作为起始细胞,还必须有巨噬细胞参与维持环境稳态,培养成功的P0,P1和P2三代细胞因同时满足这个需要,有望作为工具细胞进一步用于颅骨再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转基因裸小鼠 BMP CD68 CD206 颅骨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基因CAG重复序列拷贝数与男性HBV相关性HCC临床特征关系研究
6
作者 罗伊凡 郑庆玲 +5 位作者 顾栋桦 姜梦婷 潘晓英 王晓冉 兰岚 张婷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0-55,共6页
为探讨男性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数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收集83例男性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并以45例男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组织作为对照,用荧光标记的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 为探讨男性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数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收集83例男性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并以45例男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组织作为对照,用荧光标记的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R基因CAG重复序列,并分析计算其重复序列数;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鲜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A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男性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AR基因CAG重复序列平均数明显低于男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穿刺组织中该序列平均数(P<0.01);与癌旁肝组织相比,CAG重复序列数在8例男性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出现变异(5例减少,3例增多);肝癌组织中A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21±0.02,癌旁肝组织中A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22±0.08,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癌旁肝组织中CAG重复序列数与A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67,P<0.01),肝癌组织中A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CAG重复序列数无相关性(r=0.12,P>0.05);肝癌组织中CAG重复序列数与病理分级、癌旁肝硬化情况、肿瘤复发情况、淋巴结转移、感染乙肝病毒的基因型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可见,男性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中AR基因CAG重复序列数明显低于男性乙型肝炎患者,这可能是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和钛网用于颅骨成形失败的原因
7
作者 赵海峰 戴一平 +7 位作者 朱文昱 闫可 王羽 吴杰 顾栋桦 徐晓峰 曹龙兴 黄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522-2525,共4页
背景:颅骨成形术历史久远,但植入材料的选择一直无定论,虽不断更新,但始终不尽人意。目的:分析硅胶和钛网用于颅骨成形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5例有长期完整随访资料的颅骨成形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共经历8次手术;取出硅胶... 背景:颅骨成形术历史久远,但植入材料的选择一直无定论,虽不断更新,但始终不尽人意。目的:分析硅胶和钛网用于颅骨成形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5例有长期完整随访资料的颅骨成形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3岁,共经历8次手术;取出硅胶3次,取出钛网3次,重新缝合切口而保留钛网2次;时间跨度最短2个月,最长20年;首发症状都是植入物外露或感染,植入材料以硅胶为主,另一种以切口哆开为特征,以钛网居多。所有病例手术前后均经CT扫描,结合临床症状对认为不取出植入材料不可能治愈的患者手术取出植入材料,并对清创取出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1)取出植入材料硅胶和钛网各3例,除了排异反应,偶发毛囊炎和外力撞击也是颅骨成形失败的促发因素;发病潜伏期为2个月-20年,主要表现为手术区域的感染和植入材料的暴露;(2)CT影像表现为炎症的病例,在病理上除了常见的白细胞浸润,还有整合素-X亚基(CD11c)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炎性组织中表达;(3)结果表明,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持续排异反应是硅胶和钛网植入失败的根本原因,偶发头皮毛囊炎和外力撞击是促发因素,病理切片上新发现的成骨反应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植入材料 颅骨成形 并发症 炎性组织病理 CT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调控SIRT3通路对肝细胞癌的影响
8
作者 刘燕翔 李明 +5 位作者 赵东晖 赵海峰 杜秀銮 戴欣 张锦 顾栋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第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成员3(SIRT3)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调控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HCC手术标本的病理学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IRT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第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成员3(SIRT3)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调控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HCC手术标本的病理学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IRT3在22例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利用siRNA干扰敲低PGC-1α的表达,之后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验证PGC-1α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3的表达水平。结果SIRT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敲低HepG2细胞PGC-1α蛋白的表达后,SIRT3蛋白的表达下调。结论SIRT3在HCC中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PGC-1α表达下调可降低SIRT3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SIRT3的抑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IRT3 PGC-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CA4缺失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培培 李新星 +3 位作者 刘佳涵 杜秀銮 苏海燕 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2-798,共7页
SMARCA4缺失性肿瘤是一组少见的高侵袭性肿瘤,因缺乏特异性分化易被误诊。提高对这一组新病种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各系统SMARCA4缺失性肿瘤加以总结,介绍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SMARCA4缺失性肿瘤是一组少见的高侵袭性肿瘤,因缺乏特异性分化易被误诊。提高对这一组新病种的认识不仅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各系统SMARCA4缺失性肿瘤加以总结,介绍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诊断和鉴别诊断 CA4 侵袭性肿瘤 治疗和预后 缺失性 特异性
原文传递
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2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秀銮 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29-1334,共6页
目的探讨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ur,SCPFT)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诊断的25例SCPFT,总结其临... 目的探讨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肿瘤(superficial CD34-positive fibroblastic tumour,SCPFT)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诊断的25例SCPFT,总结其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4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16~60岁(平均38岁,中位40岁)。肿瘤分别发生于大腿(9例)、臀部(4例)、上臂(3例)、肩部(2例)、腰部(2例)、小腿(2例)、胸壁(1例)、腹部(1例)及会阴部(1例)。术前病程1周至30年,多表现为缓慢性生长肿块,最大径1~5 cm(平均2.6 cm)。镜下观察:绝大多数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界限相对清楚,但常可见局部皮下脂肪组织浸润。肿瘤主要由条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和片状分布的多边形细胞组成,瘤细胞显示明显的多形性,核深染、畸形,核仁明显,可见核内假包涵体,但核分裂象罕见。瘤细胞胞质呈颗粒状或磨玻璃状,部分病例内可见脂质化细胞。间质内常见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局灶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和结蛋白,INI1表达无缺失,Ki-67阳性指数多小于5%。18例获随访资料,随访时间7~69个月(平均45个月),除1例局部复发外,其余均无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SCPFT是一种新近报道的低级别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因肿瘤显示有明显的多形性,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多形性软组织肿瘤。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助于与其他形态上有重叠的间叶源性肿瘤相鉴别,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纤维母细胞
原文传递
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培培 李新星 +3 位作者 刘佳涵 杜秀銮 苏海燕 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8-874,共7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性... 目的探讨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8岁(范围39~74岁)。患者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肿瘤分别发生于胃(6例)、右半结肠(2例)和十二指肠(1例)。5例行手术治疗,平均最大径6.7 cm(范围5.0~8.7 cm)。镜下观察见片状分布的圆形至上皮样未分化细胞,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局灶区域瘤细胞呈横纹肌样,并失黏附性。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但1例瘤细胞显示有明显的多形性,1例含有梭形细胞成分。5例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1例间质伴有黏液样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8例肿瘤完全失表达BRG1(SMARCA4)和BRM(SMARCA2),1例部分失表达BRG1和BRM。除1例部分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外,其余8例或极少量瘤细胞表达(<5%,5例)或为阴性(3例)。此外,4/7例、4/6例和4/5例还分别表达CD34、SOX2和SALL4。随访6例患者,4例在1年内死亡。结论胃肠道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癌是一种高侵袭性未分化肿瘤,由于瘤细胞缺乏特异性分化,易被误诊为各种类型的差分化或未分化肿瘤。知晓这一特殊类型肿瘤不仅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分子诊断技术 预后 SMARCA4缺失
原文传递
气肿性肾盂肾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成功救治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元元 谢建军 +6 位作者 周守军 顾栋桦 沈继龙 赵慧静 许铎 陈亚利 汪明灯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8-370,共3页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是一种罕见的急性、暴发性、坏死性的肾实质和肾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可伴有发热、腰痛及肋脊角压痛等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病临床上较少见,故易误诊或漏诊,如感染灶控...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是一种罕见的急性、暴发性、坏死性的肾实质和肾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可伴有发热、腰痛及肋脊角压痛等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病临床上较少见,故易误诊或漏诊,如感染灶控制不及时,可引起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病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性休克 气肿性肾盂肾炎 肾实质 感染灶 感染性疾病 临床病死率
原文传递
绿色荧光裸小鼠髓源巨噬细胞的极化培养及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从严 赵海峰 +5 位作者 闫可 王为华 吴杰 朱文昱 赵耀东 黄强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7-683,共7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为适应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需要而在其自身极化层面上发生谱系变化模型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TME中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提供参考。方法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并已建成近交系的Foxn1nu.B6-CAG-EGFP/SU裸小鼠骨髓细胞,分别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IFN-γ+LPS、IL-4诱导下,培养出M0、M1和M2亚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和极化蛋白,并进一步与人脑胶质瘤干细胞SU3共培养。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原始骨髓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培养出的M0、M1和M2都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瑞氏-吉姆萨(Wright-Giemsa)染色后,普通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11C和CD206标志蛋白表达都呈阳性,CD68只在M1巨噬细胞上为弱阳性,CSF-1和CSF-1R在各亚型细胞上都呈强阳性。在共培养的干细胞球体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细胞浸润,并发生了吞噬反应。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绿色荧光裸小鼠的髓源性巨噬细胞谱系模型,包含M0、M1和M2亚型,都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可塑性,表达共同的标志蛋白和极化相关蛋白,具有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功能,可用于与肿瘤细胞之间相生相克表征的研究,特别是需要示踪研究时,可通过巨噬细胞发出的绿色荧光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谱系 荧光示踪 绿色荧光裸小鼠 巨噬细胞极化培养 巨噬细胞标志蛋白 吞噬功能
原文传递
mTOR、PI3K和P70S6K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秀銮 刘蔚 +6 位作者 赵海峰 周晓萍 孙淑颖 赵东晖 戴欣 张锦 刘燕翔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70-373,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mTOR、PI3K和P70S6K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子宫颈鳞癌(宫颈癌组,55例)与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30例)中mTOR、PI3K和P70S6K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mTOR、PI3K和... 目的探讨mTOR、PI3K和P70S6K在子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子宫颈鳞癌(宫颈癌组,55例)与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30例)中mTOR、PI3K和P70S6K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mTOR、PI3K和P70S6K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72.73%vs.10.00%、65.55%vs.0和52.73%vs.0)(P<0.01)。宫颈癌组mTOR阳性表达与间质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I3K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P70S6K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宫颈癌组中mTOR与PI3K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P<0.01),mTOR与P70S6K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2,P<0.05)。结论子宫颈鳞癌组织mTOR、PI3K和P70S6K蛋白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癌 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胆囊转移性肺腺癌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展瑞 陆夏良 +1 位作者 杜秀銮 邹国桢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51-753,共3页
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转移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大约2/3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发现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是胸膜、对侧肺、骨、肝、肾上腺和脑。但转移到胆囊者罕见。该文报道1例70岁男性患者,肺腺癌转移至胆囊,其临床表现为... 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转移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大约2/3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发现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是胸膜、对侧肺、骨、肝、肾上腺和脑。但转移到胆囊者罕见。该文报道1例70岁男性患者,肺腺癌转移至胆囊,其临床表现为胆囊炎伴胆囊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部位 非小细胞肺癌 对侧肺 胆囊结石 肺腺癌 胆囊炎 肾上腺 胸膜
原文传递
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扩增球体模型的建立及其蛋白质和脂质含量检测
16
作者 赵海峰 吴从严 +7 位作者 黄霞 王为华 闫可 吴杰 顾栋桦 朱文昱 赵耀东 黄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0-825,共6页
目的旨在体外建立一种具有自发成球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三维球体扩增模型,并了解其蛋白质和脂质及其次级成分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球体的代谢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将人脑胶质瘤干细胞GSC23和SU3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培养... 目的旨在体外建立一种具有自发成球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三维球体扩增模型,并了解其蛋白质和脂质及其次级成分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球体的代谢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将人脑胶质瘤干细胞GSC23和SU3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培养约2~3周收集细胞球。在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瘤相关标志蛋白,拉曼成像分析球体组织中的蛋白质和脂质及其次级成分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大球体组、中球体组、小球体组的蛋白质、脂质和苯丙氨酸含量。结果两种干细胞均能在培养皿内形成类似实体瘤的干细胞扩增球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常见标志蛋白CD133、Nesti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100、Olig2、p53、Ki-6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vimentin、CXC趋化因子受体4和CD34全部表达。拉曼成像显示,所构建的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扩增球体中含有蛋白质(2930、1685和1586 cm^(-1))、脂质(2845和1444 cm^(-1))、苯丙氨酸(1003 cm^(-1))和酰胺Ⅲ(1250 cm^(-1)),大球体组、中球体组、小球体组的蛋白质、脂质和苯丙氨酸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成功构建了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扩增球体模型,其不仅具有三维实体瘤的外形特征和无限扩增能力,还有稳定储存蛋白质和脂质等肿瘤细胞代谢必备能源的能力,有望作为体外人脑胶质瘤研究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细胞球 拉曼成像 蛋白质 脂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